CaoCao operates a ride hailing service

证监会开绿灯 曹操出行IPO接近冲线

上周,在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一年后,这家由吉利投资的网约车应用程序终于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许可 重点: 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后,曹操出行耗时一年的港股上市计划或即将完成 该公司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5%,超越竞争对手,在此期间它进军32个新城市,业务版图扩大逾60%    阳歌 汽车巨头吉利一向在最新的驾驶科技与服务领域起步稍晚,但往往能凭借更雄厚的资源与执行力迅速迎头赶上。这点在吉利对标Uber(UBER.US)打造的出行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身上或许会再次应验。如今,其一度停滞的IPO计划终于接近终点线。 曹操出行一年前首次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但未能成功,后于去年10月重新提交申请。上周五,中国证监会终于批准了此次上市,清除了主要的监管障碍之一。现在,曹操出行须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此事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完成,这将为其最终上市铺平道路。 届时,曹操出行将加入一个日渐拥挤的赛道,与中国的上市同行一较高下,其中包括规模较小的嘀嗒出行(2559.HK)和如祺出行(9680.HK)。许多人认为,行业巨头滴滴也可能会在不久的未来在香港上市,在2021年因未能通过必要的数据安全审查而在纽约短暂上市后,再次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中等规模的中国投资银行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为此次上市的保荐人,这表明其规模应该相对较大。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称,此次上市或将筹集数亿美元。 在中国拥挤的网约车行业,2015年成立的曹操出行相对而言是个新手。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持有84%的股份,这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吉利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车企,旗下目前拥有一系列上市资产,从吉利汽车(0175.HK),到瑞典的沃尔沃(VOLCAR.US)、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氪(ZKR.US)、跑车制造商路特斯(LOT.US)和智能汽车技术开发商亿咖通(ECX.US)。 曹操出行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地方在于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己开发的定制车辆,由吉利旗下公司生产,再由曹操出行将其出售或租赁给司机。这种模式与出租车的方式类似,与多数平台让司机自备车辆的做法不同。 “我们利用吉利体系内庞大的换电站及汽车维修店网络,为司机造就巨大的成本优势,从而提高他们的净收入,”曹操出行在去年10月提交的最新版申请书中表示。“我们的定制车亦为司机优化了经济性及驾驶体验。” 虽然这一策略自2022年才启动,但公司迅速加大投入。2023年,专用车辆占其平台总交易金额(GTV)约五分之一,并于去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26.4%。公司表示,该比例将持续上升,目标是最终为所有司机提供定制车辆。 聚合应用程序 曹操出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越来越多地使用聚合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整合了许多不同网约车服务平台的服务。这种应用程序在中国越来越常见,它降低了一些资源较少、无力自己开发应用程序的小公司的准入门槛。但这也导致许多小公司进入了市场,从而加剧了竞争。使用聚合应用程序还能降低营销成本,因为大多数此类平台都由知名企业运营,如高德地图和外卖餐饮巨头美团。 曹操出行起初依赖自己的应用程序,但首次接入聚合应用程序不久后,业务便迅速向它们转移。从那以后,通过聚合应用程序完成的网约车订单比例,已从2018年的3.5%上升到2023年的30%。公司表示这一比例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28年达到订单总量的一半左右。 公司指出,聚合应用程序的使用大幅降低了获客成本,在GTV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23.6%降至2023年的18.1%。 随着基本商业模式的确定,曹操出行开始了积极的扩张。仅去年上半年,它就进入了32个新城市,截至去年6月,其业务覆盖范围扩大了60%以上,达到83个城市。这使得它在去年上半年实现了25%的营收增长,从一年前的49.4亿元攀升至61.6亿元(8.44亿美元)。相比之下,滴滴去年全年的营收增长要慢得多,仅为7.5%,而如祺出行的营收增长了14%,嘀嗒出行的营收实际上还下降了3.4%。 快速增长也使得曹操出行的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从2021年的7.1%上升到去年上半年的8.4%。在此期间,公司通过降低一般及行政费用和研发费用在营收中所占的比例,部分抵消了这一增长。 这些努力帮助公司在2023年创下有史以来的首次毛利润,去年上半年,其毛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65亿元增至4.29亿元,增长了一倍多。在此期间,公司毛利率从5.8%提高到7.0%,而随着作为仅次于滴滴的第二大参与者地位更加巩固,这个数字似乎还会继续改善。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曹操出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上市文件显示,该行业的顶级参与者(应该是指滴滴)在2023年控制了约75%的市场份额,而它的份额仅占4.8%。 在估值方面,业内其他公司的估值倍数差异很大。像优步(Uber)和Grab(GRAB.US)这样的头部企业目前的市销率(P/S)分别为3.7倍和5.9倍,而如祺出行和嘀嗒出行的市销率则低得多,前者只有0.79倍,后者为1.25倍。我们预计曹操出行应该能够获得更接近头部企业的估值,市销率或许在3倍左右,这将使其估值达到非常可观的400亿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osses after losses, when will Chenqi Technology become profitable?

亏损又亏损 如祺何时见盈利?

网约车平台如褀出行继续录得年度亏损,公司锐意发展的Robotaxi,暂时未见任何突破 重点: 去年持续亏损,蚀5.64亿元 Robotaxi的收入乏善可陈   刘智恒 去年7月挟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概念到港上市的如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9680.HK),在港交所成功敲锣后的一周,股价直线下行,半年后较招股定价35港元下挫近七成,伤透一众投资者的心。 公司近日交出新一份成绩表,结果令人失望,整体业绩虽有改善,但亏损仍达5.64亿元。 香港电影《无间道》中,梁朝伟饰演的卧底探员陈永仁一句经典对白:“三年又三年,十年也快来了?”正如这句话,如祺的投资者还要等多少年,公司才可扭亏为盈? 亏损停不了 如祺出行2019年成立,距十年还有一段时间,但何时扭亏,我们没一个底,或许只能看看去年招股书的表述:“我们预计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净现金流出。” 换言之如祺到2027年仍将录亏损,之后能否收支平衡甚至扭亏为盈,相信今天管理层也未必可给出答案。 再看业务数据,公司去年注册乘客3,450万名,按年增长44%,交易金额29.8亿元,上升8%,日订单量则升15%至近31万单。不过,每笔订单平均交易金额,却由2023年的28元跌至去年的26.4元。似乎订单量及交易额的增加,是透过减低车资,或向司机让利所致? 再者,从2021至2023年,如祺分别亏损6.85亿元、6.27亿元及6.93亿元,连同去年,累计亏损25.7亿元。虽然去年亏损收窄18%,但改善的步伐并不明显,投资者难寄厚望。 百度做不到 如祺可做到? 如祺上市时曾高举的Robotaxi更未成气候,其Robotaxi业务与顺风车及推广营销均包含在“其它项目”内,收入仅有204万元,相比24亿元的总收入简直微不足道,寄望如祺靠Robotaxi打翻身战,仍是遥不可及。 当然Robotaxi若能成功,对公司来说将属一大突破,问题是Robotaxi现仍在试行阶段,别说为企业带来盈利,何时能实际推出市场仍属未知之数,甚至能否有效操作,也是一大疑问。 强如百度(9888.HK, BIDU.US),其无人驾驶“萝卜快跑”仍在摸索试行阶段。现主要以武汉为试点,投放1,000辆车在路上经营自动驾驶服务。 然而“萝卜快跑”仍有许多未完善的问题,如不能准确到达指定的停车位置;于繁忙路段,又不懂变换路线,更偶有出问题而未能行驶。 可见Robotaxi尚有许多问题要克服,即使百度已率先进行大规模试行,至今仍未能全面投入在道路上营运;还在起步的如祺,你能相信在短期做到吗? 资金技术落后对手 资金方面,经营网约车平台,属轻资产模式,车辆是司机资产。相反经营Robotaxi,车辆就要由平台投资,即是说平台由轻资产变成重资产。 小马智行(PONY.US)副总裁张宁曾对媒体说:“在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中,当投放量在1,000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 换言之要发展Robotaxi业务,关键是规模,所需的车辆数量动辄数千甚至上万计,再加车辆维修保养、充电、保险、以及运营等费用,单是资金的投入随时数以十亿计。 再看如祺去年的财报,上市集资的4成金额,即约3.9亿港元用于Robotaxi的研发,以这个金额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如祺往后当然可透过资本市场融资,但以公司现时的盈利及业务状况,要进一步集资并不容易,特别上市后股价大幅下挫,要吸引投资者就有相当难度。 或许如祺未来只专注经营Robotaxi的网约平台,不带重资产,但你去做,别的平台如滴滴等也能做,如祺的优势又在哪? 除了百度,小马智行及文远知行(WRD.US)亦正致力发展Robotaxi,两家公司在L4及L5自动驾驶上拥有强劲的研发技术,如祺虽与小马有合作,后者甚至是其投资者,但同行始终如敌国,双方应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Chenqi Technology is a smart mobility platform of GAC Group, jointly invested by GAC Group and Tencent (0700.HK), Guangzhou Public Transportation Group and other investors.

快讯:如祺出行上市日股价跳水

最新:中国网约车公司如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9680.HK)周三首日上市,开盘报30港元,比定价35港元下跌14.3%,市值约61亿港元。 利好:其国际配售部分录得足额认购,接获106名承配人认购股份,超额约17%。 值得关注:该公司在香港的公开发售部分反应欠佳,仅获得约60%认购,并以接近招股价范围下限的35港元定价。 深度:如祺出行是广汽集团旗下智慧出行平台,由广汽集团与腾讯(0700.HK)、广州公交集团及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开展,2019年6月开始在广州上线尝试运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再逐步推向全国。该公司以OnTime为品牌,计划从上市筹集的资金中拿出4.43亿港元,用于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研发,并可能最终会取代公司目前仍然亏损的网约车业务。 市场反应:如褀出行开市后跌幅稍为收窄,周三中午休盘报33港元,比上市价低5.7%。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enqi gets ready to list

如祺出行赶上市 未来押注Robotaxi

这家网约车公司将于下周三首次公开募股,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可能高达1.67亿美元 重点: 如祺出行将于下周首次公开募股,公司将以无人驾驶出租车部门,向投资者推销其未来 除出租车业务外,如祺出行还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希望借此在拥挤的网约车市场脱颖而出 谭英 系好安全带,又有网约车企业上市了。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总部位于广州的如祺出行(9680.HK)将于下周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若股价处于招股价的上限,如祺出行可募资13亿港元,市值达到92亿港元,但如果定价偏低,其市值可能会低至69亿港元。 对香港来说,此次上市规模相对较大,有五家账簿管理人。账簿管理人也是以中国公司为主,由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和农银国际领衔,表明大多数投资者可能来自中国和亚洲。 如祺出行向投资者推销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因为它试图将自己与众多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的部分竞争对手也上市了。公司以OnTime为品牌,计划从IPO募集的资金中拿出4.43亿港元,用于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研发。这可能最终会取代公司目前的网约车业务,该业务目前虽然维持着公司的运营,但仍在亏损。 问题在于,投资者是否会相信如祺出行面向未来的故事,公司预计从2026年开始,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成本将低于有人驾驶汽车。在如祺出行最新的招股书中,公司表示去年每月36,800名活跃司机,占公司成本的76.3%,亏损将一直持续到2028年。 它的司机服务费,从2021年的11亿元增至去年的17亿元,增幅达55%。随着效率的提高,公司同期收入增长更快,从2021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2亿元,增长了一倍多。 如祺出行目前运营着281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其中只有35辆为公司自己所有。公司表示,这个小型车队对收入的贡献“微不足道”,并补充说,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2023年累计运营20,080小时,完成450,699公里的安全试运营里程。公司寄希望能在富裕的大湾区(以香港和广州为中心,人口6,910万,人均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2%)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继续朝着无人驾驶汽车与传统司机竞争的未来迈进。 根据招股书中第三方研究的数据,这一点将在2026年实现,因为据估算,2019年有人驾驶出租车的成本,从每公里1.7元上涨到2026年的2元,2030年为2.4元。而同期,无人驾驶出租车每公里的成本预计将从2019年的23.3元稳步下降到2023年的4.5元和2026年的2.1元,到2030年可能降至1元。招股书显示,如祺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每公里平均价格为1.77元,每笔订单的平均车资为10.90元。 蓬勃发展的市场 根据招股书中的第三方数据,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766.4亿元。 如祺出行表示,这是全球首个推出“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服务商业化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也是国内第一个拥有专有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进行商业化运营的移动服务平台”。作为一家混合运营商,它只有两个竞争对手,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滴滴出行,去年它占据了中国网约车市场75.5%的份额。 但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也面临着来自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激烈竞争,它们都在开展类似的试点项目。 2020年,上海的通勤族开始使用自动驾驶初创企业AutoX,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高德地图合作提供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2024年2月,百度(BAIDU.US, 9888.HK)的萝卜快跑服务,获准在北京大兴机场进行自动驾驶载人示范应用。另据报道,美国巨头特斯拉(TSLA.US)可能会获准通过拟议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中国测试其先进的无人驾驶系统。 如祺出行的支持者,还包括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0700.HK)、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商小马智行和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 从2019年开始,上述投资者以及其他一些投资者,在三轮融资中,向如祺出行投了近30亿元,包括广汽集团和滴滴自动驾驶公司Voyager Group。广汽集团是公司的主要股东,持有35.5%的股份。在去年的最新一轮融资中,它的估值为53.6亿元,没有达到“独角兽”的10亿美元标准。 中国的共享出行行业过于拥挤,这不仅仅是如祺出行要面对的问题,对所有的同行来说莫不如此。该行业还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困境,各地政府都在控制网约车的规模,以免进一步加剧竞争。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6月发布的报告称到2024年3月,有资格提供网约车服务的持证驾驶员数量翻了一番多,从2020年底的290万增至680万,而对网约车服务的需求仅增长45%。该报告称,截至4月,全国拿到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企业,已从去年同期的309家增加到349家。 如祺出行至少有两个竞争对手也在竞相上市,先是嘀嗒出行(2559.HK)上周在香港上市,但此后股价大幅下挫,然后是曹操出行,它的香港IPO申请仍在等待审批。许多人预计,滴滴出行将在未来几年内尝试上市。2021年,该公司在纽约短暂上市数月就退市了。 运营商的爆炸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新一代聚合平台的兴起所致,这些平台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服务,上海去年已停止接受新的网约车许可证申请。由于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持续亏损,如祺出行去年的毛利率为-7%,尽管与2022年的-10.7%相比有所改善。就连滴滴出行也直到去年才实现盈利,毛利率为15.2%,可见这个行业已经变得多么艰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