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改英文名为Hello Group,正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因为来自中国政府的严厉信号而承压

重点:

  • 陌陌改英文名为Hello Group,或许反映出业务组合的调整,并且对美国投资者更为友好
  • 与起国际同行相比,该公司的估值较低,但是希望在改革探探业务之后,出现大的提升

阳歌

再见Momo Inc.,你好Hello Group(MOMO.US)。

这是来自这家中国领先的“约会”应用一条看似简单的讯息。该公司刚刚宣布更名,从周一开始,它正式的英文名改为Hello Group(中文名仍为陌陌)。在此前自成立起的十年里,其中还包括上市的七年,它的英文名都是Momo,和它的核心应用同名,常常被称作“中国Tinder”。

改名这事看起来十分简单,但现在来讲,凡是涉及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就没有什么简单的事情。就陌陌来说,它几乎没有对这一决定做出什么解释,给了很多空间让我们自己来诠释。

有几个不同的方法来看这件事。最直接的可能就是来看看,公司自2011年创立以后,做出了怎么样的业务调整。然后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它可能想淡化它的“中国根源”。最后,中国监管机构近来采取的行动,让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都突然笼罩在不确定的阴霾之下。

在考察所有这些元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投资者对更名的反应。自从公司在6月28日第一次宣布有意更名为Hello Group之后,股价已经跌了19%,虽然在公司更名正式获批之后,它在最近一个交易时段上升了3.7%。

年初至今,该股下跌了6%。与我们看到的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这段时间的一些损失相比,这实际上是相对温和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从年初至今分别下跌了12%和17%,而搜索引擎行业的老大百度的股票已经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价值。

所有这些股票都因中国监管机构释放出的令人迷惑的信号而遭受重创。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监管机构表示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以及证券监管机构担心很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采用的颇有争议的“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

在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的证券监管机构刚刚发出了一个讯息,表示在未来会在处理此类情况时更具可预期性。这是指中国在监管事务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往往导致监管机构以突然和随机的方式宣布新政策,给受影响的各方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陌陌突然更名及其背后可能的原因。

最明显的原因可能是该公司在2018年收购了另一款名为探探(Tantan)的约会应用,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对公司的业务组合来说,探探有潜力会取得和最早的陌陌同等的重要地位。因此,人们可以把Hello这个名字理解为从更大程度上融入陌陌和探探这两个应用。与陌陌的英文旧名中更直接的“约会”含义相比,Hello这个名字还传达了一种更为温和的关系。陌陌的中文有陌生人见面的含义。

对外友好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尽力让自己的名字听起来不是那么中国,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为了让自己对美国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他们是该公司股票的主要买家。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华米科技(Huami)也做了类似的事情,今年早些时候它把名字改成了对英语更友好的Zepp Inc.,这来自它当时收购的一家企业的名字。

对于试图在全球扩张的外国品牌来说,这种战略并不罕见,日本的松下(Panasoni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做的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风险是,此举可能会遭到中国活跃且不可预测的网络爱国人士的反对,这些人有时会给被他们盯上的国内外企业造成不小的麻烦。

此外,还有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问题,这个问题近来变化不断。有十几家公司已经申请在纽约上市,但由于最近北京方面发出的监管表态,这些公司在最近几周搁置了IPO计划,名称相似的共享单车服务商哈啰出行(Hello Inc.)就是其中一家。

哈啰出行上个月正式通知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将正式撤回4月份提交的IPO申请,它是为数不多这么做的几家公司之一。6月下旬,另一款约会应用、陌陌的直接竞争对手Soulgate也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原定筹资2.57亿美元的IPO,称正在寻找其他融资渠道。 

撇开更大的问题不谈,陌陌的终极问题是,该公司最近在基本面已经落后了,这不是仅仅改个名字就能化解的。今年前三个月,其收入下降3.4%至34.7亿元(5.37亿美元),第一季度利润降幅更大,下滑14%至4.62亿元。

该公司将疲弱的业绩部分归咎于探探业务的糟糕表现,并透露已于4月份更换了探探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进行了人事调整。

这个消息对Hello Group的估值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根据分析师对该公司2021年利润的预测,该股目前的市盈率(PE)仅为8倍。同样,最近开始盈利的美国同类型企业Bumble Inc.的市盈率要高得多,为30倍。就连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的市盈率都高出不少,达到27倍;Twitter的甚至更高,达到87倍。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新品牌Hello Group可能认为这次更名开启了这家成立十年的公司的一个新篇章。一方面,它希望摆脱多少带些负面的形象——一款鼓吹短暂、无意义关系的应用程序,转而支持更长期、更实质性的关系。与此同时,它正试图对其股票的主要买家——美国投资者变得更为友好,至少目前是这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简讯:浙江三花获证监会批准赴港IPO

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请,为这家制冷空调元器件制造商的IPO计划扫清关键监管障碍。 根据证监会官周一网上的备案通知书披露,三花智控拟发行约4.77亿新股。 该公司于今年1月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承销商。财务数据显示,其去年首九个月营收同比增长8.4%至20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0亿元有所增长;当期净利润从21.6亿元增至23亿元,增幅达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去年原计划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终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改道为香港资本市场。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北森控股去年度亏损收窄

人力资源管理云服务(HCM SaaS)供应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预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财政年度,亏损将介乎约1.3亿元(1,800万美元)至约1.96亿元,较2024财年的亏损约32.09亿元收窄。 公司表示,亏损收窄主要由于公司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及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较2024财年减少所致。 北森控股预期,2025财年收入将介乎约9.23亿至约9.66亿元,按年增长约8%至13%,年度经常性收入预料介乎约8.9亿至约9.27亿元,按年增加约17.7%至22.5%。 公司股价周二低开0.5%报5.8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5.97港元,跌1.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spire is a vaping company

雾麻科技的大麻电子烟美梦灰飞烟灭?

这家与中国渊源深厚的美国电子烟公司,在截至3月底的季度收入下跌12.7%,正加紧在马来西亚设新厂 重点: 为规避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风险,雾麻科技对业务进行重组,令最新财季收入下滑及亏损扩大 公司正仿效同业,加紧在马来西亚设厂,将生产转移出中国 阳歌 单看电子烟企业雾麻科技(ISPR.US)的股价,你完全看不出中美达成里程碑式贸易协定,推动在美上市中概股于周一暴涨。或许这正如其所愿,因为它正极力让投资者相信,自己是一家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美国公司,尽管它与中国渊源深厚。 事实上,雾麻科技仍然相当依赖中国,目前公司大部分电子烟硬件都由位于深圳的子公司供应。但公司正迅速减少与中国关联,并在周一公布的最新季报中,详细介绍大部分生产转移至马来西亚新工厂的计划。 联席首席执行官Michael Wang还表示,电子烟产品厂家普遍加紧将生产迁出中国,以降低在贸易战中可能受到美国关税影响的风险。他表示,雾麻科技的一些竞争对手试图在越南设厂,而其他竞争对手则将工厂迁往印度尼西亚。 Michael Wang在截至3月底的第三财季业绩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在这个行业,两年前基本上99.99%的电子烟设备都是中国生产。”他续称:“如今,原产国分布略微多元了一些,但仍然有超过90%的产品是中国制造的。” 除了贸易战外,雾麻科技还受内部问题的困扰,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周一发布最新财报后,公司股价下跌了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SCI中国指数上涨3.4%,因为投资者都在欢呼,中美两国大幅下调了90天内对彼此产品征收的关税,同时尝试敲定一项新的长期贸易协议细节。 雾麻科技的问题包括收入下降、应收账款高企、利润率远低于全球同行,以及不断扩大的亏损。雪上加霜的是,早前公司大肆宣传大麻电子烟市场的潜力,并预言相关产品的销售,有望总收入在2027年达到10亿美元,到2029年达到20亿美元。 要达到如此惊人的规模,需要极快的收入增长,而雾麻科技在最新财报中却未能如愿。相反,公司报告称,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内,其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000万美元下降至2,620万美元,降幅12.7%——这使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预测显得可笑。 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介绍大麻业务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与一家名为Raw Garden的公司合作,推出一款名为Sprout的新设备。但它没有对该业务的收入给出夸张的预测,这或许是明智之举。Michael Wang称公司正处于“重组和生产转型期”,包括将部分生产业务转移到马来西亚,并减少对低质量客户的依赖。 回归基本面 雾麻科技在之前的财报中,曾多次提及应收账款增长的问题,这表明公司层面和投资者都对这一趋势感到担忧。在此背景下,公司表示最新季度达到一个里程碑,应收账款首次下降。具体而言,截至3月底,应收账款从三个月前的6,770万美元降至6,040万美元。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应收账款仍超最新季度营收的一倍。不过,这一改善表明,雾麻科技已意识到不能继续赊销给无力付款的客户,他们正蚕食公司的现金流。截至3月底,公司现金储备从一年前的3,950万美元骤降40%至2,350万美元。 正如我们之前所指,雾麻科技的另一个重点,是继续努力在马来西亚建立新的生产设施,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Michael Wang透露,雾麻科技最近获得在马来西亚生产尼古丁产品的临时许可证,并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获得最终许可证。他还补充说,该工厂最终将容纳多达80条生产线。 Michael Wang 表示:“我们在向马来西亚转移生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效降低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的生产风险。”他续称:“为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利润率,第三财季已将部分日常职能迁至马来西亚园区,预计每年可节省800万美元的运营开支。” 成本攀升确实是其痛点:本季度公司毛利下滑21.3%,毛利率从20.4%降至18.2%,远低于竞争对手雾芯科技(RLX.US)去年四季度的27%毛利率,这恰好表明雾麻科技仍需付出更多努力,提高效率。同时,季度内运营费用同比激增30.5%至1,540万美元,公司将其归因于股权激励、坏账计提及一次性遣散费。 营收下降与成本上升导致雾麻科技在最新季度的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590万美元扩大至1,090万美元。 公司为投资者保留了一丝希望,称占营收三分之一的北美业务重组所带来的效益,将在截至6月的下一份季报中开始显现。 但投资者的耐心似乎正在耗尽,公司股价过去一年下跌约50%至低于3美元,不及2023年7美元发行价的一半。目前它的市销率(P/S)仅为1.14倍,远低于雾芯科技的6.94倍,和香港上市的思摩尔国际(6969.HK)的6.90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南国大折让配股 集资不足900万港元

餐饮集团上海小南国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将以每股0.02港元,配售近4.43亿股,较周一收市价0.024港元大幅折让16.7%,仅集资890万港元,集资所得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小南国表示,配售可筹集额外运营资金、增强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扩大本公司的股东基础,从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经是上海餐饮龙头之一的小南国,近年业务每况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亿元,亏损却较2023年扩大80%至8,506万元 小南国周二高开25%报0.03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