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HK
Dida wins ride-sharing race to market, but could stay stuck in first gear

经过四次申港上市无功而还,嘀嗒出行终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并开始在港公开招股

重点:

  • 嘀嗒已连续三年取得经调整净利润
  • 公司业务过度集中于顺风车平台,但其市场一哥地位又被哈啰夺去

 

刘智恒

正当网约车平台龙头滴滴准备在港递交上市申请时,嘀嗒出行(2559.HK)已抢快一步,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将可率先在股市集资,以免被滴滴抢得先势。公司发行3909.1万股,招股价每股介乎5至7港元,集资最多2.7亿港元,股份于本周五挂牌。

这已是嘀嗒的第五次申请,在屡次折㦸下终能排除万难成功闯关,公司总算松一口气,接下来就要看投资市场是否接受。

集团的招股书披露,2021至2023年间,分别取得盈利17.31亿元、亏损1.8亿元及获利3亿元,原因在于其优先股公允价值出现颇大波动,若剔除此部份,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6亿元。

找出一片小蓝海

强如滴滴,也只在去年实现首次全年盈利,嘀嗒能连续三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可算了不起,其成功有赖找到市场上的一片小蓝海。

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就是出租车、网约车以及顺风车。十年前,当滴滴与快的竞相争逐网约车市场,透过不断烧钱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宋中杰另辟蹊径,于2014年与四位志同道合者创立嘀嗒,主打顺风车,不与巨头竞争,反倒开拓了一条生存之路。

嘀嗒经营顺风车网约平台,其竞争优势在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不用拥有或租赁车辆,省却高昂的成本;亦无需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免却大笔开支。在较低成本下,获取较高的毛利率,从而达致有利可图。

公司成立后也立马获得重量投资者垂青,IDG、携程、蔚来、京东,甚至私募王者高瓴亦对其青睐有加,集团先后经过五轮融资,累计集资逾2.88亿美元。

顺风车市场乏规模

嘀嗒赖以生存的模式,确令公司能在云云网约车平台上杀出血路,甚至能有盈利,然而深入了解后,即使嘀嗒能占到一定优势,碍于顺风车市场规模相对要细,能为公司带来大增长的空间并不宽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以交易总额计算,2022年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出租车和网约车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8.5%及37.8%,相反顺风车仅占3.7%。可见它在整个客运市场上只扮演一个小角色,即使你能远胜对手,实际的利益也有限度。

再讲,别的网约平台企业眼见嘀嗒的成功,又岂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滴滴看准顺风车市场,早于2015已年推出相类服务,但幸运之神降临在嘀嗒身上,滴滴在2018年因顺风车业务涉及恶性犯罪事件,被迫暂停业务,嘀嗒在没对手下一骑绝尘。但至近2020年,滴滴重推顺风车业务,一年后在市场的占有率已由10.8%提升至19.6%。

失落龙头地位

哈啰出行亦于2019年开始染指顺风车市场,借着背靠大股东阿里巴巴,加上本身共享单车的庞大客户群,到2022年已取得42.5%的市占率,将嘀嗒挤出一哥宝座。面对两大巨头的挑战,嘀嗒招架不易,只能亮出补贴一招,结果自然影响公司的盈利。过去三年,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5.4%、79.5%及75.9%,虽仍高企,但明显出现每况愈下的趋势。

嘀嗒深明,光靠单一服务并不足够,也难将公司推上一个阶梯。早于2017年,公司已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主打出租车市场。然而经过几年的深耕,似乎成效不大,非但未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更出现拖后腿之势。过去三年,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收入只有3,300万元、1,900万元及1,100万元,愈做愈失色;而在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亦仅有4.2%、3.4%及1.4%。不光如此,2022及2023年更出现毛损710万及578万元。

至于想要抢占网约车市场,真的知易行难,尚普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前四名,合共已占据89.4%的市场份额,嘀嗒既不能大烧金钱抢夺市场,也没有龙头平台庞大的客户量,想要写下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实在谈何容易。

在发展空间有限的市场,又面对强劲对手的挑战,自家也没有走出新的康庄大道,嘀嗒的前景也未太乐观,即使能稳守顺风车市场,那只是一片较小的天地,公司未来的增长在哪里?投资者又是否愿意押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阿里携手蚂蚁斥72亿港元 购铜锣湾壹号13层楼面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亿港元收购香港铜锣湾壹号中心13层楼面,涉及面积30万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创下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宗商厦成交金额纪录。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表示,此次从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的甲级商厦,将用作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据媒体报道,壹号中心共有24层楼面,此次收购属大厦的高层。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涨近5%,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接近倍翻。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招股集资最多7.1亿港元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计划发行2,663.2万股,每股招股价26.66港元,集资最多7.1亿港元,预计10月28日挂牌买卖。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未来5年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从而加强商业化能力;海外业务扩张;以及用于潜在投资、并购机会,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整合企业数据、决策运营及生产制造等,主要向中国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解决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0亿元增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期亏损收窄至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电场负债沉重 新特能源发ABS减压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兼绿色发电运营商,计划以两个风电项目,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重点: 新特能源计划以两个风电场作为基础资产,发行3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 这家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商目前拥有210亿元的抵押资产,大多是中国近年绿色能源建设中的发电厂   阳歌 经历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及风电装机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后,政府似开始要分散这些项目带来的财务负担。换言之,投入这场建设热潮的数百亿美元资金,或将通过国有投资者与企业组成的庞大体系进行分摊。 这种将巨额支出分摊给广泛投资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国独具优势的领域,因其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仍属国有,常作为政策工具参与此类投资。不过,这也使最终接盘的相关主体面临风险,此类资产的建设动机,往往兼顾政府政策与商业可行性。 这一分摊新能源建设财务负担的最新信号,来自正经历转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从光伏材料制造商,蜕变为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商。转型在业内并非罕见,因众多光伏设备企业转向电站建设运营以撬动产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为典型,其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已从三年前的70%,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据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转型使新特能源背负与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相关的递增债务,公司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简称ABS)实现部分减负。 此类证券使企业得以将资产证券化,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投资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便肇始于美国按揭机构以可疑住房贷款为底层资产发行ABS,随后全球投资者接手这些产品,最终因大规模贷款违约导致巨额损失。 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计划从其众多太阳能及风电场项目中,选取两项启动ABS计划。相关证券将在上交所挂牌,供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认购。尽管普通散户与私营机构可能参与,但实际买方主力,或将为助力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国有机构。 在这一案例中,目标包括大规模建设,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的碳减排计划的一部分。计划要求中国在2035年前,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确保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30%以上。 序幕初启? 新特能源的计划,属首例通过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资者,以支持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的方案。在持续至今的扩张后,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当于全球该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首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新特能源将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ABS,以两座现役绿电站为底层资产。规模较大的新园项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是200兆瓦高压输电风电场,估值达13.7亿元;规模较小的荣晟项目位于辽宁,装机100兆瓦,估值约5.32亿元。 新特能源称其现存额度下,最终或可发行30亿元ABS,并可在额度内发行多期产品。最新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存在价值216亿元的抵押资产承诺,部分虽涉制造业务,但多数是其建设运营中的太阳能及风电场。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业尚为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然而,去年中国产能严重过剩,致多晶硅价格大跌,多数生产商陷入亏损,相关营收骤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该业务的收入同比暴跌83%,从上年同期的58.7亿元锐减至9.79亿元。 同期,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运营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亿元,占上半年总收入73亿元的64%,反观2022年,该业务占比仅四分之一。 市场对此次ABS计划反应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价下挫7.1%。投资者或担忧此举暴露债务压力,亦恐公司将融资所得继续投入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 当前,公司股价对应市净率(P/B)仅0.36倍,市销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当前多晶硅行业较普遍,全行业深陷亏损。新特能源上半年虽录得2.56亿元净亏损,但较上年同期8.87亿亏损已大幅收窄。 长远来看,ABS计划对新特能源等太阳能及风电场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可缓解债务压力。但此纾困或属短期效应,因相关企业已成为政府实施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计划的重要载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盈收下滑的八马茶业 招股最高集资4.5亿港元

茶叶生产商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开招股,发售9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介乎45至50港元,最高集资4.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5,050.43港元。公司于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计,八马茶业位居全中国第一。按去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占93%。 今年首6个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亿元。公司解释是线下渠道销售减少影响收入,以及行政费用的增加所致。期内的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