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数字零售药房、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三的叮当健康,已获准在港交所上市筹资

重点

  • 叮当健康第二次申请到港股上市,并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筹资1亿美元,仅为去年市场盛传筹资额的10%
  • 为兑现快速送药服务承诺,公司由轻资产转型重资产模式,并高度依赖第三方在线平台,成为经营风险

陈嘉仪

中国数字零售药房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去年申请来港上市未遂,今年3月卷土重来,终于在8月中通过上市聆讯,并已委聘中金及招银国际为联席承销人,争取在9月挂牌,目标筹资额不多于1亿美元(6.86亿元),仅为去年市场传闻1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

初步招股文件显示,以2021年收入计算,叮当健康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京东健康(6618.HK)和阿里健康(0241.HK),但市场份额仅为1%,远低于前两者的10%和6.5%。

叮当健康成立于2014年,主要业务是通过综合的在线及线下运营,向用户提供实时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包括在线诊疗、快速送药(快药)及慢病与健康管理。快药指的是药品配送服务,主要透过在线平台和线下智慧药房网络,直接向用户出售产品;此外,该公司也有向主要电商或其他在线分销商分销产品。

亏损随收入上升

过去四年,该公司的收入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5.85亿元大增至去年的36.8亿元,今年首季的收入已达到接近10亿元。虽然收入持续增长,但同比增长率却从118.1%逐年递降到今年首季的仅26.6%,反映其快速增长期快将完结。其主要收入来源是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一直占收入95%以上,另外从营销服务、市场服务及其他服务赚取小部分收入。

与大多数医疗平台一样,该公司仍未获利,亏损额从2018年的1.03亿递增至去年的16亿元,今年首季再亏损4.04亿元,管理层更预期未来或会继续亏损。

叮当健康的亏损持续增加,主要是由于营业成本、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以及行政开支上升所致。据初步招股文件显示,过去三年,单是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已占整体收入19.8%至22.7%;而行政开支占收入的比重,更从2019年的4.5%大增至去年的13.1%,原因是公司摒弃过去的轻资产策略,转型重资产模式扩张门店,带来沉重运营成本。

回顾公司成立之初,快药服务是走轻资产模式,与线下药店合作提供配送服务,没有开设自营药店;但由于在药品供应、费用标准、配送时间等方面均出现问题,无法兑现28分钟之内送货的承诺,公司便于2016年开始探索自建药店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开设线下智慧药房连锁店。截至递交上市申请时,该公司已设立351家智慧药房,覆盖全国17个城市,加上自设配送团队,消耗大量资金和人力。

依赖第三方平台

过去几年,在线直营一直是叮当健康最主要的销售管道,过去三年贡献收入占比均在七成以上,线下零售和业务分销的收入占比,去年则分别仅在16%与11.5%。公司虽然已建立移动应用程序及微信小程序自家在线平台,但其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按渠道划分的收入明细显示,第三方在线平台收入占比在过去三年持续上升,今年首季更高达72.6%,可见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可能会为业务带来隐忧。

叮当健康的第三方在线平台包括美团(3690.HK)饿了么等,公司不仅需要在获得订单后向平台缴付佣金,更要向平台付费提高搜索排名,并提供折扣达成促销。根据初步招股文件,在市场推广开支中,技术服务费为叮当健康向第三方在线平台支付的佣金,以去年为例,公司来自第三方在线平台的收入17.95亿元,但已缴纳了接近1亿元佣金,即佣金缴纳比例约5.6%。

另外,面对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等强劲对手,叮当健康一直向消费者提供补贴以保持竞争力,过去三年的相关补贴为2.08亿元、4.12亿元和7.23亿元,占药品销售收入比例高达16.7%至20.3%,盈利能力恐怕持续受影响。

值得留意的是,港股自去年3月步入下降轨,互联网医疗股表现不济,加上国家药监局今年5月发布《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最重要的修改建议之一,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为该板块带来震荡。以去年3月1日收盘价计算,直至今年8月22日,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已分别录得60.1%和84.5%跌幅。叮当健康此时上市,恐怕难以争取较高估值,因此也解释了该公司计划的筹资金额,为何会比去年明显“缩水”。

叮当健康过去共获得7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元。最新一轮是去年5月进行的2.2亿美元战略融资,由TPG亚洲基金、奥博资本、鸿为资本联合领投,以TPG斥资 1亿美元入股6.33%计算,估值约108.4亿元。由于该公司未录得盈利,加上市场气氛已大不如前,以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股价平均下跌72.3%计算,其上市估值可能需削减至约30亿元,近年入股的投资者恐怕难以“回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JD Logistics does logistics

新闻概要:京东物流发力扩展,收入与利润齐增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持续效率优化也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余特莉 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报告称,得益于稳定的市场扩展势头,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4.1%至985亿元(137亿美元)。且其一体化供应链(ISC)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规模与单客户支出均实现稳健增长。 据周四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在六个月内达到501亿元,占总收入超过一半,同比增长19.9%。在为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9618.HK)提供服务之外,其外部ISC客户群扩大至73,713家客户,增长14.5%,持续业务多元化。来自外部ISC客户的单客户平均收入约为239,000元。 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包括快递与货运服务)也同比增长8.7%,达484亿元。期间,京东物流进一步强化了荔枝、樱桃等生鲜产品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在港、澳市场实现快速增长。第二季度,公司已启动招募及管理全职骑手参与京东外卖配送服务,旨在与最后一公里快运服务形成更高的协同效应与效率提升。 京东物流在上半年录得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7.1%,主要源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 CEO胡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京东物流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京东物流在二季度营收达516亿元,占京东集团总收入约15%,同比增长16.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5.4%。 公司正积极拓展全球市场。6月,其在沙特推出自营B2C快递服务JoyExpress,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最快可当日或次日达,并全程由内部配送团队完成履约,还包含暂存退货等增值功能。 京东物流还在上半年扩展自营仓库,覆盖美国、英国、沙特、韩国及越南等地,使其全球物流服务扩至数百个国家与地区。 作为全球拓展的一环,京东物流在波兰华沙启用了第三个仓库,并于香港开设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强调,科技仍是提升其服务效率的关键。其“货到人”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智狼”已开始在仓库部署,以实现高量级订单履约及供应链大部无人化操作。 京东物流是竞争白热化的中国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以成本效益与快速投递著称,脱胎于母公司京东集团,并于2021年独立上市。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工场料上半年多赚最多三成

IDC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工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HK)周五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介乎1,400万元至1,6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230万元增长约14%至30%。 公司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受惠于上市开支减少,以及持续推进的营运成本控制措施。 云工场主要提供网络数据中心(IDC)解决方案服务、边缘运算服务以及资讯通信技术(ICT)相关服务等。8月12日,公司宣布与香农芯创(300475.SZ)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智能算力服务市场。 公司股价周五低开,至中午休市报4.22港元,升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现代牙科发盈喜 料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现代牙科集团有限公司(3600.HK)周四发盈喜,料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将介乎17.75亿港元至18.5亿港元,同比上升4.3%至8.7%;纯利介乎2.79亿港元至2.95亿港元,同比上升30.1%至37.6%。 公司表示,增长主要因增加使用数码解决方案,令集团营运效率持续提升,以及受惠于欧元及澳元兑人民币与港元的升值。同时,因今年初完成收购泰国最大牙科实验室Hexa Ceram,因而带动收入与盈利增长。 现代牙科开盘升近10%报5.08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升逾两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网易二季度盈收双升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NTES.US)周四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4%至279亿元,上年同期为255亿元。业绩增长得益于核心网络游戏业务及教育板块有道的营收增长,抵消在线音乐业务的业绩下滑。 公司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营收同比上升13.7%至228亿元,有道营收增长7.2%达14亿元。但在线音乐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5%至20亿元。该季度公司利润从上年同期的68亿元增至86亿元,增幅达26%。 财报发布后,网易股价周四下跌3.9%。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4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