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使用未成气候 重塑能源靠政策力挺
公司报告称去年收入下降28%,其中核心的氢燃料电池收入下降了近50% 重点: 重塑能源去年收入下降,反映出中国氢能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波动较大 这家氢燃料电池制造商的股价自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已上涨近30%,目前估值较高,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阳歌 说到新能源,似乎只要公司在中国,就可以推高它的股价。氢燃料电池制造商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70.HK)就是这一定律的绝佳例证,尽管上周五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收入大幅下滑,但该股的市销率(P/S)仍高达19倍。 众所周知,中国为新能源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国家层面支持,欲在太阳能和风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这些领域可能很快就会取代传统的燃油车和煤电。氢能就属于这一范畴,因为它可以用来给汽车提供动力,并且还显示出一定的发电潜力。 但这种能源在西方发展得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为此类系统提供动力所需的氢能,比传统能源的成本要高得多。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中国还是认为这项技术值得发展,并正在提供支持,既有政府出台的激励措施,也有来自大型国有企业(SOE)的支持。 在这方面的一大进展是,重塑能源表示,去年11月氢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列入能源范畴,与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等传统能源地位相同。“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和绿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明确,”该公司说。 虽然这一动态预示着前途光明,但并不能保证氢能可实现商业化。不过,这并没有让中国望而却步,它仍在追求一些被西方国家视为死胡同而放弃的实验性技术。与此同时,重塑能源承认中国的政府支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并将其收入下滑部分归咎于“2024年氢能产业已进入到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发展窗口期”。 这些因素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投资者仍非常看好中国氢能行业,尽管该行业显然仍需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布最新业绩后,重塑能源的股价在周一的早盘交易中下跌了3%,但仍较去年12月的IPO价格上涨了约25%。 氢能运输和加注设备制造商国富氢能(2582.HK)自去年11月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以来,涨幅高达68%,市销率也和重塑能源接近,为20倍。相比之下,加拿大氢能电池巨头 Ballard Power(BLDP.US)的市销率要低得多,为4.9倍,而加拿大同行Westport Fuel Systems(WPRT.TO)的市销率仅为0.21倍。 所有这些都把我们带回到最初的论点,即对任何一家来自氢能行业的公司来说,身处中国市场无疑会大大促进股价。这对氢燃料卡车制造商Scage(SCAG.US)来说应该是个好兆头,公司利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美国上市的计划,在多次推迟后似终于好事将成。 成长的烦恼 政策支持固然不错,但要拥有快速增长的业务就更好了,而这正是重塑能源目前所欠缺。尽管如此,公司的最新财报中仍有一些鼓舞人心的迹象,最明显的是,业务在客户群以及国内和国际销售方面都实现了多元化。 我觉得有点好笑的是,重塑能源在财报中称“重塑能源在2024年取得了稳健的发展”,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存在这样的增长。期内,公司的营收从2023年的8.95亿元降至6.49亿元(约合8,900万美元),降幅达28%。重塑能源将营收下降,归咎于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以及部分客户需求波动。 最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氢燃料电池的销售额下降了近一半,从2023年的6.3 7亿元(占总收入的 71%)下降到 3.31 亿元(约占总收入的一半)。核心产品的这种下滑,看起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而且似主要与重塑能源最大客户之一的订单大幅下降有关。 不过,也有令人鼓舞的一面。2024年,公司氢燃料电池零部件的营收同比增长7%,达到2.36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一年前的7%升至36%。公司的另一个主要业务板块,即燃料电池工程和技术服务,营收同比也增长超过一倍,达到6,300万元,占总营收的10%,而一年前其占比仅为2.6%。 总体而言,这种营收多元化看起来是积极的,即便这是以公司核心产品销售额大幅下降为代价。在类似的多元化方面,重塑能源报告称,去年前三大客户贡献了约一半的营收,每家客户的贡献都超过总营收的10%。虽然这样的客户集中度通常不是好事,但就重塑能源而言,与2023年相比似乎有所改善,因为在2023年,这三大客户中只有一家的贡献超过总营收的10%。而且,那家客户在2023年贡献了总营收的30%,不过去年大幅削减了采购量,仅贡献了17%。 尽管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但重塑能源在市场的地域分布方面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公司去年9%的收入来自海外,高于2023年的3%。 去年,重塑能源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从2023年的20.1%降至17.2%。但在这样一个仍在发展的行业中,这种波动相当常见,尤其是在收入下降时。从盈亏情况来看,公司的净亏损从一年前的5.29亿元扩大至7.37亿元,不过在剔除股权激励和上市费用相关的成本后,经调整后的亏损有所改善。…
新闻概要:乘用车龙头奇瑞汽车递表港交所香港IPO
奇瑞汽车是全球前20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在截至去年九月的九个月内实现传统和新能源车销售增长超过30%的企业 阳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五提交了香港IPO申请,公司目前是中国少数尚未上市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之一。本次IPO预计将成为今年香港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奇瑞汽车总部位于中国安徽,公司凭借其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表现吸引大量投资者的青睐。根据其招股书中的市场数据,奇瑞汽车引领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浪潮,连续22年在中国品牌乘用车公司中出口量排名第一。 此次IPO由中国领先的投行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以及国内同行华泰金融控股和广发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奇瑞汽车招股书指出,公司去年首九个月销量录得51.8%的增幅,达到154万辆,使其成为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同时也是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该公司生产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等多个品牌。 2024年首九个月,奇瑞汽车的营收同比增长更提速到67.7%,达到1,820亿元人民币,而净利润增长58.5%至113亿元。 公司还在扩大其全球化海外市场布局。目前,奇瑞汽车在马来西亚进行整车组装,并正在越南和泰国建设新的合资企业生产基地。奇瑞表示,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扩张,开发包括新一代高科技车型在内的新车型,并升级其位于总部芜湖的生产线。 成立于1997年的奇瑞汽车是中国主要的乘用车制造商之一并且是中国最早的汽车出口商之一,奇瑞汽车早在2001年就进入了中东市场,并在2004年实现了出口超过1,000辆的小里程碑。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高瓴资本正将重心转向全球市场 公司被调查后需再增持隆基股份
这家私募股权公司在没有披露下出售了隆基的股份,应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要求,高瓴资本需要回购这些股份。 重点: 高瓴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调查后,已将隆基绿能股份的持股比例恢复至5% 尽管高瓴力图转型全球并刻意摆脱与中国的关联,但它向中国监管机构承诺,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并增加在当地的资产配置 余特莉 阳歌 在中国庞大的私募股权界这个复杂的行业中,即使是最熟练的操盘手也偶尔百密一疏。高瓴资本就是这种情况。高瓴是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公司,目前正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一家更加全球化的基金,但公司近期因违规减持太阳能公司隆基而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批评。 根据隆基上周五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文件,高瓴最近回购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012.SH) 的股份,将其持股比例从之前的 4.85% 提高至 5%。高瓴此举是回应中国证监会去年 11 月对其“间接减持”隆基股份但未进行适当披露的立案调查。 像高瓴这样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犯下这样的错误并不常见,或许可以解释监管机构为何展开调查。尤其是在当前中国股市疲软的情况下,任何此类可疑的操作都可能被视为对一家公司缺乏信心的表现。 一家植根中国的基金在当前环境下向全球转型 高瓴由张磊于2005年创立,因投资了一批消费、医疗保健和科技领域的中国公司而知名,例如已成为中国顶级游戏公司的腾讯控股 (0700.HK) 和与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 竞争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拼多多 (PDD.US)。已申请在香港上市的百丽时尚以及抗癌药物制造商百济神州 (BGNE.US; 6160.HK; 688235.SH) 也在其投资组合中。 高瓴的失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该基金正谋求从中国本土转向成为立足亚洲区域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向全球其它市场扩张,以此对冲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转型对高瓴而言尤其重要,特别是其拥有庞大的美国LP基础,其中大部分是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他们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担忧正日益增加。 高瓴的网站目前几乎没有提及其在中国的成功投资案例,而只是强调其在美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等地已有布局。…
在下坡路上寻找新的动力——Bamboo Works 2023年回顾特别报道
李天翼 要回顾过去兔年的中概股,我们需要把视线稍微拉长一点,回到虎年开始看——当时,随着封控的全面实施,许多人开始抱怨低迷的经济和信心。有少数人开始“安慰”大家——虎年虽然差,但会是未来很多年中最好的一年。一开始市场是不相信的,随着封控的逐渐解除,中概股在2022年11月开始全面复苏,所有人都期待着中国经济重新回到“正轨”。 2023年初,在兔年春节假期中,中概股保持着昂扬的动力,继续收复失地,并成功地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来到了全年的最高点。之后的一整年发生了很多故事,不过整体的基调就是在下行周期中调整认知和心态——毕竟下行周期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狂飙了35年。 Bamboo Works联合创始人、总编辑Doug Young(阳歌)表示: “22年底的兴奋到了23年初慢慢变成了理性,因为大家开始慢慢意识到,疫情并不是拖慢中国经济的唯一原因。中国还需要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各种危机和越发岌岌可危的地方债。北京开始慢慢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开始尝试一些措施来解决问题,但是还没能足够让全球市场都认可这些努力。“ 下面,我们还是按照每年的传统,用Bamboo Works(BBW)报道的访问数据来回顾一下2023年的中概股。 年度新闻 BBW在2023年刊发了712篇新闻分析、快讯和专家文章,涵盖了9个行业数百家公司的信息。根据所有新闻内容在thebambooworks.com,Seeking Alpha等网站的投资者访问数据,我们根据总访问量、阅读深度数据,找出了代表中概股2023年表现的12篇新闻,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这一年: 月份标题代码热度一月晶科能源利润飙升 但投资者仍未满意 (JinkoSolar Profits Soar, But Company Still Lacks Investor Respect)JKS.US56,480二月赣锋锂业盈利前景 还看电动车减价潮 (EV Slowdown De-Juices Ganfeng Lithium’s Profit…
VIE架构公司重获上市 在华美资公司信心下降——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在华美资公司信心下降 ▷ VIE架构公司重新获批赴美上市 ▷ 中国镓、锗出口管制正式生效 ▷ 国轩高科开启德国工厂 ▷ GGV纪源资本剥离中国业务 本周中概股评分:45/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com/shorts/O8NliKahptE?feature=share ▷ 在华美资公司信心低迷 上海美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仍有52%的在华美资公司对未来5年的业务发展表示乐观,相较去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从数据本身来看,至少还有超过半数的公司表示乐观。但是纵向对比历年数据来看的话,2023年的数字创造了该项调查开展25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2010年到2018年期间,该项数据始终保持在80%以上,而自贸易战及疫情爆发以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 同时,来自欧盟商会的报告显示,美国对于made in China的抵制,以及中国对于made in USA的敌意,也对欧洲公司的经营产生了影响。 反腐斗争继续 北京罕见地将反腐工作要求作为官方文件公开发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显示:对于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等问题将进行持续的打击。 具体来看,金融、医疗、体育、高等教育、国有企业等领域的腐败将是未来重要的打击领域。 VIE架构公司正式获批赴美上市 车车科技获得证监会批准,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成功。这是海外上市备案新规实施以来,首家获批上市的VIE架构公司。这个信号对众多准备赴美上市的公司,尤其是其他VIE架构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为它们重新打开了上市通道。 不过目前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上市通道的问题,而是经济大环境的问题。上周中概股延续了之前的走势,恒生H股指数下跌0.7%,iShares MSCI China…
快讯:大唐新能源首季发电量大增25%
最新: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8.HK)周四公布,今年3月的整体发电量为308万兆瓦时,比去年同期增加8.99%,总结首季度的发电量则同比大增24.72%至873.6万兆瓦时。 利好:由于从历史走势来看,工业及经济表现与发电量具有一定正面关系,意味该公司的发电量或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回升趋势。 值得关注:该公司3月的风电及光伏发电量增幅为6.55%与57.15%,低于今年前3个月的22.67%与68.62%增幅,可能反映其业务增长在3月稍微减速。 深度:大唐新能源成立于2004年,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是中国大唐集团旗下从事新能源业务的子公司,从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新能源的开发、管理及运营,也是中国第二大的风力发电商。虽然新冠疫情2020年起在中国暴发,但受益于中国政府致力推广新能源以达至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其收入净利润近年持续创新高,去年的营业额及盈利达125亿元及29.3亿元。管理层在业绩报告中表示,面对正面的行业发展背景及官方政策,新能源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市场反应:大唐新能源的股价周五上升,中午收盘涨2.5%至2.92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高点。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开支大减无助业绩 华兴资本转盈为亏
最新:中国投资管理公司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周二公布截至6月底止中期业绩,期内总收入同比减少42.4%至6.04亿元,并转盈为亏,录得1.54亿元净亏损。 利好:受惠薪酬及福利开支削减近半至3.8亿元,加上融资成本下降,该公司上半年的经营开支同比减少44.4%至5.86亿元,降幅比收入减少的幅度更大。 值得关注:华兴资本表示,今年上半年是美股、港股IPO及二级市场于过去十年严峻的时刻,加上私募融资交易金额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令该公司各方面业务都受到压力,以致收入下降。 深度:华兴资本 于2005年成立,于十数年间发展成中国领先、专门服务新经济行业的金融机构 ,并于2018年在港股上市。由于太平洋两岸对于美国上市中概股的打压,中国企业赴美IPO的个案锐减,加上投资收益因股市波动而减少,华兴资本的业绩自去年下半年起放缓,今年更进一步恶化。为渡过难关,该公司在业绩报告中表示,未来会继续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增加产生管理费的资产管理规模,并进一步向科技、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经济领域转型。 市场反应:华兴资本周三走势反复,早市曾经下跌2.8%,但其后转跌为升,中午收盘涨0.5%至8.93港元,仍贴近过去52周的低位。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