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应用运营商满帮集团发布第四季度更新,显示出强劲但放缓的增长,与此同时由于仍在等待网络安全审查结果,它还不能开放新用户注册

重点:

  • 满帮集团声称,其第四季度完成的订单增长了41.6%,比上一季度78.4%的增长有所放缓
  • 满帮集团报告增长的同时,其他一些大公司纷纷表示,由于疫情管控的干扰,中国业务出现收缩

阳歌

要解读满帮集团有限公司(YMM.US)最新的四季度更,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这反映出在全球疫情以及席卷全国的监管风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营商环境变得多么复杂。

当然,还有该公司的实际业务——使用应用程序来匹配卡车司机和希望在中国境内用卡车运输货物的人。但是有点讽刺的是,由于所有其他的因素作用,该公司的业务本身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似乎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

对于许多中国科技公司来说,这是它们越来越需要频繁面对的现实,反映出中国复杂的营商环境,其中许多非商业因素往往与实际业务因素同等重要。当我们上次写到满帮集团时,我们提到了其中的一个因,即与政府优先事项的同步,这家公司似乎在这方面做的不错——中国寻求降低碳排放以便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但最近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因素是数据安全,这对该公司来说是个更大的问题。更确切地说,去年7月,满帮集团宣布它正在接受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的网络安全审查,在审查结果出来之前,禁止新用户注册。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审查结果如何,但更直接的问题是禁止新用户注册,这限制了满帮集团的发展。

然后还有新冠疫情和中国采取的严格管控措施,这导致国内甚至同一城市内的人员流动受到很大限制。第四季度最极端的三个案例发生在西安、天津和郑州,这些城市实施了部分或全面的封锁,以控制当地疫情。

这种限制对那些依靠人们外出消费才能赚钱的餐馆和商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它还限制了城际旅行,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的人员流动。作为满帮集团业务核心的货物运输也受到了影响。在西安封锁期间这一因素得以显现,一些人开始抱怨困在家中买不到日用品。

考虑到这种复杂的情况,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满帮集团的最新更新,它显示该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完成了3,480万份订单,比上年同期增长41.6%。这些订单相当于695亿元(110亿美元)的总交易量,同比增长22.1%,这个数字不算太强劲。这一组合延续了该公司一直以来的趋势,意味着每笔交易的平均价值越来越小。

如果你是一个乐观的人,你可能会为最新的报告叫好,因为即使是在多数零售业和其他面向消费者的企业都由于疫情干扰而出现大幅度收缩的时候,满帮集团仍能够在当季实现如此强劲的增长。

态度悲观?

但至少从该公司的股价来看,投资者似乎对这个新消息持“悲观的”看法。报告公布后,满帮的股价在周二的交易中下跌7.1%,接近52周以来的低点。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一周前,该股毫无缘故地上涨了大致相当的幅度,这意味着它现在的交易价格距离2022年开始时的水平差不多,自1月1日以来下跌了4%左右。

投资者可能关注的是,最新数据较第三季度有所放缓,当时满帮的完成订单量增长了78.4%,总交易额增长了48.8%。

该公司还提到了安全审查,这显然对它能否回到强劲增长轨道非常重要。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晖在更新附带的评论中表示:“在运满满和货车帮应用程序完成网络安全审查之前,我们希望通过扩大用户基础和推动用户参与来实现持续增长。”

归根结底,疫情的扰乱与进行中的安全审查,掩盖了该公司更具正面意义的环保叙事,以及由于中国卡车运输行业的分散性质,其真正的增长潜力。

没有人知道安全审查什么时候结束。​​在中国,类似的反垄断审查应该在6个月内完成,不过数据安全审查似乎没有这样的时间限制,可能是因为它们属于新生事物。满帮是在去年7月初宣布开始审查,这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月。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似乎对该公司的股价和估值构成了压力。该公司目前的市净率为2.5倍,而更传统的物流企业,比如京东物流(2618.HK)和中通(ZTO. US)的市净率分别为3.7和3.5倍。从市销率来看,满帮的情况稍好一些。它的市销率为20倍,相比之下,京东物流则为1.6倍,中通为5.6倍。

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满帮的整体财务状况看起来相当不错。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长了68.9%,达到12亿元,而净亏损从一年前的3.34亿元缩小到1.78亿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第三季度调整后的亏损甚至更小,为470万元,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该公司去年同期在此基础上是盈利的。

总而言之,在不久的将来,当数据安全审查结束后,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它的一个主要不确定因素的消除,这应该会让满帮再次开始新客户注册。现在还很难说疫情的干扰何时可能会缓解,不过在未来三四个月里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Omicron毒株已经开始消退,随着春季和夏季的到来,感冒和流感季节也会结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微盟折让8.9%配股筹15亿港元 无极资本成单一大股东

电商服务供应商微盟集团(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亿股予无极资本,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约16%,配售价为每股2.26港元,较微盟上日收市价折让8.9%,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6亿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项净额约30%将用于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应用。30%用于扩大媒体渠道及加强精准营销服务。10%用于海外业务发展,30%拨作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完成配售后,无极资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孙涛勇、方桐舒及游凤椿组成的主要股东集团持股比例,则由8.1%降至6.8%。 微盟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国富氢能配股集资1亿港元

氢能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将以每股50.13港元配售199.48万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亿港元。 配售价较公司周三收市价55.5港元折让9.68%,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8%。 集资所得的72%资金,将用作支持集团业务的营运,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应商款项;20%用于偿还现有信贷融资,余下8%用于投资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国富氢能周四开盘跌0.1%报55.45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业绩扭亏助攻 麦科田生物冲刺港股上市

在经历多年亏损后,麦科田生物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效率提升,以及核心业务的稳健扩张 重点: 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医疗板块持续火热,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一倍,显示出市场对于港股生物医药充满信心。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多家医疗企业争相递表赴港上市,9月11日,医疗器械企业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公司业务主要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 其中生命支持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室,以管理和护理重症患者,其产品主要包括药物输注产品、麻醉机、气道管理产品、肺功能检测产品等;微创介入产品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胆道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可重复使用及一次性内窥镜系统以及相关耗材;体外诊断设备和耗材等产品组合,涵盖凝血、血型检测、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包括供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产品、全自动血型检测仪等。 在多个细分领域,麦科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销售额计,麦科田2018年至2024年的各个年度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并且2024年跻身中国血型检测设备市场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和英国各地战略性地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在中国,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麦科田所专注的医疗器械行业正保持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麦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领域——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未来增长动力强劲。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增至932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稳健 麦科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在此期间,毛利率方面也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产品收入3亿元,占比37.9%;​​微创介入收入4亿元​​,占比51.1%;体外诊断收入8,622万元,占比11%。其中,生命支持产品销售的收入曾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该板块收入达到5.64亿元,2024年却同比减少12.4%至4.94亿元。公司解释,这是因为医院为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在上一个疫情年度期间进行提前采购,导致使用周期延长并于2024年减少采购。 公司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期内利润达4,096.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5,802.6万元显著改善。这一盈利能力的转变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制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产成本的有效摊薄。回顾过往业绩,公司的净亏损已从2022年的2.26亿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万元,这主要源于产品组合的扩大和客户需求增长所带来的销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产品市场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后逐步回归常态的影响,收入增速2024年有所放缓,导致当年净亏损增至9,661.7万元。 麦科田背后有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进行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深圳创新投集团​​等知名机构。根据招股书披露,高瓴实体持股20.79%,深圳创新投集团实体持股8.54%。2023年,麦科田最后一轮股份认购时的投后估值为82.45亿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计算,其市盈率约为100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的市盈率为32倍,前者有较大溢价。不过基于其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和核心业务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其长期成长价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极氪私有化获股东高比例通过

电动车(EV)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周一表示,大多数股东投票通过私有化要约,有96.8%支持该交易。 极氪于5月首次宣布私有化计划,由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牵头的集团,对该公司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出价25.66美元。但部分股东抗议价格过低后,吉利在7月将收购价上调至每美国存托凭证26.87美元。 此次私有化发生在极氪于2023年5月在纽约IPO筹集4.4亿美元之后不到两年,极氪及吉利汽车均隶属于吉利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沃尔沃(VOLCAR-B.ST)和 路特斯(Lotus Technology)(LOT.US),以及汽车技术公司亿咖通科技(ECX.US)。 公告发布后,极氪股价于周一上涨2%,周二又上涨0.7%,收于29.88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