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疗在线教育平台今年首五个月转盈为亏,而且将面对更多行业参与者的竞争

重点:

  • 华医网申请到港股上市,虽然公司过去三年利润逐年上升,但今年首五个月却录得亏损
  • 该公司的付费使用者增速减慢,而且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开支今年开始下降,未来收入出现隐忧

莫莉

医生是一份需要持续学习的职业,不断更新的诊疗规范、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都是医生们需要及时学习的知识。

随着时代进步,医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从订阅纸质期刊杂志,转向医疗在线教育平台,这项服务于医生的细分赛道亦涌现出不少头部企业,近期向港交所第二次递表的华医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2008年的华医网,最主要业务是向全国医务人员提供在线医学教育,同时也在线上线下针对不同职位、专科和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专项培训,并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收取课程费用。据其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行业报告,截至今年5月底,华医网的注册医疗专业用户达1,030万名,其中包括340万执业医师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卫生人员在线平台。

除了向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华医网的另外两部分主营业务,是向医药及医疗设备公司提供数字医疗营销服务,以此收取推广费用;另外,它也向患者提供数字服务,尤其是在线慢病管理和职业健康课程。

招股文件显示, 2019年至2021年,华医网的营业收入逐年上升,从2.76亿元增至4.87亿元,其中面向医务人员的数字医学教育服务,占总营收的比重均超过75%。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今年首五个月的营收下降10.2%至7,6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数字医学教育服务贡献收入5,317万元,收入占比减至69.9%,显示营收出现波动风险。

由于华医网提供的服务大多在在线提供,因此毛利率也随着业务拓展而不断上升。过去三年,公司的毛利率从44.9%逐步升至48.9%,期内利润也从2,285万元增至6,318万元。但是2022年前五个月却由盈转亏,亏损额为2,976万元,华医网解释称,这主要是来自收入减少、但研发开支增加,以及产生了与上市有关的开支等原因。

行业参与者众多

从市场前景来看,华医网主攻的三大业务均为高增长赛道,公司主营的数字医学教育市场将迎来颇快增长。据招股书引述的报告,目前中国医学教育市场正经历快速数字化转型,大学院校以外的在线持续医学教育渗透率,将由2021年的22.9%快速增长到2026年的49.2%,市场规模将达159亿元。

但是,华医网在招股书中坦承,公司需要在多个方面与其他医学服务服务机构展开竞争。虽然华医网的注册医疗卫生人员和执业医师数量,在医疗专业用户在线平台中均位居第一,但这些注册用户也可以随时在其他平台上开设账户。

截至2022年5月,中国共有12家机构获得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获得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许可证,该许可证为公开申请制,未来或将有更多市场参与者获批。2021年登陆港交所的医脉通(2192.HK)、获得腾讯(0700.HK)及高瓴资本等投资的“丁香园”等也在同一赛道,此外还有面向骨科医生的好医术唯医、产科领域的iBaby,也是华医网的潜在竞争对手。

华医网的招股书还提及:“存有拥有海量资源、技术专长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将与公司进行竞争。”在互联网医疗领域,阿里健康(0241.HK)、京东健康(6618.HK)、平安好医生(1833.HK)也在数字营销服务领域发力,希望与华医网分一杯羹。

付费用户增长减

虽然中国约七成医疗卫生人员为华医网的注册用户,但也意味着市场发展空间有限。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付费使用者数从2019年的150万人,增至2020年的220万人,2021年再增加至240万人,可见增速明显放缓;此外,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开支增长更加缓慢,从2019年的115元增至2021年的125元,2022 年前五个月甚至回落至111元,显示华医网的收入前景并不乐观。

幸而华医网现金流并不算十分紧张,截至2022年5月31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1亿元。公司称本次IPO筹资所得,将主要将用于业务扩张及升级、巩固数字平台及升级AI应用,以及探索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等。

作为医疗教育赛道的早期入局者,华医网在成立初期获得红杉中国、中海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但之后大多数投资都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完成,并未引入更多外部投资者。在招股前,红杉资本持有公司19.3%股份,为最大外部股东。

华医网未有招股详情,要估计其上市估值,可与2021年上市的医脉通比较,这间主营数字医疗营销服务的公司市盈率高达72倍。如果以医脉通的市盈率计算,按照华医网去年的盈利水平,市值可达45亿元。但由于华医网的发展前景不太明朗,而且今年首5个录得亏损,投资者可能只愿意接受稍低的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澳门4月赌收按年微升按月下调

澳门博监局公布上月澳门赌收,4月博彩毛收入188.6亿澳门元(下同),按年升1.7%,但按月则下跌4.1%,并已是运续两个月下跌。 今年首四个月,澳门累计博彩毛收入达765亿元,与2024年同期比较,微升0.8%。 经过疫后连续两年的急速增长后,澳门博彩收入开始放缓,政府去年底预计,今年赌收将达2,400亿元,较去年增长11%。若按此估计,即澳门每月平均赌收要有200亿元才可达全年目标;但今年首四个月,每月赌收均低于200亿元。近期全球经济受关税战影响,市场气氛不理想,料有机影响赌客在博彩上的支出,相信澳门赌收今年很大机会未能达标。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销售重回增长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1.2%至88.7亿元,在经历2024年困境后恢复盈利,并重回同店销售增长轨道。 瑞幸表示,首季净新增1,757家门店,总店数较2024年末增长7.9%至24,097家。其中自营门店15,598家,加盟门店8,499家。自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41.5%至64.8亿元,约占整体营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8.1%,在经历四个季度连续收缩后,当中去年一季度曾骤降20.3%,今年首季终能重拾升势。伴随经营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8,320万元。 瑞幸股价周二下跌2.6%,该股年内累计涨幅仍接近4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inanciering is Linklogis' speciality

走不出房产低迷 联易融深陷困局

由于未能减少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首季度该公司在供应链融资平台上的交易量仅增长7% 重点: 一季度联易融科技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增7%,远低于2024年一季度45%和去年全年28%的增速 公司一直在尝试减少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依赖,但收效甚微 梁武仁 联易融科技集团(9959.HK)在尝试摆脱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阴影的过程中,似乎碰壁了。 公司已成为房地产长期低迷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其基于云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严重依赖基础设施和建筑等相关行业客户。鉴于房地产市场低迷看不到尽头,公司一直在努力拓展其他领域的客户。但上周发布的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显示,这一努力收效甚微。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联易融科技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增速和多元化而盲目拓展客户,因它仍需筛选能够履行还款义务的高质量用户。 这意味和其他很多金融机构一样,公司需要在业务增长和风险管理间找到平衡。一季度公司旗下平台总交易量,仅比上年同期增长7%至1,000亿元(137亿美元),或许正是它在两者之间尽力维持平衡的印证。这个增速和2024年一季度45%的同比增长,以及去年全年28%的增长相比,大幅放缓。 在供应链融资中,一家公司(有时也叫“锚”)利用其欠供应商的未付账单,帮助供应商获得资金,这是公司用自身的信用度让供应商获益。锚和供应商都能从中受益,因为前者有了更多的账单支付时间,而后者可以获得运营资金。联易融科技旗下的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从基础资产管理到证券化的各个环节,让供应链融资变得对有关各方都更加便捷。 近年来,这种供应链融资在中国发展迅速,部分原因是传统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普遍不足。但联易融科技的现状证明,在艰难时期,比如眼下,这个融资细分领域也会感受到压力。 如果不是“多级流转云”产品,该公司一季度整体交易量会大幅下降。“多级流转云”产品交易量增长37%,凭一己之力抵消了包括“AMS云”和“ABS云”在内的其他服务的下降。在联易融科技的最新业务发展公告中,首席执行官宋群将其他平台交易量萎缩,归因于市场情绪“低迷”以及资产支持证券(ABS)延迟发行。 营收增长乏力 联易融科技一季度的营收增速可能会低于7%的交易量增幅,考虑到收费面临压力,营收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下滑。在一季度业务发展公告中,公司并未提供实际的营收数据。但去年,公司全年营收增长19%,落后于28%的交易量增长。 具体而言,鉴于多级流转云服务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并未转化成相应的营收增长,该平台的收费似乎低于AMS云服务和ABS云服务的收费。多级流转云服务是联易融科技相对较新的一款产品,但它已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这项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将中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换成数字凭证(Digipos)。 到2022年,多级流转云在交易量方面超过AMS云,成为联易融科技最大的产品,之后实现了几何级增长。2023年,多级流转云业务的交易量激增82%,去年又增长了52%。但联易融科技主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2023年实际上出现了下降,去年仅增长了约18%。 公司的获客速度也有所放缓,反映它在为产品寻找新用户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房地产相关领域之外。比如,其最大的客户群体——核心企业伙伴去年增长了45%,而就在2021年时,其增长还接近翻倍。 与此同时,去年联易融科技对房地产相关客户的依赖有所加深,尽管由于市场持续低迷,这类客户的风险可能有所上升,进而吸引力有所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在联易融科技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44%和2022年的48%,上升至去年的51%。这意味公司的很多新客户都来自地产行业,或是来自这些领域的现有客户,在联易融科技的平台上变得更加活跃。鉴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萧条,这两种情况对联易融来说都不是好事。 公司去年的减值损失几乎增加了两倍,抹去大部分毛利润,足见其客户压力增大。也因此,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公司净亏损却扩大了。 虽然联易融科技本质上是一家平台运营商,但当客户未能支付账单时,它确实需要承担一些责任。这是因为公司将可证券化的供应链资产收集起来,如未付账单,然后在一定时期内将其暂记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叫“仓储”。如果一家公司在仓储期间拖欠账单,联易融科技就必须以减值成本的形式,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 有互联网巨头腾讯支持的联易融科技,股价自2021年上市以来已下跌逾90%,仅今年就下跌了31%,目前市销率仅为2倍。不过,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也同样低迷,比如信也科技(FINV.US)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市销率仅为1倍。这表明,由于这类公司面对中国当前经济疲软的风险敞口,投资者对其持谨慎态度。 这意味着联易融科技要赢得投资者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70.2%,股东净亏损为7,180万美元,较上季净亏损1.8亿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50万美元。 首季度,公司录得毛损8,1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利7,210万美元;毛利率录得-65.8%,去年同期为17.4%。期内,多晶硅销量为28,008吨,按年下跌48.1%;平均售价为4.37美元,低于现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水平,导致公司本季度维持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环比收窄。预计第二季度将生产约2.5万至2.8万吨多晶硅,全年则将生产约11至14万吨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报12.77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