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攻下沉市场的汇通达网络已在港股上市,成为中国农村商业数字化龙头企业第一股

重点:

  • 虽然获阿里巴巴成为第二大股东,但该公司招股反应一般,上市首天只能小幅上涨,或反映投资者对其盈利能力的疑虑
  • 与主要竞争对手拼多多比较,汇通达的估值稍高,而且研发投入不及对方

罗小芹

由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线上商贸发展趋向饱和,涵盖中国所有乡镇农村等非一、二线城市的“下沉市场”,近年成为众多电商发力深耕的重点。以中国最大的电商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为例,专注下沉市场的淘特(淘宝特价版)是其内部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去年9月底的年度活跃消费者(AAC)更达2.4亿户,当中厂家对消费者(M2C)模式的订单量,更同比增长近400%。

成立于2010年、获阿里巴巴支持的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9878.HK),主要业务便是集中于潜力庞大的下沉市场,其交易与服务平台为零售产业链参与者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门店软件即服务(SaaS)、商家解决方案等综合服务。

汇通达上周已完成在港股市场的招股程序,由于公开市场部分只录得0.67超额申购,最终以43港元招股区间下限定价,筹资净额21亿港元(17.4亿元),所得款项主要用于加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及扩大客户群、优化供应链能力与效率,以及增加对公司平台的IT基础设施投资等。

该股于上周五挂牌,首天微涨4.8%,以45.1港元收盘,成为“中国农村商业数字化龙头企业第一股”;但截至本周三收盘,其股价跌到43.05港元,与定价仅相差毫厘。

毛利率仅2.6%

如果详细研究这家公司的业务表现,可能会明白投资者对其反应一般的原因。虽然近年下沉市场增速理想,但乡村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高,电商需要建立更佳的规模效益来维持利润率。以汇通达为例,去年前三季度营收虽然同比增长35.1%至464.96亿元,但毛利只有12.29亿元,毛利率仅2.6%,远比覆盖一、二线城市的电商为低,而且公司期内录得净亏损1.58亿元,但已同比减少接近一半。

汇通达的运营模式,是从供应商采购产品,再通过公司自营的汇通达商城网站,分销至渠道合作客户以及会员零售门店,去年前三季的自营业务销售为461.46亿元,占同期总营收99.2%。自营业务中,单是消费电子产品、农业生产用品与家用电器销售,已占整体收入达八成。

公司的另一业务板块,是提供门店SaaS+订阅及商家解决方案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虽然这部分的毛利率高达59.6%,但期内收入仅2.78亿元,占整体0.6%,短期内很难成为公司的业务增长点。

汇达通的单一最大股东为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汪建国,持股约30%,他同时持有从事产业链服务等多元化投资集团五星控股;第二大股东为阿里巴巴,持股17.33%,据招股书披露,汇达通已在南京本部建立IT基础设施及大数据平台,辅以阿里云提供的云数据服务支持。但除此之外,汇达通与阿里巴巴暂时仍止于公司与股东的关系。

截至2021年9月底,汇通达累计拥有超过16万家会员零售门店,1万家供应商和2万家渠道合作客户,覆盖内地21个省份、超过2万个乡镇,同时具备超过17.5万个存货单位的零售生态,服务的农民消费者超过3亿人。

根据公司招股书引述的市场报告,中国下沉市场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预计将以7.2%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0年的2.9万元增长至2025年的4万元,增长率高于一、二线市场的6.3%,可望带动中国下沉零售市场的市场规模增长至2025年的20.6万亿元。

因此,下沉市场成为电商平台近年争相竞逐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整合供应链、仓储物流等能力强的电商,在面向利润微薄的下沉市场必要的致胜条件;此外,行业参与者必须透过持续投入研发成本,以优化数字化供应链及产品的性能与效率,并提供更多增值功能以吸引客户。

研发投入不足

由于汇通达专攻下沉市场,与走特价路线的拼多多(PDD.US)业务模式较为接近,而且拼多多承诺投资100亿元于农业发展,与汇通达的目标市场几乎重叠,因此与后者比较,更能反映汇通达不足的地方。

拼多多截至去年9月底止第三季研发投入达24.2亿元新高,占其当季营收215亿元的比例约11.3%,前两季研发投入占比也在10%水平;相比汇通达去年前三季的研发投入仅5,493万元,占同期营收464.96亿元仅0.12%。

汇通达目前仍未获利,但可以在经营利润方面与拼多多比较。拼多多去年前三季经营利润为82.8亿元,引伸至全年的110.5亿元,市值与经营利润比率(price to operating profit ratio)约40倍:反观汇通达去年前三季经营利润约4.39亿元,全年估计约5.85亿元,以首天挂牌收盘价的市值计算,计算内资股在内的市值与经营利润比率约58倍,比拼多多存在明显溢价,或意味投资者仍然相对看好该公司,尽管它必须通过提高其运营效率来证明这个观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
WuXi AppTec partnering with Saudi authorities

剥离中国临床业务深耕沙特 药明康德加速全球化步伐 

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重点: 药明康德入驻NEOM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莫莉 作为医药研发服务(CXO)领域的龙头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在中国乃至全球同行中均位居前列,其业务网络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面对全球医药产业链格局的变动与外部环境的挑战,药明康德正通过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逐步构建起一个具备深度本地化响应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这一战略在药明康德近期的业务变动中体现明显,公司以便出售出售国内的临床研究服务业务,同时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展开战略合作。10月24日,药明康德以28亿元向高瓴资本出售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全部股权,这两家公司均为负责中国国内临床研究服务业务的主要企业。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合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11.6亿元和0.9亿元,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在药明康德当期收入和净利润中所占比例仅分别为3.5%和0.7%。 药明康德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聚焦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这并不是孤例,自2024年底以来,公司已多次剥离非主营业务:2024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将旗下WuXi ATU(药明生基)业务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出售,所涉及的是高端治疗CTDMO(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研发、测试和制造)业务;2025年1月,药明康德出售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 上述出售的业务虽然可以为药明康德贡献收入,但是与CRDMO体系的协同效应有限。这部分资金回笼后,药明康德积极推进核心业务CRDMO的全球化,与沙特新未来城的合作即为明证。 10月28日,药明康德宣布已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和沙特卫生部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NEOM是沙特西北部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新城。药明康德表示,此次合作为公司未来在NEOM的先进、清洁制造城市Oxagon或沙特其他地区建立世界一流的CRDMO研发及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沙特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在政府的“2030愿景”中将医疗卫生行业列为核心发展领域,计划投入超过650亿美元的资金,重点开展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药明康德的入驻不仅有望抢占中东市场的先机,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关键一步。公司在全球布局早已悄然展开:美国特拉华州77万平方米的基地预计2026年前投产,瑞士库威的生产基地也在持续扩建,新加坡的基地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前三季度业务强劲增长 药明康德大刀阔斧进行业务调整的底气来自业绩的强劲增长,公司甚至在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10月26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最新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大涨84.84%。 截至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基于业务持续扩张的良好势头,药明康德将2025年预期营收的增速上调至同比增长 17%至 18%,全年营收有望达到435亿至440亿元,而在2025年年初的收入指引为415亿元至430亿元。 公司解释,业绩的高增长源于“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多次在高位减持药明合联(2268.HK)的股票,这部分投资收益对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约为43.51亿元。 然而,与强劲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李革、张朝晖、刘晓钟所控制的股东阵营在10月29日抛出了一项减持计划。这些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A股股份,以公告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规模最高可达约63亿元。 该消息引发市场震荡,公告次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大幅下挫8.47%。当前药明康德的市盈率约为20倍,明显低于药明生物(2269.HK)的市盈率32倍,或与其股价短期急跌影响估值有关。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同时增强全球产能布局,药明康德在生物医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当下,有望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韧性,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