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AI.US

公布最新业绩一周后,这家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的股价,比2IPO时的价格下挫了近60%

重点:

  • 禾赛科技第一季营收增长73%,因为其核心的激光雷达系统出货量暴涨逾400%
  • 这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面临知识产权诉讼,并且受到客户群全部由中国大陆OEM客户构成的限制

 

谭英

中国配备自动驾驶重要组成部分──激光成像、探测与测距(LiDAR,简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出货量,正高居世界首位,并且在最近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之后,很可能会保持这一地位。除了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规模优势外,中国因为缺乏传统的内燃机技术,随着整个行业进入新的电动、自动驾驶时代,更方便它轻装上阵,而传统内燃机技术正在拖累很多西方汽车巨头。

那么,为什么尽管在最新季度财报中,报告自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增长稳健,但在行业领先的激光雷达技术公司禾赛科技(HSAI.US),依然会遭到华尔街投资者的冷待?

这当然不是因为该公司缺乏声望。禾赛的招股说明书引用的第三方数据显示,到2021年,该公司控制着全球60%的激光雷达市场。此外,根据深圳自动驾驶智能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禾赛是中国28家激光雷达公司中,唯一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在全球60家激光雷达技术专业公司中,近一半是中国企业。

禾赛在2月初进行了IPO,以每股19美元募资1.9亿美元(13.5亿元),这是自2021年以来,中国公司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活动之一。该股起初有所上涨,但之后便逐级下跌,包括公布最新业绩后的第二天下跌13%。以周二7.95美元的收盘价计算,该股目前比IPO价格跳水近60%。

投资者的部分担忧,可能归因于让禾赛情况变得复杂的知识产权诉讼。该公司2019年在美国被Velodyne起诉,两年后达成和解。但另一家公司Ouster Inc.(OUST.US)在上月、也就是在它收购Velodyne两个月后,又对禾赛提起了诉讼。Ouster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投诉。

Ouster能否与禾赛达成和解还有待观察,但由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表现不佳,这家美国公司可能希望赢得政府机构ITC的同情。

抛开知识产权纠纷不谈,禾赛因为亏损严重,也面临着更为常规的问题。尽管全球科技行业近几个月出现反弹,但投资者可能对这些前景光明、但眼下却在烧钱的初创公司越来越谨慎。

禾赛报告今年前三个月的亏损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19亿元,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50.9%暴跌至37.8%,不过该公司指出,最新的毛利率比上第一季上升了780个基点。

这些都没有困扰到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李一帆,他宣称2023年将是“转型的一年”,欧洲和美国的OEM客户可能会对其产品表现出兴趣,而且该公司也完成了杭州“Hertz”中心第一个生产样品。

收入增长强劲

尽管亏损扩大和毛利率大降,禾赛科技第一季营收仍同比增长73%至4.3亿元,这是它的全球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数字。报告期内,激光雷达总出货量达34,834台,同比暴增403%。

李一帆还说,二季度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交付量将环比增长40%。该公司预计,二季度总营收将同比增长约一倍,达到4.1亿元至4.3亿元。

在其他方面,禾赛科技表示,它签署了一纸协议,将向现有客户理想汽车(LI.US; 2015.HK)以及智能车公司集度的一款新电动汽车,提供最新的激光雷达系统。集度是百度(BIDU.US; 9888.HK)和国内的汽车巨头吉利集团的合资企业。该公司还表示,它签署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自动驾驶出租车激光雷达合同,而其位于上海的制造中心“麦克斯韦”将在三季度完工。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一份报告,围绕摄像头、制图软件和激光雷达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自动驾驶领域的增长。这份报告称,北美是目前最大的需求来源地,占到36%。但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区域,预计2022年到2030年之间的年增长率为14.4%。

2022年,大型基础设施的工程测绘和走廊测绘,主导着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估计市场总规模达到22.3亿美元。Grand View预测,到2030年,激光雷达市场的规模将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据Straits Research称,还有一些预测也认为,2022年至2030年之间,激光雷达市场将出现逾50%的强劲增长。

那么,既然市场潜力这么大,为什么禾赛科技没有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它的客户缺乏多样性。禾赛科技的11家OEM客户全部位于中国大陆,或者被中国大陆的实体所拥有,包括历史悠久的英国跑车品牌莲花汽车,现在它归吉利汽车所有。

禾赛科技需要展示出更多与欧美制造商的业务联系,以此表明它能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取得成功,它表示目前正在与欧美车企进行谈判。这并非贬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正在迅速成为新一代清洁能源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领导者。

另一方面,在目前拥挤的市场中,禾赛科技能否保住主导地位也无法保证。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基于它目前10亿美元的市值,它的市净率相对较高,为2.5倍。这大致是Ouster和电装(6902.T)的两倍,它们的市净率都是1.3倍。电装是丰田汽车的激光雷达合作伙伴,市值达到470亿美元,远高于禾赛科技。以色列的Innoviz Technologies(INVZ.US)市净率也不高,为1.86倍。

对于一个高增长的行业来说,这些数字都不算特别高。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禾赛科技在国内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大型本土车企的激烈竞争,比如蔚来汽车(NIO.US; 9866.HK)、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和长城汽车(2333.HK; 601633.SH),它们也遭到了低估。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激光雷达领域,投资者仍然有很多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利有弊,因此更难判断谁将脱颖而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计划投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香港IPO

据彭博社周二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巨头优步科技(UBER.US)计划投资中国两大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将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优步可能在小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资约1亿美元,但未披露对文远知行潜在投资的金额。 小马智行拟在香港上市筹集近10亿美元资金,而文远知行的集资目标约为4亿美元。两家公司预计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交易。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于约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来越多在纽约挂牌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资两家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与它们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周二,小马智行美股上涨11%,较IPO发行价累升约68%;文远知行股价同日亦涨5%,但仍较其美国上市价低约2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资者涌入中国股市 中信证券迎来黄金期

得益于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热潮的带动,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第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均大幅攀升 重点: 中信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2%,营收增速与之持平 中国股市的上涨推动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场复苏则带动其投行业务攀升    梁武仁 中国股市摆脱多年低迷,重获资金追捧之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时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受市场回暖推动,这家中国最大券商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52%至94亿元(约合13亿美元),营收增长56%至228亿元。营收激增主要源于投资收益近三倍增长,该板块占营收比重跃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证券核心业务同样显著改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个月,中信证券收入同比增长33%,净利润同比增长38%,在经历同等时长下滑周期后,首次实现连续两年利润增长。 上述数据印证,尽管宏观经济仍显疲弱,但作为头部金融集团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证券正受益于科技板块带动的股市反弹。牛市行情直接带动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时也为其所持资产带来估值收益。 与此同时,香港IPO市场复兴对雄踞亚洲投行金字塔顶的中信证券构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资活动再度升温,众多中国企业争相把握机会,利用香港这一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市场筹集新资金,以支持业务扩张,特别是海外发展。凭借其广泛的人脉与强大的承销能力,中信证券在这场IPO盛宴中占据吸金制高点,有望从大量新股上市中获取可观手续费收入。 中信证券佣金收入结构显示,内地及香港两地股市繁荣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业务。首先,经纪业务净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长51%至约110亿元,占公司季度收入总额近半。 中国股市持续升温 如此表现实属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间,中国股市表现火热,上证综指涨幅逾12%,而以科技股为主的深证成指更飙升超过30%。强劲市况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佣金收入水涨船高。特别是中信证券借助其行业龙头地位与品牌规模,在吸引散户投资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务方面拥有明显竞争优势。 经历长期低迷后,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佣金收入顺势劲增32%至37亿元。今年首九个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资约2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该数据令香港遥遥领先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重夺全球最大IPO市场桂冠几无悬念。 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请,平均每天超过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国“十一”黄金周假期导致市场短暂放缓,申请活动仍保持活跃。 这波新股热潮为中信证券带来丰厚收益。该公司在亚太地区(不含日本)投行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这家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于5月在港集资超过50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个案是挖掘机制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刚完成募资16亿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 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收入亦上升16%,达87亿元。虽较另两大业务增速稍显温和,但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众多企业尚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已属难能可贵。 不过,中信证券的顺境能否持续犹未可知。当前A股市场高涨情绪或难以为继,其与消费疲软、地产低迷等经济结构性短板已然脱节,更遑论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创年内新低。 此类隐忧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当下,投资者不仅涌入A股,更竞相增持中信证券股票(H股年内涨幅56%),因其被视为中国市场的投资风向标。目前,该股市盈率达17倍,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与国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证券无疑正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长期维持这种势头?当投资者最终意识到中国经济可能无法支撑当前的乐观情绪时,这波行情是否会遭到现实检验、从而削弱其优势,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