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 Future Mobility hastens to secure funds for debt relief

合并失败李嘉诚撤投 Apollo急集资还债

Apollo出行宣布折让9.8%配售新股,集资约2.1亿港元,这是公司去年收购威马汽车失败后,今年第二度配股集资还债 重点: 筹得款项约46.2 %将用于偿还债务,43.8%用于业务发展 公司珠宝钟表销售收入远高于汽车相关收入      李世达 近年内地新能源车产能过剩,行业进入价格战阶段,竞争力不足的末位车企纷纷面临淘汰,去年寻求借壳上市失败而申请破产的威马汽车,以及今年春节过后宣布停产的高合汽车,是最受关注的两个例子。 去年曾欲收购威马汽车的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0860.HK),近日宣布发行4.46亿股认购股份,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的43.6%,每股认购价0.46港元,折让约9.8%,集资约2.1亿港元(1.9亿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6亿港元。 以港澳资本为主的Apollo出行,前身为力世纪有限公司,最早经营珠宝钟表产品销售业务,2015年开始进军电动车市场,先后收购有"日本特斯拉"之称的电动车整车制造商GLM,以及德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Ideenion Automobil AG。至2020年又收购德国小众超跑品牌Apollo,两年后更将力世纪易名为Apollo,力求转型新能源造车公司,主打顶级新能源超跑。 曾吸引李嘉诚投资 相较其产品Apollo EVO,Apollo出行的投资人反而更为人关注。大股东何敬民为澳门前特首何厚铧之子,公司前主席何敬丰则是何厚铧侄子。宣布转型电动车业务时,更获得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维港投资周凯旋、刘梓浩及宝龙地产(1238.HK)大股东许华芬等人旗下公司认购可换股债注资。 然而在去年9月威马汽车借壳上市失败后,李嘉诚、周凯旋等投资人纷纷要求提前赎回。公司在去年10月已向李嘉诚旗下的Able Catch Ltd偿还3,510万港元及应计利息。至于周凯旋、刘梓浩、许华芬旗下公司则同意延迟至今年赎回。 今次配股集资已是Apollo出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今年1月15日公司曾发行新股集资4,800万港元,其中1,000万港元用于还债,另外3,800万港元则作为营运资金。而今次配股所得资金,大部分也都用于还债。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参与认购者除一家投资公司外,其余均为公司现有股东,显示现有股东在公司面对财务困难时,愿意加大投入完成今次配股。配股后股权也相对更集中,其中何敬民持股降至为21.53%,但仍为最大股东,新入股的新加坡MPW Index Supreme Investment Fund持14.99%股权成第二大股东。 不过,即使度过这次危机,公司根本的问题在于其新能源车业务的前景。主打新能源超跑的Apollo过去曾发布全新一代超跑Apollo IE,“全球限量10台”,每台售价高达230万欧元。至于雄心勃勃的电动车项目Apollo EVO,至今仍在开发阶段,2021年曾公开展示的首款四座电动跑车Apollo Evision S,暂时没有下文。 收入仍靠珠宝钟表…
The latest IPO prospectus from FWD Group Holdings Ltd. lapsed early this month, further delaying the regional insurer’s listing after its fourth application.

快讯:富卫招股文件再失效 消息称放弃年内上市

最新:富卫集团有限公司今年3月初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其招股文件已于9月初再度失效。据市场消息透露,富卫决定再度推迟其上市计划,并放弃于今年成功挂牌的目标。 利好:由于港股最近表现不振,富卫再度推迟上市计划,能避免于疲弱市况中以较低估值上市,从而令集资额减少。 值得关注:富卫表明会重新评估再度启动上市的合适时机,但市况变幻莫测,要把握最佳时机上市绝非容易。 深度:富卫于2013成立,为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旗下的地区性保险公司,目前在10个亚洲市场经营保险业务,在去年3月首次向港交所申请上市前,它曾计划到美国启动IPO,但因中美关系紧张而取消。由于其东南亚业务增长潜力优厚,加上内地客户重临港澳地区承造保险,引领今年上半年新业务总值按年增长22%至4.82亿美元(35亿元),税前经调整利润更大升56%至3.07亿美元。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om Group posts net loss

华丽亮相23年后 Tom集团深陷亏损

这家得到亿万富翁李嘉诚支持的昔日科技巨头现在主要管理投资和台湾的一家出版公司 重点: 在去年录得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后,Tom集团今年上半年重回亏损 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台湾的一家出版公司,它还投资科技公司   谭英 在去年短暂地给投资者带来一线希望之后,曾引发轰动的香港互联网公司Tom集团有限公司(2383.HK)似乎又将迎来糟糕的一年。上周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其今年上半年亏损9,500万港元(8763万元),收入为3.786亿港元。这使得该公司在2022年短暂实现多年来的首次盈利后,再次陷入亏损。 就连2022年恢复盈利这件事也颇为可疑,因为其依赖于中国邮政的一笔资金注入。2014年中国邮政与Tom集团成立的合资企业邮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邮乐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小企业提供B2B电子商务服务,今年前六个月其商品交易总额(GMV)增长46%,达到85亿元,带动去年全年增长41%。 2021年11月,中国邮政向邮乐注资1.28亿美元(9.2亿元),换取Tom集团的股份。相关的非经营性收益为Tom集团提供了其所需的提振,推动公司当年扭亏为盈,但到了2023年上半年,重复这一操作还不够。 投资者显然不愿意见到该公司重新陷入亏损。最新业绩公布后,Tom集团股价下跌10%,回到一年前的水平,人们对其能否实现难以捉摸的盈利提出了新的质疑。该公司于1999年成立,是香港富豪李嘉诚最重要的互联网项目,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没有派发过股息。 即便如此,Tom集团的估值仍高达29亿港元,市销率3.7倍,与科技股相当。这实际上领先于盈利能力较高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BABA.US;9988.HK)被压低的2倍市销率,但不及腾讯控股(0700.HK)的5.2倍。它也远远落后于Meta(FB.US)和谷歌(GOOG.US)等盈利丰厚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后两者的市销率分别为6.9倍和5.9倍。 那么,Tom集团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很简单——在这个例子中,一切都与香港最有名的一对伴侣有关。该公司的股份被李嘉诚及其亲密伙伴周凯旋把持着。据《福布斯》报道,现年95岁的李嘉诚是全球排名第35位的富豪,估计净资产达374亿美元。他在20世纪90年代认识了周凯旋,她作为承包商参与了李嘉诚的公司当时在北京进行的一个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 周凯旋的维港投资以参与了Facebook、Spotify、Siri、Waze和Deepmind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早期投资而著称,她一直被认为是Tom集团的决策者。此外,长期担任李嘉诚顾问的陆法兰是该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就职于麦肯锡的行业老手杨国猛。 变迁史 据代表少数股东的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前成员大卫·韦伯(David Webb)称,李嘉诚直接参与了Tom集团最早期的发展,当时其还是互联网公司Tom.com。目前,周凯旋持有Tom集团25.35%的股份,而李嘉诚的旗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0001.HK)持有36.13%的股份,双方合起来拥有多数控股权。 在周凯旋的领导下,Tom集团已经从最初的互联网神奇小子变成了一家投资公司和台湾出版商的混合体。其投资策略与维港投资有些相同,都是寻找前景诱人的初创企业。 在与中国邮政成立合资公司邮乐后,Tom集团于同年投资了金融科技平台汇立银行,并于2022年投资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数据提供商妙盈科技。2019年,汇立银行成为第四家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牌照的虚拟银行,但此后一直萎靡不振。不过,总部位于香港的妙盈科技发展迅速,它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汇丰和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 但Tom集团的大部分收入和利润来自其台湾出版业务城邦媒体控股集团,后者是社交媒体平台痞客邦的母公司。Tom集团称该平台是台湾最大的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在截至6月30日的六个月里,该出版集团的毛收入为3.56亿港元,分部利润为3,700万港元。去年全年,出版收入为7.649亿港元,占Tom集团全年总收入8.301亿港元的90%以上。 虽然多年来经历了许多波折,Tom集团的股价在其23年的交易中并没有走得太远。最初的Tom.com于2000年3月上市,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公司成立尚不足一个月时间。 互联网狂热加上李嘉诚的声誉,帮助该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时,股价达到了区间的最高端,即每股1.78港元。它筹集了7.62亿港元,首日股价翻了两番,收于7.75港元,《华尔街日报》当时称其为香港历史上最热门的IPO。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该公司的中国子公司Tom在线于2004年3月在纽约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融资1.92亿美元,自诩为中国科技企业。在2013年微软收购即时通讯服务Skype之前,Tom在线一直运营着Skype的中文版。但早在那之前,Tom在线在2007年就被Tom集团私有化了。该股周三收于0.73港元,目前的股价不到IPO价格的一半。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富卫进驻马来西亚寿险市场

最新:富卫集团有限公司周一宣布,已完成与其他投资者一起对Gibraltar BSN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作出的多数股权投资,意味该公司将进驻马来西亚人寿保险市场。 利好:该公司早于2019年3月进入马来西亚市场,但仅经营一项伊斯兰保险业务,如今进驻这个拥有约3,300万人口的寿险市场,有助带来更多收入来源。 值得关注:除了马来西亚外,富卫也在增长迅速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经营业务,但其去年保费和手续费收入下跌了15%,并录得8.23亿美元(56.7亿元)经调整亏损。 深度:富卫于2013成立,为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旗下的地区性保险公司,目前在10个亚洲市场经营保险,其卖点主要是其东南亚业务的增长潜力,至于香港和澳门业务则相对增长乏力。该公司本来盛传于新加坡或到美国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形式上市,由于遭美国证监会质疑中国监管法规可能对其业务作出干预,最终选择登陆港股以减低风险,但经过去年的两次申请,该公司仍未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市场反应:今年3月13日,富卫第三度向港交所呈交上市申请,消息传出计划集资10亿美元,目标是最快在第二季挂牌。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富卫集团大谈增长 投资者或想要更多

这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地区性保险公司称,2022年新业务价值增长29%,但其年保费和手续费收入下跌了15% 重点: 2022年富卫集团新业务价值增长29%至8.23亿美元,该公司称之为“强劲的有机增长” 但这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地区性保险公司去年总收入下跌,让其再次陷入亏损,据报道,它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重启之前暂停的IPO计划   梁武仁 富卫集团有限公司的上市野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家得到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支持的地区性保险公司,已经多次尝试IPO,但均因市场动荡而不了了之。现在情况看起来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倘若它在今年晚些时候重启上市,投资者就会买账。 虽然目前还是一家私人持股的公司,但富卫集团每半年发布一次与其未清偿债券有关的财务数据,包括上周披露的最新年度业绩。它可能也是为了让投资者在它重新申请在香港IPO前,保持对它的故事感到兴趣。它最早是在美国申请上市,后来放弃,之后又于去年两次申请在香港上市,都因市场疲软无疾而终。 在上周二提交的最新披露文件中,该公司大谈2022年的“强劲有机增长”,强调其新业务价值增长29%至8.23亿美元(57.4亿元)。该指标广泛应用于保险行业,总的来说反映了未来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现值。因此,这个指标不管有多大幅度的增长,都肯定是好事。 富卫集团的新业务利润率,即新业务价值占年化保费等值的百分比,看起来也令人鼓舞。这个数字从2021年的47.4%大幅提高到去年的58.5%。相关计算的分母是从一次性支付的保单中收取保费的10%,加上从所有分期支付的新保单中收取年化后的第一年保费的总和。 正是从这里开始,仅仅根据这些数据判断富卫集团去年的实际表现,会变得棘手起来。这是因为其年化保费等值实际上是下降的,这似乎表明其业务有所放缓。 事实上,富卫集团去年的年报中更容易让投资者明白的是,其全年保费和手续费收入下降15%,而其投资收益暴跌超过 90%,导致总收入下跌29%至83亿美元。加上所有费用后,这家保险公司再次出现净亏损,意味它在2021年扭转连续两年的亏损后,翌年随即再度“见红”。 对潜在投资者来说,该公司无法持续盈利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除了其他因素外,持续烧钱可能迫使其发行新股,以稀释现有股份。目前,富卫集团在其短暂的历史中,一直从机构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从2021年底到2022年,它向阿波罗全球管理、李嘉诚基金会、泰国汇商银行和瑞士再保险等公司出售了价值18亿美元的股票。然而,到2022年底,其现金持有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4%,至15亿美元。 区域扩张 随着富卫集团在东南亚的持续扩张,它可能会使用一些来自IPO的新资金。由于美国监管机构担忧北京当局可能对该公司的影响,该公司放弃了最初在纽约上市筹集至多30亿美元的计划。 该公司现在正着眼于在其大本营——香港上市,尽管这个选择一路走来也并非那么顺利。富卫集团于去年2月首次提出申请,但由于市场的波动而推迟。9月,它再次申请,但市场情况更糟了,大盘恒生指数在10月底跌至十年中的低点。 据报道,现在该公司正在努力完成在香港的IPO,筹集约10亿美元,理论上最早可能在本月进行,但更有可能是在今年晚些时候。这比之前在纽约计划上市的筹资规模要小很多,但仍是一笔可观的资金注入。 令富卫集团感到鼓舞的是,随着中国结束“清零”政策并重新开放国门,香港股市的整体情绪正在改善,这助长了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复苏的乐观情绪。这家保险公司的关键卖点是它对东南亚市场的关注,由于目前的渗透率较低,以及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此类产品,东南亚的保险销售有充分的上升空间。去年,该市场占到了富卫集团新业务价值的一半以上。 富卫集团于2013年起在香港、澳门和泰国开展业务,后来扩展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另外7个市场。上月底,该集团同意收购Gibraltar BSN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多数股份,以扩大其在马来西亚寿险行业的业务。它在大马目前仅有一项伊斯兰保险业务。 富卫集团将重点放在东南亚市场,而不是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似乎是明智之举,这不仅因为该地区增长潜力巨大,还因为中国的监管风险很高,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在该行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尽管如此,富卫集团平淡无奇的财务表现,可能难以让投资者对它的故事感到兴奋。当然,过去几年对世界各地的保险公司来说都不容易,因为全球都在应对疫情的经济影响。但随着走出这场健康危机,富卫集团要及早让投资者相信,它的增长将会加速,而且它能够进入持续盈利的状态。 即便如此,根据其他保险公司最近的表现,获得高估值可能很困难。去年12月,总部位于北京的阳光保险(6963.HK)在IPO招股价范围的低端完成了香港上市,此后其股价下跌逾四分之一,市销率不足1倍。规模大得多的同业中国平安(2318.HK)的数字同样低迷。友邦保险(1299.HK)也是一家亚洲区域性保险公司,与富卫比较相似,其市销率约为5倍,虽然要好一些,但也算不上高。 这些估值显示,投资者对保险公司的兴趣普遍不高,即使是行业领头羊也是如此。市场可能同样对富卫集团兴趣欠奉,除非它能在后疫情时代开始创造出更为强劲的增长和利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