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2.HK
Synagistics nears completion of HK SPAC listing

这家由阿里巴巴支持的东南亚电子商务公司,正透过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完成借壳上市

重点:

  • 由香港金管局前高管支持的一家SPAC的股东,与新加坡电商公司Synagistics的合并将于10月25日进行投票
  • 此笔交易将标志着香港刚起步的SPAC市场完成首宗借壳上市。自2022年初推出该机制以来,市场一直没有进展

梁武仁

香港推出近三年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机制,可能出现首宗成功合并个案;但讽刺的是,利用这个SPAC机制上市的公司来自新加坡,而不是中国,后者是港交所新股发行的主要企业的来源地。

香港汇德收购公司(7841.HK)是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SPAC,它获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一位前高管的支持,该公司上周四宣布将于10月25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与主要面向东南亚的新加坡电商公司Synagistics Pte. Ltd.合并的计划进行投票表决。

与传统的IPO相比,该交易让Synagistics能够更快地登陆香港交易所,在与香港汇德收购签署合并协议三个多月后,它正朝着终点线前进。根据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Synagistics的估值为35亿港元,作为该方案的一部分,双方还从10个投资方那里获得了5.51亿港元的承诺。

自2022年初推出以来,香港SPAC市场一直难以发展,因此港交所迫切期待更多类似的交易。SPAC是没有实际业务的上市空壳实体,主要作为实体公司通过反向兼并上市的工具。简而言之,SPAC交易允许私有公司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公开上市。

近年来,通过SPAC上市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特别是在资金匮乏的科技初创公司当中,因为可以绕过漫长繁琐的传统IPO过程。香港和它长期的区域竞争对手新加坡都寻求加入这一行列,各自均在差不多的时间推出自己的SPAC框架。

然而,两者都未能取得美国那样的成功。在进入SPAC游戏的三年里,香港和新加坡的证交所都只有了了数笔SPAC上市交易。更糟的是,香港尚未成功完成一宗SPAC并购,即所谓的de-SPAC交易,而新加坡仅完成了一笔。

许多因素可能是导致香港和新加坡SPAC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亚洲投资者普遍保守。押注寻求通过SPAC交易上市的公司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因此类上市可以逃避传统IPO所需的严格审查。

17Live Group Ltd.是唯一一家通过SPAC合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其股价跌幅超过70%,这也导致无法说服投资者冒险选择这种类型的股票。过去两年,在美国通过SPAC上市的中国公司也表现不佳,包括奢侈品制造商复朗集团(LANV.US)和餐厅运营商Tims天好中国(THCH.US)。

更糟的是,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自香港推出该机制以来,香港市场的整体投资情绪一直低迷。这种疲软也抑制了传统的IPO市场,使得SPAC上市变得更加困难。

背靠阿里

鉴于其背景,Synagistics选择香港而不是老家新加坡作为上市地点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但当你意识到它背后是一家非常熟悉香港的强大公司时,这个决定就变得合情合理。这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该公司目前通过一家新加坡子公司持有Synagistics约47%的股份,合并后将保留控股权,不过股权会被稀释。

鉴于这家中国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专长,Synagistics与阿里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财务上。除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外,阿里还运营着多家全球电子商务网站,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全球速卖通,这是一个向外国买家提供中国商品的平台。阿里还拥有Lazada,和Synagistics一样,它同样专注于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市场,该市场的其他主要参与者包括Shopee(SE.US)和Tokopedia

与Lazada和Shopee相比,Synagistics更为专业化,它运营的电商平台专注于美容、身体护理和婴幼儿产品,通过与网络营销公司和社交媒体网站合作,直接向消费者销售。

阿里巴巴可能尤其有动机支持Synagistics,帮助它分散对中国本土市场的严重依赖。Synagistics的核心东南亚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其有利条件包括经济快速增长、年轻人口众多、富裕人群日益增多,以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加速普及,这让该公司看起来前途无量。

尽管如此,Synagistics已经经营了10年,收入基础仍然相对较小,且增长速度也不尽如人意。它去年的总收入约为1.27亿新元(9,700万美元),较2022年增速一般,只有12%。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会让投资者感到惊艳,尽管随着公司的成长和规模经济的实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善。去年,其毛利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至25%,这对一家科技公司来说并不算优秀。相比下,阿里的毛利率超过35%。Synagistics的运营支出也抹去了它所有的毛利,因此与盈利仍有距离。更糟糕的是,去年的净亏损大幅扩大。

尽管Synagistics有着良好的增长前景,但它能否释放潜力,实现盈利还有待观察。这可能是香港汇德收购的股东,在本月晚些时候召开会议时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此类合并交易一旦签署就很少被股东否决。如果获得批准,将标志着香港SPAC市场取得重大突破。除香港汇德收购外,只有另外两家香港SPAC找到了并购目标,但这两家SPAC都尚未完成交易。

总而言之,Synagistics的命运将取决于它能否在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开辟一个赚钱的市场。但至少,如果成为首家通过与SPAC合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它将留名历史。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小牛电动次季销量按年增长36.6%

电动两轮车品牌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销售电动出行产品350,090台,较去年同期的25.62万台增长36.6%。 其中中国市场销售318,719台,占总量约91%,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长53%;国际市场方面,小牛电动第二季销售31,371台,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销售数据涵盖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 公司表示,于“618年中购物节”期间,小牛多款高端车型在天猫、京东与抖音平台均登上销售排行榜,有效巩固其于中国高端智能两轮市场的领导地位。 小牛电动股价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报3.42美元,升1.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绿城半年销售跌11% 前董事长港机场被带走

内房开发商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3900.HK)周一公布上半度销售数据,今年首六个月,集团合同销售金额803亿元,涉及的面积为229万平方米,归属于绿城的权益金额为5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08亿元下跌11.3%。 6月份绿城自投项目的销售金额为142亿元,同比下跌18.4%,但每平方米均价则上升6.8%至34,746元。 另外,多家内地媒体早前报道,绿城中国前执行董事及董事长张亚东,5月底时在香港机场准备飞往加拿大时,于登机口被带走,但具体因何事则未有披露。张亚东曾任大连副市长,2016年调往央企中交集团,至2018年被派往报掌绿城。至今年三月,绿城突然公布张亚东呈辞。 绿城周二平市报9.77港元,公司在过去一年的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泰国对中国游客吸引力下降

财新报道称,据航班管家的数据估计,今年七八月旅游旺季,中国航司计划执行中泰航线班次达12,800架,同比下跌22.6%,更较疫情前水平低40%。今年前五个月,中国赴泰旅游人次降至195万,同比减少33%。 财新指出,多重因素令中国游客望而却步,包括演员王星赴泰时被绑往缅甸诈骗园区。其他担忧还包括地震,以及泰铢对人民币升值,导致赴泰旅游成本上涨。 当中国游客对泰国兴趣减退之际,他们正涌向日韩等亚洲地区。中国航司计划,于七八月执行中日航线的航班达25,300架次,同比增长35.3%;中韩航线计划执行20,500架次,同比增长13.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ong Kong Robotics’ stock soars on robotics pivot, but does it have legs?

华丽转身股价狂飈 港仔机器人价高势危?

一家三四线香港上市公司,突然变身机器人公司,股价即如脱彊野马,一路狂奔 重点: 公司去年度业绩蚀1.4亿港元,已连续亏损五年 年初与达闼组成合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机器人公司 刘智恒 赶潮流,追风口,从来是股票市场的本质;要数今年的热门行业,肯定是机器人,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越疆(2432.HK)及优必选(9880.HK)等,年初以来均升幅由五成至逾倍,但要说在港股上的真正赢家,港仔机器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370.HK)的升幅才是王者,年初至今上升超过5倍。 公司近日公布一份不堪入目的年度业绩,收入大跌45.6%至1.16港亿元,亏损则续扩大5.3%至1.38亿元。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1,132万港元、商誉减值亏损2,182万港元、物业厂房减值及设备减值3,937万港元。 一遇达闼便化龙                              为何业绩表现乏善可陈,股价又能忽然爆升?原来一切缘于年初的一项合作协议!时间回到今年情人节,当时港仔机器人的名称仍叫国华控股(今年五月才易名),与内地的达闼机器人签订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国华占股51%,达闼占股49%,目标是开拓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民用产品。 国华在两年内协助合资公司募集足够资金,达闼则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授予合资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全资附属。 过去香港市场的一些三四线公司最擅长的伎俩,就是转型资本市场最热炒行业,通常透过收购或合并而进入风口市场,当股价被不断推升,往往会作出连串集资行动。港仔机器人的情况似乎有点类同,他们最终能否成功,暂时仍是未知数。 小米2023底发布首部电动车SUV7时,我们曾发表 “雷军造车,一往无前”一文,从小米的往绩,主事人的能力,及公司财力去分析,结论是雷军成功机会相当高。我们不妨按此框架,分析港仔机器人的成功机会。 国华业务强差人意 首先,不妨看看港仔机器人过往业务,当你翻开资料,大抵会吓一跳,竟然有多项主业,包括商品买卖、证劵及期货经纪、物业经纪、地热能供暖制冷、楼宇建筑承包、特制技术支援、项目管理、集中供热及融资租赁。 要知道,今年初国华控股市值还不到6亿港元,业务之分散,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可谓佼佼者,公司重点在哪儿?如何去营运及发展各业务?资源又怎样分配? 观乎去年业绩,除个别业务外,其余全部见红。部分业务更是问题多多,其中在运城的供热业务,因未能符合牌照要求,被勒令终止,结果公司要将该业务出售。 融资租赁方面,因未能履行监管要求,被政府部门禁止有关经营,最后要终止业务并出售。另外,今年亦公布将金融控股公司出售。 楼宇建筑承包业务,旗下的陕西江威涉及多宗诉讼,涉资达4,556万元,以致部分资产被冻结。至于公司的中介业务,旗下上海轩美房地产经公司涉及多宗诉讼,涉及金额106万元。从过往的业务看,公司的发展方针及经营管理似大有关题,现在转搞机器人公司,成功概率确实令人存疑。 达闼连年亏损 我们再看达闼机器人,说不定其有能力让港仔机器人迈向美好前景。事实上,达闼并非吴下阿蒙,反之曾是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机器人企业,软银及富士康均是主要投资者,估值一度冠绝同行。 公司2015年由曾任职贝尔实验室及中移动通信研究院首任院长的黄晓庆成立,专注云端智慧机器人技术,2023年完成C轮10亿融资后,估值达到223亿元。 然而,人型机器人在商业市场仍属起步阶段,公司不断烧钱,2019年准备赴美上市,不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管制黑名单,集资不成,苦苦支撑,近年屡传资金链陷断裂之危。今年4月在社交平台及媒体消息,公司在上海、北京及深圳等地,有数百员工被欠薪,位于广州的公司,更被断水断电。 达闼往绩也是乏善可陈,亏钱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似是看不到明天,以致原有投资者不愿再注资,公司已陷于危急存亡之秋,它又能为港仔机器人带来多少业务,何时才可扭亏为盈? 一场烧钱的竞赛 投资机器人行业,大部分企业在烧钱阶段,因此企业要有充裕的资本才能继续前行。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早前表示,人形机器人面临技术成本高企,远超出顾客愿付费用。其次是许多企业所谓的应用场景,实际是想象出来,并非实际需要。 港仔机器人长期亏损,截至今年3月底,手头资金只有5,000万港元,凭什么去支撑这场烧钱的游戏?虽然港仔机器人上月宣布签定四份合作框架协议,但靠一个香港市场,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生意?相信投资者也别抱太大期望。 然而,在机器人热潮下,港仔机器人的概念相信会受到一定追捧,股价或再创新高,但何时能盈利就别太乐观。再者,股价经过一轮急升猛涨后,投资者现阶段追入,风险高值博率低。别忘记,股价大升后,未来公司很大机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股价将会十分波动,投资者只适宜投机性买卖。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