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co makes reusable boxes

这家中国汽车行业可循环包装材料龙头企业,在增长放缓、估值不稳及应收账款高企的压力下,二次冲关之路恐现阴霾

重点:

  • 优乐赛申请港股上市,公司去年营收增速大幅放缓,利润下滑20%
  • 公司第二次递交上市申请,之前首次冲关因合规问题而失效

谭英

苏州优乐赛共享服务股份有限公司(Alsco Pooling Service)上周再次递表港交所,较去年11月的首次申请已风光不再。当时,公司业务如日中天,却因合规问题折戟沉沙。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上市文件显示,公司去年下半年业务急剧放缓,反之其首次申请文件显示,去年开局则强劲得多。

然而,在完成合规整改后,优乐赛仍可能先于拉拉科技(Lalatech)等竞争者登陆资本市场。拉拉科技虽多次递表港交所,却至今未上市。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在生产及出口两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优乐赛凭借与汽车业的相关性,或可给其上市提升吸引力。

公司董事长孙延安1998年创立的物流设备服务公司,最终发展为优乐赛。这家原名“安华物流”的企业,如今已成国内汽车业最大的集装箱及包装共享服务商。

优乐赛生产可折叠集装箱、周转箱及金属器具及其他特定容器,供汽车企业使用后回收循环。产品的折叠设计便于往返运输,客户按包装周转次数付费。

优乐赛采用高强度聚丙烯材料生产箱体,核心生产基地位于江苏连云港。2022年,公司在江苏盐城建成第二家工厂,负责塑料件回收再生。这种“可回收”模式,主要面向电池等汽车零配件的中小供应商。

上市文件引述独立研究称,优乐赛去年位居国内共享包装企业第二,在汽车服务市场位列第一。中国物流包装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1,187亿美元,其中物流容器销售占93.7%,优乐赛占有1%的市场份额。

避开国内约3,500家箱体供应商的竞争红海,优乐赛率先开辟自称为“集装箱共享”的服务市场。该细分赛道2023年规模仅169亿元(23亿美元),优乐赛位居头部。

优乐赛虽涉足集装箱销售市场,但其2023年及2024年营收分别仅有12.9%和8.5%源自箱体销售,主体收入仍来自“共享服务”业务。

距首次递表这半年间,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显然拖累上市前景。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曾就其股权转让、定向增发及员工持股计划纠纷等合规问题提出质疑,导致首次IPO遇阻。

虽已进行合规整改,但优乐赛最新上市文件披露的去年全年数据,以及截至今年4月底的部分经营信息表明,其去年下半年业务明显失速。

营收增速放缓

去年下半年,优乐赛营收增速较上半年大幅滑坡,利润也转向收缩。去年全年营收8.4亿元,仅同比增长5%,较上半年17%的增幅急剧放缓;全年利润同比下滑21%至5,070万元,逆转上半年80%的增速。

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始终困扰着这家公司,最大客户疑似车企巨头比亚迪,去年结算方式从银行转账改为应收票据,账期由30天延至60天。

此后,优乐赛去年应收款项增至3.82亿元,同比上升6%,占年末流动资产比重高达72%,远超10%至15%的健康区间。贸易应收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周期也从2023年的159.9天拉长至167.9天,显著高于30至60天的健康标准。

最新申請文件显示,优乐赛今年正着力清收逾期账款。截至今年4月末,公司3.13亿元贸易应收款中83.3%已完成兑付。高企的应收账款折射出中国汽车业的困境:历经数年爆发式增长后,深陷产能过剩困局。

优乐赛历次融资及股权转让对应的估值,同样波动剧烈。2017年A轮融资估值5.4亿元;2022年7月B轮融资升至8亿元,当时苏州属地国资注资获约10%的股权。但据媒体报道,2022年9至10月的两笔股权转让显示其估值回落至6.72亿元。

2020年代初,苏州出台《苏州市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支持优乐赛建设年处理3万吨汽车塑料颗粒、2,000吨中空板材的回收再生基地。

纵使面临经济下行与汽车业困局,中国物流领域的共享经济仍方兴未艾。总部位于香港的拉拉科技运营类似Uber模式的货运车联网平台,今年4月第五次递表港交所,高盛、美银证券及摩根大通担任联席保荐人。

快狗打车(2246.HK)2022年7月上市后,股价已从21.6港元发行价跌至3.9港元,这对共享经济物流企业不是好兆头。不过,优乐赛或仍寄望借力前期合规整改,在业务承压的背景下二度闯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云锋金融获批开展虚拟资产业务

金融科技保险供应商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证监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已批准一项申请,将其现行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公告发布后,股份周三飙升28%,创七年新高,收盘报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虚拟资产相关事宜后,也录得较大涨幅。 上月,云锋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至6.86亿港元,利润则增长142%至4.86亿港元。 加密货币挖矿和交易在中国大陆属非法,但在香港却是合法。众多企业正在香港试水虚拟资产投资及提供相关服务。香港于8月1日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为发行方订立许可与合规要求。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即将恢复生产 快于市场预期

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于江西宜春的枧下窝锂矿,在停产近一个月后,即将重启运营。该矿于8月9日采矿许可证到期,并于8月10日全面停产,此举曾一度推动中国碳酸锂价格在短短10日内上涨24%。 据CnEVPost报道,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周二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会议上透露江西省枧下窝锂矿采矿权证及采矿许可证审批进展顺利。消息人士称,恢复速度“快于市场最乐观预期”。 停产期间,中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每吨70,000元跃升至86,500元,反映供应收缩带来的即时冲击。虽然近期价格回落至约75,000元,但波动显示锂供应对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的重要性。碳酸锂与磷酸铁是锂铁电池的核心原料,占电动车整体成本比重甚高。 宁德时代港股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432.8港元,升0.4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oya makes cosmetics

珀莱雅能否将成功经验复制全球?

营收增速放缓之际,为提振海外扩张之势,这家中国化妆品龙头企业正寻求赴港二次上市 重点: 珀莱雅正筹划赴港上市,作为对A股地位的补充,并为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而募集资金 尽管野心勃勃,但经历五年强劲增长后,公司今年的核心护肤品增速已然放缓 谭英 2024年,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603605.SS)实现重大突破,成为首家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14亿美元)的中国美妆企业,这标志着公司十年规划取得重要进展。事实上,创始人兼董事长侯军呈认为,要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需要每年营收达到500亿元。 然而,珀莱雅最新发布的2025半年报似乎为上述前景蒙上阴影,尽管公司披露拟通过赴港上市,作为A股上市地位的补充,并募集资金提升全球知名度,但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速放缓。市场关注焦点则恰恰完全落在增长放缓上,财报发布后两周内,投资者抛售导致公司股价跌幅逾10%。 许多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企业,因看上香港市场的国际化而选择再赴港上市,珀莱雅若实现"A+H"上市,亦属顺应潮流。公司于2017年在A股上市,募资7.67亿元,后股价累计上涨四倍,早期投资者回报丰厚。 为实现全球布局,珀莱雅去年在巴黎设立欧洲研发中心。侯军呈去年12月向股东透露,计划“收购具有历史积淀与核心技术的欧洲品牌”,瞄准总价不超过5亿美元的护肤品及香水领域。 这家公司在其英文领英主页宣称:“赴港上市不仅能更有效触达全球投资者、传递品牌价值,还将加速多品牌矩阵国际化进程”,并指 “此举将助力吸引亚太地区核心消费群体与优质合作伙伴,为海外业务高速扩张提供支撑”。 珀莱雅当前市值逾320亿元,意味潜在港股上市募资规模可达数亿美元。 2024年,珀莱雅实现10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1%,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净利润劲增30%至16亿元。 这些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市场,即使正值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捂紧钱袋。去年,这家公司在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收入仅1.406亿元(占总营收1.3%),尽管同比增幅达69%。公司在去年12月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探索和试水,深耕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打磨产品的同时逐步渗透线下渠道。” 2006年,珀莱雅发轫于下沉市场,采取数字化优先策略,避开与国际大牌正面交锋。公司是首家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的中国美妆企业,拼多多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首选。除核心品牌珀莱雅护肤品外,该公司还培育了多个子品牌。 全球劲敌环伺 不过,面对法国欧莱雅(OR.PA)、西班牙普伊格(PUIG.MC)、日本资生堂(4911.T)等国际巨头,已属艰巨挑战,更遑论本土后起之秀。珀莱雅半年报显露增长见顶迹象,财报传递多重警报,营收与盈利增速骤降,核心珀莱雅护肤品线收入出现萎缩。 公司上半年营收53.6亿元,同比仅增7.2%;净利润7.99亿元,虽实现13.8%的增长,但仍远低于历史增速。占营收74%的珀莱雅品牌产品,收入同比微降0.08%至39.8亿元,为五年来首度下滑。同期,销售费用增长13.64%至26.6亿元,研发费用却持平,令一些分析师担忧,在功效型新品与细分赛道日益驱动增长的国内市场,此举恐难支撑后续发展。 志在角逐全球市场之际,珀莱雅本土大本营正遭受国内竞品日益严峻的挑战。对手毛戈平(1318.HK)和上美股份(2145.HK)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前者营收劲增31.3%至25.8亿元,后者增长17.3%至41亿元。 毛戈平着力布局体验式线下营销,在全国120个城市设柜并配备逾3,000名美妆顾问。反观珀莱雅,96%收入依赖线上渠道。上美股份则收缩达人带货策略,凭借韩束护肤品牌,强化抖音自有内容投放。 作为行业龙头,珀莱雅仍有底牌应对高增长对手的冲击,收购日本洗护品牌Off & Relax,该品牌上半年营收飙升103%至2.79亿元;另一宣称“致力于跳出主流叙事”的子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也表现强劲,营收增长80%至9,700万元。 中期业绩公布后,券商观点出现分化。杰富瑞将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目标价从115元下调至102元;中信证券则肯定珀莱雅“新品梯队”建设与成本管控成效;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预计2025至2027年净利润将勉强维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2%、13%和10%。 珀莱雅A股市盈率约为20倍,估值看似合理,但远低于毛戈平84倍、上美股份39倍及欧莱雅35倍的水平。 纵使珀莱雅与本土竞争对手怀揣全球雄心,中国化妆品出口规模仍相对有限,今年上半年该类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2%至187亿元,主要销往美国、英国、印尼、荷兰及日本。 中国企业应能在东南亚发挥比较优势,当地支付生态与消费习惯与中国相似。欧睿数据显示,2019至2024年,中国大众彩妆出口年增速达70%,大众护肤与面部护理品牌同期分别增长115%和111%。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茂销售渐复苏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产开发商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销售数据,8月销售金额90.77亿元,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个月,集团累计的销售金额达708.8亿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楼面面积达318万平方米。 中国金茂周三平开报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逾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