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业绩扭亏助攻 麦科田生物冲刺港股上市

在经历多年亏损后,麦科田生物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效率提升,以及核心业务的稳健扩张 重点: 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医疗板块持续火热,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一倍,显示出市场对于港股生物医药充满信心。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多家医疗企业争相递表赴港上市,9月11日,医疗器械企业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公司业务主要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 其中生命支持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室,以管理和护理重症患者,其产品主要包括药物输注产品、麻醉机、气道管理产品、肺功能检测产品等;微创介入产品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胆道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可重复使用及一次性内窥镜系统以及相关耗材;体外诊断设备和耗材等产品组合,涵盖凝血、血型检测、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包括供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产品、全自动血型检测仪等。 在多个细分领域,麦科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销售额计,麦科田2018年至2024年的各个年度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并且2024年跻身中国血型检测设备市场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和英国各地战略性地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在中国,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麦科田所专注的医疗器械行业正保持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麦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领域——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未来增长动力强劲。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增至932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稳健 麦科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在此期间,毛利率方面也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产品收入3亿元,占比37.9%;​​微创介入收入4亿元​​,占比51.1%;体外诊断收入8,622万元,占比11%。其中,生命支持产品销售的收入曾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该板块收入达到5.64亿元,2024年却同比减少12.4%至4.94亿元。公司解释,这是因为医院为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在上一个疫情年度期间进行提前采购,导致使用周期延长并于2024年减少采购。 公司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期内利润达4,096.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5,802.6万元显著改善。这一盈利能力的转变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制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产成本的有效摊薄。回顾过往业绩,公司的净亏损已从2022年的2.26亿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万元,这主要源于产品组合的扩大和客户需求增长所带来的销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产品市场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后逐步回归常态的影响,收入增速2024年有所放缓,导致当年净亏损增至9,661.7万元。 麦科田背后有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进行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深圳创新投集团​​等知名机构。根据招股书披露,高瓴实体持股20.79%,深圳创新投集团实体持股8.54%。2023年,麦科田最后一轮股份认购时的投后估值为82.45亿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计算,其市盈率约为100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的市盈率为32倍,前者有较大溢价。不过基于其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和核心业务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其长期成长价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现代牙科维持增长 家族控制却成隐忧

这家齿科集团一季度营收增长18.3%,但它由单一家族控制这一点,可能限制了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重点: 今年前三个月,受欧洲和中国市场的强劲推动,现代牙科收益增长至7.88亿港元 这家全球高科技牙科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在欧洲市场的收益增长30%,大中华区增长24%   谭英 现代牙科集团有限公司(3600.HK)上周发布的一季度更新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因为它报告其产品销量件数增长17.7%,每件产品平均售价上涨2.5%。总部位于香港的该公司销售的“数码化解决方案”,让牙科医生以及其主要客户——医院和牙科实验室能够利用3D,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牙科工程进行传统牙齿整形工作。 在一周前发布一季度更新后的几天里,这份乐观的报告促使该股上涨近14%。该公司未在其自愿披露的报告中提供任何盈利数据,投资者要等到8月该公司公布正式的中期业绩时,才能了解相关情况。 不出所料,现代牙科市值仅27亿港元(24.5亿元),与行业巨头相比估值相当低。其往绩市盈率为12倍,不到雅培(ABT.US)的31倍、美敦力(MDT.US)的29倍,以及国内同行迈瑞医疗(300760.SZ)约36倍的一半。 股票被低估可能是投资者重新审视该公司的原因,如果它能够解决企业由单一家族控制的话。 现代牙科在全球牙齿修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该市场预计到2020年达到306亿美元(2,176亿元),并在2021年至 2030年期间每年增长12.4%。这使它有机会凭借其制造牙冠和牙桥等固定牙科设备的实力,并利用相对较新的数字技术,让定制产品的规模化和降价成为可能,成为其所谓的“牙科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者。 由它位于中国的生产设施生产的“数码化解决方案”件数去年增长了82.5%,达到549,736件,令人印象深刻,最新的季度数据似乎表明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推动增长的因素包括技术不断进步、社会老龄化和全球中产阶级规模不断壮大,他们渴望通过好看的牙齿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现代牙科的“秘密武器”可能是它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数码化,以及它同时销售的口内扫描仪在后疫情时代大受欢迎。董事会主席陈奕朗医生表示,公司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牙科生态系统,以支持我们的客户”,构建由其自有产品,以及通过合资企业和分销安排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组成的强大组合,扩大覆盖范围。 传统牙科使用的是人工方法,延续了数千年前的传统,比如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就用竹钉进行口腔调整。高科技口腔内扫描仪是现代牙科业务的关键组成部分,最早出现于80年代初期。但在后疫情时代,它们得到了强力提振,因为有了它们,牙医和技师可以避免与可能传播疾病的牙龈和牙齿亲密接触,转而使用激光来开发患者颌骨的精确模型。 现代牙科试图将其数码化优势以及庞大的产能作为主要卖点。该公司自2013年开始运营自己的集中化生产设施,最初是在中国,现在已扩展到越南。它还在欧洲、大中华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主要市场设有四个数码化生产中心。 全球扩张 该公司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当时筹集了10.5亿港元。之后,它充分利用这笔资金,收购了一系列全球品牌,并将生产团队扩大至目前的4,000名技师。它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收购和合资方式实现,而非自然生长,这增加了它的债务负担。但该负担仍在可控范围内,它报告的净债务为6.4亿港元,22%的负债率相对较低。 现代牙科从香港起家,产品主要面向大中华区客户。早在九十年代后期,它就开始通过分销商测试欧洲市场,并于2013年开始通过收购欧洲的第三方分销商进行国际扩张,随后是美国和澳大利亚。 虽然这些交易给利润率造成了压力,但也给现代牙科带来了数以百计的新客户。Labocast集团是它最早的一批收购对象之一,自1996年以来,该集团一直是它的法国经销商,现代牙科于2011年将其收入旗下。在那之后,它对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制造商和分销商进行了类似的收购,使其拥有了今天广泛的全球足迹。 尽管如此,现代牙科最新公布的2022年年报却令人失望。全年收入下跌4.2%至28.3亿港元,净利润更跌38.8%至2.21亿港元。2022年的收入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疫情导致中国的牙科诊所和医院关闭长达数月之久,而且很多人因担心感染而避免前往此类场所。 该公司还受到中国政府2022年1月出台的新规打击,该法规将种植牙纳入中国的国家集采体系,从而降低了种植牙的成本。此举影响了现代牙科面向中国数千家公立医院利润丰厚的业务,这些医院占据了中国种植牙市场的半壁江山。 该公司销售市场的地缘多样性,有助于保护它免受个别市场出现这种重大变化的影响。在一季度,大中华区约占其收入的22%,而欧洲和北美分别为44%和25%。欧洲和中国市场在一季度的增长最为强劲,这两个地区的收入分别增长了30%和24%。 尽管雄心勃勃,但现代牙科的股票多年来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该公司周二收盘价为2.72港元,较4.29港元的发行价低了近40%。 这种令人失望的表现可能部分是因为其流通量有限,导致喜欢购买大股份的大型机构无法投资。在上市时,控股的陈氏家族拥有现代牙科46%的股份,而该公司目前约3.19亿股流通股——约占总流通股的三分之一,以目前的价格计算,价值仅1亿多美元。 毫无疑问,主席陈奕朗的家族掌管着这家公司,继承了父亲陈冠斌创办的企业。陈冠斌是一名牙科技师,1986年跟哥哥一道在香港创办了现代牙科。陈氏家族对该企业的牢牢掌控,可能会令一些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治理感到担心。 也许该家族可能会考虑降低持股比例,或引入更多外部经理人和独立董事,作为吸引投资者并为它的股票注入新活力的一种方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