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以前卖彩票的公司,股价随着比特币价格而波动,与此同时它的商业模式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重点:

  • 为了以加密货币矿工的新身份生存下去,比特矿业必须尽快增长,控制成本,并有效地整合其收购的企业
  • 该公司还必须避开中国的监督红线,努力做到更加环保,并接受它的命运将时常被其无法控制的力量所左右

赖福喜

最近成立的比特矿业有限公司(BIT Mining Ltd.,纽交所:BTCM)行如其名——开采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这家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它的董事会看起来正全力以赴,志在必成。仅在过去几个月,比特矿业就收购了一家采矿数据中心和一家采矿企业,并正在各地兴建电厂,远至得克萨斯州和哈萨克斯坦,为自己的采矿业务提供动力。

这与其说是一个商业策略,不如说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就像现在有关加密货币的一切事情,莫不如此。对于考虑将资金投入比特矿业及同类公司的投资者来说,更大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是否相信加密货币的长期前景。

比特矿业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周四收于8.71美元,比2月中旬的六年高点下降了三分之二,在此前不久,它首次披露了进军加密货币的消息——购买了一个采矿网络。随后,它陆陆续续宣布了一系列类似的交易,包括本周最新的公告,称其将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投资一个加密货币开采数据中心。

该股与数字货币价格的波动紧密相连。自2月16日以来,比特矿业的下跌与比特币在这段时间内的下跌是同步的,因为特斯拉老板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先后发表过对比特币看涨和看跌的言论,中国政府打击加密货币开采和交易,对比特币造成了双重冲击。

广受关注的比特币目前的价格从4月中旬的峰值下跌了近40%。在过去几天的轻微反弹之前,跌幅更大。

在这段时间里,比特矿业的竞争对手的股票也遵循了类似的轨迹。在加拿大上市的DMG Blockchain Solutions下跌41%,在香港上市的火币科技(Huobi Technology)下跌16%,在美国上市的股票第九城市(The9)、嘉楠科技(Canaan)和Marathon Digital分别下跌76%、56%和42%。

市净率(PB)是这些波动性股票最合适的估值指标,因为比特矿业就运营而言没有盈利。它目前的市净率为3.2倍,与同类股票相比有优势:DMG市净率为6.5倍,Marathon为3.7倍,火币和嘉楠科技的市净率相当高,分别为25.3倍和19.9倍。

虽然比特矿业迅速转型进入比特币行业,并增加加密货币业务——这都令人印象深刻,但它投身该领域的转折也来得相当突然。在中国在线赌博市场经营了20年之后,在中国政府打击第三方销售国家支持的彩票之后,这家前身为500彩票网(500.com)的公司积极进入了数字货币领域,几乎将其以前的商业模式全盘丢进了垃圾堆。

去年12月,500彩票网宣布,一个新的投资机构Good Luck Information将购买它16.6%的股份,它又任命了具有加密货币经验的高管杨险峰为首席执行官,大举进入加密货币领域。它在3月改名为比特矿业,现在将自己描述为“领先的加密数字货币采矿企业”。

根据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比特矿业拥有超过5万台矿机,每天生产约4个比特币,并拥有“理论算力最大达1031.5 PH/s”——这是指该企业应用于加密货币开采的计算能力,以每秒多少quintillion(10的18次方)的哈希值计算。

除了三个水电数据中心、矿池业务和两个在建的海外电厂之外,比特矿业还正在收购一家矿机制造商蜜蜂计算(Bee Computing),它说这将“完善它与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提高自给率,加强其竞争地位”。

请保持戒心

潜在投资者对于该公司迅速进入加密货币采矿领域持谨慎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这家公司显然是趁热打铁的机会主义者。2月9日,在比特矿业披露其承诺“探索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行业的商业机会”后,该公司单日股价就上涨了40%。

七天后,在该公司宣布收购比特小鹿(Bitdeer Technologies)的矿池业务后,股价又上涨了35%。

从更广泛的行业参与者角度来看,在加密货币采矿大赛中,谁挖矿多谁就是赢家。从俯瞰全局的角度来看,加密货币采矿业也是一个暴露在波涛汹涌的市场情绪、监管机构的干预和来自环保力量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他们看来太耗电)的行业,而这些因素都是比特矿业无法控制的。

就在上周,中国宣布将打击加密货币的挖矿和交易,作为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努力的一部分。中国的加密货币产量约占全球的50%。此外,中国还收紧了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加密货币相关服务的禁令。因此,一些矿工叫停或限制了在华业务。

与此同时,针对加密货币挖矿的高能耗特性抗议越来越大。据报道,比特币挖矿所用的电力只有55%到60%来自可再生能源,在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许多电厂使用廉价、带来严重污染问题的煤炭。

不过,环保挑战也的确带来了积极面,因为挖矿效率可以提高,而银行也释放信号,愿意为使用可再生能源开采的比特币支付溢价。

与其寻找比特矿业相较于同行的比较优势,不如看看其自身业务的运营效率。在这方面,它一季度的业绩似乎表明,它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净收入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10万元增至人民币1960万元(合310万美元),其中加密货币挖矿贡献了60%的份额。

该公司调整后的净亏损从一年前的3530万元缩小到2280万元,资产负债表保持健康。虽然它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从去年年底的3.087亿元降至3月31日的1.734亿元,但通过减少员工人数和租赁协议费用,它成功将运营成本同比减少了18%。

作为一种股票投资,比特矿业的股票与一种无法衡量其强度和寿命的技术现象息息相关。加密货币很可能成为一种“数字黄金”——正如美国前财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所说的那样,成为富裕投资者的避险工具。它们也可能成为主流基金经理可以接受的高风险投资,尤其是如果它们获准进入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话。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九方智投入股EX.IO 布局海外数字资产业务

投资教育机构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9636.HK)周二宣布,其全资子公司JF SmartTrade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EX.IO订立股份认购协议,将入股EX.IO。公司表示,此举有助借助EX.IO的交易所资源与Web3技术,加快海外数字资产业务布局,强化链上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多元化及可持续发展。该笔投资未披露具体条款。 EX.IO附属公司EXIO Ltd.去年12月已获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从事虚拟资产交易及托管业务。九方智投指出,本次投资将提升公司在数字资产交易、资产管理及托管等方面的合规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形成完整闭环。双方将共同推进数字资产创新合作,双方亦计划深化“AI+研究”在数字资产场景的应用,研发智能投顾系统与算法,巩固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竞争优势。 九方智投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64.45港元,转跌1.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andong Hi-Speed engages in power stuff

证监踢爆股权集中 山高股价闪崩八成

截至今年7月,这家数据中心及绿色能源投资商的股价累计飙涨逾200%,但上周五单日大跌近80%,不仅回吐全部涨幅而且倒跌 重点: 山高控股上周五突发股价闪崩,致前两月巨大涨幅悉数蒸发,无奈启动回购程序以支撑股价 股价大跌前夕,香港证监会警示投资者称该公司股权高度集中   梁武仁 仅仅两个月,反差竟如此之大。 今年7月底,山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412.HK)发布新闻稿,庆贺市值突破千亿港元(129亿美元)大关,公司股价自年初已累计大涨逾200%。然而,上周五,这家投资机构的股价在异常巨量交易中单日狂泻近80%,迫使其紧急启动回购计划力保股价。 经历此番剧烈震荡后,公司股价基本回归年初价位,较1月份低约18%。 山高控股在公告中表示:“董事会认为,当前本公司股价未能充分反映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核心业务竞争力及未来发展潜力,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进行股份回购,表明公司对自身业务展望及前景的充分信心,是公司基于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可,及对全体股东负责的态度所作出的决策,最终将使本公司受益,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公告发布前一日,香港证监会刚警示投资者,山高控股逾九成已发行股份集中于少数股东,意味几笔大额交易即可引发股价巨震。监管机构为何核查该公司股权结构尚不明确,但通告特别提及该股自4月以来累涨超150%。无论如何,通告的警示性已形成强烈利空,或直接引爆此次抛售潮。 尽管香港证监会未指认该股年内暴涨存在违规操作,此轮涨势仍显蹊跷。公司财务表现虽算不上亮眼,但尚属稳健。 2024年,山高控股营收同比增长11%至56亿元(7.87亿美元),净利润更大幅增长40%至6.93亿元。不过,此类盈利增长远不足以支撑股价短期内如此飙涨。此外,公司股价涨势实际始于今年5月,距发布最新年报已近两月。8月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虽同比下滑,净利润却大幅跃升,主要归因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上半年最显著的利好或许来自国际顶级评级机构惠誉的背书。5月末,惠誉以政府支持力度增强为由,上调山高控股及其山东省属母公司评级,但公司股价在此前早已启动上涨行情。 “耀眼战绩” 上述因素均未能真正解释股价暴涨动因,7月市值突破千亿港元里程碑时,公司公告将“耀眼战绩”归功于新能源与算力电站领域的“智慧投资战略”,此说辞恐令理性投资者愈发困惑。 新能源与算力均属山高控股的工业投资板块,是核心营收来源。公司聚焦这两大领域不足为奇,既是当前资本扎堆的赛道,也契合其国资背景。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与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发展,后者耗电量不小,常需为承载AI应用的数据中心配套专用电站。 山高控股创立于1990年代初,前身为中国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在被山东高速收购约五年后,2022年完成业务重构,确立现时架构。 2022年转型后,山高控股迅疾开展资本运作。当年即收购一家清洁能源开发商,后重组为山高新能源(1250.HK; 000803.SZ),其新能源发电项目现已覆盖全国逾20省份。次年,山高控股斥资2.99亿美元,入股国内三大民营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的世纪互联(VNET.US)。 这两大资产似为构筑 “电算科技产业生态”的核心支柱,但两者业绩均未达预期,新能源公司上半年营收萎缩,世纪互联二季度陷入亏损。 此类波动实属新兴产业常态,却无法合理解释山高控股股价异动。需要指出,年内数据中心板块确因AI热潮受资本热捧,世纪互联股价累涨86%,竞争对手万国数据(GDS.US; 9698.HK)也累涨60%,但二者涨幅均远逊山高控股此前表现。 公司或因“迷因股”特质吸引投机客,最终却招致监管关注。无论如何,股价过山车行情,恰印证“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的老话。 为维稳股价,山高控股上周五斥资逾百万美元回购370万股,当日股价应声反弹近30%。 虽然当前股价较一周前已然腰斩,但51倍市盈率估值仍处高位,即便对高增长前景企业也显昂贵。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数据中心运营商正深陷产能过剩困局,该公司两大核心业务赛道承压,前景蒙上阴影。 但市场逻辑似乎与该股走势关系不大,历经巨震,股价终归理性区间。监管介入或被视为对投机者的警示,但对敢于押注的投资者,或许视之为博反弹的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山云配股集资28亿拓AI业务

从事云计算的金山云控股有限公司(3896.HK, KC.US)周三公布,将配售3.38亿股新股,每股配售价8.29港元,将集资28亿港元。 配售价较周二收市价9.09港元折让8.8%,配售股份占公司已扩大后发行股份的7.46%。 公司表示,配售集资所得80%用于支持人工智能业务,包括扩充基础设施及提升云服务能力;20%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公司用途。 金山云周三开盘跌5.4%报8.6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升5.5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nonymous letter reveals storm in a China Rare Earth teacup

一封匿名信 揭中国稀土茶壶里的风暴

拥有响亮名号的中国稀土控股,在一连串内部指控后,对投资者而言似乎只剩下警惕价值 重点: 附属公司涉至少45宗诉讼与9宗强制执行案件 公司业务以稀土加工为主,与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无关   李世达 6月的一封匿名投诉信,让刚刚经历一波大涨的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0769.HK)像是坐过山车,命运急转直下。 中国稀土自6月18日起陷入停牌,至今未能复牌。最新公告显示,旗下附属公司卷入至少45宗诉讼与9宗强制执行案件,部分银行贷款并未在财报中披露,甚至还传出资产被转移的嫌疑。一连串的调查最快要到今年10月才会有结果。 就在停牌前一周,中国稀土股价在6月11日创下52周高位,今年至今仍有75%的涨幅。这波涨幅或与当时中美谈判进展有关,传出美方拟放宽半导体出口管制换取中国在稀土方面的松绑。今年6月,中国稀土出口量攀升至2009年以来新高,显示全球买家正积极抢购用于制造强大磁铁的材料。 此稀土非彼稀土 不过,虽然名为中国稀土,这家港股上市公司却和稀土出口关系不太大。 尽管以“中国稀土”为名,但该公司与深圳上市的央企“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有限公司”(000831.SZ)无关。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母企中国稀土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于 2021年主导成立的央企巨头,拥有开采配额,控制大部分冶炼指标,是中国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而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却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家公司最早由生产耐火材料起家,其后业务扩至稀土材料,总部在江苏宜兴。它并没有自己的稀土矿山,也不掌握任何开采配额,业务模式是从上游企业采购稀土精矿或氧化物,再进行分离和加工,生产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镨汝等产品,销售给磁材、电子和新能源行业的下游客户。 换言之,它是一家中游加工企业,而不是掌握资源的巨头。 2024年公司的稀土相关业务录得5%毛亏率,但幅度已有收窄。期内公司收入为7.57亿港元,较2023年的6.86亿港元上升约10.3%,亏损则由2023年的2.32亿港元收窄至1.47亿港元。期末公司持有现金约9.66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12.99亿港元下降约25%。 公司停牌的核心问题在于治理。一封来自附属公司员工的匿名投诉信,点名指出两家附属公司宜兴新威利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宜兴新威利成稀土有限公司存在严重问题。投诉人指公司资产可能被挪用,导致负债缠身,甚至令银行和供应商不断上门追讨。 公司称调查显示,两家附属公司积欠多家银行债务,且未向母公司披露相关银行贷款,未偿债务已超过实缴资本金,可能出现资产被挪用的情况。 自己批准 自己举报 此外,匿名投诉还将矛头指向一宗近期完成的交易。今年6月,中国稀土宣布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1,600公斤钨条,作为投资性资产。然而,投诉信质疑估值过高,程序缺乏透明度。更戏剧性的是,公司创始人、法定代表人蒋泉龙与其子、行政总裁蒋大伟都对这宗交易提出申诉,然而当初两人所在的董事会全体成员均一致批准交易,甚至交易细节都由他们两人参与准备。 至7月6日,蒋大伟突然以“个人原因”辞任。蒋泉龙则被曝涉及逾期未偿还的个人债务,金额高达2亿元。其实2017年时,蒋泉龙曾遭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入禀法院,追讨折合约1.08亿港元的赌债。因此有揣测公司涉及的各项指控,是否与蒋的个人问题有关。 港交所已要求公司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并聘请法证会计师全面审查,两份关键调查报告预计于今年10月与11月提交,意味着在调查完成前,公司难以复牌。 对投资者而言,中国稀土控股的案例是一记警钟:在“战略资源”的概念光环下,公司自身的财务情况与治理结构往往容易被忽略。短期内,公司能否复牌,完全取决于独立调查能否揭示真相并落实整改,但市场对信任已大幅削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