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家互联网药物公司努力为它今年已下跌10%的股票注入生命力,盈利能力成了重点

重点:

  • 111集团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了87%,总体上超过了同行,它的目标是在今年将其履行能力提高一倍以上。
  • 公司股价目前在6.5美元左右,远低于2月份创下的23美元高点,因为投资者担心监管打击会波及互联网行业的更多领域

林美心

随着成功实现收入大幅增长和市场份额增加,互联网药品销售商111集团(111 Inc.,YI.US)有了一个新的重点:赚取利润。该公司在最新的季度业绩报告中大谈这种潜力,并随后在上周宣布了适度的股票回购计划,以激起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的兴趣。

111集团成立于2010年,现在拥有中国最大的在线和实体药店销售网络之一,同时也经营自己的线上零售药店。它直接销售给30多万家药店——包括独立的、连锁的、诊所和私人医院——并在近900个城市运营,可以在24小时内交付药物。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已经连续几个季度实现了强劲的营收增长,体现在上个月底公布的最新业绩中。今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了86.5%,达到30亿元(4.684亿美元),主要由其面向药店和医疗机构的核心B2B销售驱动。

它收入的绝大部分(约96%)来自于B2B业务,而其余部分则来自于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药品、相对较小的B2C业务。B2B业务的利润率通常会比B2C业务小得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该公司在实现盈利方面面临巨大障碍。

但是盈利能力显然是现在的重点,这一因素可能最终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帮助该公司缺乏活力的股票获得生命力。111集团的股价目前约为6.5美元,远远低于2月份超过23美元的历史高点。当时,投资者曾短暂地为其作为中国巨大的药品分销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而欢呼。

但那是在中国监管机构开始对科技公司进行一系列打击之前,打击的对象从反垄断行为到数据安全和课外教育,不一而足。虽然药品公司尚未进入监管机构的关注目标,但111集团的股票却被广泛的抛售所拖累——许多在美国和香港交易的中国科技企业的股票暴跌。

111集团对此没有过多阐述,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盈利,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目标是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实现收支平衡。该公司上市三年尚未实现任何年度利润。

“提高盈利将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关键重点,”首席财务官陈阳(也用Luke Chen这个名字)在该公司的季度收益电话会议上说。“我们将专注于提高利润率和实现盈利。”

该公司当季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亏损为1.1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7880万元有所扩大。但是以占收入的百分比计算,第二季度的亏损从4.9%缩减到3.9%,表明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利润率正在改善。

陈阳说,公司主要的B2B业务的毛利率从一年前同期的3.4%提高到最近一个季度的3.8%,反映出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率非常低。他还说,相比之下,该公司B2C业务的利润率要高得多,达到20%,尽管这一数字与上年同期持平。

命运的改变

像111集团这样的药品供应商,以及许多被其视为B2B客户的零售商在2019年一夜之间看到了命运的改变,政府终结了医院此前对处方药销售近乎垄断的地位,为他人的进入铺平了道路。新冠疫情也促成了销售额的提高,因为患者爱在网上购买药品、寻求医疗建议。

111集团一直忙于建立物流网络,以满足激增的需求。它计划在本财政年度结束前,将履约能力扩大至约24.3万平方米,比年初增加一倍以上。

它的收入增长一直超过同行,包括阿里健康(0241.HK)和京东健康(6618.HK)等更专注于B2C的在线医疗巨头。

今年上半年,111集团的收入增长76%。相比之下,同样处于亏损状态的京东健康增长了55.4%,其竞争对手平安健康(1833.HK)增长了39%,后者将自己定位为一站式在线医疗门户网站。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中,已经实现盈利的阿里健康的收入增长了62%。

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财富增长,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德勤(Deloitte)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28年,中国线上药品零售渗透率将上升至约30.8%,总销售额约1770亿元人民币。报告称,处方药的销售每年将增长近60%,而非处方药将增长32%。

111集团希望得到投资者的另眼相待,他们可能更青睐利润率更高的B2C药品销售商。该公司于2018年上市,在第二季度末拥有10亿元人民币的稳健现金头寸,上周宣布了一项规模不大的1000万美元股票回购计划——此举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目的是向投资者表明,它认为自己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该公司股价在公告发布当天上涨至近8美元,但难以保持势头,此后一直在稳步下跌。

对未来监管的担忧,尤其是对数字医疗领域规模较大企业的担忧,严重拖累了股价。随着监管机构对教育和数据安全方面采取行动,一些分析师表示,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可能是下一个被打击的对象。

的确,今年到目前为止,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股价都下跌了50%。111集团的股价在同一时期下跌了10%,相对较小,这可能反映了市场的预期,即监管行动可能更多地针对更大的互联网企业以及B2C,而不是B2B的药品销售商。

政府官员可能也会发现,难以找到对111集团这样的公司加强监管的理由。这些公司以改善数百万中国人的医疗服务、解决不平等问题为己任。通过提供服务,111集团帮助降低了治疗成本,尤其是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高管试图淡化人们对行业监管的担忧,称他们欢迎旨在遏制不公平行为的政策。

它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峻岭表示,“我们认为,最近的监管行动对111集团来说,是顺风而非逆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Nicefilm eyes Hong Kong listing

影视娱乐转活 耐看娱乐第四度闯关

耐看娱乐先后三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均以失败告终,近期内地影视业务表现理想,公司乘势再申上市,冀望能第四度闯关成功 重点: 公司2022年利润大升2.5倍,主要是年内出售许可IP获7,500万元 由于业务性质取决于制作最终是否受欢迎,过去几年公司盈利较为波动        陈嘉仪 中国网剧及网络电影制片商耐看娱乐控股有限公司两年内第四度闯关港股,继去年1月、7月和今年3月后,于9月再向港交所提交申请。从最新递交的初步招股文件所见,之前一直被诟病业绩太波动,未见有太大改善。 耐看娱乐原称耐飞科技,于2016年成立,主要经营网剧、网络电影、许可IP以及院线电影四大业务,其中网剧及网络电影占据绝对的比重。历年生产及制作的作品中,29部网剧及61部网络电影已首播并产生收入,主要在中国五大网络视频平台——优酷、爱奇艺(IQ.US)、腾讯视频、芒果TV及哔哩哔哩(9626.HK)发行。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该公司2020年至2023上半年的收益和利润,继续如过山车般上落。 收益方面,由2020年的2.59亿元,大升33%至2021年的3.46亿元后;翌年回落逾40%至2.06亿元;今年上半年再同比反弹1.18倍至1.6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方面,过去三年半分别为3100万元、1805万元、4,755万元及1,097万元。期内,网剧及网络电影分别占总收益的76.8%、93.2%、62.3%及91.4%。同时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净利润大升1.68倍,主要是年内出售许可IP获益7,500万元,毛利高达5,079万元所致;而今年上半年同比大升2.4倍,主要是去年同期只赚303万元的低基数效应。 成功靠爆款 收益和净利润大上大落,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收益往往取决于单项目的表现。初步招股文件披露,耐看娱乐单一网剧产生的收益介乎10万元至7,410万元,单一网络电影产生的收益介乎5,000元至3,940万元,范围差异甚大导致经营的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在每年上架的作品中,如果有一部或多部网剧及网络电影“爆款”、“爆雷”或成本严重超支都足以反转全局。 内地网剧主要分为分账剧、定制剧、版权剧三个类型。分账剧是指视频平台以收益分成的方式,向制作公司支付许可费,具体费用由收益分成机制决定;定制剧是由视频平台主导产品内容,制作公司只承担制作的职能;版权剧则是由视频平台以固定费用方式支付许可费。每部网剧及网络电影的毛利范围高低,取决于网剧类型、投资规模、投资比例、采用的收入确认模式以及网剧及网络电影播出时的行业整体环境。 一般而言,分账剧及版权剧的毛利率较高;近年比较多平台采购的定制剧,毛利率通常是最低的。以耐看娱乐为例,分账剧过去三年半毛利率介乎35.8%至53.7%,版权剧介乎42.3%至83.3%,定制剧只介乎5.6%至19.9%。耐看娱乐早期以制作版权剧为主,自2018年以来由于市场低迷,各大视频平台为了“降本增效”均倾向制作质量及成本效率较高的自制剧,如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及腾讯视频的自制剧均取得不俗口碑,导致版权剧采购量大幅下降,定制剧则持续上升。 耐看娱乐前五大客户都是知名视频平台,在大势所趋下,版权剧由2020年贡献总营收45.2%,断崖式下降至2021年的5.5%,2022年至今更是清零;定制剧营收占比则由2020年的15.2%,反覆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7.3%。受到新冠疫情打击,叠加低毛利率影响,去年网剧业务营收同比大挫近七成,至7,913万元,要靠出售许可IP来撑起业绩。如视频平台继续加大自制剧的投入,定必进一步压缩其发展空间。 创优酷分账剧纪录 虽然今年情况略有改善,上半年网剧营收达1.2亿元,6月中旬播映的的分账剧《当我飞奔向你》,票房收入超过6,080万元,在2023年优酷播出的分账剧中创下最高票房收入;较高的分账剧贡献营收占比,也由2020年仅4.4%,上升至26.6%;惟网剧业务毛利率由去年全年39.9%降至20.2%,拖累整体毛利率由44.7%降至25.5%。再加上短视频平台入局,衍生出微短剧等网剧影视作品,也对其网剧和网络电影制作业务构成竞争,如何才能突围而出是未来的最大考验。 同类可比的影视公司中,已经上市的稻草熊娱乐(2125.HK)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9.8亿元及4.62亿元;柠萌影业(9857.HK)分别为9.51亿元及4.22亿元。然而资本市场对两者均投下不信任票,去年8月上市的柠萌影视,在今年春节电影票房报捷后,曾乘势冲上34.15港元,惟近日已回至9港元水平;而2021年1月上市的稻草熊娱乐,同年4月高见15.3港元后,股价也步入长期下降轨,刚于9月21日做出0.55港元历史低位,追踪市盈率跌至4.35倍,市值仅3.92亿港元。 观乎两者表现可以预期耐看娱乐即使有阿里系背景,由阿里影业(1060.HK)间接持有10.35%,恐怕也难争取到高估值。耐看娱乐最终是否耐看,我们拭目以待。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洪恩以静制动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这家儿童教育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第二季度营收仅增长4.5%,但得益于研发支出削减,利润近乎翻倍 重点 洪恩二季度营收增长4.5%,表现平平,但受益于成本控制,力保利润率,实现利润的强劲增长 在去年底达到峰值后,该教育公司的递延收入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       阳歌 中国两年前对教育行业的严厉整顿摧毁了整个行业,包括数十亿美元计的市值,因为这个行业的很大一部分在短短几个月里就被抹去。但现在尘埃落定,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剩下的幸存者,是否有可能真的再次得以蓬勃发展? 在这一点上,洪恩教育(IH.US)的最新财报看上去不太令人鼓舞。季报显示,该公司的业务实际上处于暂停状态,勉强实现了个位数的收入增长,这对于杂货店等增长缓慢的行业来说可能还不错,但从增长的角度来看,实难令人兴奋。 洪恩本季度利润几乎翻了一番,乍看令人印象深刻。但细看就不难发现,其利润增长和前几个季度的三位数增长相比,其实有所放缓。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增长都来自该公司削减研发支出而节省的成本。 这种削减现在可能对利润有利,但同样,它们并不是一家渴望增长的公司该有的标志。 洪恩在两年前的整顿行动中幸存了下来,至少这一点应该受到称赞。那次整顿行动主要针对的是K12学科类课后辅导服务提供商。由于产品和服务更多聚焦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学习技巧,而不是特定的学校科目,洪恩得以幸免。 但在经历了这次打击之后,该公司始终未能用2020年IPO前后取得的那种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高收入增长来激起投资者的兴趣。因此,其股价较IPO价格下跌了约四分之三。这可能比很多破产的教育机构要好,但如此疲软的增长很难吸引新投资者购买它的股票。 洪恩较为正面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盈利能力,因为它的大多数同行还在亏钱。相比之下,该公司去年扭亏为盈,并在最新报告期内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盈利。但其市盈率目前仅为7倍。 其市销率略好一些,为1.2倍,因为投资者认可该公司至少实现了盈利这一点。相比之下,还处于亏损的网易有道(DAO.US)市盈率仅为0.63倍,不过瞄准成人教育的粉笔(2469.HK)在今年首次实现盈利后,市销率涨到了3.3倍。 洪恩的股价在上周四公布业绩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上涨了5.5%。 但后来又在周一回吐了所有涨幅,这很好地总结了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可能也是对当今中国教育行业缺乏兴趣这一现实。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做出改变,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控制支出。尽管中国家长以舍得在教育上投资而闻名,但在经济不确定时期,这类支出也是相对容易最先被砍掉的支出之一。 谨慎行事 近来,洪恩似乎也变得更为谨慎,在当前的经济气候下,这或许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品质。该公司在二季度将总体运营成本实际削减了7.6%,至1.3亿元,其中研发支出削减19%。 与此同时,销售和营销支出增长21%,表明该公司仍在为现有产品争取新客户。因此,洪恩在二季度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MAU)同比增长11.7%,达到 2,030万,这是其主要业绩指标中为数不多的两位数增长之一。 另一个积极的趋势来自递延收入和预付款,在去年底达到峰值后,过去两个季度一直在降。这一数字在2021年底为3.03亿元,但在去年底急剧上升至3.79亿元,因为在中国采取严格的疫情限制措施期间,消费者难以支付账单。 但这一数字今年开始下降,到6月底回落至3.26亿元。虽然中国取消“清零”政策可能是这种改善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但洪恩在当前经济放缓的环境下变得谨慎起来,也应该是原因之一。 然而,在经济不确定时期,谨慎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它很难让人感到兴奋。洪恩二季度的营收仅增长4.5%,从上年同期的2.31亿元增至2.41亿元。这一小幅增长,加上对成本的控制,帮助该公司将毛利率维持在相对强劲的70.9%,与上年同期的70.8%大致持平。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该公司的利润增长了93%,达到4,210万。 洪恩的财报中另一个略显积极的因素是现金持有情况,这个数字从去年底的10.5亿元小幅升至6月底的11亿元。虽然这看起来可能并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但在目前的环境下,任何增长都表明该公司不会很快面临现金短缺的问题。 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洪恩和其他民办教育公司还能恢复它们之前的高速增长吗?实话说,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几千年来的传统现在也很难改变。 这意味着该市场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潜力。但首先,中国必须克服当前的经济放缓,恢复更稳定的增长。而且,未来的打击行动总是有可能发生的,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仍会是一个主要的风险因素。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H.HK
Lithium miner Ganfeng Lithium announced Monday that it will acquire 33.33% of Chongqing Ruichi Automobile for 1 billion yuan.

快讯:赣锋锂业购电动车企33.3%股权

最新:锂化合物生产商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72.HK;002460.SZ)周一公布,计划以10亿元现金认购瑞驰电动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33.33%股权。 利好:瑞驰电动聚焦于电动商用车业务,是一家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今年首7个月的净利润为2,493万元,赣锋锂业收购其股权,将有助扩大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业务。 值得关注:截至今年6月底,赣锋锂业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亿元,这宗交易将耗用其约10%的现金,但公司预计对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影响。 深度:赣锋锂业是一家布局全球、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型锂产品生产商,主要开发阿根廷、澳洲及中国境内的锂矿。受惠于下游客户对碳酸锂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按年大涨,加上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膨胀,该公司的锂电池板块销量明显增加,引领去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大涨275%与292%。但踏入2023年,全球锂矿行业开局不顺,锂价跌势未止,其上半年收入虽上升26.5%至181亿元,但净利润却减少19.4%至58.7亿元。 市场反应:赣锋锂业周二股价下挫,其港股中午收盘跌2.7%至32.05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772.HK 002460.SHE
Weilong is opening up a third front

冀突破销售瓶颈 卫龙辟第三战线 

内地辣条一哥卫龙,8月份通过零食专卖店管道的销售量按月大增38.1%,这个新销售模式能否帮助公司业务更上一层楼? 重点: 卫龙在8月份通过零食量贩渠道共销售37.18万箱产品,较7月份增长38.1%。 以往公司近九成销售来自线下经销商进行,一成来自线上渠道,未来零售专卖店渠道将是第三个增长点。       罗小芹 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09985.HK)上半年业绩得以转亏为盈,有赖期内淘汰低价或无利可图的产品类别,但调整产品架构只能改善毛利率,要提升销售收入,有需要在线下及线上渠道以外开辟第三条战线。 根据卫龙公告,最近几个月以来,公司与数十家零食量贩系统达成了合作,零食专卖店管道的销售持续上升,增长迅速,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及定价策略,进一步拓展年轻消费客群,发展线下销售网络。公告正好反映新策略初步取得成果。 卫龙表示,8月份通过零食量贩渠道共销售37.18万箱产品,较7月份增长38.1%。公司并指,面对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管道的多元化变化,及部分线下销售渠道的消费流量下降,公司积极拥抱新兴零食专卖店管道带来的增长机遇,持续加强全管道运营及扩张策略。 卫龙是内地领先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按2021年销售额计,卫龙于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但因为辣味食品市场高度分散,竞争非常激烈,卫龙的市占率也只有6.2%,而且近年业务高增长不再,有进入瓶颈之势。 去年12月卫龙登陆港股,招股价为10.56港元,经历过上市初期的短暂蜜月期后,股价拾级而下,今年8月22日一度探底至6.31港元,几乎较52周高位12.14港元腰斩近半,让公司更有迫切性改善业务利润率。 新模式试水温 对于零食量贩的新商业模式,卫龙于上月公布的中期财报早已披露端倪,今次公告亦显示新商业模式率先在7月试水温。 根据上半年财报,卫龙今年上半年收入23.27亿元,收入实现3%小幅增长,净利润4.47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61亿元,期内毛利率由上年度同期的38.1%增加9.4个百分点至47.5%。 若比较其他以辣味食品见长的上市公司,普遍收入都快速增长。例如:盐津铺子(002847.SZ)收入同比增速高达56.64%;周黑鸭(1458.HK)、绝味食品(603517.SH)及劲仔食品(003000.SZ)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9.8%、10.91%及49.07% 虽然收入小幅增长,但卫龙优化产品结构,变相提高产品的均价,从而改善毛利率,更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卫龙上半年对主要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变相提高平均售价,加上原材料价格下降,而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亦优化了成本管理。 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3.3亿元中,近九成是来自线下经销商,是公司主要销售渠道,销售额约为20.65亿元,其余一成来自线上经销商,例如卫龙食品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及快手等线上平台进行直销。 即使卫龙整合了线下传统及线上渠道,但公司仍面对客流量下滑的负面影响,意味公司高增长年代已不再,就算上半年扭亏为盈,也未能泛起太多涟漪,近期股价只徘徊7.5港元水平。 拓零售专卖店渠道 零食专卖店渠道的利润率与线下渠道应该相差不大,但预计会高于线上渠道,因为参与线上经销的都是强势大平台,卫龙通常都会向这些平台更多让利,以取得广告宣传效果。 今年上半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为3.67亿元,同比增加36.3%,占期内总收入的15.8%,而去年同期经销销售费用占比为11.9%。经销及销售费用增加进一步印证线上渠道实际促销作用有限,主要用于宣传。 正如公司所言,经销及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两方面,一是推广及广告费用同比大增1.46倍至8,980万元,公司在电商平台以及其他线上媒体平台开展的线上广告活动(例如直播)和达人推广活动以及户外媒体上组合投放活动增加;二是因销售团队不断扩大,期内雇员福利费用增至1.65亿元所致。 究竟卫龙现价昂贵吗?公司的延伸市盈率(Trailing PE)19.4倍,低于竞争对手周黑鸭、绝味食品及劲仔食品的64.36倍、59.12倍及29.84倍,这反映出卫龙因业务增长停滞不前而出现股价折让,若卫龙能成功开辟新战线,将有助重估公司价值。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9985.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