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纯电动车生产商已申请在香港上市,据报筹资额将达64亿元

重点:

  • 零跑科技计划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市场第四家挂牌的纯电动车制造商
  • 公司成立7年仍未能获利,预计今年持续亏损,并积极投入资本进军中高端电动车市场

罗小芹

中国电动车行业频繁参与资本市场操作,以争取资金满足研发资金需要。继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理想汽车(LI.US; 2015.HK)与蔚来集团(NIO.US; 9866.HK)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到港股上市,争取成为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中国纯电动车制造商。

零跑科技由安防科技巨头大华技术股份(002236.SZ)和其主要创办人于2015年共同创立,但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从未录得利润,去年度营收31.32亿元,同比增加近四倍;亏损28.46亿元,比2020年扩大159%。有报道引述市场消息说,公司计划上市筹资10亿美元(63.6亿元)

由于电动车是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前期研发投入极大,投资回本周期长,所以电动车初创企业能否存活下来,要看其争夺资本的能力。据天眼查应用程式显示,从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零跑科技累计融资仅120.6亿元,意味公司要在投资额以千亿元计的造车行业竞争,未来的融资需求非常迫切。

零跑科技至今已推出3款车型,首款量产车是2019年7月的小型车零跑S01,补贴后售价由11.99万至15.09万元,但销情平平;第二款为2020年5月推出轿车零跑T03,补贴后售价为6.98万至8.49万元,是公司的热销车款;第三款为去年10月交付的SUV零跑C11,补贴后售价15.98万至19.98万元。

去年公司销售39,149辆T03,带动整体电动车销量大增4.4倍至43,748辆,但T03属微型轿车,无论是盈利能力及品牌效应,对零跑科技没有太明显的利好作用。因此,公司未来将聚焦价格15万至30万元的中高端纯电动车,而推出零跑C11,是测试市场反应的新车款。

截至去年,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达82%,预计将继续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车型。据零跑科技招股书引述的市场报告预测,于2020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录得42.9%复合年增长率,至2026年达到1,06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43.9%,可见行业拥有庞大商机。

与比亚迪争天下

据公司的初步招股书披露,这次上市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提升生产能力与品牌知名度。零跑科技计划今年第三季交付一款名为C01的中大型轿车,与零跑C11由同一平台打造,虽然车长逾5米,但由零至一百公里加速时间只需3秒,并拥有700公里续航能力,在中高端车群中有其技术卖点。市场传闻C01的挑战对象是比亚迪(1211.HK; 002954.SZ)的“汉EV”和小鹏的P7等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款,所以有意将价格订在15至20万元的较低区间。

招股书还提到,公司计划每年推出一到三款新车型号,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车,涵盖各种尺寸的轿车、SUV及多功能休旅车(MPV)。

财务数据显示,零跑科技汽车及零部件销售的收入约30.6亿元,占总收入98%,但碍于高达45.2亿元的销售成本,期内录得13.88亿元毛亏损,同比扩大3.34倍,并预计2022年将持续未能获利。

由于公司继续投资于未来车型及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单是去年的相关开支便同比大增156%至7.4亿元,占总收益23.6%,研发投入的比例,与其他三家在香港上市的纯电动车股接近。

近年新能源车销售快速增长,反映消费者对座驾智能化的需求殷切,由于新能源车的充电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加上市场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未来潜力巨大;但新能源车行业也面对不少挑战,例如供应链近年经常因疫情受阻,加上中国官方亦逐步下调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影响新能源车企的经营业绩。

不过谈到行业近期最头痛的问题,则肯定是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电池原材料如铜、铝、钴及镍的价格飞升,已足以推动全国7家车企的新能源车宣布涨价,其中有车款的涨幅更超过3万元。

零跑科技未有招股详情,而且未录得利润,要估计其上市市值,可比较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及蔚来集团的市销率(P/S ratio),已公布去年度业绩的理想汽车,市销率约为6.5倍;如果把小鹏汽车及蔚来集团前三季营收引伸至全年,前者市销率约8.8倍,后者为8.3倍。若取三者的平均市销率7.9倍,以零跑科技去年收入折合约39亿港元计算,其市值可达308亿港元(250亿元),比去年第三季融资时的220亿元估值上升约14%。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不同集团首挂收升44%

高端婴童用品制造商不同集团 (6090.HK)周二登陆港股,首日股价上涨44%。此次IPO获散户投资者大幅超额认购,筹资近1亿美元。 据最新公开文件显示,以“BeBeBus”品牌闻名的不同集团,以每股71.20港元发行约1,100万股,融资净额7.18亿港元。该股首日交易持续走强,收报102.50港元。 面向香港投资者的公开发售部分认购倍数超3,000倍,国际配售部分认购规模超6倍。 招股书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7.2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82亿元增长25%;同期毛利率由50.2%降至49.3%,净利润自2,820万元增至4,850万元,增幅72%。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召回11.7万辆SU7 升级辅助驾驶软件

小米集团(1810.HK)旗下小米汽车,上周五宣布召回约11.7万辆于2025年8月30日前生产的SU7标准版电动车。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9日披露,召回原因在于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特殊场景下存在识别与处置不足,小米将透过OTA软件升级进行修复。 财新报道,SU7于2024年3月正式推出,是小米首款电动汽车。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SU7累计销售近34万辆。这意味着,此次召回数量约占该车型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小米汽车称,此次OTA软件升级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包括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小米汽车还强调,此次升级不需要更换任何零件,但公司仍按照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标准版电动车发生严重事故,导致司机与乘客三人死亡,事发时车辆处于领航辅助驾驶状态,引发舆论对辅助驾驶功能的高度关注。工信部与市监总局今年已先后出台多项文件,要求车企规范驾驶辅助功能宣传与召回流程,并将OTA管理纳入严格监督。 召回消息曝光后,小米集团股价未受显著影响,过去两个交易日跌约1.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uaqin is an ODM

转型押注数据中心 华勤技术乘势申港上市

服务器及交换机等数据中心产品收入激增,超越智能手机成为这家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上半年最大收入来源 重点: 华勤技术从原始电子设备ODM业务向数据中心产品的战略拓展,助推其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逾倍至839亿元 为提升利润率,这家合同承包制造商正押注智能物联网产品及机器人业务,但目前仍依赖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传统产品 陈竹 当电子设备原设计制造(ODM)主业逼近饱和点时,该如何破局?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03296.SH)给出的答案是进军数据中心产品。如今,这家融合ODM与数据中心业务的企业正剑指港股市场。上周,公司提交在香港的二次上市申请,以补充现有A股上市地位。 2017年,华勤技术首次宣布数据中心战略转型时,曾引发市场侧目,此举标志其彻底转向电子品牌合同制造之外的全新赛道。这一转型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更要求企业从零构建全新的客户体系。 如今回望,当时看似另类的转型已成先见之明。尤其在OpenAI推出ChatGPT后,算力需求激增,引爆对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的需求,使该业务跃升为华勤技术的战略支柱。 这一业务板块高速增长,带动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逾一倍至839亿元(约合118亿美元)。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华勤技术的转型叙事,其A股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超40%。 当下推进二次上市,或部分源于此增长动能。赴港上市的时机颇具战略考量,正值A股上市公司蜂涌到港交所上市。尽管华勤技术尚未披露融资规模,但选择中金公司、美银证券,预示正筹备大规模募资,可能至少达1亿美元。 华勤技术由中兴通讯元老邱文生创立于2005年,初期定位为智能手机品牌独立设计服务商。公司逐步扩展至合同制造领域,产品线也延伸至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及笔记本电脑。据初步招股文件显示,当前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八家为华勤技术的客户,第三方研究更指出,其2020至2024年智能手机ODM累计出货量稳居全球首位。 利润率攻坚战 华勤技术财报将服务器、交换机等数据中心产品与笔记本电脑合并计入“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该板块今年上半年创收42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74亿元增长逾一倍。这一跃升使其营收占比达50.2%,超越老牌业务移动终端,后者收入353亿元,占比42%。 华勤技术发力数据中心新赛道实属必然,电子合同制造业以利润率微薄著称,作为成熟产业,众多企业争相为品牌商代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导致激烈竞争。 该公司移动终端业务毛利率维持在9%,看似微薄实则已优于多数同业。据调研机构YMH.Media数据,另两大智能手机合同制造商龙旗科技(603341.SH)与闻泰科技(600745.SH),2024年同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低至4.92%及2.49%。 严峻的盈利压力正驱动全行业战略转型,闻泰科技去年末宣布剥离合同制造业务,专注半导体研发,龙旗科技则转向AR眼镜领域。 华勤技术的数据中心业务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英伟达的合作。公司成为首批适配量产搭载英伟达高端AI芯片服务器的制造商之一,并因此在2022年向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供应A800 AI服务器。 尽管转型数据中心业务推动营收增长,但该板块对改善微薄利润率贡献有限。虽然未单独披露数据中心产品盈利率,但包含该业务的“计算及数据中心”的毛利率,已从2024年的7.5%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5.9%。 这反映华勤技术对自产数据中心产品的附加值有限,其业务实质主要是将英伟达芯片组装成服务器系统,而非开发专有技术。 华勤技术净利润增速虽快,但落后于营收增长,折射其毛利率承压。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亿元增长46%。 除利润率压力外,转型数据中心,在美对英伟达产品出口到中国的管制持续升级下,也暗藏重大风险。近期,中国政府劝阻本土科技巨头采购英伟达芯片的行动,使事态更趋复杂,这属扶持国产半导体产业发展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为追求更高利润,华勤技术正加速向XR设备、汽车电子等智能终端领域拓展。被归入智能物联网板块的此类产品,虽曾展现较强盈利能力,但其毛利率也从2024年的16.9%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1.5%。 公司扩张战略正涉足更前沿领域,尤以机器人为代表。今年初,华勤技术收购深圳豪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5%股权,后者专攻家用清洁及陪伴机器人领域,产品涵盖扫地机器人、宠物护理机器人、医疗陪伴机器人及相关核心零部件。 华勤技术的机器人版图远不止扫地机等基础应用,据今年1月的投资者沟通文件,公司计划将机器人打造为核心增长引擎,逐步从清洁机器人等入门级产品,向人形机器人等高阶领域延伸。 尽管新兴产品线未来或成重要收入来源,但当前贡献度仍显微弱。开发此类新品需巨额投入,公司研发费用2024年达52亿元,今年上半年支出近30亿元,同比增幅约30%。 归根结底,华勤技术的长期成功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机器人、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确立优势地位。但短期内,公司仍深度依赖计算及通信设备等核心主业。未来需把握微妙的平衡,既要维持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又需将这些利润投向高附加值赛道,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简讯:持有17年大赚数十倍 巴菲特全沽比亚迪

股神巴菲特的巴郡悉数出售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全数股份。据外媒CNBC报道,巴郡旗下的子公司在第一季的财务报表中显示,比亚迪的持股为零,巴郡发言人亦证实,已全数出售比亚迪。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总经理李云飞表示,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是很正常的事情,公司感谢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及认可。 巴郡于2008年买入比亚迪股份,持有约2.25亿股,涉资2.3亿美元。并于2022年8月开始减持,去年6月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直至今年将余下股份售出。市场估计,巴郡持有比亚迪17年,预期投资回报约39倍。 比亚迪周一股价收跌3.4%,公司今天平开报109.7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