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外语培训机构的股价周三在纽约上市首日翻了两番,并在第二天继续攀升

重点:

  • 金太阳教育在纽约上市后的头两个交易日股价大涨,反映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或正在恢复
  • 去年中国严厉整顿民办教育之后,该公司卖掉了几所学校,目前专注于外语辅导服务

阳歌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路上,又充满阳光了?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至少从新上市公司金太阳教育集团(GSUN.US)上市首日的惊艳表现来看是这样。这家公司周三上市首日便大幅上涨,股价从4美元的IPO价格翻了两番,达到16.3美元。似乎是为了避免怀疑者认为第一天的表现是侥幸,该股第二天继续攀升,收盘价再涨26%,至20.5美元。

在两日的上涨过程中,金太阳的市值从最初的7,200万美元(4.8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逾3亿美元。

考虑到金太阳是提供教育服务,即去年遭到中国监管机构打压的众多领域之一,这样的涨幅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本周上市的这家公司已经是金太阳2.0版了。

最初的金太阳1.0于2021年5月首次公开申请在纽约上市,当时它拥有并运营着几所学校。该公司后来放弃了这些学校,因为去年秋天生效的新规禁止营利性机构办学。此举旨在减轻K-12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这次最新的上市看起来相当令人鼓舞,因为这是在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可能放松去年的监管行动之后的第一宗此类交易。除了教育行业,遭到打压的领域还包括游戏行业、医美,以及在各自领域拥有近乎垄断实力的大型科技公司,比如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腾讯(0700.HK)。

最新的放宽监管的信号出现在本月早些时候,有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机构即将结束对三家公司持续一年的数据安全审查,它们是类似于优步的滴滴(DIDIY.US)、招聘服务公司BOSS直聘(BZ.US)和货运应用程序运营商满帮(YMM.US)。

这三家公司在审查期间都被禁止注册新用户,这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业务。此外,审查还包含一个重大风险:如果中国监管机构认定其继续在美国上市可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这些公司可能会被要求从纽约退市。

由于中美两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担忧,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还面临着若干其他监管风险。因为在信息披露方面与中国存在分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威胁让所有在美中概股退市。据说双方目前正接近解决这一僵局。许多投资者还担心,中国可能会宣布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非法,不过中国证监会在今年4月已经重申,将允许中国公司继续赴美上市。

监管障碍

综上所述,金太阳教育在5月31日提交的最新IPO招股说明书与一年前提交的最早版本的招股说明书有很大不同。它包含了中国整治教培行业的详细讨论,以及该公司为遵守新的监管制度所采取的所有步骤。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这些措施中最大的步骤是出售几所私立学校,它们无法再由民营营利性公司所拥有。

在整改过程中,金太阳公司的收入从初始招股书中截止2020年9月的财政年度约1,400万美元,下降到最新文件中修订的770万美元,意味损失了近一半的业务。该公司在最初的招股书中称,当年实现了5.5万美元的利润,但在更新后的招股书中,由于持续经营,这个数字变成了小幅净亏损。

之前的招股说明书没有包括截至去年9月最新财年的数据。但最新的招股说明书中则加上了这些数据,它们要令人鼓舞得多,反映出现在是该公司核心业务的教育服务利润率更高。经过改革,金太阳教育现在主要提供外语培训,尤其是西班牙语培训。这类教学活动不在打击范围之内,它禁止的是民营公司为K-12学生提供核心课程的辅导服务。

在截至2021年9月的财年中,金太阳教育的营收为1,500万美元,大致回到了整改前的2020年水平。该公司去年盈利200万美元,其中130万美元来自持续运营。这表明,该公司现在似乎更专注于外语辅导服务,而不是利润较低的学校运营。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上市时,投资者如此看好它的原因。

事实上,金太阳只是最新一家取得一些成功的中国上市教育公司,它正试图在新的监管格局中找到前进的道路。上周,规模大得多的新东方(EDU.US;9901.HK)及其子公司新东方在线(1797.HK)成为头条新闻,据报道,这两家公司让他们的老师担任直播电商主持人,结果大获成功。另一家原名瑞思教育的公司也放弃了其核心教育业务,本月早些时候将其在纽约上市的壳作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公司能链智电(NAAS.US)的借壳上市工具。

总而言之,对那些在教育打击行动中幸存下来的公司来说,最新的迹象肯定是积极的,而更广泛地说,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也是如此。也许这就是投资者给予金太阳教育大约180倍的高市盈率的原因。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其他一些幸存的教育机构是否会在重新站稳脚跟后拥有同样高的比率。至少,金太阳教育上市首日的强劲表现似乎表明,投资者的信心可能终于开始回归到陷入困境的中概股身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istinct Healthcare

专注私立高端医疗 卓正医疗三闯港交所

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 重点: 卓正医疗采用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 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莫莉 在政策监管趋严、医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国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不过,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私立医疗服务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1月5日,以中产家庭为目标客群的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其自2024年5月以来的第三次递表,海通国际、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卓正医疗的业务始于2012年,现可提供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及外科、妇科及内科等一系列专科服务,目标客群是具有较强购买力、偏好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大众富裕人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卓正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2.0%。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04亿人增至2024年的1.23亿人。大众富裕人群的增长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23亿元增至2024年的6,411亿元,弗若斯特沙利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659亿元。 经过13年发展,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苏州、长沙、上海、重庆、杭州及武汉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7家诊所和2家医院。卓正医疗的业务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经营四家全科诊所,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全科诊所,成为少数走出国门的中国私立医疗品牌之一。 与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个人医疗模式不同的是,卓正医疗采用的是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以儿科作为流量入口,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医疗消费。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儿科总就诊人次达15.89万,在整体就诊人次54.1万中占比达三成。 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员就诊,卓正医疗从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费为基础的会员计划,可以为一个账户中最多六名会员提供优先预约、部分医疗服务及产品的折扣价等优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头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医疗共有11.65万个会员账户。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内,分别有73.34万、90.58万以及64.21万人次的患者在卓正医疗服务机构及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付费就诊。 盈利并不容易 尽管卓正医疗的业务快速增长,但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的营收分别为6.9亿元、9.58亿元和6.96亿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却并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2亿元和3.53亿元。2024年,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支撑下,公司实现净利润8,022.7万元,同期的经营利润仍亏损4,687.7万元。直到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其中,巨大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是是影响卓正医疗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4.36亿元、5.65亿元以及3.7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2%、58.9%及54.2%。 这部分支出难以大幅缩减,因为医生团队是卓正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拥有387名全职医生,平均执业经验约15年,其中约79%的医生曾在顶级三甲医院执业。不过,随着经营效率提高和就诊人次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卓正医疗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个月的24%。 卓正医疗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投资机构青睐,自2014年以来,公司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H Capital、天图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是卓正医疗的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轮融资中,卓正医疗的估值已升至约5.1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作为参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营收超10亿元的眼科专科机构希玛医疗(3309.HK),其市值约为22.45亿港元,仍显着低于卓正医疗上一轮融资估值。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医疗服务企业的评判逻辑: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仅凭业务规模或融资估值。因此,卓正医疗能否在上市后展现出稳健的盈利前景,将成为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丘钛上月产品销售同比升两成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销售数据,上月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4,741.6万件,按年上升20.4%,较九月则微升1.6%。当中3,200万像素以下摄像头模组表现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万件。 指纹识别模组销售数量1,841.3万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则微跌3.3%。当中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升幅惊人,同比增长409.5%至493.7万件。 集团表示,销售量同比增长,主要是集团在手机摄像头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业务的市场份额上升。至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销售量较九月减少,主要是受客户项目周期影响。 周三丘钛科技开市升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价升逾八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