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aS exits infrastructure business

能链智电三季度首次实现季度non-IFRS盈利

这家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开始转向轻资产模式,并在三季度录得成立以来最高毛利率 重点: 能链智电财报称,截至9月的第三季度中首次实现单季度non-IFRS盈利,同时创下历史最高毛利率 能链智电,作为中国头部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正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平台服务,逐步收缩毛利率低、资本投入大的线下业务    阳歌 多年来,中国企业始终抱有“规模为王”的经营理念,不惜一切代价扩大规模。补贴是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企业也专注于高收入业务,即使这些业务本身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这样的观念最近开始有所改变,因为投资者还是更看中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也促使汽车充电服务公司能链智电(NAAS.US)优化业务模式,开始聚焦最具盈利能力的产品和客户。这项转变在今年取得了显著成果,能链智电周三披露了历史上首次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季度盈利,且IFRS净亏损降至历史最低。 最新业绩还显示,公司在聚焦向汽车充电站运营商和消费者提供平台服务的轻资产业务后,毛利率也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公司放弃重资产线下业务的战略举措已现成效。重资产线下业务通过基础设施销售、EPC工程建设等来获得大量收入,但利润率非常低。 业务聚焦之后,能链智电的毛利率飙升至三季度的57%,并创下历史新高。上一季度毛利率为38% ,上年同期为29%。同时,公司取得non-IFRS季度净利润2,120万元,该口径剔除了股权激励等非运营成本。能链智电的投资方包括贝恩资本等大牌机构。公司目前还是录得净亏损,但是本季度830万元的净亏损也较上年同期的3.65亿元大幅下降。 公司CFO沈岩岭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一直在有意识地将业务重心从利润率较低的资本密集型​​能源解决方案业务转移,更专注于核心的充电服务业务,此项业务增长潜力更大、盈利能力更高。因此,我们毛利率大幅提高,创历史新高。” 业绩公布后,能链智电在纳斯达克挂牌的股票在周三的交易中小幅下跌1.5%。公司股票于2022年6月开始在纳斯达克交易,上市方式是与一家同为贝恩资本投资的公司进行反向合并。财报发布前一周,该股上涨17%,不过今年以来开始转型后,整体仍呈现下跌趋势。 总的来说,能链智电聚焦充电服务这样的轻资产业务,一方面帮助供给侧充电场站提升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新能源汽车车主获得方便、快捷、高效的充电体验。公司去年推出的能链智电NEF(NaaSEnergy Fintech)系统,据其介绍,该系统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充电场站选址、收益评估、运营调度和运维的全面智能化”。 收入结构改变 随着能链智电把关注点从收入向盈利能力转移,其总收入受到了影响。第三季度,公司的总收入从上年同期的9894万元降至4,440万元。但下降完全是由于公司退出了重资产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最新报告期内这项业务的贡献仅为60万元,而去年该业务还占总收入的最大份额。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缩,促使充电服务成为能链智电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块业务的收入实际上同比增长36%,达到4,240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95% 虽然该业务收入增加,但也要注意到,本季度经能链智电平台的充电量和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这也反映公司的另一个趋势,即自今年初以来逐步取消补贴。此类补贴可以迅速提高一家公司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量,但成本高昂,往往会造成巨额亏损。 能链智电表示其充电服务订单中,净提成率(Net Take Rate)为正的比例从上一季度的70%上升至第三季度的73%,反映出公司在取消补贴方面取得进展,同时净提成率也是一项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标。本季度,包括各类补贴在内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81%至2,970万元。 此外,能链智电持续和产业内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来扩大网络。公司宣布了最近一系列新签约的合作伙伴,包括福建某区域充电运营商、一汽大众以及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的智己汽车。 能链智电仍在定位调整中,不过大部分转型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公司开始聚焦中国市场的充电服务,而中国市场目前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近期的转型或许可以解释公司市销率(P/S)相对较低,仅为0.28倍。相比之下,ChargePoint (CHPT.US)和 Blink Charging (BLNK.US)的市销率要高一些,略高于1倍。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能链智电能否赶上这些竞争对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在多快的时间内证明其最新路径是正确的。随着业务模式的调整,公司明年可能会恢复收入增长的加速,那将会是又一个良好的开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baba International launches AI tool Aidge

阿里国际推出全新AI工具 增强对商家吸引力

凭借商务经验和丰富的行业知识,阿里巴巴国际业务部门宣布开放首批人工智能API测试 重点: 阿里国际首批面向全球商户的AI工具开放测试,包括语言内容本地化和搜索优化等功能 新工具最终或可帮助公司实现业务模式多元化,并创造更多收入增长潜力      余特莉 在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的“双11购物节马上就要启动的时候,运营着公司国际电子商务服务的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借势推出名为“Aidge”的人工智能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为强调其国际化的定位,公司周一在新加坡宣布了这一消息,因为新加坡拥有众多大型东南亚电子商务公司,包括阿里国际的Lazada。 阿里国际称Aidge是首个聚焦商业场景,并支持人工智能的工具包,面向那些希望提高效率和简化全球业务运营的线上商家。 阿里国际表示,Aidge的全称是AI for Digital and Global Entrepreneurship(用AI驱动全球数字商业),首批开放15个以上的API,支持18种语言。 对于使用多种语言的商家而言,这些工具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无论在以东南亚语言为主的Lazada,还是在总部位于土耳其的欧洲旗舰电商平台Trendyol。 公司称,这款产品的基础,是结合阿里国际对电商的深度洞察训练而成的自研大语言模型以及计算机视觉模型。 凭借其强大的多语言、内容本土化、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阿里国际相信Aidge将帮助中小企业,在不同市场的不同电商平台上开张和扩张时,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 阿里国际副总裁张凯夫表示:“从事全球商务的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语言和文化障碍、高昂的营销和用户获取成本以及人才短缺。” 咨询公司贝恩最近对全球500多家零售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的早期采用者,相比于竞争对手拥有巨大优势。但自行开发此类技术的成本高昂,对于大多数主要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商户而言尤其如此。这就把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任务,交给了像阿里国际这样经验丰富的运营商。 阿里国际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部门,由一个单独的领导团队管理其各种全球资产。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大型重组计划时,阿里国际是这家电商巨头分拆出来独立运营的六大业务集团之一。除了Lazada和Trendyol之外,阿里国际还运营着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专注于东南亚市场的Daraz,以及B2B平台 Alibaba.com。该公司的掌舵人是阿里巴巴合伙人蒋凡。 阿里国际的母公司阿里巴巴此前表示,其国际业务子公司可能会利用各种新资金,进行地域扩张并投资新技术,以增强产品和服务,新推出的Aidge似乎就是一个例子。 根据8月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的三个月,阿里国际的经调整EBITA亏损5,8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9亿美元亏损相比,有了很大改善,因为Trendyol和Lazada的利润率有所提高。该季度零售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60%至23.6亿美元。 领先对手 乍看之下,Aidge与Shopify(SHOP.US)和BigCommerce(BIGC.US)等市场上已有的产品非常相似。阿里国际表示,Aidge的优势在于它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而且它在与多个地区的不同平台上的商家合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记录,使得它对零售商的需求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从一众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 在新加坡的活动上,阿里国际展示了多个Aidge AI应用程序,这些都可以定制,用于支持企业的销售转化、处理通过实时聊天机器人引流的多语言客户查询,以及搜索引擎优化等。 阿里国际表示,计划向旗下各类电子商务服务的商家推出该产品。它还表示,将与电子商务软件即服务(SaaS)供应商和独立软件供应商(ISVs)密切合作开展测试活动,并计划到今年底分阶段推出一系列服务。 该公司旗下的Lazada、Daraz、Trendyol和全球速卖通,在亚洲和欧洲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亚洲和欧洲或许会成为此次推广的重点。帮助平台商家拓展业务,为不同行业的多元化客户提供服务,最终可能会转化为阿里国际自己的营收。 Daraz首席产品官塔蒂亚娜·帕利亚雷斯(Tatiana Palhares)表示:“我们很高兴将Aidge技术整合到我们的渠道中来增强我们平台的整体体验。卖方通过AI优化其运营的能力,然后可以把其他时间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拓展业务。” Daraz一直在测试新服务,并将很快推出即时消息功能的增强版,卖方和买方之间可以根据Aidge生成AI提示进行及时、高效的沟通。…

聚焦能源资产运营商 能链智电发展加速

这家中国领先的电动车充电服务供应商,第三季度营收增长超过500%,并表示明年的增长速度或将高达六倍。 重点 得益于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大幅增长,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能链智电称二季度收入增长536% 这家获贝恩资本支持的公司正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迅速扩张,预计明年4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阳歌 在纳斯达克上市刚一年多,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供应商能链智电(NAAS.US)再一次提升了发展速度。 公司报告第三季度收入增长超过500%,涉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设计和运营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超过充电服务业务成为主要的收入驱动力。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以美国私募股权巨头贝恩资本为主要支持者之一的能链智电公布了对2024年的业绩指引,其预计明年的收入增长或将高达六倍。 推动能链智电发展的是中国蓬勃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国公路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1,800万辆。来自CIC的行业数据显示,为这些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的是由大约15万个充电站组成的充电网络,它们中约一半使用的是能链智电的服务。 能链智电所在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发起追赶之际,该公司也在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张。其服务范围广泛,从帮助充电桩运营商建设和管理设备,到协助电动车车主进行常规充电。 利用强大的数字化能力,能链智电致力于为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内的客户,提供市场洞见和策略帮助,提高它们的运营效率。在此过程中,能链智电很快发现,电动车生态系统中的很多企业,包括充电桩运营商和相关服务提供商,对它的服务需求巨大。 不同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多数公司,比如电动车巨头特斯拉(TSLA.O)和充电桩运营商Charge Point(CHPT.US),能链智电还以“轻资产”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而著称,这意味着它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快速扩张。 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表示:“我们持续扩大合作网络并获得重要的储能新合作,持续巩固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拓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季度贡献了32.7%的收入。” 去年6月,与一家同样以贝恩资本为主要股东的上市公司完成反向并购后,能链智电开始在纳斯达克交易。上周业绩公布的当天,该股上涨1.5%,市值约为8亿美元。 公司当前市销率为11倍,但如果按该2024年销售预测的中值计算,其市销率大幅下降至2.4倍。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市销率高达8倍,而Charge Point和Blink Charging(BLNK.US)的市销率则要低得多,分别为1.6倍和1.4倍。 由于上市时间不长,能链智电显然未充分引起投资界的重视,可能部分解释了其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的原因。但它似乎确实越来越受关注了,包括瑞银、杰富瑞和中国领先的本土投资银行之一中金公司等大牌机构的分析师,都参加了它的财报电话会议。 重心转移 能链智电将重心从充电服务转向能源解决方案,包括更多地关注基础设施运营商,这在它三季度的收入构成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面向充电桩运营商和电动汽车车主的线上线下充电服务更为成熟,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小幅增长23%,达到3,150万元(430万美元)。相比之下,更专注于企业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也就是为车队运营商和企业,提供一站式能源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的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0万元飙升至1.388亿元。 这两块业务是能链智电整体营收同比增长536%的主要推动力,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增至1.71亿元。它还重申了此前的全年营收5亿至6亿元的指引。 更令投资者感到兴奋的是,公司还透露,预计明年的收入将达到20亿至30亿元,与2023年相比将增长三至六倍。 能链智电增长最大的一个领域,是帮助充电桩运营商建设储能设施。能链智电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吴雪庐(英文名Alex)表示,公司今年已经建立了43个储能站,预计到年底将可达合约总数的380个。不过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还说,明年将迎来大发展,届时公司预计将再交付1,500个这样的储能站。 吴雪庐说:“我们开始认识到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使我们能够获得显著的运营杠杆。” 随着规模和经验的增长,能链智电在三季度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1%大幅提高至27.4%。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亏损1.76亿元,净利润率由负359%改善至负103%。公司向投资机构LMR Partners分别于7月和9月两次出售可转换票据共筹集7,000万美元。截至9月底,能链智电拥有约4亿元现金。 最后,我们来看看能链智电的国际化进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5%,增速有所放缓,且超过此前的预期,这或将促使其加快在中国以外的布局步伐。 能链智电第三季度营收中,不到三分之一来自大陆之外的地区,高于二季度的22%,吴雪庐表示,他预计明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40%。这很大程度上与公司最近收购的香港光电控股有限公司有关,这笔交易使它能够挖掘香港市场的太阳能和充电服务潜力。 吴雪庐说:“对于海外业务扩张,我们目前所做的实际上是复制在香港光电上的做法,即选择合适的资产以合适的价格购买,最重要的是,将其与我们的整体业务整合,并尽可能发挥协同效应和能力。”…
Chindata is China's most valuable independent data center operator

快讯: 招商局出价 秦淮数据再获收购要约

最新: 本周一,招商局集团旗下投资公司表示,已提出不具约束力的要约,以每股美国存托股份 (ADS) 9.60美元的价格收购数据中心运营商秦淮数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CD.US)。 利好: 此次要约价格较秦淮数据周五收盘价7.24美元溢价33%。 值得关注: 秦淮数据的大股东为贝恩资本(Bain Capital)。贝恩拥有前者42%的股份,且已经在6月提出每股ADS 8美元的收购要约。招商局此次将与贝恩直接竞争。 深度: 秦淮数据是中国三大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其估值高于另外两家:世纪互联(VNET.US)和万国数据(GDS.US;9698.HK)。尽管如此,该公司的市盈率 (P/E) 仍远低于Equinix (EQIX.US)和 Digital Realty(DLR.US)等国际同行,原因可能是在中国运营电信相关业务的政治敏感性较高。贝恩和招商局的私有化报价均远低于该公司2020年IPO价格(每股 ADS 13.50 美元)。 市场反应: 周一,秦淮数据美国存托股份 (ADS)上涨 12.3%,至8.13美元。目前,该股的交易价格略高于贝恩的报价,但比招商局的报价低15%。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翻译:阳歌

炙手可热估值低迷 秦淮获控股股东私有化

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收到了来自控股股东贝恩资本的私有化初步要约,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重点: 贝恩提出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8美元的价格收购秦淮数据其余股份,较该股在公告发布前一天的收盘价约有27%溢价 在这份要约之前,据报道称,秦淮数据去年吸引了其他很多潜在有意收购者的兴趣   梁武仁 去年,数据中心运营商秦淮数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CD.US)似乎成了炙手可热的收购目标,因为有大量未经证实的报道称,有外部投资者有意收购该公司。但这些报道都没有下文,由美国私募股权巨头贝恩资本控股的秦淮数据的美国存托凭证(ADS),继续以低迷的估值在纽约交易。 现在,贝恩似乎已经决定要结束这一局面,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全面接管的方式,从这笔被低估的资产中获取更多收益,这很可能发生在该公司最终被转卖给另一家外部公司之前。但这种美好的结局还很难确定,因为这条路可能会面临诸多障碍。 秦淮数据宣布,上周收到贝恩资本的私有化初步收购要约。贝恩资本持有该公司42%的股份,并愿意以每股8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其余的ADS。 按这个要约价格计算,该公司市值约为29亿美元(208亿元),较公告发布前一天的收盘价溢价27%左右。秦淮数据表示,已成立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来审议该要约。 虽然贝恩的要约价格有溢价,有人可能还是会认为,对这家美国私募股权巨头来说,这个价格算是便宜。在贝恩发出要约之前,秦淮数据的股价比2020年的IPO价格缩水50%以上。贝恩的要约价格仍远低于其IPO价格,相当于30倍左右的历史市盈率——远低于该公司的海外同行,比如Equinix(EQIX.US)的85倍,以及Digital Realty(DLR.US)的93倍。 此外,按照贝恩的要约价格计算,秦淮数据的市值约为其2022年收入的4.4倍,也低于Equinix按过去12个月收入计算的市销率9倍,以及Digital Reality的6.5倍。 因此,不管怎么计算,秦淮数据看上去都被低估了,尤其是考虑到它的增长前景,因为随着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对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需求猛增。该公司去年收入大涨60%,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幅几乎相同。 秦淮数据预计,今年收入最多增长三分之一左右,这一预测相对保守。但即使增长真的放缓到这个水平,该公司对贝恩而言,仍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按照要约价格计算,其远期市销率更低,约为3.4倍。 通过将秦淮数据私有化,贝恩可以专注于进一步扶持这家公司(与本土同行相比,它看起来已经运营得相当不错了),而不用担心股东的要求或上市公司的规定。这可能会带来更快的收入增长,有助于贝恩以更高、更接近全球同行的估值出售该公司。 贝恩于2019年从网宿科技手中收购了秦淮数据,并将其与自己旗下一家名叫的Bridge Data Centres的公司合并,成为中国三大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在马来西亚和印度也有业务。该公司目前以秦淮数据的品牌运营在华设施,而Bridge Data Centers则负责国际业务。 潜在障碍 若收购成功,贝恩资本与秦淮数据的联姻至少会延长几年,因为前者会致力于提升后者的估值。但找到未来的买家可能会颇为棘手,而这几乎肯定是贝恩的最终目标。 如果贝恩准备出售,与世纪互联(VNET.US)一起并列为秦淮数据在国内两大竞争对手的万国数据(GDS.US; 9698.HK),可能是一个潜在买家。据报道,万国数据是去年考虑竞购秦淮数据的潜在买家之一,通过这样的合并,它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作为中国最大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地位。此类交易也将有助于万国数据加速其在东南亚的扩张,它一直在采取措施加强在东南亚的业务。 但万国数据目前没有盈利,亏损迫使其不断筹集新资金。这引起了对它是否有财力收购秦淮数据的质疑,尤其是因为贝恩希望以远高于万国数据可能愿意支付的价格出手。 世纪互联同样也可以从与秦淮数据的合并中获益。但由于负债高、现金较少,该公司财务状况混乱,这意味着它实际上没有收购能力。 另一个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可能收购方是EdgeConneX。但把一家中国电信基础设施运营商卖给一个美国竞争对手,可能会遭到中国监管机构的否决,中国监管机构越来越注重收紧措施以保护数据。中国数据的国际转移,已经成了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 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不利于达成此类交易,这种紧张关系最近抑制了美国私募股权在中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