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业绩续下滑 贝壳靠回购撑股价
内地最大房地产中介贝壳的业绩持续下滑,集团不断回购力挺股价 重点: 公司第三季度盈利大跌至7.47亿元 今年已斥资6.75亿美元回购股份 刘智恒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意思是倾覆了的鸟巢,又怎可能有完整的鸟蛋。这句古语正好用来形容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业,在疲弱的市场下,相关产业也难免受到波及,纵是内地房产中介龙头的贝壳控股有限公司(2423.HK,BEKE.US)亦难独善其身。 公司2024年的业绩开始回落,收入虽按年升20.2%至935亿元,盈利却不升反跌31%至40.7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收入上升24%至493亿元,但盈利按年仍要下跌7%至21.62亿元。 及至近日,贝壳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情况未见改善。期内收入231亿元,同比微增2.1%,可盈利却大幅下挫36.1%至7.47亿元。 收入增长而盈利下跌,原因是内地楼市持续下滑,公司主要盈利来源的中介业务受到相当影响。期内公司促成的存量房交易额达5,056亿元,同比虽增加5.8%,但为贝壳带来的收入则减少3.6%至60亿元。另外,新房交易金额下跌13.7%至1,963亿元,导致收入减少14.1%至66亿元。 成本上升佣金下跌 佣金的减少,一方面是贝壳对“贝联”(加盟“贝壳找房”平台的地产中介公司)收取的平台服务及加盟费,进行了激励性减免;另外,为稳定旗下品牌链家的中介人团队,贝壳提升了链家的经纪薪酬占比。还有,开发商负债累累,在市况不景下,也要将支付予中介的新房销售佣金压低。在这几方面影响下,挤压了贝殻的盈利。 面对困境,公司近年推行“一体三翼”新策略,一体是以房产中介为核心,包括促成存量房与新房的业务,三翼则涵盖了装修、租赁及房地产发展等三大板块。 不过,除了租赁服务的表现较佳外,装修业务在第三季收入43亿元,基本上与去年同期相若,而在新房成交减少下,装修业务未来的增长受到了局限。 物业发展是由旗下品牌“贝好家”负责,采用C2M(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精准的产品定位及设计。但物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较大,由发展到落成也需时,加上地产市况差,回报不太高,一旦楼市持续走弱,别说盈利,出现亏损也大有可能。 因此,贝壳业绩表现,很大程度还要倚重地产中介收入,但房产市场迟迟未见曙光,贝壳股价自然长期受压;即使今年港股表现亮丽,贝壳股价仍乏善足陈,过去一年从高位足足下跌了37%。 累计回购23亿美元 为提振股价,百无可施下贝壳只能祭出“回购”一招,自2022年9月开始至今年9月底,共斥资23亿美元购入公司股份,占回购前公司总股本约11.5%。单就今年回购金额已达6.75亿美元,而上季斥资金额更达2.81亿美元,创下近两年单季回购新高。 然而回购只属治标方法,业务上升带动业绩增长,才是支持公司股价的皇道之法。在楼市疲不能兴下,贝壳近几年的股价只是徘徊在30至50港元水平,若没有回购这救命法宝,股价跌幅或许更加惨不忍睹。 投资银行对贝壳的前景也不太乐观,瑞银本月初将其2025年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分别调低24%、29%及27%,并将评级由“买入”调低至“持有”,美股目标价由22.1美元下调至19美元,降幅14%。 潜力展现仍需时 贝壳目前的市盈率仍达34倍,延伸市盈率更高达39倍,足见现时的估值并不便宜,要股价有明显突破似是不切实际,只能偶尔因政府推出稳定楼市措施,才能推动股价短期上升,长远仍是要看楼市复苏情况。 事实上,楼市自2021年逆转回落后,贝壳展现强劲的抗跌能力,虽有个别年份出现亏损,大体表现仍算理想。近两年盈利虽然下跌,但收入持续上升,反映在市场的占有率日渐增加,只不过因楼市不景,佣金收入受到挤压。 我们认为,贝壳在逆境中仍能取得盈利,财务状况又十分健康,要捱过大市场的不景气应没问题;一旦楼市复苏,贝壳必然能率先受惠。长线来说,贝壳深具价值,问题是内地楼市何时见底转势,可能是两年,可能是5年,或许更漫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从15元到3元 粉笔双管齐下提振股价
职业教育培训平台粉笔,上市两年股价累计下跌八成,近日公布回购计划,大股东又增持股份,冀能一洗股价颓风 重点: 公司计划斥2亿元在市场回购 主席在市场增持股份并承诺两年不减持 刘智恒 自从中国内地政府实施《双减政策》后,只有职业教育培训才能吸引市场目光,作为职教龙头之一的粉笔有限公司(2469.HK),不光站对了边,上市前更拥有一大堆星级投资者,包括腾讯、高瓴、IDG资本、经纬,德弘资本等,市场对它寄望甚殷。 公司亦不负众望,2023年上市之初股价表现亮丽,短时间内由上市价9.9港元,一口气攀升至15港元,可半年过后,投资锁定期解禁,股价就雪崩式暴跌。 当时私募之王的高瓴率先抛售股份,粉笔主席张小龙大为不悦,甚至公开吐槽高瓴舵手张磊,直指对方“无脑狂卖”。 纵然张小龙认为投资者沽售粉笔是不知之举,市场却不以为然,纷纷用脚投票;股价最低时跌至今年4月的2港元,近期稍为反弹至3港元楼上,但较上市价仍低达六成。 回购增持力挺股价 想必是要提振股价,公司上周发公告,计划在六个月内斥资2亿港元回购股份,涉及约2.23亿股,相当公司已发行股本的一成。 公布回购之前,公司主席、执董兼首席执行官张小龙已开始在市场增持股份,先在10月17日斥资240.8万港元购入81万股,每股均价2.973港元;及后又于10月28及30日,分别购入23万及80万股,合共103万股,涉资287.6万港元,每股均价2.779至2.796港元。到11月4日,再增持30万股,涉资90.3万港元。 此外,公司的执行董事魏亮及张小龙的一致行动人士李勇,于10月17日亦购入35万股,涉资103.45万港元,每股均价2.956港元。 张小龙与魏亮增持粉笔股份时,公司亦于上月20日公布,两人对公司长期价值充满信心,加上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承诺在24个月内不会出售手上股份。 经公司及大股东连番努力,回购消息发布当天,粉笔裂口高开冲破3港元关口,股价一度升13%至3.16港元,收市略回软,收升10%报3.09港元。 业绩表现走下坡 究竟大股东频频发功力撑股价,能否让粉笔股价重拾升轨?我们认为,要股价长期表现理想,一切还要看基本面;从粉笔的业绩看,似乎暂时未能让投资者重燃热情。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粉笔的业绩已有走下坡之势,2024年收入27.9亿元,按年下跌7.7%,但盈利则增长27%至2.4亿元,表现还算不错。然而深入分析,粉笔去年上半年盈利2.78亿元,到全年的盈利还少于上半年近4千万元,换言之下半年度公司出现亏损。 到今年中期业绩,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跌8.5%,盈利更大幅下跌18.4%至2.27亿元。公司解释,是因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业务销量下跌。另外,图书销售及其他业务,也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再深入看,粉笔去年已开始有节流行动,今年中期更明显,公司的行政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7.7%至1.82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减4.4%至3.06亿元、研发开支亦下跌0.3%至1.08亿元。 持股偏低增持有限 此外,市场又会否对大股东增持投下信心一票?通常大股东增持,都有利公司股价,但需视符增持数量。以张小龙及相关人士先后增持数量,总数只是256万股,涉及资金仅722万港元,相对粉笔总发行量22.36亿股份,实在微不足道,增持数量未足以让外界认为,大股东对公司有绝对的信心。 相反,目前粉笔大股东持股量偏低,张小龙及相关人士只持有5.536亿股,占公司股权24.76%,连三成持股量也没有。市场普遍有观感,对大股东持股量不高的公司,都会打了折扣。 看粉笔前景,或许要寄望公司在AI方面的发展。公司于2024 年以来,先后上线粉笔AI 老师、AI 面试点评、AI 刷题系统班等智能教学产品。今年4 月上线行业首个创新的AI 类大班课程–AI 刷题系统班,截至6 月30 日,AI 刷题系统班已销售约5 万人次,收款约2,000 万元。 不过,相对公司每年十多亿元的收入,来自AI的收入仍然有限,对粉笔的前景,暂还是观望为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美的上月斥5.5亿回购A股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团截至4月底止,已斥资近5.54亿元人民币(下同)回购774万股A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每股成交价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于今年4月9日公布回购A股方案,回购金额介乎15亿元至30亿元,每股回购价不超过100元,实施期限为一年。集团表示,回购是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 美的周二港股开盘跌2.5%报73港元,公司过去半年股价基本持平。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名创优品力撑股价 持续回购未阻跌势
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9896.HK)续在市场回购股份,公司刚公布9月13日回购32.48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026%,每股平均价约30.3港元,涉及资金约984万港元。 公司股价从今年5月高位的51.35港元,持续向下调整,至今天更跌破30元的关口,累计跌幅已逾四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百胜中国提振价值 扩张门店增加股东回馈
2024年一季度,百胜中国通过股票回购和现金股息回馈股东达到创纪录的7.45亿美元 重点: 截至4月23日,百胜中国今年回购了1,790万股普通股,远超2023年全年回购的1,240万股和2022年回购的1,060万股 公司最近在中国迈过了15,000家门店的里程碑,还以“肩并肩”的模式推出KCOFFEE独立门店,并计划持续推广此模式 阳歌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餐饮市场,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YUMC.US;9987.HK)始终保持领先地位。随着在人口众多的中小城市不断扩张,这家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的中国运营商在第一季度迈过重要里程碑,门店数突破15,000家。 这是公司周二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此外,今年前三个月百胜中国通过股票回购和现金股息的方式回馈股东7.45亿美元,创单季历史新高。公司首个季度回购的股票数量,超出它上市八年来任何一年回购的股票。此外,它还把季度派息力度提至新高。 尽管消费者支出愈发谨慎,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公司在保持快速扩张的同时持续回馈投资者。此外,公司还加大了进军中小城市的力度,推出新的小型门店模式,这些门店的资本支出可以低至目前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利用自己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运营能力,它加大了吸引加盟商的力度。在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公司扩张更为迅速,特别是在低线城市和壁垒较高的特殊渠道,比如医院、大学乃至高速公路服务区。 公司还向星巴克(SBUX.US) 和本土领导者瑞幸咖啡(LKNCY.US)等咖啡店运营商发起了挑战。公司推出了KCOFFEE的独立门店模式——肯悦咖啡,肯悦咖啡与肯德基店面相连,共享设备。 “肩并肩”的模式,不仅大大降低门店投资成本,同时提高了效率。 “我们将通过灵活的门店形式、策略性的加盟,和不同价位的卓越产品等方式来拓展潜在市场。”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在公司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坚信有保持强劲增长的能力,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财报显示出总体乐观的业务趋势,按固定汇率计算,收入稳健增长。与星巴克、麦当劳(MCD.US)和前母公司Yum Brands(YUM.US)等全球同行相比,该股目前相对被低估,这或许亦是推动公司要大力回购股票的原因。 百胜中国表示,今年前三个月用6.81亿美元回购了1,660万股普通股。官网显示,公司在4月继续大举回购股票,截至4月23 日,今年已累计回购1,790万股普通股。公司去年全年回购了1,240万股,2022年回购了1,060万股,在这两年里,每年回购的股票数量均超过1000万股。 同时,公司还宣布每股派发0.16美元季度股息,较去年每个季度派息0.13美元,以及2022年和2021年每个季度每股派息0.12美元大幅上升。 向中小城市进发 我们接着来看一下公司的最新策略——其中不少是针对中小城市的。对于到2026年实现覆盖中国一半人口这一目标,这些中小城市至关重要。公司表示,一季度净新增门店378家,门店总数达到15,022家。在新增门店中,约三分之二的新店采用较小的门店模式,这些店型往往更适合对价格敏感的低线市场。 公司管理层指出,肯德基中国最近推出了“小镇mini门店模式”,通过简化菜单和优化设备,使每个店铺的资本支出降低至50万元,仅为目前平均成本120万至150万元的三分之一。它还指出,必胜客也开发了更加注重堂食业务的“精攻店”门店模式。截至一季度末,肯德基占百胜中国门店总数的70%左右,必胜客占23%,其余来自小肥羊和黄记煌等规模较小的连锁店。 百胜中国重申了今年净新增1,500至1,700家门店的目标,公司有信心在2026年之前达到2万家门店的目标。 去年,百胜中国表示在未来三年内,约15%至20%的新店来自加盟商。肯德基已经处于这个比例区间,一季度,加盟门店数在肯德基占比也达到了19%。 外卖是百胜中国努力拓展的另一个领域,公司调整了配送政策,第三方外卖平台骑手和自有骑手的混合配送模式较以往的自营配送更具效率。公司表示,一季度的外卖销售增长了12%,约占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总订单的38%。 咖啡业务方面,KCOFFEE业务推出了新的门店模式—肯悦咖啡。KCOFFEE是肯德基旗下的咖啡业务,始于自2015年。虽然新的肯悦咖啡门店有自己独立的用餐空间和菜单,但它们与现有的肯德基餐厅一起经营,以便利用现成的厨房和其他资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已经用这个模式开出了100家门店;并且,一季度KCOFFEE售出的杯数同比增长了30%,公司打算“大力推广这种门店模式”。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公司的一些宏观数据,其中最为亮眼的是,不计及外币换算的影响,总收入增长7%至29.6亿美元,其中很大部分增长来自开新店。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至3.96亿美元。虽然净利润基本持平,为2.87亿美元,但因去年大量回购股份,不计及外币换算影响,每股盈利增幅仍达10%。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灿谷再斥5,000万美元回购股份
最新消息:汽车交易平台运营商灿谷集团(CANG.US)周二宣布新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内,在公开市场上回购5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ADS)。 利好:灿谷最新的市值约1.8亿美元,此次股份回购可将高达28% 的股票从市场上注销,从而提振股价。 值得关注:一年前公司也推出相类的5,000万美元回购计划,最终购买了价值 4,460万美元的股票。自宣布该计划以来,股价已上涨约14%。 深度:灿谷最初是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后来转型,现经营一个汽车交易平台。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激烈的竞争导致许多公司陷入亏损,该公司最近也变得更加审慎。然而,灿谷的现金相对充裕,截至去年底持有33亿元(4.55亿美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除了两次总值1亿美元的股票回购,以及先前两次各5,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外,公司于2022年还两次向股东派发大额特别股息。 市场反应:消息公布后,灿谷周二股价微跌0.8%,目前公司股价处于52周的中间位置。 记者: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集车辆估值低迷 回购H股撤港交所
这家中国半挂车制造商在港交所上市四年后,准备撤离港股 重点︰ 中集车辆宣布将以每股7港元回购H股,比停牌前仅溢价8.7%,完成后将撤销H股地位,但维持A股上市 港股表现持续低迷,其AH股差价高达42%,加上成交量大幅萎缩,成为公司离开的主要原因 欧美美 又有中国龙头企业宣布将离开港股。11月28日,同时在A+H股上市的半挂车制造商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39.HK; 301039.SZ)突然停牌,并宣布计划回购股本中、除中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士以外所有已发行H股。 不过,这次出手的价格并不高,要约价每股H股仅7港元,较股份停牌前溢价8.7%,预计潜在H股的总收购代价约10.27亿港元(9.4亿元),完成后将撤销H股上市地位,但A股会继续在深交所上市。 港股表现持续低迷,今年已有近20家港股上市公司正计划或已撤离港股,包括私有化或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当中不乏知名公司如达利食品及海通国际(0665.HK)。原因很简单,主要是股价表现不理想,令估值大幅萎缩。这次中集车辆给出的原因,是由于H股交易量较低且流动性有限,导致公司难以在联交所有效融资。 在这情况下,退出港股省下H股上市监管合规相关的成本及费用,并集中在A股市场挂牌,更能为股东带来好处,而A股的估值也不再受H股表现的影响。 今年以来,中集车辆H股股价累计涨逾43%,然而市盈率只有11倍,预期市盈率更只有4.7倍,以H股股价上周五收报6.88港元计算,比A股的10.71元大幅折让逾四成,也难怪公司想撤销H股地位。 翻开中集车辆今年业绩,疫情过后表现持续好转,其中海外业务表现非常出色。在北美经济政策刺激与多式联运业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当地业务盈利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同时其他海外市场与国内的盈利能力也保持稳定。 回顾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0.3%至134.7亿元,净利润更创下同期新高,达18.97亿元,同比大幅上涨4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大升5倍,至12.5亿元。由于公司整体业绩正持续复苏,此时出手回购股份,时机相当不错。 2019年7月,中集车辆在港交所招股,最终超额申购1.74倍,上市价每股6.38港元,筹资净额15.75亿港元。2020年趁港股处于高位时,公司宣布“回A大计”,并以A+H形式在两地上市,自此A股表现一直优于H股,令两者股价差距扩大。 中集车辆H股今年曾高见8.54港元,但由于港股疲软,其股价也伴随下挫,自高位蒸发超过两成,以这次要约价每股7港元计算,也只是比当年的上市价高9.7%,难怪市场有声音认为这次出价并不吸引。 母公司“无宝不落” 回看中集车辆母公司中集集团(2039.HK; 000039.SZ)这几年来的操作,可说是“无宝不落”,大家还记得中集天达吗?2013年中集先从新加坡市场收购被严重低估、从事机场行李处理及物流系统的公司德利国际,两年后通过股权置换,成为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消防的大股东,2018年将德利国际注入中国消防,改名中集天达,利用借壳形式把空港业务上市。 岂料不足两年,中集集团便宣布以当时中集天达停牌前溢价20.36%,将该公司私有化;到2021年正式在港交所退市,便部署在A股上市,今年中获深交所批准在创业板上市,计划募资14.19亿元。 在市场低迷、公司价值被低估时,以低价私有化上市公司,再转至更高估值的市场上市,可以将资本增值最大化,而这就是中集的操作。 如果这次中集车辆H股私有化成功,那么中集集团的港股上市公司,便只剩下中集集团和中集安瑞科(3899.HK),市场估计下一个目标,将会是从事天然气及氢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中集安瑞科。 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中集安瑞科,上市价每股1.5港元,2013年曾经炒高至13港元以上,之后反复上落;其预测市盈率只有10倍,市值约135亿港元,大股东中集集团持有67.63%。与中集车辆类似,中集安瑞科的业绩正快速复苏,截至今年6月底的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0.2%至107.6亿元,盈利上涨近三成至5.68亿元。 在国家政策全力推进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的大环境下,与A股同类公司比较,中集安瑞科的估值明显被低估,例如宝丰能源(600989.SH)与潍柴动力(000338.SZ)的市盈率,便达到21倍和15倍。 根据富途证券的数据,氢能源概念板块的平均市盈率约19倍,市场猜测中集集团或会重复中集天达的操作,先将中集安瑞科私有化,再回A股上市,以获得更高估值,方便日后更有效融资。 港股市场的低迷情况,已令不少投资者失去耐性,以今年为例,截至上周五,恒生指数全年已累跌近15%,过去三年的跌幅更超过37%,跑输所有亚洲主要股市,就连成交额也持续萎缩,因此即使不少股份的估值已跌至很低,却仍然乏人问津。 如果情况持续,可能有更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意兴阑珊,趁公司被严重低估时出手私有化,撤离港股市场。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