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其中一间最大的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服务商,希望在收入下挫前赶上上市列车

重点:

  • 受惠疫情,艾迪康的新冠病毒检测服务在过去三年贡献44.4亿元营收,随着检测需求断崖式下降,未来收入及盈利将下滑
  • 该公司申请上市前曾连续两年派息,去年5月更动用全部留存收益,向股东分红8.65亿元

 

陈嘉仪

又一家坐上新冠“疫情火箭”的检测商,计划到港交所上市。

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的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是全国连锁经营的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ICL),曾于2021年6月及去年3月两度递表港交所,但都无功而回。作为新冠疫情受益者,该公司于中国疫情退却后,选择于3月初再度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但除了新冠检测业务外,它还有甚么卖点吸引投资者?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援引调查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0至2022年总收益计,该公司为中国三大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服务商之一,目前在全国设立了32家医学实验室,主要为医院、体检中心及制药公司等提供检测服务,可提供4,000多种医疗诊断检测,其中包括1,700多种普检项目及2,300多种特检项目。

艾迪康早于2004年1月由创始人林继迅和林锋兄弟在杭州设立首个独立医学实验室,并于2010年成为中国首个获得ISO 15189医务化验室质量管理标准认可的同类机构。

该公司早年发展平稳,并把业务拓展至医疗产品销售及与受托研究机构(CRO)合作。直至2017年,其高层人事动荡并陷入亏损,决定于2018年9月进行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凯雷集团(CG.US)旗下基金,以2.14亿美元(14.9亿元)从林氏兄弟手中收购了近49%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两人自此退出管理或行政职位。

预告收益大降

股权易手一年多后,中国于2020年初爆发新冠疫情,为独立医学实验室带来巨大商机。艾迪康抓紧机遇,同年2月开始提供新冠病毒检测,带动业务高速增长,总收益由2020年的27.4亿元,大增至2022年的48.6亿元,同期净利润更由2.89亿元增至6.85亿元。

单计新冠病毒检测服务的收入,在过去三年已占集团总收益33.7%至47%,累计高达44.4亿元。不过,随着中国政府去年底取消强制核酸检测要求,艾迪康已预告相关收益将会大幅下降。

多家曾享受“疫情红利”的A股上市核酸检测公司,已开始对旗下核酸检测固定资产和存货计提了大量减值准备。深圳上市的华大基因(300676.SZ)预告去年计提约4亿元减值准备;迪安诊断(300244.SZ)也预告会对1.5亿元至2亿元的新冠检测固定资产及存货进行报废处理。反观艾迪康未有在去年业绩中作出相关计提,因此相关财务冲击可能会反映在2023年财报上。

事实上,就连内地交易所也对这类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存疑。上交所和深交所去年11月曾称,将会从严审核涉及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重点关注其科创属性、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以及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等。而在港交所,单计过去一个月,已分别有至少三家从事新冠检测业务的公司递表申请上市,除了本文提及的艾迪康外,还有臻和科技优迅医学

参考艾迪康的财务报表,反映新冠检测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业务去年录得27.08亿元营收,占整体收入达55.7%。随着强制新冠检测取消,未来收入将受负面影响,恐怕难获上交所和深交所“开绿灯”,难怪该公司舍近图远,第三度向港交所争取上市。

股东尽情收割

社会逐步复常,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也将回到常规业务,目前其市场主要分为普检及特检。常规普检包括血液化验、尿液分析和过敏试验等,以测量各种重要的健康指标,但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已趋于成熟,利润空间较小;特检则包括分子检测、基因检测等,具有数量少、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其市场竞争较低,利润也相对较高。

除了行业龙头金域医学(603882.SH)和迪安诊断正发展特检业务,艾迪康也相当积极,其特检目录仅于去年就增加了850多个新项目,主要集中于遗传病、实体瘤及血液病等,并组建了一支由200多人组成的特殊销售团队,试图开拓业务增长点。

不过更惹人关注的,是艾迪康两次在申请入表上市前大手分红。继2021年6月分红6,990万元,公司再于去年5月宣派8.65亿元股息,相当于截至同年3月末留存收益的100%。其招股文件更预告,公司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派付任何现金股息,反映大股东已在上市前尽情收割。

经历2020年12月的B轮融资后,凯雷的持股量已减少至39.87%,但仍为艾迪康的控股股东,连同仍然持股24.9%的林氏兄弟,已合共获派逾6亿元股息。

按照B轮融资作价,艾迪康估值约73.7亿元,较A轮融资时的30.4亿元大涨133%。然而,B轮融资是于新冠疫情带动业绩上扬时进行,由于市场已急速转变,参考主要竞争对手迪安诊断的追踪市盈率6.98倍,按艾迪康去年净利润6.85亿元计算,其最新估值已降到47.8亿元;考虑到艾迪康今年的业绩或“变脸”,实际估值可能会更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鹰瞳科技H股全流通获批

眼科影像识别方案提供商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出的备案通知书,完成其合共5015.1万股未上市股份实施H股全流通的备案。股份转换涉及26位股东。 成立于2015年的鹰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识别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发万语医疗大模型,从单一影像诊断向全科医疗问答、健康管理领域延伸。今年2月,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亿元(2,100万美元),亏损由上年的1.33亿元扩大至2.55亿元。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累跌83.22%,今年至今则跌7.9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顺丰首季业绩盈收双升

物流企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为22.3亿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为19.7亿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实现总件量35.6亿票,同比增长19.7%。当中速运物流受惠于公司完善产品矩阵,以及强化服务竞争力,收入同比增长7.2%。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主要受惠于公司持续加强国际网络能力建设。 周二顺丰开盘升1.3%报37.8港元,现股价较公司去年上市定价高1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大电视热销 TCL首季业绩增长强劲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机型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电视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至651万台,同期营收增速达销量增速一倍,录得22.3%的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同比劲增33%,占整体销量的27.7%,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当季出货机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寸至53.4英寸。其高分辨率Mini LED电视季度出货量同比激增233%,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增长超过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场午后交易时段,TCL电子股价上涨5.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Shein上调美国商品售价 部分涨幅高达377%

快时尚巨头Shein在美国即将对小包裹征收关税前,率先调高产品售价,调幅最高达377%,反映贸易战对美国消费者的直接冲击。 据彭博新闻报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与健康类的100大热门商品平均涨幅达到51%;家居与厨房用品以及玩具类产品平均涨幅为30%。而Shein最畅销的女装类别,平均价格亦上调了8%。其中一款10件装厨房毛巾价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涨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达377% 美国政府于4月初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并将于5月2日起,终止针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此外,每件邮寄商品的处理费也将提高至100美元。报道称,Shein已鼓励供应商在越南设厂,Temu则推动中国工厂采“半托管”模式,大批量将货品直运美国。 此前,Shein与Temu已向消费者预告,受“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变更”影响,营运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调整价格,以维持产品品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