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8.HK
Hanking shines on gold mine sale

把握金价持续向好的机遇,中国罕王趁势出售澳大利亚金矿,股价受刺激一度急升

重点:

  • 中国罕王出售澳大利亚金矿,获利1.5亿澳元
  • 出售所得款项净额中的三分一,将用作派发特別股息

 

刘智恒

主要从事铁精矿业务的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3788.HK),最擅长的原来不是开矿而是卖矿,公司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深懂时机,透过买卖金矿获取丰厚利润。

集团近日公布,以3亿澳元(14.7亿元)向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出售位于澳大利亚的Primary Gold全部权益,同时亦向买家售出近312万澳元的环境债券。

Primary Gold主要持有位于澳大利亚的Mt Bundy金矿,并拥有勘探许可证、采矿牌照、一间水处理厂及一间日处理25吨的矿厂。2022及23年,分别亏损近6,700万澳元及8,500万澳元。

带来正现金流

集团表示,出售是希望可以集中人力及财力,发展位于西澳的Cygnet金矿。而且,Primary Gold是一项开发资产,目前不产生任何现金流,出售不会对集团运营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可带来重大正现金流。

是次交易预计可录得收益约1.5亿澳元,收回的款项净额中,约三分二会用于将中国罕王发展成为一家可持续的黄金企业,当中包括开采澳大利亚Cygnet项目,以及矿石储量增长工作;余下的三分之一,则会向股东派发股息。

受到派发股息消息带动,中国罕王发出公告当天股价爆升,一度冲破1港元关口,高见1.03港元,升幅达17%,收市升幅收窄,报0.94港元,升近7%。不过,公司今年曾高见1.35港元,至近期已下调逾30%

公司于2010年成立,翌年已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业务包括在中国内地从事铁矿勘探、开采,选矿及销售,并生产风电用球墨铸铁产品,亦在澳大利亚开发金矿。

买卖金矿转手图利

事实上,这次并非中国罕王首次在一买一卖金矿中获取厚利。早于2013年,集团以1,970万澳元收购澳大利亚SXO金矿,经过一番经营,到2017年时将金矿以3.3亿澳元出售。只是四年时间,扣除买入价及当中的投入,获利7.63亿元。

当2018年时,集团又再出手,在澳大利亚收购Primary Gold,经过不断勘探及申领各项牌照与批文,将其价值提升,加上国际金价于收购时每盎司在1,300美元水平,至今年已上升逾2,400美元,中国罕王随即将其转售套现。

集团在金矿业务方面,似乎并不会正式投入开发,主要是利用时机进行金矿买卖。即是在金价仍在低位时,于澳大利亚收购金矿,再斥资进行勘探及整顿,投入兴建基建设施及厂房,以及申领相关批文,然后待金价进入升势时,在高位出售获利。

除了黄金投资的眼光外,中国罕王近年的本业亦有所改善,2023年收入达30.3亿元,按年上升16.4%,期内股东应占溢利1.5亿元,2022年度则录得5,301万元亏损。能扭亏为盈,全因提升产量所致,去年实现铁精矿年产量100万吨 ,按年增加近30%;高纯铁年产量87.1万吨,同比增加31 %,

另一方面,中国罕王又成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公司表示,增加产量令分摊到单吨铁精矿的费用减少,叠加数字化提升管理效率,以及采矿和选矿作业管理组织优化,平均单吨铁精矿的现金运营成本为364元,按年降低5.45%。

集团的财务亦相当健康,净负债比率由2022年12月底的39.9%,下降至去年底的31.2%,下调8.7个百分点。

未来还看Cygnet金矿

不过,集团展望今年全年计划生产的铁精矿约95万吨,高纯铁的生产约84万吨,分别较去年低5%及3.4%。若今年铁矿石价格与去年相若,意味今年的核心盈利或会与去年接近。未来一两年情况,或许要看看它如何处置其手上的另一大金矿项目。

现时中国罕王仍持有 Cygnet金矿,项目位于西澳,拥有黄金资源约为800万吨矿石,品位每吨为4.6克,含黄金118万盎司(36.7吨)。集团已进行项目开发的许可及技术研究。

中国罕王亦预期,2024年全球央行出于避险需求,预计对持有黄金的意愿持续 ,加上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潜在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朝向降息方向迈进,均对金价的上升给予有力支持。在此情况下,市场也估计,若金价持续上升,不排除中国罕王也会将此金矿善价而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