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HK
Dida wins ride-sharing race to market, but could stay stuck in first gear

经过四次申港上市无功而还,嘀嗒出行终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并开始在港公开招股

重点:

  • 嘀嗒已连续三年取得经调整净利润
  • 公司业务过度集中于顺风车平台,但其市场一哥地位又被哈啰夺去

 

刘智恒

正当网约车平台龙头滴滴准备在港递交上市申请时,嘀嗒出行(2559.HK)已抢快一步,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将可率先在股市集资,以免被滴滴抢得先势。公司发行3909.1万股,招股价每股介乎5至7港元,集资最多2.7亿港元,股份于本周五挂牌。

这已是嘀嗒的第五次申请,在屡次折㦸下终能排除万难成功闯关,公司总算松一口气,接下来就要看投资市场是否接受。

集团的招股书披露,2021至2023年间,分别取得盈利17.31亿元、亏损1.8亿元及获利3亿元,原因在于其优先股公允价值出现颇大波动,若剔除此部份,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6亿元。

找出一片小蓝海

强如滴滴,也只在去年实现首次全年盈利,嘀嗒能连续三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可算了不起,其成功有赖找到市场上的一片小蓝海。

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就是出租车、网约车以及顺风车。十年前,当滴滴与快的竞相争逐网约车市场,透过不断烧钱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宋中杰另辟蹊径,于2014年与四位志同道合者创立嘀嗒,主打顺风车,不与巨头竞争,反倒开拓了一条生存之路。

嘀嗒经营顺风车网约平台,其竞争优势在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不用拥有或租赁车辆,省却高昂的成本;亦无需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免却大笔开支。在较低成本下,获取较高的毛利率,从而达致有利可图。

公司成立后也立马获得重量投资者垂青,IDG、携程、蔚来、京东,甚至私募王者高瓴亦对其青睐有加,集团先后经过五轮融资,累计集资逾2.88亿美元。

顺风车市场乏规模

嘀嗒赖以生存的模式,确令公司能在云云网约车平台上杀出血路,甚至能有盈利,然而深入了解后,即使嘀嗒能占到一定优势,碍于顺风车市场规模相对要细,能为公司带来大增长的空间并不宽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以交易总额计算,2022年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出租车和网约车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8.5%及37.8%,相反顺风车仅占3.7%。可见它在整个客运市场上只扮演一个小角色,即使你能远胜对手,实际的利益也有限度。

再讲,别的网约平台企业眼见嘀嗒的成功,又岂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滴滴看准顺风车市场,早于2015已年推出相类服务,但幸运之神降临在嘀嗒身上,滴滴在2018年因顺风车业务涉及恶性犯罪事件,被迫暂停业务,嘀嗒在没对手下一骑绝尘。但至近2020年,滴滴重推顺风车业务,一年后在市场的占有率已由10.8%提升至19.6%。

失落龙头地位

哈啰出行亦于2019年开始染指顺风车市场,借着背靠大股东阿里巴巴,加上本身共享单车的庞大客户群,到2022年已取得42.5%的市占率,将嘀嗒挤出一哥宝座。面对两大巨头的挑战,嘀嗒招架不易,只能亮出补贴一招,结果自然影响公司的盈利。过去三年,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5.4%、79.5%及75.9%,虽仍高企,但明显出现每况愈下的趋势。

嘀嗒深明,光靠单一服务并不足够,也难将公司推上一个阶梯。早于2017年,公司已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主打出租车市场。然而经过几年的深耕,似乎成效不大,非但未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更出现拖后腿之势。过去三年,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收入只有3,300万元、1,900万元及1,100万元,愈做愈失色;而在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亦仅有4.2%、3.4%及1.4%。不光如此,2022及2023年更出现毛损710万及578万元。

至于想要抢占网约车市场,真的知易行难,尚普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前四名,合共已占据89.4%的市场份额,嘀嗒既不能大烧金钱抢夺市场,也没有龙头平台庞大的客户量,想要写下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实在谈何容易。

在发展空间有限的市场,又面对强劲对手的挑战,自家也没有走出新的康庄大道,嘀嗒的前景也未太乐观,即使能稳守顺风车市场,那只是一片较小的天地,公司未来的增长在哪里?投资者又是否愿意押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大行科工招股集资近4亿港元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一公开招股,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集资3.92亿港元,本月4日截止认购,8日正式挂牌。 公司的自行车销量由2022年的148,956辆,上升至2024年的229,525辆,复合年增长率24.1%。今年首四个月,销量93,398辆,同比上升146.5%。 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2.54亿元增至去年的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期内盈利则由3140万元,增至5,230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1%。今年首四个月收入及盈利分别为1.85亿元及2,150万元,同比上升46.8%及69.3%。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aidu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订单量突破1,400万 萝卜快跑领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并加速全球拓展

百度(BIDU.US; 9888.HK)上周三宣布,截至八月其萝卜快跑(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累计已完成1,400万单。这巩固了其行业领导地位,未来基金(Future Fund LLC)董事总经理Gary Black近期亦称该公司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导者”。 财报显示,仅第二季度萝卜快跑完全无人驾驶订单超220万单,同比增长148%。百度表示,其车队迄今累计实现超2亿公里无人驾驶里程,且保持优异的安全记录。与此同时,谷歌Waymo截至今年五月累计付费订单量达1,000万单,并宣布其无人驾驶里程达1亿英里(约1.6亿公里)。 截至六月,萝卜快跑业务版图已覆盖全球16个城市,并逐步扩大公开道路测试范围。八月,百度在迪拜和阿布扎比指定区域启动中东路测。香港是萝卜快跑首个右舵车市场,近期测试已拓展至东涌和南区,推进商业区与住宅区更复杂路况的测试。 百度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上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在那里(香港)的经验为进军其他右舵车市场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增强了我们在全球扩展萝卜快跑业务的信心。” 七月,百度与Uber达成多年期合作,计划在亚洲和中东等多个市场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车辆。八月又宣布与Lyft在欧洲达成合作,首站覆盖德、英两国,加快推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全球布局。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 East Education

受惠职教需求日增 中国东方教育盈收双升

这家职业教育龙头企业上半年营收增长10%,净利润飙升近50% 重点: • 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0%,较过去两年的增长率翻倍有余 • 公司受益于中国年轻人对职业培训日益上升的偏好,且后者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阳歌 职业教育不仅助力中国青年应对严峻就业市场,更为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注入强劲动力。本周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几乎所有核心指标均稳步增长,其中净利润增幅近50%。 对投资者更具意义的是,这家公司崛起成为中国职业教育领军者,促使此前低迷的股价强势反弹,52周内累计涨幅逾200%,触及近四年高位。不过,投资者跟风追涨前需注意,职教板块已显现分化格局,龙头股表现强劲,中小同业则持续承压,详细分析见下文。 过往数年间,职教机构在中国庞大教育体系中一度遇冷,因资本竞相追逐K-12学段服务,以及顶尖高校考生的高增长私营企业。2021年监管风波叫停多数K-12学科培训服务,使前者几乎清零;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后者近期也明显承压。 此消彼长之下,专注烹饪、汽修、计算机维修等实用技能培训的职教机构,反成民办教育领域表现最佳的板块。与触碰监管红线的K-12教培机构不同,职业教育正持续获得政策强力支持。 政策红利直接体现于财报:中国东方教育上半年政府补助金倍增至2,150万元(折合3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170万元。金额绝对值有限,但显著印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此类无须偿还的资金既可冲减运营成本,更能直接增厚利润空间。 近期关键政策突破在于,职教机构首获颁发学士学位授权,这是原属传统高校的特权。除象征高等教育类型平等化外,更具实质意义的是,职校毕业生由此获得报考公务员及攻读研究生的资格。 中国东方教育在财报中指出,为应对市场变局,其三年制长期课程的报名占比持续攀升。为使日益趋近传统高校模式的长期培养获得更佳环境,公司正打造多个“职业教育产业园”。此概念实则暗合高校校园的职教版本。 新园区将与遍布全国的234个教学中心(主要是小型教学点)形成互补。目前,四川、山东、贵州、河南四省职教产业园一期已投入运营,江苏、江西两省同类项目也在规划中。 公司强调:“本集团相信职教产业园,将成为增加学生对本集团教育服务需求的主动力,并可在未来达致成本协同效益。” 美容领域的大生意 财报深层数据进一步揭示,中国东方教育整体招生规模加速扩张,但当前疲弱就业环境下,各专业冷热不均。时尚美业板块表现亮眼之际,信息技术(IT)领域竟意外遇冷。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2%至21.9亿元(上年同期为19.8亿元),相较过去两年3%至4%的年增速显著提升。期内新生注册量同比增长7.1%至83,521人,学员月均总数增长5.5%至152,817人。 时尚美业作为五大业务板块中的业绩明星,营收几近翻番,学员月均人数增长76%。但该板块营收占比仍较小,最新财报期仅贡献总营收的4%。 烹饪技术作为核心创收板块,贡献近半数营收,该部门营收同比增长11%,学员月均人数增长8.3%。规模较小的西点西餐部门表现更优,营收增长14%,学员月均人数增长18.5%。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板块成为业绩洼地,期内营收同比下降3%,占公司总营收17%。该板块学员月均人数同比下滑6.8%。 招生规模扩容的同时,营业成本基本持平,表明其实现了师资零扩张下的增量承接。由此推动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53%升至57.3%,最终驱动净利润同比增长48.4%至4.03亿元,上年同期则为2.72亿元。 伴随盈利提升,公司将去年的末期股息从2023年的0.2港元提高至0.22港元,该举措也是投资者青睐度攀升的潜在动因。 需要重申的是,并非所有职教股均享行业需求红利。中教控股(0839.HK)作为另一业内主要参与者,当前市盈率27倍,与中国东方教育30倍估值相近,但后者市值约为前者一倍。规模更小的新高教集团(2001.HK)估值仅2.4倍,民生教育(1569.HK)则几近亏损边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脑动极光中期收入近翻倍 亏损仍扩大

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大增92.8%至1亿元(美元)。不过,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期内录得亏损1.27亿元,按年扩大11%,经调整净亏损为8,802万元。 公司指,收入上升主要来自购买系统的医院增加,由去年同期的186家增至205家,患者使用次数亦由约180万次增至259万次,院外使用人数增至12,915人。同时,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贡献逾2.4亿元收入,成为新业务增长点。然而,销售成本、行政及研发费用大幅增加,拖累整体亏损扩大。 脑动极光是一家专注于认知障碍数字疗法解决方案创新企业。今年6月,公司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研发官王晓怡因抑郁症辞职。 脑动极光股价周五平开,至中午休市报5.36,跌1.8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