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提供物联网平台即服务(PaaS)的公司指出,通货膨胀、芯片短缺造成了核心物联网设备客户需求的起伏不定

重点:

  • 涂鸦智能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长44.9%,称高运价和全球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了对智能互联产品的需求
  • 可能源于过度渲染的政治因素,与同行相比,该公司股价略显低估

阳歌

我们无法左右全球局势,但我们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意。

这是来自物联网平台即服务供应商涂鸦智能(TUYA.US)的关键要点,其最新公布的季度业绩继续显示出,增长依然强劲,但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

该公司表示,全球疫情的多重影响,加上政府的相关应对措施,抑制了消费者对照明和家用电器等智能产品的需求,而这些产品是其客户的收入来源。这类可远程控制并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产品,被统称为“物联网”(IoT)。

“当我们现在站在第3季度回顾上半年,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全球市场上充足的货币供应带来的消费热潮基本遮盖了由于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以及海运运力不足等因素造成的全球供应链紊乱,以及各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涂鸦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学集在业绩报告的附言中说道。

他还补充说,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优先考虑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像IoT电子产品这样的冲动消费物。按理说,这些因素大多是暂时性的,当形势恢复到更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时,该公司可能会在一年内回归以前的增长轨道。但至少现在局面动荡依旧。

涂鸦智能公布第三季度收入为8560万美元,同比增长44.9%。虽然这样的数字会让许多公司艳羡,但增速较上季度已经放缓。它的核心IoT平台即服务业务,占收入的85%,增长了37.4%。而快速增长的软件即服务(SaaS)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有所弥补,虽然比主营业务规模还小很多,但该业务增长了三倍,达到560万美元。

在最新的公告中,该公司还提及,客户对其新开发的私有云服务表示出兴趣,暗示着另一个潜在的新增长点。

该公司预计第四季度的收入将在7200万美元到7700万美元之间,去年同期数字为6300万美元。

尽管总部在中国,名字听起来也很洋气,涂鸦智能最近一直在花大力气向世界展示,它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它宣布与巴西照明公司Gaya建立新的合作,而在这之前几天,它才与另一家知名的全球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

它的客户群相当国际化,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几乎是均匀分布,各占三分之一,其大牌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名单包括了美国的谷歌和欧洲的电信服务提供商Orange。比利时Orange甚至对最近成为争议热点的更为广泛的安全话题发表了评论,称涂鸦的产品“可靠安全”。

尽管全球形势不利,该公司在第三季度继续签下新客户和开发者。这两个数字都比6月底增长了约15%,到9月底,其核心物联网平台即服务业务客户达到3000个,开发者总数超过44.6万。其毛利率也提高了8.2个百分点,达到42.6%。

但是运营费用的大幅跃升——首当其冲的是研发支出增加约150%——导致该公司的净亏损从一年前的1320万美元扩大到4790万美元。涂鸦智能3月的IPO筹集了约9亿美元,使该公司的现金相对充裕,截至9月底账户有12亿美元。因此,现金在短期内都不会是问题。

市值被低估

在业绩公布前,该公司股价在周二的常规交易时间上涨2.7%,在业绩公布后的盘后交易中基本持平。 

除了全球经济因素外,该公司上市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政治层面。今年9月,它受到了一些美国政客的攻击,他们指责这家公司构成了数据安全风险——涂鸦智能立即否认了这一说法。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实施自己的数据安全法,这给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比如滴滴出行,以及卡车服务公司满帮集团。

涂鸦智能的客户群和服务器的全球性分布,会减少它受到中国数据安全法的影响,但面对山雨欲来之势,涂鸦智能或者其他相关公司的真实业务情况,也变得云山雾罩,让人难以辨识。

涂鸦智能3月份上市的时候发行价为21美元,由于市场看好其强劲的增长前景,股价一度涨至26.65美元。但之后,它的股价基本一路下滑,除了该公司在8月底宣布2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后,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反弹。截至9月底,该公司已回购的股份约为2860万美元,显示了它对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如此,该股目前的交易价格接近历史最低点,与全球同行相比,它的市值被严重低估了。

分析师群体仍然继续看好涂鸦智能,这可能是因为这类分析师更关注财务问题而不是政治。雅虎财经调查的八位分析师当中,有三位给予涂鸦智能“强力买入”评价,比上个月多了一位。另有五人的评级是“买入”。他们给出的平均目标价是14.40美元,几乎是该股近期交易价格的三倍。

虽然分析师通常将目标价定在高于公司实际价格的水平,但差距大到三倍的情况是相当罕见的,这至少表明,金融专家认为该股被严重低估了。

该公司目前的市值超过30亿美元,市销率(P/S)为10倍,对于一家成熟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是相对较高的,但对于涂鸦智能这样一个处在高增长领域的年轻公司来说,实际上算很低的。相比之下,数据仓库商Snowflake(SNOW.US)的市销率高达 140倍,而网络基础设施和安全提供商Cloudflare(NET.US)的市销率也高出一大截,为110倍。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簡訊:宜明昂科折讓13%配股筹3.5亿港元

创新药企业宜明昂科(1541.HK)周四宣布,拟配售2,420万股新H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约5.61%,集资3.51亿港元(4,500万美元),每股配售价14.5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格16.66港元折让约12.97%。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净额估计达约3.45亿元,将用于为在中国进行IMM2510及IMM27M的单一疗法及联合疗法的研发提供资金以治疗实体瘤;为IMM01(替达派西普)的研发提供资金,以及为IMM0306的研发提供资金,补充营运资金与一般企业用途。 宜明昂科日前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IMM2510用于治疗经免疫治疗耐药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三期临床试验的申请。 公司股价周四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4.46港元,跌13.21%。不过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仍升18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微创机器人销售强劲 今年股价爆升2.5倍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截至公告日止,集团旗下的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等核心产品的订单量,累计超过170台。 当中集团的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订单已超过百台,全球装机近80台,居国产品牌首位。公司强调,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已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图迈是首个进入海外市场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海外订单突破60台,装机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共40个国家及地区。 周四微创机器人开盘跌近1%报32.86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升近两倍半。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e-made food

上菜太快也有错? 预制菜的中国式矛盾

预制菜让餐饮变快,也让信任变薄。从太二到西贝,工业化的餐桌革命能否被以美食自豪的中国食客吞下?    李世达 如今在中国吃饭,一道菜上桌太快,总会有人怀疑它是“预制菜”。 不少知名餐饮集团正面对预制菜的批评。西北菜餐厅西贝莜面村近日被揭发使用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引发全网围攻。餐饮行业的标准化神话顿时变成信任危机。中国人对预制菜的反感几乎是条件反射,标准化、工业化的集体制造,是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侮辱。 但有趣的是,官方风向却完全相反。自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以来,预制菜被定义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冷链物流与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广东更在2025年1月起实施《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要求产品标示制作方式与加热说明,并规划多个产业园。对政府而言,这是供应链升级的缩影——从田间到餐桌,预制菜能缩短流程、稳定品质、减少浪费,还能创造新的就业与出口机会。 只是,政策的推广似乎不对民众的胃口。 当效率尝起来像背叛 同样引起争议的还有红极一时的太二酸菜鱼,有消费者质疑,太二七分钟能上三道菜,认为是使用预制的鱼片与汤底,而非“活鱼现杀”。 太二的母公司九毛九(9922.HK),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10%,净利减少16%,翻台率降至2.2次/天。其中太二直营店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9%。公司股价自年初以来已跌去40%。九毛九与西贝都否认使用“预制菜”——太二强调鱼每日配送、店内腌制;西贝则辩称中央厨房只是“前置加工”。 这正是行业的微妙灰色地带:在官方定义里,经过工业化烹调、包装、加热即食的才是“预制菜”;但在消费者眼中,只要不是“厨师现炒”,就是预制菜。这种认知落差,使标准化变成冒犯。 根据Wind数据与新浪报导,A股市场上31家公司被归类为预制菜概念股,其中约60%的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业绩下滑。2024年,有22家公司的归母净利同比为降。而被称作“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SH),其股价已从高点回落约73%。 那么为何中国仍坚持推动这项争议性产业,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随着餐饮人力成本上升、城镇化推进与食安要求日趋严格,预制菜能提升效率、强化追溯、稳定供应。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一部分——像新能源车或智慧制造一样,是生产力的升级。但问题在于:中国餐饮文化的核心是“现炒现卖”的烟火气。当国家层面公开宣传“预制菜上桌”,对普通食客而言,就像在告诉他:你吃的那碗面,可能是中央厨房加热出来的。这种“去现场化”的推广,反而刺激了心理防线。 中国消费者并非一概排斥预制菜。许多人对麦当劳、肯德基等速食连锁店的操作欣然接受,因为那种工业化效率本就是品牌的一部分,甚至被视为值得称道的特点。但若是一家自诩为“中国美食传承”的餐厅,便会被视为对文化的背离。 这正是预制菜最微妙的矛盾,它是中国餐饮现代化的趋势,却也是中国消费文化最难跨越的情感边界。如果有一天,企业能让消费者在品尝时忘记“预制”两个字,那一天,预制菜或许才真正被“吃进”中国人的心里。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thium makes storage devices

新闻概要:海辰储能有望继续推进香港IPO进程

这家储能企业的首次申请因六个月期限到期而失效,鉴于其国际业务与储能系统业务增长迅猛,公司有望于年底前更新申请 阳歌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早前提交的IPO申请失效后,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重启香港上市进程,此举旨在为其全球扩张计划融资并加速发展储能系统业务。 公司今年3月的首次上市申请因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IPO,于上月底失效——这是多数企业首次上市尝试的常见现象,而非失败征兆。此前不久,另一家储能企业思格新能源的上市申请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海辰储能有望于今年年底前重启香港IPO进程。 储能板块当前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亮眼,强劲的增长前景与政策红利引发投资者浓厚兴趣。海辰储能也积极把握全球市场机遇: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站及发电设施加速建设,配套储能电池与系统的需求持续激增。这类储能设备通过高峰发电期储电、低谷期放电,构成新能源设施的关键环节。 根据海辰储能3月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场数据,随着需求扩张,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每年1,000吉瓦时。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为家庭、商业及工业用户提供储能电池与系统。公司以约11%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其2022至2024年间年发货量年均增速达167%,2024年实现35.1吉瓦时的交付规模。 近期海外储能需求激增帮助公司获得欧美及中东多笔国际订单,推动其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出货量跃居全球次席。厦门、重庆两大生产基地自3月以来持续满负荷运行,山东菏泽新工厂亦在建设中以扩充产能。为对冲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新厂已率先投产——这使其成为国内储能行业首家在美建成投产的中国企业。 海辰储能去年营收达129亿元(约18.1亿美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增长26%。其中高毛利的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表现突出,从上年的19.7亿元增至46.7亿元,增长超过100%,在总营收占比由19.3%提升至36.2%。 其海外业务拓展同样迅猛: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1%跃升至去年的28.6%。今年8月公司与沙特电力公司(Saudi Electricity Co.)达成价值约26亿元的重大供货协议,实现关键突破。在盈利层面,海辰储能去年达成另一重要里程碑——实现经调整后盈利,全年录得3.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