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的BeBeBus能否跨越两座大山?
育儿品牌BeBeBus专攻高端产品市场,成立仅6年已迫不及待申港上市 重点: BeBeBus去年首三季收入近9亿元 公司藉社交平台在短时间成功吸引90后的消费者 徐纬珺 随着内地人民收入提升,对生活质量日益重视,年轻一辈父母趋向精细养娃,高端育儿产品这条赛道逐渐成形,凭外型时尚成功俘虏90后母亲的品牌BeBeBus,其母公司不同集团刚在港交所申请上市。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BeBeBus为中国高端育儿产品市场的领导品牌,2022年至2024年9月30日止,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5.07亿元、8.52亿元及8.84亿元。除了2022年亏损2,122万元外,2023年已扭亏为盈赚2,722万元,去年前三个季度更赚4,642万元,同比增长114%。 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四大块,“亲子出行”是主打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及婴儿腰木凳;“亲子睡眠”则包括婴儿床、婴儿睡袋及枕头;至于“亲子喂养”则是餐椅及餐具,第四项是卫生护理,如纸尿裤、湿巾及柔巾。当中以“亲子出行”占比最高,截至2024年9月止占总收入47%;其次为卫生护理占30.6%,亲子睡眠及喂养则分别占16.6%及5.8%。 不同集团的创始人汪蔚今年只有39岁,2018年时他看到中国富裕家庭数量持续增加,高端市场的增速跑赢大众市场。那时市场估计,富裕家庭的数量将从2019年的490万增至2028年的540万。汪蔚心想,家庭结构的构变化,对高端育儿产品肯定有大需求,于是成立企业进军婴儿市场。 靠社交媒体走红 BeBeBus品牌能成功爆红,除了是懂得年轻妈妈对产品颜值要求外,最主要是汪蔚深懂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去让品牌迅速打响知名度。 汪蔚认为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要让消费者主动掏钱,就要善用社交媒体平台来种草。BeBeBus于小红书和抖音上甚为活跃,截至2024年9 月30日,已与超过1.6万位来自不同平台的达人合作,其中超过20位KOL拥有逾百万粉丝;自2023年3月起至2024年9月这十九个月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放超过83万篇与品牌内容相关的帖子和原创视频,平均每日约1,500篇帖子和视频。 查看其推广开支,2022年至2024年9月30日,分别是1.35亿元、2.1亿元及2.05亿元,占其总收入为26.6%、24.6%及23.2%,可见投放在销售方面的开支不低。 BeBeBus短时间靠颜值及推广,成功打入年轻父母的阶层,但作为高端婴儿产品的BeBeBus能否吸引投资者,则要看能否应对出生率及消费的双降趋势。 消费下沉出生率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对中国育儿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显示,中国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54亿元增至2023年的31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1%。高端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人民币458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1%。从大环境的增长看,区区单位数增长率似乎还是欠一点吸引力。 事实上,中国面对人口老化,新生儿人口不断减少,为了改善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中国一再修改生育政策,由七十年代末的一孩政策,到2017年修改为二孩政策,2021年更进一步加码至三孩政策。 然而新生婴儿的人口增长仍然未见太大起色,彭博经济研究所预计,中国内地不容易扭转出生率下降趋势,未来10年中国人口将减少5,100万人。 此外,消费下沉亦是一大问题。BeBeBus虽然外观时尚漂亮,但售价并不便宜,平均交易金额也在2,000元以上,个别婴儿床定价4,180元,婴儿车定价4,980元,高出别的国产品牌一至两倍。近年内地经济放缓,人们消费没有以往那般豪爽,特别婴儿用品,父母会想到随着孩童年纪长大,很快失去效用,未必愿意花费大笔开支在这些高价用品上。 现时在港上市的类似企业好孩子国际(1086.HK),去年中期收入达42亿元,盈利1.85亿元,规模及盈利比不同集团大得多,但其延伸市盈率也只不过4倍,相信不同集团难以一个较高估值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小红书获新融资 距上市之路已不远?
社交电商小红书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吸引了西方著名公司DST,这点相对罕见 重点: 小红书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170亿美元,DST Global、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参投,成为新入局的投资者 随着努力拓展广告收入来源之外的业务,这家社交电商2023年收入飙升85%,达到37亿美元 陈竹 随着中美关系日益紧张,两国资本市场之间曾繁盛的关系越来越像遥远的回忆。不久前,中国科技公司还自由地从美国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投资者随后再借助美国股市IPO套现。 在此背景下,上周有报道,中国社交媒体宠儿小红书从与西方有联系的著名风险投资公司DST Global那里筹集新资金,此事因逆潮流而与众不同。这一举动让人回想起跨境科技投资开放的时代,国际风险投资或许仍能在被孤立的中国科技行业找到一席之地。 只有时间能证明这笔投资是一个反常现象,属于早先时代遗留下来的个案,表明越来越谨慎的西方私募股权公司,对中国科技公司仍有一定兴趣。 小红书成立于2012年,诞生于中国科技领域的国际投资黄金时代。与同期的美团(3690.HK)和拼多多(PDD.US)一样,小红书的迅速崛起也得益于美元投资。然而,它仍是为数不多,但尚未上市的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这只独角兽继续用自身潜力吸引投资者。 另外两家情况类似的公司是快时尚巨头Shein和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这两家公司都发现类似的融资越来越困难,在西方股票市场上市的计划,在国内外都遇到了重重阻力。 上周以《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为开端,许多头条新闻都报道,小红书的最新一轮融资,吸引了一群多元化的投资者。除了以在早期投资Facebook而闻名的DST外,新入局的支持者还包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而红杉资本(原名红杉中国)也增持了股份。除DST之外,其他投资者都是中国的,它们的投资来自美元计价的基金。本轮融资涉及向已有和新增投资者出售现有股份,公司估值为170亿美元。 小红书的最新融资暗示着它即将上市。与为了维持亏损业务而筹集资金的初创公司不同,小红书似乎资金充裕。据国内媒体援引一位接近该公司的投资者的话称,新一轮融资是由寻求退出的早期投资者,和渴望进入的新投资者推动的。 最新估值为170亿美元,高于2023年中期红杉资本首次投资小红书时,媒体报道的140亿美元估值。然而,这个数字也代表该公司估值较2021年下半年的200亿美元有所回落,当时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仍处于巅峰时期。 小红书总部位于上海,最初是一家杂志式的在线购物指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交商务平台,融合了Instagram、Pinterest和亚马逊的元素。该应用程序已成为中国都市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寻求生活方式建议、产品推荐和真实评论必去的平台。 出色的增长 小红书的增长轨迹继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尽管过去两三年中国大多数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增长急剧放缓。2023年,公司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20%,达到3.12亿人,收入飙升85%,达到37亿美元。这种爆发式增长让人想起2010年代初,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的时代,也让小红书在如今更加成熟的互联网格局中脱颖而出。 或许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红书最近已获盈利。根据多家媒体援引的投资者文件,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5亿美元。这标志着该平台在2022年亏损2亿美元后,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突显出该平台不仅有能力保持增长,而且有能力将这种增长转化为财务上的成功。 与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一样,小红书的收入严重依赖于广告。根据广发证券最近的一份报告,2023年广告收入占该司总收入的70%至80%。 小红书意识到严重依赖单一来源的风险,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放缓令广告客户更加谨慎的情况下,它一直在努力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作为该努力的一部分,它在过去几年里,加强了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努力,希望能更直接地利用庞大用户群的购买力。 小红书最新的电子商务举措,集中在这样一种模式上,即内容创作者推荐符合自己口味的产品,小红书从此产生的销售中获得提成。公司认为,这种模式使其区别于传统电子商务,促成了更为真实的网红与消费者的联系,这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参与度和销售额。 小红书电子商务战略的成功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能会维持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兴趣,并有助于提升估值。考虑到公司备受期待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这一点尤其重要。 初步迹象是积极的,小红书的电子商务活动在上个月的“618”购物节期间取得了显著进展,该购物节被视为中国每年的第二大在线购物盛会。该平台的商家直播活动大幅增长,来自这些直播的商品交易总额(GMV)飙升至去年的五倍。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鉴于广告收入仍占其收入的80%,小红书的电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在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东等老牌电商巨头主导的市场中,小红书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更不用说抖音等其他新来者。 小红书的IPO计划早在2021年就有传言,但该计划可能面临公司无法控制的多重外部阻力。IPO的时机和可行性不仅取决于小红书,还取决于地缘政治态势﹐以及中国互联网公司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最近围绕Shein的事态发展表明,中国科技公司跨境上市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据报道,在放弃美国上市计划后,Shein目前正在寻找其他选择,伦敦将成为首选,香港可能成为备选。 Shein和小红书都拥有大量敏感的个人数据,尽管来自不同的用户群。Shein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以外用户,尤其是美国用户,而小红书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消费者。尽管中国最近放松了对科技行业的打击,但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加剧,将继续使中国公司的国际上市计划变得复杂。 这又让我们回到了国际风险资本未来在中国科技行业的角色上。虽然小红书的案例表明,跨境投资仍然是可能的,但在今天的大环境下,这很有可能只是一个例外。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科技初创企业进行常规投资,并最终在美国上市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至少目前是这样。展望未来,成功与否可能取决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太平洋两岸都加强审查的新形势下,满足国内监管机构和国际投资者的要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微博竞争大收入降 望奥运会刺激广告
这家中国社交媒体老前辈近年被抖音、快手及小红书等竞争对手抢去不少市场 重点︰ 微博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跌4%,广告营销及增值服务收入齐降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在奥运会及暑假带动下,广告业务表现会转优 裴梓龙 现代人习惯在网络追看热门话题,作为中国早期的社交媒体,拥有14年历史的微博股份有限公司(WB.US; 9898HK),更是获知影视明星及知名人物最新动向的重地。随着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及快手(1024.HK)的快速发展,微博正被后起之秀取代。 微博5月底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净营收3.96亿美元,同比下跌4%,依固定汇率计算则持平;但净利润大幅下跌51%至4,944万美元,如在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则微减4%至1.07亿美元。 过去几年,各大社交媒体的广告收入都受到挑战,一来是内地整体经济复苏比预期慢,第二在抖音、快手及小红书等竞争下,作为老一辈的微博,自然被分去一大部分的广告收入。 去年微博的广告及营销收入已经同比下跌4%,四季度虽然同比增长3%,但今年一季度再次下跌,同比降幅达5%至3.39亿美元,环比下跌约16%,如果不包括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首季广告及营销收入同比也下降6%至3.37亿美元;至于另一业务,包括会员服务、在线游戏服务及社交商务解决方案等的增值服务,一季度收入也比去年同期下跌3%,至5,650万美元。 不过,在成本及费用比去年减少7%至2.96亿美元带动下,一季度经营利润增长3.3%至9,970万美元,经营利润率比去年同期提升两个百分点至25%。 事实上,作为老前辈的微博,活跃用户数增长已大不如前,去年12月的月活跃用户为5.98亿,同比净增约1,100万户,但今年3月的月活跃用户更降至5.88亿;至于日均活跃用户去年12月达2.57亿,今年3月只有2.55亿,更重要的是,微博在将用户变现的问题上碰上了瓶颈。 曾经,微博是美妆博主的重要阵地,吸引各大品牌大卖广告,但短视频平台崛起,网络营销转向直播带货及电子商务,各大博主网红转战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加上微博本身欠缺直播带货“基因”,在现今的社交媒体大战中自然不利,管理层也直言一季度美妆行业的下滑,拖累公司整体收入五个百分点。 至于文娱板块方面,微博同样被短视频平台侵蚀,以往电影宣传都集中在微博,但现在正逐渐转向抖音,例如抖音去年举办“抖音电影奇遇夜”,便是剑指微博招牌“微博电影之夜”。 加码垂直领域 面对激烈竞争,微博主席曹国伟及行政总裁王高飞并没有坐以待毙,决定积极发展垂直领域,去年开始不断加码汽车、数码、游戏等垂直领域,并发起“价格战”吸引广告客户。根据《微博垂直领域生态白皮书》,去年微博垂直领域内容规模占比41%,垂直创作者规模同比增长14%,日均垂直热搜流量同比增长82%。 垂直领域战略的方向看似不错,但最令投资者忧虑的是变现能力。与抖音、小红书及快手等平台不同,微博是通过热搜来大量曝光品牌广告,其核心在于曝光及传播,这比着重于转化的短视频平台的营销模式大不同。 虽然这个战略暂时效果不佳,但微博管理层对下半年的广告收入较乐观,主要是因为有奥运会及暑假等带动广告收入,而在游戏行业转好的大环境下,游戏广告可成为主要驱动力。至于下半年广告策略,微博将提升微博平台上IP热点的售卖率,例如节目、影视赛事营销等;其次是加强客户热点营销,针对客户新品发布如汽车、手机等宣传,同时强化算法研究及投入。 不过投资者近年对微博热情减退,其美股股价过去一年累跌近四成,最近市值徘徊在21亿美元左右,比2018年高峰时蒸发超过92%,市盈率仅约7倍,大幅低于社交巨头Meta(META)、Snap(SNAP.US)及快手的32至142倍。 投行及券商大多认为微博估值偏低,其中瑞银的报告重申微博“买入”评级,预计奥运会将带动广告收入增长优于上半年,预估第三、四季度收入分别增长5%及7%,加上预测市盈率只有5倍,估值已反映广告业务增长低于同业,再下跌空间有限,目标价90港元,以最近股价比较,大约有三分一上升空间。 中银证券同样认为,微博在奥运会及暑假文娱热潮带动下,广告收入增速将优于上半年,预计2024至2026年的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4.31亿美元、4.82亿元及5.11亿美元,对应市盈率为5.2倍、4.8倍及4.52倍,维持“增持”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国消费故事褪色 天图上市遇冷
中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风险投资公司,上市首周市场反应不理想,投资者担心其利润缩水 重點: 天图投资是中国多达7,000家风险投资机构中,经验最丰富的公司之一,已率先在港上市 中国风险投资急剧放缓,可能影响了对其IPO股票的热情 谭英 深圳市天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在10月6日,也就是中国黄金周假期的最后一天在香港上市,这家聚焦消费者的风险投资公司股票,定价接近其发行区间的下限。为香港投资者预留的配股认购严重不足,公司最终筹集到的11.3亿港元(1.445 亿美元)资金,也远低于去年透露上市意向时定下的5亿美元目标。 此后情况变得愈发糟糕。该股在上市首日下跌25%。一周后,其股价较6.50港元的发行价下跌了大约30%。 对于一家以帮助中国最大的消费品牌,实现增长并在适当时上市,以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为业务的公司来说,肯定不是最好的表现。话又说回来,对于中国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者来说,现在原本就不是最好的时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正在急剧放缓。 尽管表现疲软,此次IPO仍让天图投资的市值达到了33.6亿港元,市销率高达16倍,这可能表明投资者依然相对看好该公司。相比之下,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在香港挂牌交易的股票市销率要低得多,只有1.8倍。 正如天图投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永华2018年在香港的一个会议上所预测,过去几年成了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寒冬”。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14,159 家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资产规模高达7.89万亿元(1.08万亿美元)。 但正是从那时起,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2018年4月,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收紧了对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资格要求,并禁止它们与商业银行合作,导致募资规模和基金数量急剧下降。到2022年,剩下的基金数量减少了一半,只有7000家。天图投资IPO招股说明书中的第三方数据显示,该行业2018年筹集资金2.2万亿元,高于2017年的1.8万亿元。 中国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市场预计将保持增长,但速度会放慢,到2027年,每年募集的资金将达到2.5万亿元,与2010年代的繁荣相比,这个金额看上去并不算高。但现在经济显然正处于一个新的、更缓慢的增长阶段,而天图投资好歹幸存了下来。 天图投资的幸存故事还不错。从2015年到2022年,其管理的资产复合年增长率为19.5%,达到了255亿元,而截至今年3月,它投资了222家公司,包括早期和后期投资。 专注投资消费公司 招股说明书显示,天图投资在中国消费行业投资的项目数量排名第三,仅次于腾讯旗下的风投部门腾讯投资和红杉(原红杉中国)。与此同时,到2027年,中国普通消费者的平均年支出预计将从2017年的18,300元上升到32,700元,这对天图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因为它专注于投资面向消费者的公司。 天图投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是中国经验最丰富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公司之一。王永华在还是一名基金经理时创立了天图创业,后于2010年改为现名。 该公司的里程碑,是投资了一系列著名的企业,比如2016年的零食销售商周黑鸭(1458.HK)、2019年的乳品企业中国飞鹤(6186.HK)、2021年的茶饮销售商奈雪的茶以及今年1月的水果零售商百果园集团(2411.HK)。它的其他投资包括回收平台万物新生(RERE.US)和社交平台小红书。 与此同时,其最近的财务状况却有些不稳定。管理费收入从2020年的3,860万元稳步降至2022年的1,240万元,而同期投资收益则从11亿元缩减至3.77亿元。该公司的利润情况也类似,从2020年的10.5亿元缩减至2022年的5.329亿元。但同期其净资产规模却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长,从2020年的60亿元增至2022年的73亿元 。 天图IPO的时机并不理想,恰逢香港市场不理想,融资额创11年新低。该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主营业务情况也不乐观。Pitchbook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场风险投资交易量较 2022年下降了31.4%。 尽管时机不理想,但上市也为天图投资带来了一定的声望,使其成为同类公司中,首家在港交所及新三板双重上市的公司。天图投资从2015年开始就在新三板挂牌交易了。 尽管在香港上市后表现疲软,但八月和九月中国工厂产出和零售销售改善,上月有多家公司在港上市,天图投资可能希望之后市场情绪会很快改善。 自从中国结束“清零”政策以来,投资者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消费需求的反弹。但在年初出现了短暂反弹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房地产行业陷入了困境,悲观情绪迅速回归。上周为期一周的国庆长假,对这低迷情绪起了一定的舒缓作用,今年国人每次旅行的人均支出,较2019年疫情暴发前增加了约10%。在今年的十一长假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录得7,534亿元的收入,比2022年翻了一番多,较2019年高出1.5%。 对于天图来说,消费者多花钱就是好消息。作为同类公司中的第一家上市企业,该公司难免会感到有先行者的孤独,尤其是在行业处于凛冬之际。但如果投资者愿意相信天图是通往中国消费市场巨大潜力的门户,它也有可能获得先发优势。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双十一”购物节 首次迎来销售下滑?
宏观經濟下滑與市場激烈竞争夾擊下,“雙十一”購物節可能难以实现又一年的大幅增长
‘消费专家’天图拟上市 曾孵化周黑鸭奈雪的茶
国投资公司天图投资计划到香港上市,作为业内公认的消费领域投资专家,投资天图的最大风险,是中国零售市道不景气的问题
申请上市前裁员 小红书未雨绸缪?
有中国Instagram之称的社区电商平台小红书证实裁员约9%员工,虽然裁员可能是上市前的财务优化,但却让人对科网行业前景忧心忡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