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咖啡连锁集团虽然表示其上市传闻不属实,但未有指明哪一部份脱离事实,从它近年的种种举动,反映它正为重生作好准备

重点:

  • 《金融时报》报道,瑞幸咖啡正讨论包括重新上市在内的资本筹集方案,计划在今年稍后时间回归纳斯达克市场
  • 面对业界巨头星巴克与新晋对手Manner Coffee夹击,瑞幸未来道路并不平坦

何仲尼

曾经被呛了一口的投资者,会愿意再喝这杯咖啡吗?

2017年10月在北京成立,仅仅用了19个月、2019年5月便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的瑞幸咖啡,翌年却涉及虚报22亿元营业额,上市只有13个月便被除牌。但种种迹象显示,这个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可能计划在美国重新上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去年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瑞幸咖啡,最近与投资者及顾问举行了会议,讨论包括重新上市在内的资本筹集方案。由于公司最近的业务增长理想,对投资者而言,它的吸引力正慢慢重现。

虽然消息传出后,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作出否认,但市场一直憧憬这家公司浴火重生,抗衡主要对手星巴克(SBUX.US)。消息传出后,瑞幸的美国场外交易(OTC)股价在上周三大涨16%,但随着公司作出回应,翌日随即回落6.2%。如果瑞幸真的希望二度登陆纳斯达克,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它会面临什么挑战?

瑞幸咖啡2020年6月被纳斯达克除牌后,的确大刀阔斧努力改革,首先是清理董事会,由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郭谨一担任董事长,并解除四名董事职务;同年12月,瑞幸与美国证交会以1.8 亿美元(11.4亿元)罚款达成和解,以解决对方提出的指控。直到2021年2月,瑞幸咖啡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以允许其继续经营及重组债务,并在去年12月获得美国法院同意,当破产程序完成后,公司可望重新进行上市计划。

财务表现改善

失去上市地位的瑞幸咖啡,2020年6月底选择落户OTC的粉单市场(Pink sheets),代号为LKNCY,截至本周一的股价为8.87美元,如果以粉单市场交易的初始股价0.98美元比较,它大涨了接近10倍。以瑞幸目前的22.5亿美元市值,也是粉单市场市值罕见规模较大的公司。

有分析认为,如果瑞幸试图重新上市,应不会面临重大的监管障碍,因为自去年以来,它一直在提交年度财务报告和定期财务报表,包括在去年第三季度提交丑闻后的第一份季度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瑞幸回归初心,真正透过销售产品和服务来赚钱,它去年透过新的零加盟费方式,吸引加盟商在具潜力的三四线城市开店,关闭一千多家表现不佳的门店,财务状况正在明显改善。

根据公司上月公布的去年第三季业绩,期内净营收同比大涨105%到23.5亿元,当中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83.9%到19.3亿元,净亏损更同比大幅收窄98.6%到2,350万元。由此看来,瑞幸在短期内重新获利,应该不是奢侈的期盼。

虽然新冠肺炎变种病毒去年7月起在中国蔓延,对餐饮业带来不利影响,但瑞幸第三季度平均月交易用户仍达1,470万人,比2020年同期大升79.2%,中国门店数目也增加17.4%到5,671家,比星巴克同期的5,135间多约10%,反映这家曾因财务造假被称“钉在耻辱柱”的公司,正赢得中国消费者重新信任。

但是,即使瑞幸咖啡重新上市,但相比3年前的市场,又是否同一片光景呢?

至少,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已不止星巴克一家。来自上海的Manner Coffee,正迅速占据中国连锁咖啡市场,由于它的价格仅在每杯10元到20元之间,而且质量不错,受到中国年轻上班族欢迎,获颁“街头咖啡”这个平民化称号。

这家公司的不如瑞幸咖啡般快速扩张,反而是采取较健康的增长模式,门店数量从2018年底的仅8家,上升到去年的194家,绝大部分位于上海,其余落户在北京、成都与深圳等高消费力一线城市。

新晋对手冒起

更值得留意的是,基于它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Manner Coffee的上海门店能成功获利,而且每家门店估值达1,500万美元,是瑞幸的30倍。因此,它受到了不少大腕青睐,投资者包括美团 (3690.HK) 与字节跳动等科网公司,去年10月,公司曾传出计划到香港上市筹资3亿美元,但被公司创始人韩玉龙否认。

虽然中国主要城市的咖啡市场拥有巨大增长潜力,但在外资龙头与具实力的本地新丁夹击下,瑞幸的增长策略所受的挑战不低。

另一方面,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副主席郭思治认为,由于瑞幸咖啡曾涉及虚假财务数据,事件当时触发美国两党议员不满,甚至推动促使中国企业遵守美国审计规则和信息披露要求的法案。在这样的敏感背景下,即使瑞幸重新符合上市要求,基于诚信曾出现问题,相信美国证交会(SEC)将会严格处理,不容易允许该股再度上市,而且对相关财务文件的要求将会相当严格。

对于瑞幸咖啡能否如其他中概股般,转移目标到港股上市,郭思治指出,该公司属于传统经济业务,除非它能将公司包装到具备大数据等科技元素,否则以它目前的财务状况,应该不足以符合港交所最新的上市公司盈利要求。

一动不如一静,瑞幸在寻求再度上市前,也许默默做好本业,证明公司已经“洗心革面”,期待赢回信任,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新氧上季转亏为盈 收入展望仍然保守

最新:美容应用程序(App)运营商新氧科技有限公司(SY.US)周二公布,去年四季度收入同比减少27.7%至3.25亿元,期内录得3,130万元净利润,扭转上一年同期亏损2,770万元的局面。 利好:董事长兼CEO金星表示,受惠于降本增效措施,令利润规模大幅提升,去年四季度非国际会计准则的经调整净利润达3,880万元,比上一季飙升近300%。 值得关注:该公司去年四季度的月活跃移动用户为400万名,比上一年同期的740万名大减46%;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数量,也从5,327家减少19.8%至4,272家。 深度:新氧成立于2013年,主要经营医美整形网站和手机App,协助客户查询、挑选和预约医美服务。与其他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中国公司一样,它去年受困于官方的新冠“清零”政策,不少作为新氧最重要客户的美容手术提供商被迫暂停营业,令新氧平台上的广告收入减少。虽然这些限制已在去年12月初取消,但新氧对今年首季度的业务展望仍然保守,预计总收入将在2.9亿元至3.1亿元之间,比去年同期减少3.4%至增加3.2%。 市场反应:业绩公布后,新氧股价在周二大涨27.9%,报2.11美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游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Y.US

宜搜科技谋上市 ChatGPT成卖点

这家以数字阅读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国科技企业,成为首家在招股文件中提到ChatGPT的公司 重点︰ 宜搜科技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并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正面临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与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等企业竞争,作为行业内的中小型企业,只能增加广告及销售开支来捍卫市占率   裴梓龙 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最近风摩全球,由百度(BIDU.US; 9888.HK)开发的中国版本“文心一言”也正式登场,科技界更掀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浪潮,从作文、写诗、编程、翻译、创作剧本及写小说等,只要输入指示词,ChatGPT都可以帮你完成。 最近,有一家中国科技企业也蹭上了ChatGPT热度,成为首家将ChatGPT写入招股文件的企业。以网上阅读小说应用程序为核心的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已于3月中初次向港交所呈交招股申请,由中银国际作为独家承销人,致力成为“港股AIGC第一股”。 虽然由全球科网巨擎微软(MSFT.US)投资的公司OpenAI所开发的ChatGPT,目前无法在中国境内应用,但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仍然援引ChatGPT来展示AIGC的重要性,当中提及“AIGC可为内容创作方面带来根本变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已积累多年研发经验,将利用经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对于中国的小说爱好者来说,宜搜科技绝不陌生,其应用程序里的小说曾令不少人通宵达旦追看。据招股文件显示,宜搜的核心业务是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去年前9个月的收益为1.77亿元,占公司整体约53.2%。 发行游戏成效不彰 2005年,汪溪在深圳成立了宜搜科技,主打移动搜索业务,直到2013年,他看准了网络阅读小说市场,推出旗舰产品“宜搜小说App”,再于2017年推出“快读版”,向用户提供大量可供在线阅读的电子书,吸引大量中国小说看好者。截至去年9月底,宜搜系列阅读App的累积注册用户人数达4,400万名。 有了吸引流量的核心“宜搜小说APP”,公司业务近年由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及数字营销服务,延伸至网络游戏发行,但对整体业绩未有帮助。去年前9个月,该公司的整体收入为3.33亿元,同比上升5.7%;其中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收入增加9.2%、数字营销服务营收仅升约5%,而网络游戏发行的收入未成气候,期内仅录得约370万元,占整体收入1.1%。 庆幸的是,宜搜系统阅读App的平均月度活跃用户仍处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2,110万名,稳步增长至去年9月底的2,550万名;期内月付费用户平均收益,也从35.7元升至56.9元。 然而,宜搜科技的整体盈利表现不稳定,净利润率也相对较低。该公司2020年获利3,131万元,净利润率仅7.6%,翌年净利润率曾升至11.5%,但到了去年前9个月,其净利润率再度回落至9%,低于同业阅文集团(0772.HK)去年全年的17.7%。 事实上,中国数字阅读市场非常拥挤,除了宜搜科技外,也有百度、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字节跳动和具有腾讯(0700.HK)背景的阅文集团等科技公司竞争,这些公司具有雄厚财力,能够大撒金钱抢占市场。像宜搜科技这类中小型企业,只能增加广告及销售开支来吸引新客和留住旧客,以捍卫市占率。 广告开支占比上升 回顾过去两年多的业绩,该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均占总收入两成以上,其中去年前9个月同比大增31.3%至9,882万元,占整体收入达29.7%,主要涉及在互联网媒体与网络平台向客户投放广告及推广产品的支出。 宜搜科技过去的上市过程可谓一波三折,2014年曾计划到美国上市,其后撤回申请,于2017年在中国新三板上市,但短短两年后,便因为成交金额低迷而决定除牌。到2019年,公司希望冲刺上海科创板,却再次未竟全功,兜兜转转下,决定转战港交所。 从该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反映其确实有一定集资需要。去年前9个月,其经营现金流录得1,399万元净流出,远逊2021年的流入5,095万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更大幅减少1.26亿元,仅余8,853万元。如果现金流出情况未有改善,其业务的可持续性将受到影响。 为支持流动性,宜搜科技加强了举债力度,流动负债由2021年的4,855万元,翻倍至去年9月底的1.17亿元,当中包括银行计息借款、合约负债及其他应付款项等。 据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表示,这次筹资主要用于提高研发能力、确保长期技术优势、提高作为第三方数字阅读平台的实力与扩大数字营销服务。说穿了,就是要提升公司的AI水平,以奠定AIGC的基本技术基础,最终目标是利用AI自动生成小说内容,以捕捉这个最新科技浪潮带来的庞大商机。 宜搜科技去年前9个月获利3,000万元,推算全年净利润为4,000万元,对比阅文集团的51倍市盈率,其上市估值仅约20.4亿元。然而,在目前港股持续疲软的市况下,加上宜搜科技仅为竞争激烈赛道上的中小型参与者,要说服投资者认购,或许真的要问一下ChatGPT有甚么妙计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疫情无碍消费者需求 洪九果品收入利润增

最新:水果分销商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6689.HK)周一公布,去年收入增加46.7%至150.8亿元,非国际会计准则的经调整利润增加33.5%至14.5亿元。 利好:由于该公司进一步拓阔销售网络,新进入了哈尔滨、南京及郑州等大城市,加上其“端到端”供应链保证了在新冠疫情期间持续、稳定的水果供应,以迎合消费者需求,令收入得以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该公司毛利率较高的核心水果产品占公司收入比例,从2021年的57.5%降至去年的44.8%,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令国际物流及清关流程延长,导致这些产品在中国整体的进口量有所下降。 深度:洪九果品成立于2002年10月,主要业务为水果分销,是中国三大水果企业之一,公司近年瞄准中国消费升级,专注销售高货值果品。虽然中国于2020年起经历新冠病毒疫情,但该公过去三个财政年度的销售收入仍高速增长。然而,由于该公司去年上市时市况不佳,最终只能筹资约5亿港元(4.3亿元),远低于市场传闻的目标筹资额23.5亿港元,但最终仍成为港股的「水果第一股」。 市场反应:洪九果品周二早盘曾上涨4.9%,但其后走势回落,中午收盘软0.7%至30.3港元,比去年的上市价40港元低24.3%。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6689.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