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International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这家一次性纸尿裤制造商的大部分产品都用于出口,销往俄罗斯的产品数量超过了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量

重点:

  • 舒宝国际已申请在香港上市,它将其核心的纸尿裤产品系列归类为“人道主义”产品,以规避西方对俄罗斯的贸易制裁
  • 公司对俄罗斯销售额占2023年收入的58%,高于2022年的50%

谭英

总部位于福建的舒宝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周提交IPO上市文件,这可能开创了先河,它找到了一个将旗下核心产品线纸尿裤与国际制裁相提并论的办法。

这家一次性纸尿裤,以及女性卫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制造商近年一直在快速增长,2021年至2023 年间,收入和毛利润平均每年分别增长58%和86%。具体的数字其实并不是很高,去年的收入达到6.55亿元,毛利润为1.97亿元。但增长速度可能足以让投资者惊叹不已,去年5,890万元的利润也一样,是2021年的五倍。

那么,这家公司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呢?鉴于中国出生率不断下降,而舒宝国际2023年的收入中71.4%依赖纸尿裤,公司的故事很可能是萎缩而不是强劲的增长。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研究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间,中国婴儿纸尿裤销售总额持平或下降,去年的销售额估计为505亿元。

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纸尿裤出口国,但俄罗斯历史上并不是此类产品的主要市场。直到去年,中国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出口额突然增加一倍多,达到14亿元。上市文件中的研究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中国对俄罗斯的纸尿裤出口每年增长36.8%。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舒宝国际推动的,公司于2015年进入俄罗斯市场,并在2022年成为中国出口俄罗斯的第二大婴童护理一次性卫生用品出口商。

舒宝国际对俄罗斯销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所推动,这正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一个怪象。制裁导致很多国际纸尿裤品牌争相退出该市场,舒宝国际及其中国同行则竞相填补它们留下的空白。

对舒宝国际来说,这已转化为一个重大商机。2021年,有一个俄罗斯客户贡献了舒宝国际11.8%的收入。但去年,这个比例飙升至48.7%,即3.18亿元,是舒宝国际最大的客户。这种情况现在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西方制裁最终解除,这个客户能找到其他非中国供应商,它就可能会成为一个软肋。

上市文件显示,舒宝国际的顶级客户是俄罗斯最大的儿童用品零售商,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经营着 1,100多家门店,2021年的年收入为18亿美元。舒宝国际是该客户的合同制造商,通过一份有效期至 2030年的合同,为其日本风格的品牌供应纸尿裤。这一合作占舒宝国际2023年对俄罗斯总销售额的84%。

人道主义产品

舒宝国际以“人道主义”归类其产品,显然使其规避了西方的制裁。这分类现在或许可以行得通,但如果西方领导人不认可这种划分,未来也有可能出问题的,尤其是如果舒宝国际想增加西方市场的销售。

舒宝国际表示:“与我们产品的人道主义性质一致,我们通过将合同生产解决方案,扩展到俄罗斯全国领先的零售商,抓住了俄罗斯对自有品牌需求激增的增长机会。” 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的自有品牌合同代工业务年均增长62%,去年总收入达4.48亿元,约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销往俄罗斯。

与此同时,舒宝国际去年的国内销售额(包括女性护理和成人失禁用品)仅为2.06亿元,占总销售额的30.1%。其他主要市场包括东南亚和哈萨克斯坦,前者占去年销售额的5.3%,后者占1%。

那么,舒宝国际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中国,它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婴舒宝,旗下有三大品牌,分别是纸尿裤品牌婴舒宝、卫生巾品牌五月私语、成人纸尿裤品牌康舒宝。婴儿纸尿裤系列有六个不同的类别,从纸尿裤到湿巾,共有140种不同的产品。其女性护理用品有20种,成人失禁用品有15种。

公司婴童用品的生产设施利用率为84%,意味着如果来自俄罗斯或其他市场的需求持续扩大,它还有增长空间。女性护理用品的需求强劲,2023年生产设施的利用率为138.3%。成人失禁用品是薄弱环节,生产设施的利用率只有14.7%。

舒宝国际计划利用上市所得资金扩建工厂,新增年产3.2亿件婴儿护理用品的产能,同时新建一条年产8,000万件女性护理用品的生产线。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福建沿海城市晋江,到2023年底总产能为每年10亿件,共有16条生产线。

舒宝国际以提供家庭用品为本,它自身也是一家相当典型的家族企业。创始人兼董事长颜培坤拥有90%的股份,女儿颜嘉玮是他的私人助手、公司副总裁。生产部总监周家豪是颜培坤的女婿,采购部总监高跃是他的表侄。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看待这家公司?今年2月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上一家纸尿裤生产商新世好集团也有类似的增长指标,但其首次公开募股尚未获批。舒宝国际上市的独家保荐人是另一家族企业日进资本,其前身是TD Capital。这种家族控制和对地缘政治及单一客户的严重依赖,可以说风险集中和治理薄弱,可能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但从好的一面来看,舒宝银国际如今的增长势头是其他公司所没有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Everest makes mRNA vaccines

云顶新耀依托AI驱动 mRNA管线实现增长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 重点: FDA已批准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公司已成功将经过临床验证的自研mRNA平台本地化,目前正推进多个创新治疗药物的研发管线   莫莉 AI赋能医疗在资本市场掀起热潮,并重塑了生物医药行业格局。在这场竞赛中,港股上市公司云顶新耀(1952.HK)作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将AI技术应用于mRNA癌症疫苗研发,也推动其AI驱动的mRNA肿瘤管线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实现了靶点筛选、序列设计和递送优化等关键环节的效率提升。 云顶新耀在mRNA领域的最新突破是推动该公司转向“双轮驱动”战略的主要动力,通过整合自主研发能力与AI药物发现技术,加速推进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发。 云顶新耀的最新突破来自其备受瞩目的mRNA技术平台,该平台正成为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肿瘤相关抗原(TAA)疫苗注射液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EVM14采用公司自有mRNA技术平台开发,成功获得FDA IND授权,成为该公司首款自研进入全球临床阶段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云顶新耀在将mRNA技术从基础研究转化为全球临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云顶新耀还于3月初宣布,自主研发的首款新型mRNA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类似进展彰显了公司在mRNA技术领域的实力提升,从而吸引了投资者关注,其股价过去一年累计上涨约150%,远超其他生物科技公司。 在实现“商业化水平盈利”的同时,云顶新耀的收入伴随着更多药物上市而快速增长,正逐步接近可持续盈利。最新财报显示,其去年上半年收入达3.02亿元(约合4,2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00万元大幅增长。 mRNA 疫苗的市场潜力及布局策略 mRNA肿瘤疫苗作为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前沿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全球范围内,进展最快的候选管线mRNA-4157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Moderna公司表示该疫苗最早可能在2027年上市。鉴于mRNA技术在靶向多种癌症方面的快速开发能力和灵活性,mRNA肿瘤疫苗的上市可能全面改写癌症治疗的格局。mRNA技术在新冠疫苗中的成功也推动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首个将AI技术整合到mRNA肿瘤药物开发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云顶新耀有望从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的全球mRNA治疗市场中分得可观收益——该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208.3亿美元,2034年增至426.4亿美元。 云顶新耀早在2021年就开始布局mRNA技术开发,经过约四年的研发,成功将经过临床验证的自研mRNA平台本地化,构建了一个涵盖从抗原设计、mRNA序列优化,LNP递送技术到产业化生产的端对端全产业链平台,这是全球少数几个具备此类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对其mRNA平台和管线拥有全球权益,主要布局四大领域: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PCV)、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免疫调节肿瘤治疗性疫苗、自体生成CAR-T产品。公司依托符合GMP标准的商业化生产基地,构建起覆盖mRNA肿瘤治疗与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 EVM16是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新型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该疫苗包含有高免疫原性潜力的新抗原,这些新抗原通过公司专有的“妙算”系统(EVER-NEO-1)新抗原预测算法,可以对每位患者的独特肿瘤突变进行预测。2024年8月,云顶新耀启动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评估EVM16作为单药治疗以及与PD-1抗体联用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实体瘤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初步疗效。 EVM14是一款靶向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在小鼠试验中,该疫苗不仅能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抗肿瘤活性——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还能激发免疫记忆以防止肿瘤复发。该疫苗有望使患者实现“长期无癌生存”,这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与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定制的个性化疫苗不同,EVM14是预先生产的通用型疫苗,靶向常见肿瘤抗原而非患者特异性新抗原。凭借相对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该疫苗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广泛的肿瘤类型适用性。 另一款值得关注的在研产品是云顶新耀的自体生成mRNA CAR-T项目,该疗法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疗效,相比传统CAR-T具有生产成本更低、无需淋巴细胞清除、可在门诊给药等优势。与此同时,CAR-T细胞治疗领域正在发生变革,体内CAR-T研发日益受到重视。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h的交易凸显了这一趋势,也彰显了药企间的激烈竞争。  “公司已成功从产品引进模式转向自主研发与战略授权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战略,并建立了自有mRNA平台。” 云顶新耀CEO罗永庆表示 “当前,云顶新耀基于自研mRNA技术平台开发的三款核心管线产品——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已进入临床阶段的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自体生成CAR-T产品——已成为公司在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战略的三大核心支点,共同实现公司自研AI+mRNA技术平台的巨大价值。” AI赋能加速肿瘤与自免疾病研发进程 DeepSeek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最新成功,再次引发对AI技术潜力的关注,特别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在药物开发中,AI可提升药物发现、化合物合成、临床试验队列选择和数据分析等环节的效率。TechEmergence报告指出,AI可将新药成功率提高16.7%,同时将时间成本削减40%至60%。各国政府正加速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美国今年1月启动耗资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该计划的任务之一将包括利用AI重新设计基于mRNA的癌症疗法。 云顶新耀“AI+mRNA”的技术整合正吸引投资者关注。该战略将AI技术嵌入mRNA开发的关键阶段,包括新抗原预测、mRNA序列设计和LNP研究,以提升研发效率。 在mRNA新抗原疫苗开发中,准确预测免疫原性突变对设计能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疫苗至关重要。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基于AI的“妙算”系统(EVER-NEO-1)新抗原预测算法,不仅能识别大多数已报道的肿瘤新抗原,还能发现多个此前未报道的新抗原。在某些方面,该算法甚至优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开发的肿瘤新抗原识别系统。…

简讯:需求与价格下滑 海螺水泥盈利减少24.6%

受内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水泥行业持续承压。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914.HK)周一公布,去年收入同比减少35.51%至910.3亿元(125.5亿美元),录得纯利80.52亿元,同比减少24.65%。 公司表示,受到需求与价格下滑影响,去年公司水泥和熟料合计净销量同比下降7.46%至2.71亿吨;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4.18%至741.56亿元;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4.51%,较上年同期下降0.52个百分点 2025年,公司预计全年水泥和熟料净销量2.68亿吨,预计吨产品成本和吨产品费用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公司提出2025年至2027年度分红规划,建议期内每年度现金分红合计不低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 海螺水泥周二早盘下跌,至中午收市跌5.75%,报21.3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配股集资426亿港元

小米集团(1810.HK)周二公布,以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每股配售价53.25港元,较周一收市价57港元折让6.6%,较过去十个交易日收市平均价折让3.6%,集资达426亿港元(397.5亿元)。 集资所得主要将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配售股份占已扩大股本的3.1%,而创始人雷军的持股量,将由24.1%降至23.4%。 小米周二开市跌5.5%报53.85港元,较配售价仍高1.1%。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anlian is a payments company

新闻概要:连连数字营收激增 全球支付网络持续扩张

这家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去年营收增长28%,全球支付网络与客户规模持续扩大。 余特莉 连连数字(2598.HK)公布去年营收增长28%并实现经调整盈利,主要得益于其数字支付服务在境内外市场的渗透率强劲提升。随着国内外电商业务持续升温,更多客户选择其数字支付解决方案,公司年内持续拓展全球支付网络并扩大客户规模。 上周发布的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从上年同期的10.3亿元增至13.2亿元(1.82亿美元),其中数字支付业务收入飙升31.6%至11.5亿元,占总营收约87.5%。其全球支付业务收入达8.08亿元,同比增长23.1%;境内业务收入飙升57.1%至3.43亿元。 公司去年达成总支付金额(TPV)3.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64.7%。其中全球TPV增长63.1%,境内增幅为64.9%。 连连数字CEO辛洁表示:“在上市后,公司持续拓展全球牌照布局、扩大合规能力优势、提升产品服务能力并扩大客户规模,推动了公司全球业务版图的进一步扩展及公司业绩的跨越式增长。” 基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公司去年经调整年内损益扭亏为盈,实现年度盈利7,870万元,而上年亏损逾4亿元。这一逆转得益于支付平台的持续规模化运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应用,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按报告基准(包含股权激励及上市费用等非经营性项目)计算,公司亏损额从2023年的6.54亿元大幅收窄至1.67亿元。 创立于2009年的连连数字构建了全球收付款网络,服务客户以电商为主。得益于境内外支付业务的协同效应,公司提供突破传统全球支付限制的综合性服务方案;在境内市场,其创新推出的企业钱包等产品帮助客户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 在跨境电商持续扩张的背景下,连连数字凭借创新平台与广泛的支付牌照布局,已成为这个蓬勃发展行业的重要赋能者。 公司表示,截至去年底已在全球持有65项支付牌照,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90余万商户,支持130余种货币结算。连连数字持续拓展其全球布局——去年12月在中国香港获得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牌照,将运用区块链技术服务客户;去年5月获得卢森堡电子货币机构(EMI)牌照,得以向欧洲本土企业提供数字支付服务。 自一年前IPO筹集约5.5亿港元(7,100万美元)以来,连连数字的股价多数时间维持窄幅波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