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H.US
Waterdrop insurance revenue declines

这家在线保险经纪公司近三个月的核心保险业务跌了 4%,导致收入略有下降

重点:

  • 水滴二季度收入下跌0.4%,但由于控制成本得宜,利润得以增长三倍,它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
  • 公司推出不久的“水守”人工智能计划向前迈进了一步,与一家未具名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阳歌

经营在线保险经纪的水滴公司(WDH.US)最新业绩介绍了企业和所在行业的最新进展,投资者从中了解到的情况颇为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积极的一面是,创始人兼董事长沈鹏似是为了让投资者相信二季度收入意外下降是反常现象,重申水滴致力取得全年收入两位数增长。这意味他相信下半年增长会强劲起来,因为在二季度出现下滑后水滴上半年的收入仅增长了7.8%。

积极的一面还包括水滴宣布派发特别股息,尽管金额微不足道,但这是继去年后第二次派发股息。同样重要的是,沈鹏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只要水滴保持健康和盈利,公司致力于今后派发年度股息。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积极一面是,公司详细介绍了去年底首次推出的一项人工智能计划的进展,该计划可能会成为未来重要的收入来源。

再来说消极的一面。

除收入下降外,沈鹏还警告,由于政府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他所在的行业面临“挑战”。似乎特指像水滴这样的保险经纪公司,而不是真正的保险承保公司。这些变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试图帮助保险公司,其中大部分是大型国有公司,因它们发现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其背负有关的问题投资越来越多。

惠誉在9月8日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保险业的报告中称:“(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努力降低保险产品的价格,控制责任成本,并要求全面控制佣金支付。”报告还表示:“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转变,个人代理和银行保险等传统分销渠道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使公司调整战略。”

这似乎是在说,中国正在限制像水滴这样的经纪公司收取的服务费金额,这一监管举措,旨在减轻真正的保险公司的负担。

水滴面临的另一个消极动态是,它还透露帮助制药公司寻找临床受试患者的业务,二季度的收入出现萎缩,而去年该业务的收入增长了70%。

这是一个挫折,因投资者可能希望这项受监管较少的新业务,有助于降低更为严格的保险销售业务的部分风险。这种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一些公司完全放弃该行业,包括传统保险经纪公司泛华控股集团(FANH.US),该公司在最新发布的一份公告中,自称是一家服务于理财顾问的金融服务公司。

在投资者眼中,财报中的积极因素似盖过消极因素,不过只是略微盖过。上周三发布财报当天,水滴的股价上涨5.7%,到周末仍保持了大部分涨幅。今年迄今为止,该股上涨了5.8%,不过它的涨幅一度远高于此。而且与2021年投资者对中国金融科技股仍相对看好时的IPO价格相比,其股价仍下跌了约90%。

保险业务放缓

接下来,我们仔细看看水滴最新财报中的众多不同要素。从宏观层面看,公司收入同比下降0.4%,至6.76亿元,核心的保险相关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5%)更是下降了4%,至5.74亿元。

水滴将保险相关收入下降,归因于其承销的保单首年保费下滑,本季度降幅更是高达19%至17.8亿元。这一降幅并不令人十分意外,由于保险产品的新颖性,中国消费者从来都不是大买家。在中国目前经济放缓的形势下,他们越来越谨慎,这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他们对这种产品的热情。

在此背景下,令人略感意外的是,沈鹏似乎预测水滴的这部分业务将在下半年出现反弹,他承诺:“今年公司仍将致力于实现财务指导目标,实现两位数的收入增长,同时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

他对实现这种增长的信心,无可避免地依赖保险业务的反弹,但也可能包括对公司其他收入来源开始获得增长的预期。该公司另一个主要的盈利来源是众筹服务,帮助人们筹集医疗费用。该业务在二季度同比增长了55%,达到了6,930万元,不过仍然仅占水滴公司总收入的10%,而且沈鹏指出,这项业务仍在亏损中。

公司来自医疗相关服务的其他收入来源(主要是帮助制药公司寻找临床试验患者)遭遇挫折,本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7%至2,640万元。由于这项业务相对依赖少数客户,因此水滴可能只是经历了短暂的业务下滑,下半年情况会有所好转。

尽管核心的保险业务下滑,但通过控制成本,水滴仍能够大幅提高业务的经营利润率,帮助其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170万元增加到8,830万元,增长了三倍。公司还从一年前的运营亏损扭转为运营盈利。

最后是该公司推出的“水守”大语言模型(LLM) 计划,正在进行试点,帮助保险商提高效率。公司表示,在本季度与一家未透露姓名的财产险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

这计划看起来颇具吸引力,并可能成为新的收入来源,此点至关重要,因它只是向保险公司提供AI服务,受监管风险的影响较小。沈鹏表示:“这是我们首次为非寿险业务输出定制解决方案,公司期待用AI解决方案,赋能更多行业合作伙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Hithium production base

新闻概要:海辰储能有望继续推进香港IPO进程

这家储能企业的首次申请因六个月期限到期而失效,鉴于其国际业务与储能系统业务增长迅猛,公司有望于年底前更新申请 阳歌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早前提交的IPO申请失效后,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重启香港上市进程,此举旨在为其全球扩张计划融资并加速发展储能系统业务。 公司今年3月的首次上市申请因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IPO,于上月底失效——这是多数企业首次上市尝试的常见现象,而非失败征兆。此前不久,另一家储能企业思格新能源的上市申请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海辰储能有望于今年年底前重启香港IPO进程。 储能板块当前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亮眼,强劲的增长前景与政策红利引发投资者浓厚兴趣。海辰储能也积极把握全球市场机遇: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站及发电设施加速建设,配套储能电池与系统的需求持续激增。这类储能设备通过高峰发电期储电、低谷期放电,构成新能源设施的关键环节。 根据海辰储能3月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场数据,随着需求扩张,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每年1,000吉瓦时。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为家庭、商业及工业用户提供储能电池与系统。公司以约11%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其2022至2024年间年发货量年均增速达167%,2024年实现35.1吉瓦时的交付规模。 近期海外储能需求激增帮助公司获得欧美及中东多笔国际订单,推动其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出货量跃居全球次席。厦门、重庆两大生产基地自3月以来持续满负荷运行,山东菏泽新工厂亦在建设中以扩充产能。为对冲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新厂已率先投产——这使其成为国内储能行业首家在美建成投产的中国企业。 海辰储能去年营收达129亿元(约18.1亿美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增长26%。其中高毛利的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表现突出,从上年的19.7亿元增至46.7亿元,增长超过100%,在总营收占比由19.3%提升至36.2%。 其海外业务拓展同样迅猛: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1%跃升至去年的28.6%。今年8月公司与沙特电力公司(Saudi Electricity Co.)达成价值约26亿元的重大供货协议,实现关键突破。在盈利层面,海辰储能去年达成另一重要里程碑——实现经调整后盈利,全年录得3.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AI机器人开发商云迹科技公开招股 集资6.6亿

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周三起至下周一公开招股,全球发售690万股,发售价为每股95.6港元,预计集资约6.6亿港元,下周四挂牌上市。 云迹科技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主要专注于开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其产品可应用于多类场景,目前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去年收入为2亿元,按年升47%,占比达83%。去年公司收入2.4亿元,按年升68.6%,净亏损1.8亿元,按年收窄三成。 公司过去已完成八轮融资,引入联想基金、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等投资者。申请文件显示,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联想基金、阿里、腾讯及携程预料会于云迹上市后分别持股3.8%、2.65%、8.18%及2.42%。 公司称,集资所得净额约5.9亿港元,其中约60%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约30%用于提高中国境内外商业化能力,拓展与医疗机构、工厂及商业楼宇场景的潜在客户,余下10%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6,700倍 长风药业午收升181%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三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即升219%报47港元,之后股价续向上,中午收报41.5港元,升181%。 公司发售近4,12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6,697倍,认购一手的中签率只有1%;国际配售超额11.7倍,集资净额5.25亿港元。 长风药业主要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公司今年首季度的收入按年跌2.7%至1.36亿元;期内盈利按年升逾倍至1,281.5万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operty management stocks lack investment highlights; Guo Xin Service’s prospects underwhelm

物管股乏投资亮点 国信服务难寄厚望

房地产市场泡沫爆破后,连带物管公司也受牵连,国信控股是近几年首家申请上市的物管公司 重点: 过去三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受赔偿影响,盈利出现倒退   白芯蕊 港股气氛炽热,连近年较少投资者注意的物业管理股,也趁机部署上市;在大湾区及湖南提供物业管理及代理的中国国信服务控股有限公司,最近上载上市申请文件,为进军香港上市铺路。 国信服务由集团主席梁赞文2006年创办,主要业务包括为控股股东物业开发商国信控股提供物业管理、物业代理与增值服务。国信服务总部设于佛山,为当地第四大市场参与者,在大湾区物业管理服务及代理服务市场中位列头40名,市场份额却只有0.08%。国信控股则主要在广东省从事物业发展,1995年由梁赞文成立。 大湾区物管增长快 中国城镇化比率不断提高,配合城市人口增长,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业主追求优质生活品味也变相增加,推动物管服务的收益高速增长,尤其大湾区,以收益计,较全国物管行业增长速度更快。2019年至2024年,大湾区物管市场规模由1,807亿元增长至4,556亿元,复合增长达20.3%,比中国整体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复合增长11.6%快得多。 面对内地楼市进入寒冬,多间内地发展商及物管的业绩都见红,但国信服务业绩仍录得盈利,2022至2024年纯利达2,018万元、2,808万元和3,733万元。至于2025上半年却因为一宗交通事故,需向第三方作出赔偿,令其他开支大增659%,以致期内盈利按年倒退25.4%至978万元。 集团目前有三大业务,包括物业管理、物业代理服务与增值服务,2025上半年分别录得毛利1,320万元、1,131万元和514万元,占集团总毛利的44.5%、38.2%和17.3%。 截至今年6月底,国信服务有42项在管物业项目,面积达54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服务包括住宅和非住宅,2025上半年毛利1,320万中,住宅与非住宅物业占比分别为58%和42%,值得留意的是业务主要由母公司国信控股贡献,比例高达68.3%。 收入由母企贡献 物业代理服务依赖母公司比例更大,业务主要为内地一手楼盘提供物业代理服务,尤其专注住宅及停车位。2025上半年代理业务收益与毛利由控股集团提供,包括君御海城及君御海岸。期内并再获母企委聘,为三个项目提供代理服务。 不过,内地楼市依然疲弱,中指研究院10月1日发布的中国百城二手房价格,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3,381元,按月再跌0.7%,更是连续41个月按月下跌。至于第三季则跌2.3%,较第二季跌幅扩大0.14个百分点,反映内地楼市仍未见起色。 房地产顾问公司戴德梁行便指出,虽然最近广州与深圳分别有政策出台,包括广州全面取消所有住宅限购,以及深圳松绑限购和信贷审批,但大湾区内各城市楼价走势分歧大,该行更估计整个大湾区今年楼价最多跌5%。 龙头PE低于10 内地楼市未走出低谷,不仅内房股受累,连物管股的估值也大受打击,以龙头中海物业(2669.HK)为例,上半年纯利7.7亿元,按年升4.3%,也因为庆祝公司上市十周年,宣布派特别股息每股1仙,但依然未能拉高估值,预期今年市盈率只有9.4倍,与过往超过30倍预期市盈率,明显差一大截,中海物业股价第三季跌8%,明显跑输恒指同期升11.6%。 曾是蓝筹的碧桂园服务(6098.HK),业绩表现就更差,上半年纯利倒退30.8%至9.97亿元,兼不派中期股息,目前预期市盈率只有8.9倍,虽然第三季公司的股价升0.8%,但表现也是远远落后大市。 整体来说,由于内地楼市仍未走出谷底,投资者对物业管理热情已过,加上国信服务不是内地行业龙头,吸引投资者的亮点有限,以目前物管股行业龙头预期市盈率仅10倍以下,估计国信服务估值只有更低,即使在新股热爆的环境下,也乏短炒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