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额推广支出,公司最新季度业绩中的营业利润下降了一半,股价接近上市以来的最低点

重点:

  • Smart Share Global,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怪兽充电,由于中国充电宝租赁市场的激烈竞争,利润率正遭受大幅侵蚀
  • 公司的股价现在接近上市后的低点,与类似的共享经济企业相比,其价值看起来被低估了

阳歌

投资者们或许看涨西方的共享经济,但对中国的共享经济却远没有那么多信心。

这是来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重要讯息之一。中国的充电宝租赁专家Smart Share Global Ltd. (EM.US)——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怪兽充电(Energy Monster)——刚刚公布了4月纽约IPO之后的第二份季度报告。投资者们对公告没那么兴奋,也并不太恐慌。

业绩披露后,该股在周一的交易中小幅下跌了0.7%,但随后在盘后交易中稍有反弹。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自4月初上市以来,该股已经损失了约三分之二的价值,现在的价格接近历史最低。这与许多中国股票的大势一致,这些股票因中国政府担忧海外上市企业的数据安全而受到冲击。

坦率地说,怪兽充电似乎不属于拥有大量敏感数据的公司,除非你认为知道某人最近一次给智能手机充电的时间和地点是敏感的。但是投资者似乎没有做出这样的区分,这些天,他们抛售几乎所有与科技相关的中国服务类公司的股票。

怪兽充电是为数不多真正盈利的共享经济企业之一,尽管利润没有太多。但由于它的许多国内和国际共享经济的同行都在亏损,可能最好还是用市销率(P/S)来比较,看看与国际同行相比,西方投资者有多不看好中国公司。

怪兽充电目前的市销率只有1.4倍,对于这种高增长的科技公司来说,这看起来非常低。怪兽充电的收入来自充电宝出租,针对的是需要快速为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充电的人。最近上市的滴滴出行(DiDi Global)的市销率同样低,为1.5倍。但就滴滴出行而言,我们需要指出,它的确是拥有大量敏感的个人数据,并且中国的互联网监管部门已针对它发起了数据安全审查。

中国唯一独立运营的共享单车公司哈啰出行(Hello Inc.)同样受到了美国投资者的冷遇,今年早些时候被迫撤回了在纽约上市的计划。

相比较而言,优步(Uber)现在的市销率为6倍,要高得多。上市更晚的民宿专家爱彼迎(Airbnb)的市销率更高,为21倍,似乎有点儿过高。但这些数字确实很好地凸显出,西方的投资者如今多么不看好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

虽然监管问题等中国特有的因素可能正在打击怪兽充电的股票,但一个更普通、同样也是非常中国特色的因素,可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残酷的竞争。就像中国的许多事情一样,这种新兴市场往往会吸引许多参与者,怪兽充电绝对是这种情况。

今年年初提交IPO招股书时,怪兽充电还是市场的领导者,就在它上市之前,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街电和搜电宣布合并,令它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该公司还面临着来自另一个名为小电的主要参与者的竞争,以及庞大的线上到线下(O2O)服务专家美团的竞争。

利润率下滑

激烈的竞争最终令怪兽充电本应相对乐观的季度财报黯然失色,由于上市后股价下跌,市值已跌破10亿美元大关,令公司失去了“独角兽”地位。

在该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上,竞争体现得最为明显,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64.6%,至7.71亿元(1.19亿美元)。换言之,这一增长速度快于该公司同期整体收入的增长52.9%,至9.724亿元,虽健康,但增幅要低。

这意味着该公司将总收入的80%用于营销——这是个非常高的比率,从长期来看可能是无法持续的。由于这笔巨额支出,该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6.2%骤降至最新财报季的1.9%,营业收入下降了约一半,至1880万元。

尽管出现了这些总体的负面趋势,但该公司仍成功实现了当季820万元的净利润,虽然数字不大,但扭转了去年同期6.41亿元的巨额亏损。

在怪兽充电的财报电话会议召开超过12小时后,美国主要的投资者网站都没有提供会议的文字记录,这反映出该公司在吸引投资者关注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不过,它的财报新闻稿看上去确实有点不妙,它引用首席财务官辛怡的话说:“展望第三季度,我们继续看到一些不利因素,将影响传统上全年的高峰季度。”

这可能是指中国最近暴发的新冠疫情,这促使许多地方政府在出现新病例后进行大规模检测,并阻止城际旅行。怪兽充电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9亿至9.3亿元,这意味着在通常应该是该公司一年中表现最强劲的季度出现了环比下降。

总而言之,尽管竞争激烈,但充电宝租赁市场的潜力仍然相当有吸引力。怪兽充电的招股说明书援引第三方的研究称,中国的充电宝租赁市场去年规模在9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8年将激增至10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2%。这样的增长听起来十分乐观,但考虑到智能手机和其他便携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这种可能性似乎挺大。

当然,在享受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带来的好处之前,怪兽充电需要先熬过迫在眉睫又不可避免的整合。但看起来,它似乎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能够挺过市场的大洗牌,这意味着它的股票在目前的水平上,可能是一个具有相对吸引力的长期投资对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Ele.me name to be retired

新闻概要:阿里巴巴整合饿了么升级为淘宝闪购

在饿了么借助GPS定位技术,彻底变革行业十余年后,阿里巴巴将让这一外卖品牌退场 阳歌 本周国内多家媒体援引未具名消息源报道,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9988.HK)将停止使用饿了么品牌,对中国最早的餐饮外卖巨头进行重塑,以迎接“闪送零售”新时代。消息源之一的新浪网披露,从12月1日起,阿里巴巴将正式将饿了么APP更名为“淘宝闪购”。 新浪网称,饿了么庞大的骑手团队——他们标志性的蓝色头盔、工装和送餐箱曾是中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街头常见风景——现已开始承接淘宝闪送订单。淘宝平台自身也运营着独立骑手团队,其亮橘色赛车风格工装,正迅速成为上海等大都会街头的崭新风景。 阿里巴巴尚未对停用饿了么品牌的计划置评,此前阿里通过2018年分阶段进行的一系列收购饿了么,对其估值近100亿美元。然而此后该品牌表现相对沉寂,市场份额遭竞争对手美团(3690.HK)蚕食,今年京东(JD.US;9618.HK)亦进入该领域。 随着京东入局,三家公司陷入激烈价格战,已引发监管层出手干预。 创立于十多年前的饿了么,借助当时尚属新兴的全球定位技术,将外卖服务变得快速、高效且实惠,彻底改变了中国餐饮外卖业态。近期三家公司均在其服务中增设本地生活商品,竞相角逐最快送达时效。 阿里巴巴今年4月底推出淘宝闪送业务,经过初期试点后,近几周该服务正加速扩张。服务上线时阿里曾表示,该服务旨在以30分钟至1小时配送生鲜杂货、零食百等商品的时效能力,对饿了么核心餐饮外卖形成业务补充。 阿里巴巴最新力推的“闪送零售”战略,与近十年前马云提出的融合线下实体与线上购物的“新零售”计划颇为相似。但该战略最终产生的协同效应并不显著,阿里巴巴最终出售了当时收购的大部分实体零售资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利入股雷诺巴西 获得本地化产销资源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0175.HK)11月3日宣布,与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及法国雷诺集团(RNO.PA)签署巴西战略合作最终协议,吉利将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股份,并共享其工厂产能与销售网络。 据财新报道,雷诺巴西公司总估值约合135.84亿元(19.1亿美元),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主要通过技术资产入股,对应估值分别约为33.45亿元和9.44亿元,吉利汽车仅需额外现金出资约5.85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汽车控股股东,按照此前发布的交易公告,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在雷诺巴西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1.29%和5.11%。 雷诺集团称,雷诺巴西公司已成为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巴西的经销商,目前纯电动车型EX5已通过雷诺品牌经销商渠道全网销售。雷诺集团还将采用吉利的一款新能源汽车架构,推出本品牌新能源产品,雷诺巴西公司的Ayrton Senna工厂将共同生产吉利品牌与雷诺品牌车型。 吉利汽车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7.42港元,跌0.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雅居乐10月销售环比升同比跌

房地产开发商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83.HK)周二公布十月份销售数据,全月预售金额为7.1亿元,较9月份上升54%,但与去年同期比较,则大跌49%。 10月份销售的建筑面积为8.3万平方米,较9月上升48%,但按年则下跌30%。上月每平米均价为8,517元,环比上升3.3%,但同比则下跌37%。 今年首十个月,雅居乐预售金额累计为74.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5.6亿元,大幅下跌45%。 雅居乐周平开报0.425港元,过去一年公司股价从高位下跌近6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ird-quarter revenue sets new record as Lens Technology approaches second “iPhone moment”

三季度营收创新高 蓝思科技迎第二个“iPhone时刻”

蓝思科技押注AI眼镜与具身智能,试图在下一轮科技浪潮中,再次打造新的高光时刻 重点: 第三季营收207亿元,同比增19.3% AI可穿戴设备与具身智能成为新增长动能   李世达 20年前,湖南的一间玻璃工厂,靠着一片防刮玻璃敲开了苹果供应链的大门;20年后,这家名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的精密制造大厂,正尝试在AI浪潮中为自己找到第二个“iPhone时刻”。 公司创办人周群飞,从蓝领女工到“果链女王”的奋斗故事堪称传奇。她在2003年创立蓝思科技,以蓝宝石和钢化玻璃加工技术打入苹果供应链,成为iPhone、iPad、Mac系列的核心供应商,成为全球精密制造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蓝思科技近日公布7月登陆港股后的第二份业绩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净利润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按年增19.3%至207.02亿元。净利润达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12.6%。 蓝思的传统业务——手机玻璃与结构件制造——依旧稳健,但真正让市场侧目的,是它押注的新方向。公司表示,增长动能除来自传统手机业务回暖,更源于AI可穿戴设备与具身智能等新业务逐步放量。 16岁就与玻璃为伍的周群飞,深知企业的经营如同玻璃般脆弱。当市场周期更替、智能手机增长放缓,蓝思开始在智能眼镜、具身智能和高端机器人领域全面布局。 加码布局AI眼镜 在AI眼镜领域,蓝思称已为北美头部客户提供精密结构件、光学与声学模组。外界普遍认为,市场普遍推测其北美头部客户即是Meta(META.US)。Meta与雷朋(Ray-Ban)共同推出的AI眼镜,结合语音助理、影像识别与实时翻译等功能,被视为“AI时代第一款真正商用化的智能可穿戴产品”,自2024年底上市以来销量超出预期。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与Counterpoint数据,2024年全球AI/AR眼镜出货量约670万副,2025年预计将达1,200万副,年增近80%,其中Meta出货占比逾40%,居全球首位。这一增长对蓝思科技尤为关键,因为公司不仅提供镜片与结构件,更逐步切入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模组、无线充电与整机组装等高附加值环节。 虽然公司未单独披露AI眼镜收入,但从第三季度营收及毛利的持续提升来看,该领域贡献已开始显现。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中指出,公司“AI硬件业务已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有望成为2026年业绩的主要增长来源。随着Meta AI眼镜出货放量,蓝思有望在未来几季持续受益。 公司并在长沙成立一家光电公司子,专注研发光波导镜片与高附加值元件,明确瞄准AI眼镜与AR显示市场的核心零部件。今年2月底,公司也与AI眼镜制造商杭州灵伴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提供技术与产业链支持。 在具身智能方面,蓝思十年间持续布局,现已建成人形与四足机器人制造平台。旗下新总部与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将于11月启用,年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机器狗超万台,产品已供应至北美及国内头部企业。蓝思的制造与供应链能力,使其有机会成为AI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核心供应商。 蓝思于7月在香港上市,当时募资约47.68亿港元,其中48%用于扩展产品组合、28%投入海外业务。截至9月底,尚有约七成募集资金未动用,主要保留用于海外产能建设与AI新业务投资,意味公司仍具较强的现金储备与扩张弹性。 构建海外产能 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8.44亿元,虽同比小幅下降约7%,但仍保持稳健。手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仍有72.6亿元,为后续研发与扩产提供充足支撑。另外,公司在建工程金额增加约47.94%,主要来自越南与泰国新厂建设,为海外订单与AI硬件量产做准备。 从估值层面看,蓝思科技目前港股市盈率约为31倍,高于舜宇光学(2382.HK)的24倍及大立光(3008.TW)的13倍。反映了市场对AI可穿戴设备及具身智能业务的较高预期。也意味蓝思不再被视为单纯的苹果代工厂,而是AI硬件的制造商。如未来AI眼镜出货如期成长,公司在具身智能与AR光学领域的布局将更具说服力,其估值或仍具上行空间;但若进度不及预期,短期波动风险亦需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