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向大学和图书馆提供教育内容、已实现盈利的企业申请在纽约上市,希望筹集5000万美元资金

重点:

  • 见知教育和近来上市的多数教育企业都不同,它专注成人教育,而且已经实现盈利
  • 因为它已经盈利,并且监管风险较低,所以它的估值处于6亿~8亿美元区间

阳歌

要描述一家名为见知教育科技集团(Jian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新发起的上市申请,“勇敢”是跃入人们脑海的第一个词。

申请的提出,正值一场大混乱席卷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其中科技和教育类企业受灾尤为严重。这两类企业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我们稍后会对其进行分析。但最重要的是,这两类企业的股票最近都遭受了重创。

事态发展如此严重,以至于数家向纽约提交了上市申请的公司似乎已经在过去一周撤回了申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们的名字已经从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活跃IPO名单中消失了。

最近“消失”的IPO候选企业名单包括科技公司零氪科技(LinkDoc)和群核科技(Manycore),以及教育公司火花思维(Spark Education)。连一家技术含量很低、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提供女佣和保姆的天鹅到家(Daojia)的IPO申请最近也同样消失了,这凸显出人心惶惶到何种程度。

注视着这样一场大风暴席卷而来,见知教育刚刚却提交了赴美上市申请,其周二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它希望筹集大约5000万美元,这本是一起相对平常的美国IPO。我们用“平常”一词来描述这次发行,因为5000万美元是一个相对不高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承销商是尚承集团(AMTD)和路通资本市场(Loop Capital Markets),与最近承销大多数中国离岸IPO的大型投资银行相比,它们的知名度要低很多。

真正使这次IPO引人瞩目的是它的勇气,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承销商较小——它们可能不太了解现在围绕美国上市中国股票的各种争议。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见知教育身处最近吞噬此类公司的两场不同风暴的正中心。其中较早的那场风暴始于几个月前,涉及在线课外班的供应商。这些公司最近纷纷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指责,后者突然开始担心中小学生由于校内和课外都有大量课业而变得压力过大。

持续发酵的监管打击可能会禁止周末和节假日的课外教学,这导致许多上市教育公司的股票今年下跌了一半以上。火花思维决定暂停最近提交的IPO计划,几乎可以肯定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过去两周,第二场风暴席卷了高科技股票,因为中国的网络安全监管机构指责这类公司,由于它们对敏感用户数据处理不当,而构成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这场风暴主要围绕着最近上市的三家公司,它们被点名批评:滴滴出行(DiDi Global)、卡车物流专家满帮集团(Full Truck Alliance)和在线就业专家Boss直聘(Kanzhun)。

置身度外?

说了这么多,我们将用接下来的篇幅对见知教育加以更仔细的研究,看看它为什么会在争议不断的情况下不为所动,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以及如果它最终上市,可能会有一个怎样的估值。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它之所以大胆是出于自信,认为自己置身于席卷其他公司的风暴之外。还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家公司天真、无知。

前者可能会认为,见知教育确实置身于风暴之外,因为其产品和服务针对的是成年人,而不是这次教育整治行动所针对的中小学生。该公司向包括大学和图书馆在内的客户销售内容,主要是教学视频,然后这些客户再将这些内容提供给大学生和成年人,提高他们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的优势。

其实,见知教育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与针对中小学生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教育部对此类产品和服务相当支持。

令见知教育脱颖而出的另一件事是,它其实在盈利——不同于几乎所有的在线教育机构。至少从表面看,它的利润水平并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影响,去年比2019年增长了4%,达到8690万元(1340万美元)。但考虑到其许多大学和图书馆客户在去年上半年基本关闭时,它去年不仅实现了盈利,还实现了一些增长,这就相当不错了。

该公司的营收状况看起来略好,去年增长了13%,达到约4.05亿元。该公司的毛利率实际上从2019年的36.5%下降到2020年的31.9%。对于一家成长型公司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利润率应该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有人可能会猜测,见知教育是由于现金短缺,才决定迎风暴而上。的确可以从它的招股说明书中看到,公司持有的现金从一年前的8800万元大幅降至2020年底的2100万元。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这个数字反弹至3370万元,而且见知教育明确表示,通过上市筹集的资金当中,将有75%用于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

接下来看看估值的问题。最具可比性的恐怕是中国东方教育(China East Education),该公司为成年人提供烹饪和IT服务等领域的培训,目前的市盈率(PE)高达72倍。或许更具代表性的是传统课堂教学领军企业新东方(New Oriental)和学校运营商海亮教育(Hailiang),这两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别为26倍和15倍。

与中国东方教育类似的市盈率,可以使见知教育的估值达到近10亿美元,而类似新东方的市盈率,见知教育的估值就会低不少,为3.5亿美元。由于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相对较低的监管风险,它的估值似乎很有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7亿至8亿美元之间。 这是在假设IPO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做出的,在当前的形势下,胜算似乎是一半一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