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2.HK
Haidilao launches affordable brand "Hailao"

为应对内地消费降级,海底捞推出平价品牌“嗨捞”,在经济环境疲弱时争取客源

重点:

  • 嗨捞人均消费79元,较海底捞平均低23%
  • 十一黄金周这几天,初步见市场对嗨捞反应理想

    

伊索

内地餐饮市场竞争激烈,花样百出,以服务为卖点的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862.HK)甚至开始有分店提供免费洗头服务,但另一边厢,公司又开始推出“去服务化”的平价品牌“嗨捞”,以应对内地整体消费降级的大趋势。在黄金周,这个降级版的海底捞似乎亦受到消费者欢迎。海底捞竞争策略的灵活多变,意味正在适应疫情后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有望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海底捞的首间子品牌“嗨捞”火锅店,已于9月26日在北京龙湖北苑天街正式营业。在美团点评可见,当日只有寥寥几条评价,但之后评论数目每日激增,开业一个礼拜后(至10月3日),累计评论数已达164条,以好评为主,可见受到消费者追捧。

嗨捞的价格非常亲民,锅底只有两种选择,分别为19.8元的清油麻辣鸳鸯锅,和29.8元的川味麻辣鸳鸯锅(海底捞的鸳鸯锅锅底售价最低为88元),牛肉从28元至49元不等(海底捞的捞派肥牛和捞派脆脆毛肚每份售价分别为70元和84元)。嗨捞目前人均消费79元,明显低过今年上半年海底捞主品牌客单价的103元。

与海底捞不同的是,嗨捞火锅产品以牛肉为主,店内一款羊肉产品都没有,主打多款牛肉,包含澳洲牛五花、牛板腱、和牛上脑、和牛卡努比、牛前胸等。嗨捞火锅锅底和火锅配料数目限制,有利控制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嗨捞的部分火锅配料以自助形式售卖,顾客可以从橱柜里自主选择配料,意味将来可以大幅减少人力成本。

海底捞能在内地餐饮市场杀出,主要依靠其优质服务,顾客在等枱时可提供水果、手部护理、美甲等服务,甚至网上经常更见其侍应,帮顾客的小朋友辅导功课的搞笑片段。在今年8月,海底捞无锡店更开始推出洗头服务,再创火锅界的先河。但上述措施,亦导致海底捞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占营收比例高达30.5%,远高过同业九毛九集团(9922.HK)的25%。目前嗨捞并没有提供海底捞门店常见的配套服务,并以自助形式配料,将来可望大幅减少人力成本。

受疫情拖累,2021年是海底捞上市后最艰难的一年,当年亏损41.6亿元,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陷入亏损。公司宣布在当年年底前关停300家门店。在决定关店的同时,海底捞还宣布推出“啄木鸟计划”,从内部调整经营策略。该计划的主要举措包括关店、裁员、收缩战线、提升门店效率等。经过一年多调整,海底捞经营情况已经出现好转。海底捞在2023年上半年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达到22.6亿元。

不过,作为行业龙头,海底捞的复苏反弹逊色于同处火锅赛道的连锁品牌竞争者。其中,呷哺呷哺(0520.HK)上半年收入为28.5亿元,同比增加约32%。拥有太二酸菜鱼和怂火锅的九毛九集团,上半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1.6%,其中,怂火锅收入更是同比增长331%。

尽管如此,在业绩扭亏为盈及业务渐复旧观下,海底捞的股价自7月初以来上涨近30%。公司的预测市盈率为25 倍,高于九毛九的16 倍及呷哺呷哺的9 倍,反映市场对海底捞的前景更看好。

应对消费降级挑战

虽然疫情放开令餐饮收入反弹,但随经济下行,近年内地开始兴起消费降级。呷哺呷哺、海底捞、九毛九今年上半年的人均消费均有下跌。当中呷哺呷哺由去年的63.1元跌至今年的58.2元;九毛九旗下的品牌“太二”由78元跌到75元,“怂火锅”由130元跌至121元;海底捞则由105元跌至103元。

查看美团点评网站发现,除了北京龙湖北苑天街外,嗨捞火锅还有一家朝阳门外店在筹备中,近期也将开业。另外,有内媒查询天眼查App发现,早在2020年10月,海底捞母公司就在申请“嗨捞”相关餐饮商标,直到今年7月还在申请方便食品、广告销售、啤酒饮料等相关商标。因此,2020年和2021年申请的商标均已注册,今年申请的还在等待实质审查。这意味海底捞在低价市场的部署还有更多后着,以应付消费降级所带来的挑战。

由于海底捞供应链本就有非常强的议价能力,如果嗨捞火锅再可减少服务成本,可为集团提高毛利率。因此,建议投资者可留意今年嗨捞火锅的市场回馈及开店节奏。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后 朝聚眼科重启收购扩张模式?

这家私立医院及诊所运营商宣布了两项新收购计划,或标志着其去年一度沉寂后,公司重返收购赛道 重点: 朝聚眼科宣布,计划全资收购宁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机构,同时收购宁夏地区另一家机构70%的股权 公司去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骤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长    阳歌 对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在中国国家医保体系外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中国数千家医保体系之外的民营医院及诊所经营者近年获得的教训,它们试图通过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费医疗服务盈利。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正收紧非医保覆盖的自费医疗项目支出。 伴随业务停滞甚至出现萎缩,部分企业正试图通过收购扩张重振股价。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为其中一例。该公司周一宣布,计划收购两家医院,分别位于浙江宁波市与宁夏的吴忠市。 两项收购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资者关注。2021年IPO时,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为中国眼科行业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两笔交易都缺乏亮点(下文将详述原因),但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长达一年多未进行重大收购后,此举可能标志着该公司重启收购模式。 最新公告显示,朝聚眼科对两家机构的收购金额都不高,折射出此类机构的盈利困境。其中较大规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万元(200万美元)收购宁波博视眼科医院有限公司37%的股权,该机构整体估值约3,8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宁波博视63%的股权,早已是该机构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财报合并范围。因此,严格来说此项交易不构成收购。 第二笔交易则构成实质收购。朝聚眼科将以约500万元,购得吴忠市云视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该作价显示,这家机构总值仅714万元(约100万美元),远非大额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称:“本次收购系既定战略规划组成部分,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浙江及宁夏的医疗资源,通过多点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朝聚眼科选在7月1日香港公众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资者反应需待周三开盘后显现。不过,考虑到交易总额仅2,000万元(不足300万美元),市场反应平淡也不足为奇。 民营医疗机构热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价表现,反映出整体民营医疗板块的低迷情绪,其股价年内维持横盘。该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2021年IPO时因有望整合高增长赛道而备受瞩目,但此后表现多逊于预期。其港股最新收盘价为2.85港元,较10.60港元的发行价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价表现绝非个例,其当前9.2倍的市盈率虽显著低于药品及医疗器械板块同业,却与民营牙科机构现代牙科(3600.HK)9.9倍、医美连锁机构完美医疗(1830.HK)10倍估值相当。 IPO之后,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颇为活跃,走出内蒙古大本营后展开较为激进的收购。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该公司运营17家眼科医院及24家视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医院及两家视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续扩张节奏,新增10家机构(7家医院+3家视光中心),至当年末,其网络扩大至31家医院及29家视光中心。然而,此后扩张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颗粒无收。去年年初,虽宣布以3,680万元收购北京明玥眼科诊所有限公司的计划(属较大规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报显示,这家医院没有被合并纳入财务报表,表明该交易并未完成。 伴随并购停滞,朝聚眼科也开始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去年全年勉力实现2.6%的营收增长,总额达14.1亿元。但结合年报及去年上半年数据测算,其去年下半年营收出现0.9%的负增长(上半年则同比增长6%)。 去年,该公司毛利率下滑近两个百分点至43.5%(2023年为45.4%),反映出在运营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诊人次及客单价承压,导致盈利能力萎缩。 受此影响,该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2%至1.86亿元(上年同期为2.21亿元)。数据显示,其去年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大跌30%,远高于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确实拥有充足的并购资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账面现金达7.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3亿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预示,该公司准备重启并购模式。若能锁定优质标的,或可提振其股价,但仍需对当前疲软经济环境下财务不稳的资产予以警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