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HK 9696.HK
The industrial metal used in electric car batteries has dropped 85% from its price peak to around $90,000 per ton, hit by a supply glut and slowing vehicle sales.

2022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高达每吨60万美元,但最近已暴跌至约9万美元,跌幅达85%

重点︰

  • 受碳酸锂价格暴跌拖累,两大锂矿龙头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上半年由盈转亏
  • 市场预计在需求减少、库存严重的大前提下,碳酸锂价格难大幅反弹

 

裴梓龙

这几年来,全球掀起新能源车热潮,令车用电池发展一日千里,其核心原材料碳酸锂成为各国必争之物。各国眼见锂价直线上升,纷纷开始增产,同时新能源车销售增速减慢,以前是锂矿供不应求,碳酸锂价格在2022年一度高见每吨60万美元;现在供应提上来了,但需求少了,令碳酸锂暴跌至最近的约每吨9万美元,高位累跌85%,单计过去一年的价格,就已经蒸发了约70%。

锂业正在步光伏业的后尘,陷入产能过剩,多家行业巨头都录得巨额亏损,两大龙头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9696.HK; 002466.SZ)和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1772.HK; 002460.SZ)发出盈利警告,同告转盈为亏,前者预计上半年亏损达48.8亿元至55.3亿元,后者则亏损7.6亿元至12.5亿元。

对比去年同期,虽然碳酸锂价格已经由高位下跌,但两大锂矿龙头仍录得巨额盈利,天齐锂业去年上半年大赚64.5亿元,而赣锋锂业的盈利也高达58.5亿元,可想而知,碳酸锂价格下挫,对行业龙头带来多大挫折。

“作为电池产业链中的中上游企业,天齐和赣锋对碳酸锂的价格最敏感。这一年新能源车销售增长放缓,部分欧美车厂的车款更延迟推出,可见其销售增速大不如前;相反锂矿开采速度增加,去年整体产量就多了20%,尤其像阿根延这些南美国家近年非常积极开采锂矿,加上之前碳酸锂炒过头,现在价格回跌,就直接冲击天齐和赣锋的业绩。”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说。

不过,两家巨头发出盈警后,其港股股价不跌反升,天齐在三个交易日内反弹7.6%,赣锋更涨了13.8%。原来单计二季度,天齐和赣锋的情况已好转,其中赣锋更扭亏为盈,经常性净利润介乎5,400万至1.54亿元;至于天齐二季度的表现比赣锋逊色,仍亏损9.8亿至16.3亿元,但是比一季度亏损近39亿元大幅减少,这就解释了为何投资者在盈警后开始抄底。

除了因为碳酸锂价格下跌外,另一大亏损原因就是天齐和赣锋均投资失利。赣锋在公告中提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Pilbara Minerals Limited(PLS)价格下跌,导致公允值产生重大损失;天齐则受到其联营公司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上半年业绩将大幅下降拖累,上半年投资收益将会大跌。

PLS是赣锋在澳洲投资的矿商,拥有全球最大锂辉石矿山之一的Pilgangoora锂矿,而赣锋持有PLS公司约5.74%股权。事实上,今年一季度,赣锋的金融资产公允值变动已由盈转亏,亏损2.7亿元,PLS的股价在二季度持续下跌,累跌约20%至一年新低,直接拖累赣锋业绩。

投资失利拖累业绩

天齐的联营公司SQM虽然未公布二季度业绩,但智利圣地亚哥法院于2024年4月对其2017年和2018年税务年度的税务诉讼进行了裁决,撤销了税务和海关法庭在2022年11月7日对于该案件的裁决结论,导致其确认了约11亿美元的所得税费用,并相应减少净利润约11亿美元。根据彭博社预测的数据,SQM上半年业绩几乎肯定会同比大幅下降,将直接反映在天齐的投资收益上。

除两大锂业龙头外,其他同行也不好过。盐湖股份(000792.SZ)预计上半年盈利大减66.7%至54.9%、融捷股份(002192.SZ)的盈利也同比减少38.8%至49.7%、中矿资源(002738.SZ)盈利则下降60.1%至69.4%、雅化集团(002497.SZ)盈利更跌87.4%至91.6%,唯独西藏矿业(000762.SZ)盈利上升了260%至410%倍,但却是因为其他金属价格走强带动。

无论如何,对于锂业股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肯定是碳酸锂价格何时见底,但市场认为在目前“产能过剩”、“去库存”的大前提下,下半年并不乐观。建信期货的报告指出,国内碳酸锂库存已增至11.1万吨,电池需求也在减少,加上下半年库存压力高,估计价格将跌至每吨8万美元左右;华泰期货早前的报告中也提到,下半年碳酸锂的供需不会有显著变化,预计价格仍维持震荡探底。

温杰预计,在目前新能源车需求增长减慢的大前提下,碳酸锂价格很难大幅回升,“我们很难去预判何时见底,但中短期来说这些中上游企业生意难做,因此我对锂业股看法只维持中性。”

投行大和的报告称,在天齐和赣锋两者中,更看好赣锋的前景,因其锂化合物业务能保持“薄利多销”,如果电池业务不再有重大亏损,估计下半年可跑赢同业;瑞银也认为,赣锋大致上已消化其高价锂辉精矿库存,上半年锂化学品销量同比量长,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6.96港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受惠大电视热销 TCL首季业绩增长强劲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机型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电视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至651万台,同期营收增速达销量增速一倍,录得22.3%的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同比劲增33%,占整体销量的27.7%,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当季出货机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寸至53.4英寸。其高分辨率Mini LED电视季度出货量同比激增233%,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增长超过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场午后交易时段,TCL电子股价上涨5.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Shein上调美国商品售价 部分涨幅高达377%

快时尚巨头Shein在美国即将对小包裹征收关税前,率先调高产品售价,调幅最高达377%,反映贸易战对美国消费者的直接冲击。 据彭博新闻报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与健康类的100大热门商品平均涨幅达到51%;家居与厨房用品以及玩具类产品平均涨幅为30%。而Shein最畅销的女装类别,平均价格亦上调了8%。其中一款10件装厨房毛巾价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涨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达377% 美国政府于4月初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并将于5月2日起,终止针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此外,每件邮寄商品的处理费也将提高至100美元。报道称,Shein已鼓励供应商在越南设厂,Temu则推动中国工厂采“半托管”模式,大批量将货品直运美国。 此前,Shein与Temu已向消费者预告,受“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变更”影响,营运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调整价格,以维持产品品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 Saa sells cosmetics

网购日盛消费北上  莎莎救急力拓电商

这家化妆品零售商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其核心的港澳市场收入下滑11%至12%,导致利润降幅高达68% 重点: 随着大量香港民众北上深圳消费,去年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出现萎缩 因关闭门店并将重心转向电商,在截至3月底的第四财季,这家化妆品零售商在中国内地的收入下降了40.5%    谭英 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78.HK)是香港的创业传奇,它原是郭少明及罗桂珍夫妇于1978年在一家小商场的地下创立的摊位。但在2015年达到89亿港元(11.5亿美元)的营收巅峰后,其业务规模已缩水过半,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营收仅为43.6亿港元。 在这一财年,坏消息不断,上周五的公告更凸显这一点。盈利预警显示,截至3月底的12个月内,公司营收同比下滑约10%,利润暴跌63%至68%。在香港,随处可见它的粉色店面,里面售卖各种平价化妆品,但人口结构和消费趋势的一些重大转变给它造成了冲击,而且转变似还在加速。 最主要的转变是香港民众日益热衷赴深圳消费,这给莎莎国际营收四分之三的港澳核心业务带来了压力。同时,赴港内地游客曾是该公司的重要客群,如今这个群体也减少在港停留期间的消费。 盈利预警将公司利润暴跌归咎于这两个因素。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里,其利润从上一年的2.19亿港元骤降至7,000万至8,000万港元。 2023财年业务激增,也是近期多项数据下滑的部分原因,受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旅游和消费推动,莎莎国际2023年营收增长24.8%,利润近乎翻几番。但情况的转变来得猝不及防: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回归谨慎,繁荣一瞬即逝。 市场似已做好迎接坏消息的准备,尤其是考虑到莎莎国际已在此前的多份季报中,披露了大量的营收疲软信息。该股周一开盘股价持平,不过年内仍下跌约17%,错失近半年其他中概股的上涨行情。 该股目前市盈率为11.8倍,与上美股份(2145.HK)的30倍和主打中高端市场的毛戈平(1318.HK)的46倍相比,似乎遭严重低估。 盈利预警和同在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季报也并非全是坏消息。虽然核心的港澳市场萎缩,但占营收10%的东南亚业务(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内增长17.3%,而该地区的线上销售更是激增36.5%。不过同样占营收10%的中国内地市场同期大幅下滑40.5%,形势严峻。 持续亏损 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多数年份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好消息是,它终于开始有所动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了,比如加大对线上资源的投入,并关闭那些业绩不佳的门店。它在内地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时间较晚,直到2015年才开始在大型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而且它坚持传统零售模式的时间比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长。 它在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屈臣氏的动作要快得多,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自己的购物应用程序,并在阿里巴巴旗下流行的淘宝平台开设了旗舰店。在那之后,它又在京东和亚马逊等其他热门网站上都开设了店铺。 值得称赞的是,莎莎国际终于改变了在中国内地的路线,淘汰了实体网络,采用了更加轻资产的运营模式。线上业务目前占该公司中国内地销售额的80%,公司关闭了18家实体店,计划继续聚焦电子商务,并与更多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销售商品。 莎莎国际表示:“集团相信,此轻资产模式的转变,有助降低营运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公司还表示,在截至3月的财政年度产生了2,000万至3,000万港元的一次性闭店拨备。 尽管莎莎国际将电商视为在内地的发展方向,但在香港大本营,线上业务规模仍然不太活跃。截至去年9月底的六个月内,港澳核心市场的线上销售额仅为9,480万港元,占两地14亿港元总营收的7%。彼时港澳市场整体营收已现颓势,六个月内同比下滑18.4%,不过同期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市场分别增长27%和15%,但由于香港业务在营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最终导致公司期内总收下跌10.4%。 随着香港消费者持续远赴深圳娱乐购物,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恐将持续承压。今年4月18日至21日复活节假期期间,约160万香港人次入境内地,同比增长6.8%。其中多数前往深圳,港元汇率优势增加了在深圳的购买力。同时,这个因素也削弱昔日为便宜而去香港购物的内地游客需求。 莎莎国际对零售市场变局的应对虽显滞后且伴随着阵痛,却是必要的调整。随着创始人夫妇步入古稀之年,接班人问题亦浮出水面。最可能的接班人是女儿郭诗慧,她2005年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公司,2018年被任命为企业策划及发展副总裁。 郭诗慧行事低调,但她相对年轻,而且更有可能拥抱电商,如果她能努力让公司顺应最新零售趋势,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获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日公布,集团签订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采购合同,分别为Walker S1及 Walker C,主要用于汽车工厂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 集团表示,采购合同意味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的商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让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进入汽车工业制造得到进一步验证。未来集团续将产品商业化落地,为大批量产和交付做好准备。 周一优必选开市升近3%报83.9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高位下跌近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