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投资实验猴失利 昭衍新药盈利大倒退

受累于持有的生物资产市价下跌,这家CRO龙头预告上半年盈利锐减七至八成 重点: 由于大举投资的实验猴价格大降,昭衍新药二季度转盈为亏,连累上半年盈利表现 自去年4月起,该公司的股东已多番减持股份   莫莉 随着新冠疫情阴霾过去,曾经炙手可热的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正逐渐回归低速增长轨道。不过,中国非临床受托研究机构(CRO)龙头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6127.HK; 603127.SH)上周五晚间公布的一份业绩预告,却令市场人士大跌眼镜,事关该公司业绩一向稳步增长,但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却预计将同比大跌高达70.4%至80.4%。 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昭衍新药在A股直接跌停,全日下跌9.99%,连续两日的成交额均超过3亿元,远高于平日成交额。虽然港股当日因台风停市,但在恢复交易后的两个交易日也接连下行,累计已下跌超过5%。虽然公司在业绩预告中也提到,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约9.73亿元至10.51亿元,同比增长25.3%至35.3%,但投资者的加速出逃,显示市场信心已大受打击。 事实上,昭衍新药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仍然表现斐然,当季营业收入为3.69亿元,同比增长36.3%,净利润也同比增加近五成至1.88亿元。但第二季度的业绩大幅变脸,若以业绩预告的数据计算,当季事实上转盈为亏,亏损额高达7,800万元至1.15亿元。 对于业绩快速下降的原因,昭衍新药在公告中将其归因于“持有的生物资产因市价下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业绩产生了消极影响”,而这部分变动带来的净损失约1.77亿元到1.89亿元。 昭衍新药作为非临床CRO龙头,其核心业务是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即在临床试验阶段前,对受试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评价、检测、研究、筛选等。2022年财报显示,非临床研究服务贡献收入达22亿元,占总收入97.6%。 在完成药物非临床研究时,小鼠、猴等实验模型则是必不可少的“活体原材料”。昭衍新药近年来亦积极进军上游业务,以保证供应。2022年4月,昭衍新药曾经以18亿元收购云南英茂生物、广西玮美生物两家实验模型动物供货商,以抢占实验猴资源。2022年财报提到,昭衍新药的生物资产主要包括在广西及云南设施饲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截至2022年底共有约24,000只。 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疫苗、药物研发加速展开,中国的实验猴供应持续紧张,其身价从2019年下半年每只1.5万元,一度飙升到2022年底的每只近20万元。在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之际,昭衍新药也凭借着手中数量庞大的“生物资产”,令业绩水涨船高。截至去年底,其确认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的收益为3.3亿元,同比增加165.8%,而该年度公司净利润为10.73亿元。 股东大手减持 然而,随着医药市场供需变化、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实验猴的价格开始回落。今年4月18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示的新一轮恒河猴招标公告显示,一只恒河猴的价格平均约12.3万元;7月14日,北京化工大学发布的食蟹猴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中的食蟹猴平均单价已降至8万元。换言之,昭衍新药所囤积的大量实验猴的资产价格,已从2022年底的高位大幅下挫。 除了市场价格变动,近年来医学研究界“去动物化”呼声越来越高。去年9月29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案(FDA Modernization Act 2.0),该法案的目标是取消对新药进行动物试验的联邦授权,意在未来几年大幅减少对试验动物的使用。虽然当前并无替代动物试验的更佳方案,但回头来看,昭衍新药花18亿元高溢价收购的实验模型动物业务,长远前景或有暗涌。 昭衍新药于2021年2月登陆港交所,当时的发行价高达151港元,并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不乏清池资本、红杉资本等明星医药投资基金。然而,其港股上市首日下跌9%,随后股价一路下行,如今股价已缩水逾85%。 与投资者不看好一致的是,昭衍新药的股东似乎也在撤退。在A股市场上,公司的四位股东从2022年4月至11月期间,陆续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409.61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59.45至126.9元,合共套现2.53亿元。今年7月7日,该公司公布,实控人之一周志文已经在过去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了1,099.78万A股,占总股本比例2.05%。 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原因各不相同,主要包括业绩与股东预期不一致、市场行情反弹、或是行业股价涨幅较大,但却没有基本面的长期支撑等。由于昭衍新药业绩回落,相比之下,股东们的提前减持更显得耐人寻味。 从估值来看,昭衍新药在港股的市盈率约为9倍,同业康龙化成(3759.HK; 300759.SZ)的市盈率约为13倍,反映其估值略有折让。虽然昭衍新药的主要业务仍保持稳健增长,但其业绩表现能否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还需继续观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冠研发需求大降 药明康德将迎考验

这家中国医药外包服务龙头企业去年营收创历史新高,净利润更大增逾七成,但其增长在去年四季度开始减速 重点: 药明康德的化学业务去年收入翻倍,贡献公司营收逾73%,但如果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相关收入,其增长率则大降至约四成 该公司去年净利润逾88亿元,但四季度仅占当中的14.36亿元,环比大跌47.6%,反映其增长速度滑坡   陈嘉仪 这家受益于新冠相关业务的医药企业,即将面对疫情退却后,该如何维持未来增长的十字路口。 中国医药外包服务(CXO)龙头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上周一公布了亮眼的2022年业绩,期内营收同比大增71.8%至393.5亿元,净利润则上升72.9%至88.1亿元,两者同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该公司在业绩报告中表示,由于商业化订单增长、工艺流程优化带来效率提升,去年化学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CRDMO)、测试、生物学、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四大业务的收入均录得增长,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是唯一下滑板块。 各业务中,以提供从药物发现、研发到生产等一站式服务的化学业务表现最优秀,去年实现营收288.5亿元,同比大增104.8%,占总营收73.3%;其毛利亦翻倍至114亿元,毛利率达39.5%一枝独秀,协助拉高公司整体毛利率至36.9%,比上一年提升0.8个百分点。 反观测试、生物学、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的营收,则录得24.7%至27.4%的较温和增幅,但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收入则下降22.5%至9.7亿元,主要因为该业务主动迭代升级,公司集中推进更优质的项目管线,以研发更具创新性的候选药物。 符合一年前预期 药明康德把佳绩归功于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强了平台间业务导流,但其实早于去年首季新冠疫情重临、全球药企争相研发新冠药物时,随着相关委托开发暨制造服务订单增加,药明康德已预告全年的化学业务收入增速,可望比2021年增加近一倍。最终公司实际表现与一年前的预期相符,可见新冠疫情确实成就了其巨大商机。 然而,如果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去年此板块的营收仅为197.2亿元,增长率降至39.7%;同期公司总收入及同比增长率,则分别缩水至302.3亿元及31.9%。 随着全球疫情退却,药企对相关疫苖及药物的研发需求大减,药明康德今年的业务表现将面对考验。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的数据来看,该公司的增长已出现疲态。期内季度收入109.6亿元,仅比上一季增长约3%,净利润更环比大降47.6%至14.4亿元,占全年利润总额不足16.3%,不禁让市场提出疑问:今年的增长会否见顶回落? 事实上,该公司以手头订单为基础,加上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对今年业绩表现作出了相当保守的预测,估计全年收入仅微升5%至7%。正如之前一些分析所言,受疫情消退、药物集体采购政策等因素影响,国内创新药发展趋势放缓,可能令市场对快速追踪(Fast-follow)新药研发的需求下降,令药明康德的业务受到冲击。 现实情况亦反映自2021年下半年、在以PD-1单抗药物为代表的创新药“大杀价”后,创新药市场的整体研发投入开始出现收缩。药明康德在财报中警示,如果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放缓,或客户的研发支出和外包需求下降,可能会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将受惠销售分成 庆幸的是,药明康德预告今年将迎来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收入元年”。截至3月20日,该公司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已有两个项目处于新药上市申请(NDA)阶段,当客户产品成功上市后,可从药品销售收入中按照约定比例获得分成。 另外,去年录得亏损的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目前已协助一名美国客户完成一个创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IL)项目的上市申请,以及为一名中国客户完成一个用于中国本土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的慢病毒载体项目的上市申请,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项目。 不过,为了推动CRDMO 和CTDMO业务,药明康德加大了对新能力和新产能的建设,正在南通建设新的实验室服务平台,并继续推进国内的常州、无锡,以及海外的美国及新加坡等多项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这意味着该公司未来投资于各项设施的开支将会上升,资产结构亦由轻资产模式,逐渐向重资产转型。 另外,药明康德的营收中,仅约19%来自中国市场,其余均来自海外,单是美国市场去年便贡献了258.8亿元,占比高达65.8%。受到去年美元大幅升值影响,其持有用于套期保值的卖出美元远期外汇合约,录得逾3.99亿元已变现投资亏损。面对美国金融市场近期表现波动,美元的走势会否为公司带来更大损失,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 药明康德上周一公布业绩后,其港股连升两日,累计涨幅达11.7%,反映市场对其业绩普遍持正面看法。虽然其最新追踪市盈率约25.4倍,略高于同业康龙化成(3759.HK; 300759.SZ)的24.6倍,但券商普遍仍维持其“买入”或“跑赢大市”评级,其中麦格理报告称,撇除新冠相关项目收入,预期药明康德今年核心收入将增长31%,目标价120港元,比现水平有超过40%的上升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