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向大学和图书馆提供教育内容、已实现盈利的企业申请在纽约上市,希望筹集5000万美元资金

重点:

  • 见知教育和近来上市的多数教育企业都不同,它专注成人教育,而且已经实现盈利
  • 因为它已经盈利,并且监管风险较低,所以它的估值处于6亿~8亿美元区间

阳歌

要描述一家名为见知教育科技集团(Jian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新发起的上市申请,“勇敢”是跃入人们脑海的第一个词。

申请的提出,正值一场大混乱席卷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其中科技和教育类企业受灾尤为严重。这两类企业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我们稍后会对其进行分析。但最重要的是,这两类企业的股票最近都遭受了重创。

事态发展如此严重,以至于数家向纽约提交了上市申请的公司似乎已经在过去一周撤回了申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们的名字已经从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活跃IPO名单中消失了。

最近“消失”的IPO候选企业名单包括科技公司零氪科技(LinkDoc)和群核科技(Manycore),以及教育公司火花思维(Spark Education)。连一家技术含量很低、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提供女佣和保姆的天鹅到家(Daojia)的IPO申请最近也同样消失了,这凸显出人心惶惶到何种程度。

注视着这样一场大风暴席卷而来,见知教育刚刚却提交了赴美上市申请,其周二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它希望筹集大约5000万美元,这本是一起相对平常的美国IPO。我们用“平常”一词来描述这次发行,因为5000万美元是一个相对不高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承销商是尚承集团(AMTD)和路通资本市场(Loop Capital Markets),与最近承销大多数中国离岸IPO的大型投资银行相比,它们的知名度要低很多。

真正使这次IPO引人瞩目的是它的勇气,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承销商较小——它们可能不太了解现在围绕美国上市中国股票的各种争议。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见知教育身处最近吞噬此类公司的两场不同风暴的正中心。其中较早的那场风暴始于几个月前,涉及在线课外班的供应商。这些公司最近纷纷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指责,后者突然开始担心中小学生由于校内和课外都有大量课业而变得压力过大。

持续发酵的监管打击可能会禁止周末和节假日的课外教学,这导致许多上市教育公司的股票今年下跌了一半以上。火花思维决定暂停最近提交的IPO计划,几乎可以肯定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过去两周,第二场风暴席卷了高科技股票,因为中国的网络安全监管机构指责这类公司,由于它们对敏感用户数据处理不当,而构成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这场风暴主要围绕着最近上市的三家公司,它们被点名批评:滴滴出行(DiDi Global)、卡车物流专家满帮集团(Full Truck Alliance)和在线就业专家Boss直聘(Kanzhun)。

置身度外?

说了这么多,我们将用接下来的篇幅对见知教育加以更仔细的研究,看看它为什么会在争议不断的情况下不为所动,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以及如果它最终上市,可能会有一个怎样的估值。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它之所以大胆是出于自信,认为自己置身于席卷其他公司的风暴之外。还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家公司天真、无知。

前者可能会认为,见知教育确实置身于风暴之外,因为其产品和服务针对的是成年人,而不是这次教育整治行动所针对的中小学生。该公司向包括大学和图书馆在内的客户销售内容,主要是教学视频,然后这些客户再将这些内容提供给大学生和成年人,提高他们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的优势。

其实,见知教育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与针对中小学生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教育部对此类产品和服务相当支持。

令见知教育脱颖而出的另一件事是,它其实在盈利——不同于几乎所有的在线教育机构。至少从表面看,它的利润水平并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影响,去年比2019年增长了4%,达到8690万元(1340万美元)。但考虑到其许多大学和图书馆客户在去年上半年基本关闭时,它去年不仅实现了盈利,还实现了一些增长,这就相当不错了。

该公司的营收状况看起来略好,去年增长了13%,达到约4.05亿元。该公司的毛利率实际上从2019年的36.5%下降到2020年的31.9%。对于一家成长型公司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利润率应该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有人可能会猜测,见知教育是由于现金短缺,才决定迎风暴而上。的确可以从它的招股说明书中看到,公司持有的现金从一年前的8800万元大幅降至2020年底的2100万元。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这个数字反弹至3370万元,而且见知教育明确表示,通过上市筹集的资金当中,将有75%用于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

接下来看看估值的问题。最具可比性的恐怕是中国东方教育(China East Education),该公司为成年人提供烹饪和IT服务等领域的培训,目前的市盈率(PE)高达72倍。或许更具代表性的是传统课堂教学领军企业新东方(New Oriental)和学校运营商海亮教育(Hailiang),这两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别为26倍和15倍。

与中国东方教育类似的市盈率,可以使见知教育的估值达到近10亿美元,而类似新东方的市盈率,见知教育的估值就会低不少,为3.5亿美元。由于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相对较低的监管风险,它的估值似乎很有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7亿至8亿美元之间。 这是在假设IPO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做出的,在当前的形势下,胜算似乎是一半一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博雷顿折让15%配股 集资2.5亿港元

电机制造商博雷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日公布,拟配售最多1,000万股新股,占扩大后H股3.98%,配售价25.08元,较上交易日收报折让14.98%,集资总额2.51亿港元(3200万美元)。 公司公布,集资所得款项70%拟用于团海外光伏及储能项目的投资及开发;15%偿还计息借款;余额拟重点投入多模态大型模型驱动的无人驾驶矿卡协同调度系统研发、商业化及示范应用。 博雷顿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7.92港元,跌5.36%。该股于今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过去一个月累跌逾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中伟新材低位定价 首挂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产商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挂牌平开报34港元,股价之后回软,中午收市报32.3港元,跌5%。 公司发售1.04亿股,每股售价34至37.8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26.9倍,国际配售则录得超额3.08倍,集资净额34.3亿港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长17.4%至402亿元,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亿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升6.1%至213.2亿元,但盈利则下跌14.8%至7.53亿元。 集资所得的50%,将用作扩大生产及供应链能力,约40%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余下10%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oodbaby makes strollers

生育低迷关税打击 好孩子叫苦连天

全球最大婴儿手推车与安全座椅生产商好孩子,正受美国关税与中国生育低迷的双重打击 重点: 公司今年前九个月的收入下滑,在上半年录得小幅增长后再度转为收缩 亚洲和欧洲市场的增长,正抵消美国市场的疲弱销售   谭英 当好孩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086.HK)在2010年启动香港IPO时,受惠于新兴中产阶级家长渴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用品的需求,公司已连续17年成为中国婴儿手推车市场的领导者。其后,公司利用上市所得资金展开全球并购,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婴儿手推车及儿童安全座椅供应商。 除了在中国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外,公司亦在1996年成为美国最大婴儿手推车供应商,并在七年后登上欧洲市场首位,为Quinny、Nike Kids和Tommee Tippee等品牌代工生产产品。 然而,受多项不利因素拖累,公司近期发展不再如此强劲,这些因素包括中国出生率下滑、本土消费者愈加谨慎,以及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挫折在公司本月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中表露无遗,数据显示其表现较上半年已显乏力的业绩进一步恶化。 最新报告,好孩子国际今年首九个月收入按年下跌1.1%至64.2亿港元,在2025年上半年曾录得2.7%的收入增长后,再度陷入收缩。其中,内地gb品牌表现最差,期内收入大跌18.1%;旗下婴儿安全座椅品牌 Evenflo下滑 10.9%;设计谘询业务Blue Chip收入则按年下降19.9%,反映其客户在美国关税动荡下的脆弱性。 不过,上述跌幅在一定程度上被高端婴儿车品牌Cybex的增长所抵销。该品牌期内收入上升11.7%,并占集团总收入的57.5%,成为主要支撑来源。 公告发布后的四个交易日内,好孩子股价曾下跌4.2%,惟其后收复失地。然而,该股最新收市价1.19港元仍仅为其4.90港元上市价的五分之一。这对一家曾经看起来潜力无限的上市公司而言,显然称不上是一个亮眼的成长故事。 好孩子未在最新报告中披露盈利数据,仅提供有限资讯。但公司8月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大跌43.7%至1.055亿港元;期内净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至2.5%。因此,可以合理推测,相关盈利指标在第三季大概率持续恶化。 在中期业绩公布前不久发布的盈利预警中,公司将利润下滑归咎于美国业务疲弱,虽然其他地区的业务有所改善,部分抵销了相关影响。削弱盈利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为符合汽车安全座椅新监管标准而产生的额外成本,以及更高的推广与市场营销开支。 好孩子早期的成长,很大程度反映中国制造业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崛起历程,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产业规模进一步攀升。 公司由现年76岁的宋郑还创立,他曾是一名中学副校长,并于1989年至1993年期间负责学校附属工厂的管理。在政府鼓励民众创业的背景下,他发明了“推摇两用”婴儿推车,并以“好孩子”品牌推向市场,最终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产品名称。 全球并购扩张 2014年,公司先后收购了德国儿童安全座椅品牌Cybex,其创办人Martin Pos 目前仍出任好孩子董事会成员;同年又收购创立于1920年的美国公司 Evenflo。Evenflo最初以生产奶瓶起家,后来逐步将产品线扩展至儿童安全座椅与婴儿手推车等品类。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自今年4月起对婴童用品加征关税后,婴儿手推车、儿童安全座椅等主要品牌价格迅速上调,其中手推车平均涨价25%,儿童安全座椅平均涨价20%。这可能是令好孩子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按年下降3个百分点至 49.6%的原因之一,显示其关税成本转嫁能力受限,部分成本需自行消化。 由于美国市场占好孩子今年上半年销售额约三分之一,上述关税冲击显然是个坏消息。不过,与同样在美国市场建立产品主导地位的其他中国制造商一样,好孩子亦正进行调整,而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仅约7倍,估值显得相对偏低。 好孩子国际在美洲地区的收入占比已被其欧洲业务超越,欧洲板块收入占比由…
Seeking a profile boost, Boxihe pivots to Hong Kong IPO

腾讯及启明创投撑腰 伯希和转攻港股上市

户外服品牌伯希和正申请在港上市,由于中国内地性能户外服饰人均支出仍远较美日低,伯希和所处的市场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重点: 获腾讯及启明创投入股 广告开支占比高,拖低2025上半年纯利增长   白芯蕊 中国零售业有回暖迹象,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升3%,好过市场预期,加上港股气氛仍炽热,除科技股寻求在香港上市外,高性能户外服饰及装备品牌商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在港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集团前身为险峰服装,由公司主席刘振2006年成立,最初只是经营海外品牌服装出口贸易,2012年推出旗舰品牌伯希和,随着品牌迅速获得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伯希和跻身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市场份额达5.2%。 腾讯持股逾一成 伯希和原先计划在内地深圳交易所上市,但集团称由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市场,能提供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及股东基础,因此转到香港寻求上市。 上市前,集团股东阵容强大,当中包括腾讯(0700.HK)及内地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启明创投,分别持有10.7%和5.4%股权,至于大股东为刘振及其配偶花敬玲,合共持有63.2%股权。 虽然2019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但无阻户外服饰行业增长,单是中国市场规模从2019年1.7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2.03万亿元,复合增长达3.1%,当中伯希和主攻的功能性服饰的市场增长更快,同期复合增长达10.3%,占2024年中国户外服饰行业规模的23.9%,达4,843亿元。 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越发重视服饰的技术特性、耐用性及功能性,市场估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达8,231亿元,相当于2025年至2029年复合增长加快至10.9%。 尤其是中国高性能户外服饰人均支出仍低,参照2024年数据,人均支出仅73元,对比美国及日本,其人均支出分别达440元及170元,明显落后一大截,意味中国高性能户外服饰未饱和,伯希和作为龙头之一,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第二大冲锋衣裤 特别是伯希和在冲锋衣裤行业表现突出,更是中国第二大冲锋衣裤品牌,冲锋衣裤为高性能户外服饰重要类别,为在户外活动中抵御极端天气而设计的高性能外套,公司在2024年市场份额6.6%,平均售价为400至1,000元,该业务在2024年及2025上半年毛利达5.81亿元和2.3亿元,占集团总毛利的55%和40%。 在销售上,内地线上零售生态发达,伯希和以网上直接面向消费者(DTC)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例如天猫、抖音及京东,当中线上门店数量由2022年的37家,增至2025上半年的62家,至于透过旗舰店及向电商平台销售所产生的收入,便分别占集团总收入76.5%和70.7%。 除线上布局外,伯希和为增加与消费者互动及黏性,正扩大线下销售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集团拥有163家线下零售店,主要位于内地一线及二线城市未来亦计划稳步实体零售店网络,重点关注经济实力强劲兼户外消费潜力高的城市。 广告占比逾四成 尽管集团积极布局线上与线下业务,带动2024及2025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94%和62.3%,但纯利增长却明显放慢,由2024年按年升86.3%,大幅放慢至2025上半年的3.7%增幅;其中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大幅攀升,分别由2023年和2024年的30.5%和33.2%,急增至2025上半年的41.5%,最终拉低伯希和纯利增长。 环顾香港上市的内地体育用品股中,包括安踏体育(2020.HK)、李宁(2331.HK)及特步国际(1368.HK),目前的预期市盈率为15.7倍、16倍及9.8倍,但市值差异大,当中安踏市值已超过2,200亿港元,李宁则不足500亿港元,特步市值更细,目前约150亿港元左右。 整体来讲,伯希和作为中国第二大冲锋衣裤品牌,若以15倍预期市盈率上市,其估值实属合理,一旦低于10倍,估值更吸引,但集团最大问题是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大幅攀升,一旦占比由升转跌,将有助盈利重拾增长,甚至有能力挑战安踏及李宁地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