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HK LI.US
Li Auto posts fourth quarter results

这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第四季度车辆销售收入增长134%,但预计2024年一季度总营收增速将放缓至70%左右

重点:

  • 理想汽车第四季度实现三位数营收增长、利润率提升,但预计本季度增长将大幅放缓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迅速放缓,并且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最近爆出一系列有关该技术的负面新闻后,消费者担忧加剧

     

阳歌

过热的中国新能源汽车(NEV)行业正进行整合,而理想汽车公司(LI.US; 2015.HK)越来越像是这场竞争中的幸存者,要看看整合结束时究竟谁还保持屹立不倒。与此同时,公司周一公布强劲的第四季度业绩,其中诸多迹象都直指行业竞争激烈,并且很多人都预测到今年会急剧放缓。

在越来越多的负面报道,让中国消费者质疑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否明智后,这种放缓可能会比预想的更严重。就在上周五,南京一小区发生可能由电瓶车电池引发的火灾,造成15 人死亡、44 人受伤。

理想汽车公布业绩后,投资者显然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跑赢行业的表现上,周一推动该股在纽约的股价上涨近20%。财报中不仅公布了强劲的销售增长,公司还保持了可观的利润,在中国大量本土新能源车企中,只有少数几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理想汽车目前的市销率 (P/S) 为3.4倍,远远领先于其他同类公司,比如2.5倍的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 、1.3倍的蔚来(NIO.US; 9866.HK)和1.9倍的零跑汽车(9863.HK),这反映出投资者对其长期生存能力的信心不断增强。但它依然落后于特斯拉(TSLA.US)的6.9倍,后者被很多人认为是前景最好的公司。出人意料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1211.HK;002594.SZ),目前的市销率仅为0.9倍,似乎是近期投资者对该股缺乏热情所造成。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回到理想汽车,它的最新业绩在主要同行中名列前茅,看上去确实相当亮眼。该公司第四季度交付汽车131,805辆,同比增长185%,这也推动该公司2023年全年总交付量达到376,030辆,同比增长182%。

理想汽车第四季度车辆销售收入总计40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3亿元增长134%。 车辆销售收入增速远低于实际销量增速这一点,反映出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不断降价以吸引新业务。

尽管如此,随着经验和规模经济的取得,理想汽车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这体现在毛利率上,它的毛利率从第三季度的22%提高到了第四季度的23.5%,上年同期为20.2% 。效率提升推动理想汽车当季利润达到57.5亿元,而第三季度为28.1亿元,2022年第四季度为2.65亿元。

尽管公司的竞争对手尚未公布第四季度业绩,但理想汽车去年第三季度就曾以271%的营收增长轻松打败一众对手,相比之下小鹏汽车仅增长25%,蔚来仅增长47%。因此,理想汽车强劲的第四季度增长很可能会继续跑赢竞争对手。

前路坎坷

回顾了这些积极的数据之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看看众多麻烦的迹象,它们表明,在经历了数年的爆炸式增长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在2024年大幅放缓。

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增长38%,达到约950万辆,其中出口销量不断增长。这已经比2022年销量倍翻的增长率下降了,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员最近告诉《环球时报》,今年的增长率可能进一步放缓至22%左右。

理想汽车1月份的销量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指引都反映了这一放缓趋势。该品牌1月份的交付量增长106%,达到31,165辆,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更重要的是,考虑到2022年的春节在1月(店面通常会关门),而今年却在2月,这个增长率看起来更疲软了。

理想汽车表示,预计整个一季度将交付10万至10.3万辆车,同比增长90%至96%。该公司预计一季度营收增长66%至71%,达到313亿至322亿元。这两方面的增长率都比去年要慢得多。

而且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最近围绕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一系列负面新闻,可能会对本就疲软的销售产生更大的影响。南京的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 人受伤,越来越多的小区对电瓶车引发火灾的危险发出了警告,这只是其中最新的一起。虽然电瓶车的技术含量显然远低于汽车,但负面报道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看法。

春节期间,该行业也是负面报道缠身,很多新能源车主在这期间开车前往温暖的海南岛,但由于潜在的火灾隐患,轮渡上新能源车的数量受到严格限制,令车主离开时被困在当地。正如许多西方人今年冬天发现的那样,中国北方地区的人们也发现电动车在极冷的气温下经常出现性能问题。

行业大洗牌正在加速,豪华电动车初创企业高合汽车的创始人表示,由于目前资源只够维持未来三个月的运营,公司正寻找潜在收购者或新的投资者。在他透露这一消息之前,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曾表示,由于财务困难,将停产六个月。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纳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势昙花一现

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纳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能买卖其股票。 公司指出,连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已于周一正式启动。 公司表示:“董事会认为,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将有助加快扩大公司股东基础及提高股份流通性,并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及品牌知名度。” 在获纳入港股通的首个交易日,正力新能股价周一上涨6.4%。但次日回吐多数涨幅,周二收市下跌3.6%,报10.83港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nitree makes humanoid robots

机器人春晚舞出未来 宇树科技拟年底上市

这家科技企业,在央视春晚的机器人跳舞表演惊艳观众,计划在年底前进军资本市场 重点: 宣布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之际,宇树科技计划今年底前上市 尽管人形机器人引发市场热议,但性能不稳或使规模化商用仍需数年   陈竹 中国初创企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人形机器人,在近两年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星。今年1月,公司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劲舞视频,引发全网刷屏。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公司斩获百米障碍跑、4×100米接力及1500米长跑等几乎所有竞速项目冠军。宇树科技更成为拳击赛事独家设备供应商,在竞争对手侧目之下,包办全部参赛机型。 乘此东风,这家风头正劲的企业计划转战资本市场,上周宣布拟于年底前向未披露的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此番声明坐实了持续数月的上市传言,路透社报道称,宇树科技目标估值达70亿美元。 上市将成为宇树科技重要里程碑,为加速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程,这家公司亟需资本加持。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给予强力支持,以期占据产业制高点。此次上市,也将检验市场对中国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的信心。 总部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由机械发烧友王兴兴创立,他对机械创新的热忱由来已久。王兴兴曾因仅耗资200元,打造双足机器人而名声大噪。大学时期,他便以科技狂人闻名,宿舍堆满工具零件,双手密布的伤痕,见证用废料加工精密部件时难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作为继马云等初代创业者后的新生代创始人代表,2016年大学毕业的王兴兴,在无人机巨头大疆任职两月后,于同年创建宇树科技。 王兴兴的热忱同样赢得资本界青睐,宇树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10轮融资,吸引顺为资本、初心资本、中信证券、深创投及红杉中国等知名本土机构。据媒体报道,公司当前估值约100亿至150亿元(约合14至21亿美元),距其寻求的60亿美元目标估值仅达三成左右。 人形机器人价格下行 虽以人形机器人著称,宇树科技当前主要收入,仍来自其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前的初始产品四足机器人。公司尚未全面披露财务详情,但表示将于年内公布更多数据。据上周上市公告中透露的少数关键指标,公司2024年营收的65%来自四足机器人,30%来自人形机器人,5%为组件产品。 在今年6月的公开活动中,王兴兴曾向媒体称公司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但未指明具体年份。 2023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机器人H1,是中国首个具备奔跑能力的全尺寸通用型号。公司在新一代产品中显著压缩成本,2024年发售的H1,售价降至99,000元。7月新推的R1机型性价比进一步跃升,入门价仅39,000元。 定价与欧美同业形成鲜明反差,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2024年顶级人形机器人成本约20万美元。 宇树科技实现超低定价的核心优势,在于借力中国完备的制造业生态。从电池、传感器到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本土已有成熟供应商网络,助力企业以可控成本快速扩大产能。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给予强劲助力,通过补贴、税收减免与低成本融资等多重组合拳助推行业进阶。 部分受益于政策驱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突破千家量级,代表性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松延动力等。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车企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等各领域头部企业,或亲自下场,或投资布局。 尽管宇树科技在控本增效方面成效卓著,同业价格战亦日益白热化。如加速进化的K1人型机器人定价88,000元,与H1系列近乎持平。如同国内众多过热赛道的发展轨迹,人形机器人领域或将陷入价格持续下探的内卷式厮杀。 多家机构研报力证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麦格理证券今年2月预测,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6年的36亿美元,飙升至2031年的516亿美元。 不过,短期市场表现或难支撑此等乐观预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参赛机型频现摔倒碰撞的报道,印证性能尚欠稳定。尽管机器人在春晚等特定场景的奔跑搏击表现亮眼,但在实际应用中,执行取物等基础任务的能力仍存瓶颈。 近期,港股机器人板块涨势如虹,意味宇树科技上市若估值合理,必将引爆市场热情。优必选(9880.HK)当前市销率高达30倍,越疆科技(2432.HK)更达47倍,显示投资者对此类公司前景极为看好。 这对宇树科技及其同业堪称利好,即使距打造在工厂及家庭等场景执行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可能尚有漫长征途。部分产品已显积极信号,宇树科技2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检测消防等工业场景。如今,需证明人形机器人不囿于歌舞竞速,更能超脱实验环境,投入大规模应用场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