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pal Tech. recorded a huge loss of 1.5 billion yuan due to the plummeting price of lithium carbonate last year.

这家2017年已在上交所上市的磷酸铁锂正极制造商,正积极争取加入“A+H”大军

重点︰

  • 受去年碳酸锂价格暴跌拖累,江苏龙蟠科技录得15亿元的巨额亏损,但它预期今年可转盈
  • 该公司A股股价过去一年接近腰斩,去年底曾向港交所申请上市,但未竟全功,最近卷土重来

 

欧美美

“成也碳酸锂,败也碳酸锂。”

用这句话来形容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龙头厂商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906.SH)绝不为过。龙蟠科技2022年因大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绩“爆炸式增长”,大赚10.3亿元,岂料酸铁锂价格去年暴跌,国内锂电池供求失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跟随下滑,导致龙蟠科技业绩瞬间变脸,去年录得约15.1亿元巨额亏损。

面对巨额亏损,加上需要资金扩展产能等,龙蟠科技去年底曾申请在港交所上市,最终无功而回。直到最近,公司卷土重来再闯港交所,希望尽快加入“A+H”大军行列。

2003年,在汽车业打滚多年的石俊峰成立了龙蟠科技,主营润滑油等车用化学品,其后将产品扩展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冷却液、车用养护品及日用化学品等,并在2017年于上海交易所上市。然而随后几年发展未如理想,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此时石俊峰看准了中国电动车市场,在2021年5月,成立常州锂源,全力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021至2022年曾经成为龙蟠科技的光辉岁月,由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收入高速增长,该业务在2021年已达18.8亿元,2022年更大增5.6倍至122.4亿元,带领公司当年总收入达到140.7亿元,同比增长约2.5倍,大赚10.3亿元,而A股股价在2021年10月触及到70.58元的历史新高,不到一年半时间爆升超过10倍。

2022年龙蟠科技收入大增,最重要是搭上了中国锂电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宁德时代也成为龙蟠科技最大客户,过去三年分别为贡献公司约11.6亿元、74.9亿元及26.5亿元收入,占相应期间总收入28.6%、53.2%及30.3%,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过去三年分别占总收入46.3%、87%及77.4%

好景不长,国内新能源车增长放缓,加上碳酸锂价格由2022年高峰约平均每吨48.2万元急速滑落,到去年已跌至平均每吨约27.2万元,跌幅达43.6%;同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需也严重失衡,导致龙蟠科技的产品价格也大幅下降,2022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平均合售价达每吨12.87万元,到了2023年平均售价已跌至每吨6.25万元,降幅达51.4%,直接导致去年总收入同比下跌近38%,更惨的是,作为主要原材料的碳酸锂,龙蟠科技大多是在高峰时买入。

龙蟠科技在招股文件中也有提到,由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存货可收回金额减少,因此于去年确认存货减值亏损拨备5.5亿元。

负债高企

另一方面,龙蟠科技的负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过去三年的固定利率银行借款分为约17.6亿元、37.7亿元及79.1亿元,可见逐年上升,而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99.2%、112%及239.6%。现金流方面,2021年及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8.2亿元及18.6亿元,幸好去年转正,录得14.1亿元净流入,但同期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也高达26.4亿元。

为了持续增加产能,龙蟠科技过去三年通过筹资活动筹集的现金总净额高达94亿元,而这次在港上市集资,也是为了支付新工厂的开支,包括支付印度尼西亚工厂二期,以及位于湖北省的襄阳工厂的新磷酸锰铁锂生产线的部分开支,部分也将用于偿还若干计息银行借款。

今年2月,龙蟠科技终于再传来了好消息,旗下的子公司与韩国动力电池厂商LGES签立长期供应协议,总价值逾70亿元,LGES及其联属公司承诺在2024年至2028年期间向龙蟠科技采购1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如果最后一切顺利,也代表了公司成功出海,有助提升市场份额及收入水平。

龙蟠科技4月份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情况略为好转,虽然收入同比减少29.2%,只有14.7亿元,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804万元,比去年同期收窄了约65%。投行中金的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已逐渐减少,随着公司新增产能开工率提升,业绩逐步复苏,但考虑新增产能转固后折旧费用或有所提升,因此下调今年盈利预测22.3%至3.51亿元,明年盈利预测下调26%至7.3亿元,A股今年的预测市盈率15.2倍,明年7.3倍。

不过,龙蟠科技A股股价在过去一年大跌近一半,现在以巨额亏损的姿态来港上市,要说服投资者并不容易,虽然最近港股有所回勇,但能否以高估值上市尽可能募集资金,还要拭目以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表品牌西普尼首挂 半日大升248%

中国金表品牌西普尼(2583.HK)周二在香港首日挂牌,开市即升183.7%报84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升,中午收市报103.1元,升248.31%。 公司发售1,060万股,每股29.6港元,为上限定价,本地发售录得2,504.9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得2.9倍超额认购,集资净额2.68亿港元(3,400万美元)。 西普尼主要销售自主品牌“HIPINE”黄金表壳及表圈手表,并为国内知名珠宝品牌提供ODM及加工服务。2024财年收入4.6亿元,按年升2.5%,期内溢利4934.8万元,跌5.3%。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主要用于进一步提升产能及扩大及优化销售网络、加强品牌建设,以及建立莆田研发中心加强研发能力。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泰车联首挂午收升4成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周二首日挂牌,开市即升32%报135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中午收报142.8港元,升40%。 公司发售1,043.69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02.23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29倍,国际配售超额2.7倍,集资净额9.19亿港元。 集资所得的30%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软件、硬件和云端车联网的全方位自主能力;另外30%用于提高生产、测试及验证能力;约20%用于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10%用于整合行业资源的战略性收购,余下10%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otti runs coffee stores

掀起中国咖啡战三年 库迪疲态毕现

这家国内第二大咖啡连锁企业去年高调宣称,将在今年底前开设5万家门店,如今声势已大幅减弱 重点: 截至今年8月,库迪咖啡仅拥有1.5万家门店,距其今年底5万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早些时候,公司纽约首店开业之际,竞争对手瑞幸咖啡也同步入局 谭英 当中国流行文化试图为现代企业的“你死我活”竞争策略寻找历史注脚时,两千年前的三国时代常被援引为参照。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最终在西晋实现大一统,但前提是经历多轮惨烈的混战。 随着中国咖啡战火蔓延海外,国内两大领军者瑞幸咖啡(LKNCY.US)与库迪咖啡正将战局推向全球。即便如此,主战场仍在中国本土,这里不仅要迎战星巴克(SBUX.US)等国际巨头,更需直面数十家海内外对手。 尽管今年初进军纽约的营销声势浩大,但在这场对阵瑞幸与星巴克的现代“三国之战”中,库迪咖啡显露后劲不足之势。 库迪与瑞幸在纽约的首店几乎同期开业,前者5月登陆布鲁克林及唐人街,本月再布点中城区;后者6月在中城开出两家美国首店。双方均迅速摒弃国内9.9元(约合1.4美元)的低价策略,转为采用3.5至7美元的星巴克式定价。 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国巴西加征50%关税,导致美国咖啡价格飙升,两家企业似乎不以为意。但深层次看,两大咖啡新锐的真正战场在中国及更靠近本土的亚洲,星巴克等西方连锁品牌在此并无主场优势。 据研究公司Grand View Horizon数据,2024年东南亚、东亚及南亚咖啡市场规模高达642亿美元(含中国市场30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0年年均增长率达6.2%。这使得亚太市场几乎与美国676亿美元体量持平,后者同期年均增速预计仅为5.2%。 诚然,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剧情正被复刻,亚洲其他地区正快速成为这场现代咖啡“三国之战”的新主战场。 两大品牌均以亚洲市场开启出海征程。瑞幸2023年在新加坡开出首家海外门店,目前在当地门店超60家;成立一年后,库迪2023年11月即在中国香港布局,次月迅速进军泰国及马来西亚,门店遍及韩国、印尼、日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 5万门店势难达标 作为市场后来者,库迪在国内尤其处于相对劣势。但在全球舞台,双方竞争态势更趋均衡,库迪的海外拓展速度已先行于对手。 凭借强劲增长,瑞幸已成资本宠儿,这主要受益于其疾速扩张。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同比飙升47.1%至124亿元(合1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劲增43.6%至12.5亿元。其门店总数超2.6万家,绝大多数位于中国。 横向对比,星巴克全球门店3.2万家,6月底中国门店数达7,828家。但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巨头正进行美国业务重组,且与中国当前精打细算的消费群体脱节,使其在最新版咖啡“三国之战”中基本处于观望状态。 与此同时,库迪先前的扩张计划也遭遇困境。2024年,公司宣布计划在今年底,大约在其开业的同一时点,运营5万家门店。成立仅两年,库迪2024年10月便开出第10,000家门店,展现迅猛势头。 不过,官网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库迪全球28国门店仅达1.5万家。更有媒体披露,其中3,000家门店至年中仍未开业。即便这些门店全部运营,总量仍不及其承诺的2025年底目标的三分之一。除纽约开店等零星宣传,公司近期的推广活动已较首年明显减弱。 陆正耀、钱治亚两位瑞幸前联合创始人,因涉嫌主导数千万美元销售造假丑闻离职后,2022年10月创办库迪。据悉,这段“黑历史”令该公司当前激进的扩张计划融资受阻。 重资产布局或是库迪早期信心来源。去年11月,首席战略官李颖波在行业会议上透露,公司在安徽建成中国最大咖啡烘焙基地,年加工产能4.5万吨。瑞幸2024年也在临近上海的的昆山市,投产年烘焙量3万吨的工厂。 作为非上市公司,库迪仅零星透露财务状况。公司宣称今年4月联合外卖新军京东推出配送补贴,活动期间订单量破亿杯。据内部会议消息,陆正耀表示超過90%标准店型中,净利润逾1万元。 李颖波在近期加盟商会议上披露,5月单店月均经营现金流达2.7万至2.8万元,同比增40%。自2月起,库迪力推便利店式新加盟模式,同时售卖冰淇淋、方便面、瓶装饮料、热食及盒装简餐,以此区别于星巴克、瑞幸的传统咖啡专营形态,并宣布将在第三方超市设咖啡吧台。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价格战压力,瑞幸过去一年悄然提价以遏制毛利率下滑。但库迪释放持久战信号,其与非洲生产商签订长期供应合约。星巴克持续进行的中国业务转型更赋予这幕现代“三国之战”变局新注脚,预示咖啡战终局来临前,必将经历更多峰回路转的剧情演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agoda taps investors with stock placement to repay high debt after weak results

业绩下滑债务高企 百果园配股集资还债

经营水果零售的百果园,公布中期业绩不久,即以大折让配股集资 重点: 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轉盈為虧蝕逾3億元 分店量大減近三成至4,386家   白芯蕊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行业有三大龙头,以“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之称,当中“南百果”便是在香港上市的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411.HK),但公司近年业绩滑落,2025上半年业绩更进一步恶化,最新更宣布大折让逾19%配股。 主打水果销售的百果园,完成公布中期业绩后,上周宣布按每股1.17港元,配售2.795亿股新H股,占扩大后H股总数约16.1%,较前一日收市价1.45港元大幅折让19.31%,集资3.27亿港元,当中2亿港元用作支付贸易应付款项,1亿港元用作偿还银行贷款。 百果园于2001年在深圳成立,2023年1月在港交所挂,据当时招股文件指,集团是中国最大水果零售商,但市占率只有1%,大股东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余惠勇。经过此次配股后,其股权也从19.5%摊薄16.5%,但仍是最大单一大股东。 业绩盈转亏 回顾百果园表现,上市后首年业绩硬净,2023年盈利录得增长11.9%至3.62亿元,但踏入2024年业绩开始走样,单是上半年纯利就大幅倒退66.1%至8,851万元,整个2024年业绩更由盈转亏蚀3.86亿元。至于股价,在2024年便累计大跌76.9%。 集团在2024年业绩公布后解释,因竞争加剧加上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自身经营周期调整带来挑战,导致业绩走样;但奇怪的是2024上半年业绩开始倒退,到2024下半年业绩转差,管理层忽然变得积极,频频在市场回购,2024年全年回购约4,920万股,金额达6,837万港元。同时在2024业绩大亏下,也派末期息每股0.0065元。 不过,从年初迄今起,回购的手影又未再出现,继2024年大幅亏损3.86亿元后,2025上半年亦亏损3.42亿元。再者,百果园的短期银行借款接近23亿元,非即期银行借款也亦达2.67亿元,资本负债比率由去年底的89.3%,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03.5%,反映情况不大乐观。 由于业绩进一步恶化,集团大刀阔斧搬迁或关闭租金费用率高、人工费用高或经营业绩较差的劣势门市,更专注优势门店,因此零售门店总数按年净减少1,639家至4,386家。 另一方面,百果园2024下半年采取措施优化毛利率较低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在消费疲弱下,对高品质与高性价比产品要求,包括丰富产品种类及优化产品组合。从毛利率角度业务已趋稳,由2024年底的3.1%,升至2025上半年的4.9%。 生鲜产业链损耗高 不可否认,内地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大,但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3.6%,理论上业务发展及合并空间巨大,但百果园问题除了内地消费降级影响外,行业供应链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据内地券商开源证券指,中国水果种类繁多,水果是易腐食品,每种水果质量标准、保存要求都不同,故新鲜度和品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水果产地多,涉及不同农场、种植者和批发商,供应链也复杂,对多数小型水果经销商库存管理难度大,因此要统一整条供应链较为困难,形成水果产业链经常出现存放效率低、高损耗率等问题,单是中国生鲜产业链整体损耗率达25%,变相阻碍产品附加值提升。 为减少损耗,实现经营效率全面提升,加上现代种植技术和农业科技发展,业内企业引入数字科技,优化果品品质、减少损耗,以实现经营效率的全面提升。 为针对痛点,百果园已在内地建立7个总仓及428个城市仓,提升供应链效率,以满足中小型水果供应商和夫妻老婆店的采购需求。 整体来说,百果园目前市账率只有0.2倍,市销率不足1倍,理论上估值处于偏低水平,配合毛利率有止跌回升的迹象,令股价在低位有支持,奈何集团整体收入下滑,加上内地楼市疲弱情况未改,令“财富效应”带动的乐观消费模式变得保守,消费者变得更为谨慎,直接打击各零售行业。同时公司未来仍需为物流设备作大量投资,因此百果园业务前景挑战大,中短期故事仍欠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