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再生计划用中医打动纳斯达克
这家总部位于香港、运用中医经络原理提供疼痛管理服务的公司计划通过美国上市募集约720万美元,估值上限达2亿美元 重点: 机能再生痛症健康集团(Anew Health)已在美国递交IPO申请,旨在向投资者推介其基于中医经络原理融合科技的疼痛治疗技术 这家香港公司计划募集约720万美元,其中近半数资金将用于拓展本地及其他亚洲裔人口集中的海外市场 阳歌 在与主流西医疗法并存之际,中医开辟出独特市场空间,孕育出规模不大但运营稳健的医疗类上市公司群体。如今,机能再生痛症健康集团(AVG.US)即将在纳斯达克启动IPO计划,为投资者提供基于中医经络理论融合科技的疼痛治疗方案,开辟中医领域新赛道。 根据其9月2日向SEC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该香港地区疼痛管理中心连锁运营商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的价格发售180万股,募资至少720万美元。此次发行股份约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的3.5%,较此前计划的募资规模缩减一半。 我们认为机能再生值得关注之处在于以非传统路径切入极具发展潜力的疼痛管理领域。公司不仅实现盈利且处于高速扩张阶段——计划将超半数IPO融资用于香港本地及其他亚裔人口稠密的海外市场拓展。相较传统西方同业,机能再生寻求较高估值,冀望投资者青睐其差异化定位及强劲盈利能力。 公司创立于2007年,以“机能再生”(ANKH)品牌在香港运营四家疼痛管理中心。其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疗法的中医治疗理念,聚焦于人体沿经络运行的内在生命力——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气血”。 公司声明称:“根据中医理论,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或正气亏虚实乃病痛根源。”其融合中医理念与超声、生物电流、红外线、电磁波、激光等现代技术,通过调理患者气血亏虚状态缓解疼痛。 除治疗服务外,公司还推出一系列自有品牌膳食补充剂以及非处方外用品——涵盖有机皮肤软膏、保湿乳霜等,但此类产品仅贡献极小部分营收。 截至2025年3月的最新财年,机能再生总营收为4,000万美元,略低于上财年的4,080万美元。但合约销售额在此期间增长近20%,从3,320万美元升至3,950万美元。 尽管营收下滑,公司多数核心客户指标仍呈升势。最新财年单客平均消费额同比增长3.2%至6,478美元;服务中心接待客户量增速更快,同比增长15.5%,从上年的8,692人次增至10,039人次。公司指出,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其客户满意度達86.7%,属较高水平。 扩张态势 对投资者而言,机能再生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其立足现有基础蓄势扩张,布局涵盖香港本地及海外市场。公司表示,上市融资的30%将用于在香港建设新服务中心,25%将投入其他市场的服务中心设立。 招股书载明:“公司计划通过内生增长及在高经济增长且人口稠密的区域进行战略并购及投资服务中心,强化疼痛管理服务市场地位,持续扩大业务覆盖。” 公司当前考虑的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加拿大和美国。同时表示,这些地区“或熟悉中医经络及中国文化,或聚居大量亚裔群体,对中医理论与疗法具备认知基础。” 为推进扩张计划,公司持续增加团队规模,最近财年管理费用因而大增近50%。截至今年3月底,员工总数达175人,较12个月前的147人增长19%。新增岗位多为支持业务扩张的运营及后勤人员,该团队规模从上年同期的55人扩大至74人。 公司指出,人员大幅扩充也是最新财年营业成本增长16.8%的原因,该增速超越营收增幅,导致毛利率承压。净利润层面,最新财年净收入同比降低约一半至550万美元(上财年为1,170万美元),主因系扩张相关支出及向董事发放总计128万美元的一次性酌情奖金。 需要指出的是,会计师已提示潜在风险,即今年3月末公司营运资本缺口约780万美元,但该缺口主要属会计账面问题。机能再生表示相信现有资金足以满足未来12个月营运及资本支出需求。其现金状况也相对稳健——截至去年9月底持有现金达1,100万美元。 按发行价区间测算,机能再生估值介于2亿至3亿美元,对应市销率(P/S)为5至7.5倍。该估值处于全球同业交易水平高端区间,高于OneSpaWorld Holdings(OSW.US)2.58倍和Scilex Holding(SCLX.US)3.06倍的市销率,但低于Hinge Health(HNGE.US)9.05倍的估值。 鉴于机能再生已实现盈利,而多数同业则不然,此溢价空间或具合理性。总体而言,对寻求突破传统疼痛治疗框架且具增长潜力公司的健康领域投资者,该公司或为颇具吸引力的差异化标的。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问止中医最大卖点 AI赋能具潜力
2023年内地最大AI赋能中医服务商问止中医科技拟来港上市,它有何卖点能吸引资本市场青睐 重点: 2024年前三季度问止中医收入1.73亿元,同比增34% 两大人工智能系统针对中医业痛点 罗小芹 人工智能(AI)在医疗应用愈益普及,特别是制药、病理、诊断和AI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对医疗产业产生深远影响,那么AI赋能中医又能否为传统中医创出新天地? 1月9日,问止中医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问止中医科技是2023年内地最大人工智能赋能的中医医疗服务商,但它仍然面对中医医疗服务行业于供需两端的痛点。 业绩稳步改善 问止中医的业绩规模虽然较小,但近年稳步向好。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收益分别录得6,217万元、1.89亿元和1.73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4亿元和5,572万元。 若按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经调整净溢利分别为515.2万元、4,303万元和4,950.7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亦由2023年底止的1,429万元增加至去年第三季止的9,687万元,其中4,898万元的增量是来自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流。 在供给端,中国内地的中医医疗服务行业高度分散。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共有超过1.26万家人工智能赋能的中医医疗服务商,前五名市场参与者仅占市场份额5.4%。其中问止中医占1.5%。 其次,中医医疗服务极依赖稀缺的医术精湛且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于2023年,中国内地仅有约70万名持牌中医师。其中,高级中医师的占比仅不到5%,不足以满足巨大需求,而中医师薪酬在医疗机构营运总成本占比亦较大。 至于需求端,患者普遍所处位置分散,对中医益处的认识亦有限,故此中医医疗服务商往往要高成本才取得客户,而客户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亦薄弱,所以建立一个让客户了解并信任的中医医疗平台便变得非常关键。 两大人工智能王牌 为了针对供需两端的痛点,问止中医推出了“中医大脑”及“精一书院”。 “中医大脑”是问止中医自主开发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配备全球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临床知识图谱,可广泛应用于中医医疗服务。这种基于人工智能赋能的方法令问止中医的医师,能够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咨询,最大限度减少对其个人知识及经验的依赖,变相增加高质素从业人员的供应。 精一书院则成立于2021年5月。截至2024年9月底,精一书院已累计吸引了超过22万名注册社区成员(主要包括中医爱好者及合资格中医从业人员)。它不仅能促进中医文化的普及,让潜在客户更了解中医的益处,还有利于提高问止中医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地位。 中医疗具市场潜力 目前人工智能赋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发展仍然处于初阶,但潜力优厚。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相关市场规模约为109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8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1.4%。在整体中医医疗服务市场中,人工智能赋能中医医疗服务的渗透率,从2019年的不足0.1%逐步提升至2023年的1.1%,预计2028年将进一步提升至5.1%。 平情而论,由于社会老龄化,健康意识提高,以及老年人口储蓄和消费能力增强等因素,中国内地的医疗服务市场有望实现增长。其中,伴随人们对中医了解的增强以及政府利好政策的实施,中医在医疗体系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