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han Dazhong Dental Medical reported declining revenues, its outlook hinging on future M&A deals

已递交香港上市申请大众口腔去年收入及净利润齐跌,但市场合并空间大,有望重拾增长

重点:

  • 大众口腔是内地第五大口腔医疗服务公司,净利润更是中国第三高
  • 去年业绩下滑,就诊人数下降,但行业整合机会多

 

白芯蕊

内地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富庶,加上人口老化,对医疗需求越来越大,主要在中国华中地区经营口腔医疗服务的武汉大众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趁香港新股市场气氛转旺,部署在港上市。

拟新三板上市

据上市申请文件中显示,大众口腔于2007由中山医疗投资成立,2014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曾计划在新三板上市,但考虑交投量及流通性低,最终搁置并计划转战港股。

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庞大,单是2019年规模达1,418亿元,奈何疫情后经济复苏慢,令规模到2023年只有1,446亿元,即较2019年仅升1.9%。幸好中国去年推出鼓励消费和提高居民购买力等政策,间接推动口腔医疗市场复苏,市场估计,到2028年规模有望提高至1,932亿元,相当于2023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6%。

内地口腔医疗机构由公立及民营组成,公立即以政府为主,灵活度较差,等候治理时间较长。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则以市场定价主导,等候治理时间较短,更能提供定制服务,也是现今市场主流,单在2023年,民营企业在口腔医疗行业占比便达92%。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大众口腔2023年牙椅数目共有701张,在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中排行第五位,净利润则是中国第三高。

大众口腔业务主要由三大业务组成,包括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口腔种植服务及口腔正畸服务,占集团2024年收入分别53.4%、28.4%和18.2%,但去年三大业务收入都下跌,令收入及纯利按年倒退7.9%和16.3%,达4.07亿和4,192万元。

服务费受压

集团2024年业绩下跌,全因内地实行集中采购政策,并加强监管口腔医疗机构价格。以大众口腔种植牙业务为例,整体采购成本虽在2023年按年跌15%,但由政策带来下行定价压力,加上市场激烈竞争,最终拖累口腔种植服务费用下调25%至40%,即比采购成本下跌幅度更大。

另一方面,大众口腔去年总客户就诊人次下跌,由2023年的76.9万人次,减少至2024年的74.9万人次,跌幅达2.6%,也是业绩下滑主因。集团解释主要受到翻新三家武汉口腔医疗机构,同时个别医疗中心租约到期,包括迁移武汉八家口腔医疗机构所致。截至2025年5月20日止,集团拥有62间医疗机构,较2024年底减少3间。

不过,大众口腔认为长远仍能受惠优化牙科资源配置及品牌知名度提升,预计客户就诊人次和新客户数量将重拾增长,加上服务网络规模效益提升,相信可减轻该政策对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合并空间大

虽面对多项逆风,但内地口腔医疗市场仍值得看好,不单受惠居民老化及对口腔健康意识提高,还有市场极度分散,目前中国仅3%口腔医疗机构是采用连锁营运模式,加上头五大龙头企业市占率合共也不足10%,意味市场有大量潜在收购合并机会。

此外,大众口腔主攻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及江西,华中地区占中国总人口约19%,但区内每百万人口牙医数目只有184名,远低于中国平均(每百万人口269名),作为华中地区龙头的大众口腔,有望直接受益。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医疗机构较少受季节性影响,但口腔医疗市场却分淡旺季,由于每年七月及八月儿童及青少年在暑假期间,更容易有时间进行牙科诊断及治疗,因此每年第三季大众口腔收入略高。相反春节假期前及春节期间就诊量减少,主要是客户会推迟口腔治疗计划,故集团第一季收入通常会略低。

整体来讲,目前内地及香港上市口腔医疗股不多,包括在上交所上市的行业龙头通策医疗(600763.SH,以及在香港上市的瑞尔集团(6639.HK,但估值差异大,通策医疗预期市盈率为33.5倍,瑞尔则高达50.5倍。

目前香港新股气氛不错之际,加上行业独特,又存在收购整合空间,若大众口腔能在估值30倍下招股,料能炒上的机会甚高。然而,未来最大风险是就诊人数能否回升,及内地集中采购会否进一步拖低服务费用,一旦上述忧虑消除,相信业务将能轻易重拾增长,估值有机攀上50倍水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奥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奥克斯电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挂牌,收市下跌5.4%,这家空调制造商集资近40亿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价格发售2.38亿股,约35%售予香港本地投资者,该股收市报16.48港元。 香港发售部分获556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7.3倍超额认购。 公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空调制造商之一,成立超过三十年,以廉价型号闻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至93.5亿元,期间利润增长23%至9.25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中国放松“限古令” 影视行业迎来转折点

中国电视剧行业迎来近20年罕见的政策松绑。据财新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8月18日召集各省市广电部门、平台与制作公司开会,宣布调整多项行业规管措施,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放宽古装剧播出数量限制,被外界视为“限古令”松动。 其他重要调整包括:取消单剧40集上限及季播剧必须间隔一年播出的限制;电视剧中插广告在被禁逾十年后重启试点;成片审查时限由现行50天压缩至30天,并推动审查权限下放至部分地方电视台。政策同时鼓励卫视“一剧多星”联播、加强超高清制作,以及举办微短剧专属剧场,提升内容多样性。 政策落地效应迅速反映在股市。8月18日A股开盘,影视传媒板块罕见集体上扬,百纳千成(300291.SZ)、华智数媒(300426.SZ)、华策影视(300133.SZ)等多只影视股封死涨停,资金明显看好政策带来的新增供给与盈利空间。 过去五年,中国电视剧发行量连降,电影票房2024年也同比下滑23%。与此同时,短剧与文旅内容迅速崛起。以字节跳动旗下“红果”为代表的短剧App,凭藉碎片化时长与情绪消费优势,快速扩张用户规模;相比之下,优酷、爱奇艺(IQ.US)、腾讯视频、芒果TV虽仍是长剧主要投资者,但长期亏损下收缩中腰部内容,只保留最顶级大剧。 业内普遍认为,本次松绑将释放积压古装剧,利好具备资金和创作能力的公司。但题材红线仍在,例如耽改剧依旧难过审。政策研究人士强调,最大的受益者是未来的上星大剧,解除集数限制后,高投入长剧更具开发空间,若平台亦放宽,则有利于中小体量创新作品崭露头角。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agee makes milk tea

新闻概要:霸王茶姬全球扩张加速 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家高端茶饮企业二季度营收增长10.5%,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阳歌 高端茶饮企业茶姬控股有限公司(CHA.US)二季度录得营收与GMV(总商品价值)双位数增长。该公司在国内外持续极速扩张,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公司利润造成压力,其调整后净利润季度增长基本持平。公司今年4月在纳斯达克IPO募资逾4亿美元,成为今年华尔街最大的中概新股。 霸王茶姬二季度营收达33.3亿元(约合4.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2亿元增长10.2%。其GMV同比增速为更高的15.5%,总额达81亿元。截至6月末门店总数达7,038家,较上年增长40.9%。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加盟店体系,相关门店贡献营收30.2亿元,占比约90%。 霸王茶姬在国内外同步极速扩张:国内门店自4,881家增至6,830家,涨幅约40%;海外布局虽规模较小但增幅近一倍,门店数自115家激增至208家。当季海外GMV大增77%至2.35亿元。尽管当前海外业务集中于东南亚,公司近期已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店,并计划于该市增开新店,同时透露对美国市场有更大的长远规划。 公司宣布任命星巴克中国前首席营销官担任北美首席商务官;另聘有Dutch Bros Coffee(荷兰兄弟咖啡)与Popeyes(博派斯)高管经验的餐饮业资深人士出任北美首席发展官。 霸王茶姬创始人兼董事长张俊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下半年将持续战略投入海外市场,稳步完善全球人才梯队与运营体系建设。” 创立于2017年的霸王茶姬在拥挤的中国高端茶饮市场中独树一帜,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原叶茶品质并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公司以新中式国风来设计店面和产品,饮品主要原料为茶叶、鲜奶和糖——这与多数竞品添加珍珠、奶盖、水果切片等现代配料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截至6月末公司会员数达2.069亿,同比增长42.7%。 近年来头部茶饮品牌每年都新增数千门店,使中国高端茶饮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普遍承压。霸王茶姬试图通过强化高端定位规避困扰咖啡与茶饮赛道的惨烈价格战。然而压力仍体现在财务端,其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20.8%降至本季度的18.9%。受此影响,剔除股权激励等非现金成本后的调整后净利润当季录得6.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澳门8月赌收近222亿创今年新高

澳门博监局周一公布,8月的博彩毛收入为221.56亿澳门元(下同),按年升12.2%,按月则微升0.14%。 上月赌数是今年以来最高收入的一个月,首八个月的赌收累计1,630.52亿元,同比上升7.2%。 今年初澳门赌收有放缓趋势,1月赌收更按年下跌5.6%,之后几个月的赌收增速也是个位数字。但踏入五月后,赌收有明显复苏态势,自五月至八月,每月赌收均超过200亿元。 澳门政府五月时,将今年全年赌收预测由2,400亿元,修订为2,280亿元,但按目前增长看,全年赌收有望达2,400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