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US
Agora makes real time engagement technology

这家实时互动技术开发商,因实时线上虚拟导师和对话玩具产品需求上升而获益

重点:

  • 声网第一季度收入略有增长,在经历三年下滑后终于重拾增长
  • 这家实时互动技术开发商表示,正积极投资“有前景的领域”,如可支持虚拟导师和呼叫中心的对话式人工智能

阳歌

人工智能(AI)时代能否让长期被忽视的实时互动技术公司声网(API.US)重现昔日辉煌?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公司最新业绩和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无疑释放出了一些积极信号。

公司实际业绩值得关注,包括实现净利润,这是自2021年以来第二个盈利季度。报告还显示,季度内公司收入同比增长0.8%,增幅非常微弱。但对一家过去四年收入持续收缩的公司而言,这已是重大成就,因此前它的一个主要中国客户群体遭遇行业整顿。

在去年淘汰一项与教育行业相关的低利润业务后,声网的毛利率成为近年表现最强劲的一次。

颇具讽刺意味,让声网在过去三年历经艰辛的教育领域,如今似乎成了推动其复苏的引擎之一。2021年初,声网因成为语音聊天室运营商Clubhouse的核心技术供应者,股价飙升至100美元以上,是20美元IPO价格的四倍,一度成为投资者的宠儿。但自那之后股价暴跌,目前大多在3至6美元区间波动。

在Clubhouse效应消退后,声网遭遇更沉重的打击:2021年中国禁止民营企业向K-12学生提供课外辅导服务,而这类辅导机构当时是声网最大的客户群体,公司在中国本土的声网服务自此持续萎缩。

但如今,教育业务东山再起,这得益于新一代语音虚拟辅导老师。这些导师可以使用声网开发的人工智能工具,实时提供建议和指导。教育只是声网开发的语音工具多个应用场景之一,其他应用还包括购物和可与儿童实时互动的玩具,以及呼叫中心。

声网创始人兼董事长赵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持续盈利和稳健的现金流,让我们能够主动投资有前景的领域,尤其是对话式AI。” 他续称:“自3月推出对话式AI引擎以来,我们看到应用场景从陪伴玩具到语言辅导,开发者和客户对构建语音助手均表现出浓厚兴趣。”

赵斌还表示,随着声网的发展势头持续,有信心公司在今年剩余时间保持盈利。

虽然这一切听上去不错,但投资者对最新财报及AI可令收入恢复强劲增长并不买账。财报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该股几乎纹丝不动,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约10%。不过,该股自去年9月以来已近乎翻倍,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中概股的反弹势头步调一致。声网总部虽位于美国,但与中国联系紧密,中国贡献了其大约一半的收入。

收入重拾增长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部分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揭示公司在经历三年困境后,如何最终实现转机。声网最新季度收入,从上年同期的3,300万美元微增至3,330万美元,是自2021年以来的第二次季度增长,当年市场对其技术兴趣浓厚,公司实现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若剔除去年部分已关停的低毛利产品带来的收入,今年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增幅更高达12%。

公司预测第二季度收入为3,300万至3,500万美元,若达到区间上限,将延续近期的增长势头(上年同期为3,420万美元)。

声网将收入分为两大来源:面向中国市场的声网服务,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Agora服务。过去三年,后者持续增长,尽管增速并不惊人,大多处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区间;而受教育行业整顿影响,过去三年声网服务收入持续收缩。

这些趋势在第一季度仍在延续,尽管Agora服务的收入略有回升,同比增长18%至1,860万美元。声网业务继续收缩,同比下降14%至1.055亿元(1,470万美元)。但若剔除去年已停产的薄利产品带来的收入,声网业务在最新季度实现了6.7%的增长。

声网当季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5.2%,扭转过去几年下滑趋势。过去12个月的客户留存率提升至85%,较近期报告中70%-80%的区间有所改善。而Agora服务的客户忠诚度向来更高,留存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随着淘汰低利润率业务,并开始从新一代AI产品中创收,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1.2%提升至68.0%,显著高于近年来60%-65%的常规水平。

所有这些改善,加上运营成本下降20%,帮助公司本季度实现40万美元的小幅净利润,扭转了去年同期950万美元的亏损,也较去年第四季度的20万美元利润有所提升。

经历了去年9月以来的股价反弹后,声网目前的市销率(P/S)为2.66倍,约为美国竞争对手Twilio(TWLO.US)4.14倍的一半,但仍远高于中国同行歌尔股份(002241.SZ)的0.76倍。一般而言,我们对那些炒作AI提振业务的公司持谨慎态度。但声网确实看起来有望从这一趋势中显著受益,只要市场接受其能生成AI虚拟导师和对话玩具的新一代产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京东拟收购德国电子零售商Ceconomy

德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CECG.DE)周四证实,正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进行收购谈判。据路透社报道,京东出价为每股4.60欧元,较周三股价溢价约23%,交易总值约22亿欧元(25.9亿美元)。 Ceconomy为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旗下拥有MediaMarkt与Saturn两大品牌,于多个欧洲国家拥有约1,000间门店,员工人数约5万人。2023/24财年,该公司销售总额达224亿欧元,其中网店贡献达51亿欧元。 若交易落实,将使京东得以大举进军欧洲市场,借由Ceconomy庞大的线上与实体零售网络,扩展其在欧洲的电子商务版图。京东去年曾考虑收购英国零售商Currys,但最终未达成协议。 京东美股周四收跌1.36%,收报33.47美元,港股部分周五低开,至中午收入报130.2港元,跌2.3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维立志博一鸣惊人 首开爆升逾倍

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7.HK)周五正式挂牌,开市即大升逾倍至72.4港元,其后升幅略收窄,中午收市报69.65港元,较定价高99%。 公司共发售3,686.25万股,每股介乎31.6港元至35港元,最终以上限定价,香港公开发售录得近3,49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近40倍。 公司集资净额11.79亿港元,65%用于产品的持续临床开发及监管事务、15%用于扩展现有的管线及优化集团的技术平台、1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建滔中期盈利增长强劲

建滔集团有限公司(0148.HK)周四表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强劲利润增长,原因是其制造和销售层压板及印制电路板(PCBs)的核心业务表现稳健。 公司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逾70%,从去年同期的15.1亿港元增至超过25.6亿港元。 建滔股价周五开盘上扬,并在上午交易中上涨9.2%,报HK$28.35。该公司股价年初至今已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imutian does agricultural e-commerce

资金紧绌的一亩田 纳斯达克抢滩救急

这家农业B2B平台运营商申请纳斯达克上市,其财报显示去年营收下滑,公司正实施激进的成本削减计划 重点: 一亩田已申请纳斯达克上市,计划筹资最多2,300万美元,其高昂支出导致现金储备岌岌可危 这家B2B平台运营商,去年营收因削减成本下滑,但长远来看,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阳歌 农业B2B平台运营商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本已驾轻就熟地收割作物,更准确说是帮助生产者对接采购商。如今,公司因现金储备告急,正转而瞄准纳斯达克上市,试图通过最高募资2,300万美元收割投资者资金。 这家名称意为“一亩田”的企业在概念层面颇具亮点,坐拥超高利润率,且在政府全力推动现代化的农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然而,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显示,一亩田过往的高支出导致持续负现金流及亏损。过去两年,公司一直大力削减开支。 较之同业,一亩田寻求的估值定位也显激进,意味其股票上市后或将面临压力。 一亩田具有中国电商及互联网企业的典型特质,乘21世纪前二十年数字经济腾飞之势,步入发展黄金期。公司资历深厚,创始人邓锦宏2009年辞去百度营销部产品经理职位,进军农业电商。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者热衷向此类初创企业掷下数百万美元资金,不计盈亏地寻找下一个百度或阿里巴巴。邓锦宏借此东风,打造出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平台已汇聚3,900万商家及2,100万在售商品。 中国正将农业从分散型小农经济,转向应用先进种植技术的现代化集约农场,一亩田恰逢其时,占据战略契合点。 上月,我们报道拟上市公司潍柴雷沃时,曾详解其智能农械如何受益现代化浪潮。此次转型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与《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两大国家规划中均有部署。此类计划往往预示,相关企业可获得政府资金与资源倾斜。 招股书中的市场数据昭示行业爆发前景,中国农业B2B电商市场规模,预计未来五年以17.5%年增速扩张,为GDP增速的两倍有余,2029年将达2,842亿元(约合400亿美元)。一亩田虽因主营撮合交易收取佣金致营收规模偏小,但占据有利卡位可分得红利。 不过,上述高增速未在一亩田营收端体现,其收入至少从去年开始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1.61亿元,较2023年的1.88亿元同比下降14%;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6%至 3,430万元,低于上年同期的3,920万元。 大力削减成本 公司对营收下滑缘由语焉不详,仅模糊归因于“战略性聚焦农产品采购贸易业务,调配资源预算加速主产区零售网络建设”。 但最可能的解释,或许还要回到我们前文提到的那个更为亢奋的时代。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那时,互联网公司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市场份额,常常招揽那些利润较低的客户,仅仅是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即便这种做法会消耗大量资源。 实际上,公司毛利率表现亮眼,今年第一季度从上年同期的73.8%升至79.1%;2024年全年毛利率更高达81%。 但公司营销、管理和研发开支高企,去年总额几乎等同全年营收,导致持续的负现金流:去年净亏损3,490万元,今年第一季度续亏264万元。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两期亏损额同比均大幅收窄。 一亩田似乎终于认清热钱涌动时代已成过往,正大刀阔斧降本增效以求盈利。降本举措在行政开支上尤为显著,去年初至今,削减超过五成,其中主要来自人员优化,截至3月底员工总数为573人,较2023年末的789人缩减逾四分之一。 长期高支出侵蚀其现金储备,3月底仅余63.2万元(不足10万美元),较去年末本就不足的277万元再度锐减。招股书未着重讨论停业风险,推测公司仍具融资能力维系未来一两年运营,以期通过精简开支实现盈利。 以其去年营收及4.67亿至5.72亿美元估值区间计,一亩田市销率(P/S)达21至26倍,定位激进。横向对比,B2B家居电商GigaCloud(GTC.US)市销率仅0.86倍,即便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仅2.13倍,尽管其40%的毛利率仅为一亩田的一半。 核心症结在于,一亩田亟需强化成本管控,需淘汰低效客户及优化人力结构。若能在此前提下维持较高毛利率,待营收重拾增长并实现盈利时,公司或可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