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即将在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过去三年已录得76亿元巨亏,但其上市估值比平安好医生与京东健康等同业明显偏高

重点:

  • 智云健康过去三年收入增长强劲,但亏损也在不断扩大,与营销和研发领域大力投入有关
  • 虽然未能获利,但该公司上市前已备受资本青睐,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46亿元,上市估值进更一步提升至154亿元

莫莉

2021年,互联网医疗赛道经历了估值泡沫的破灭,已上市的京东健康(6618.HK)、阿里健康(0241.HK)和平安好医生(1833.HK)股价集体腰斩。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最佳上市窗口期也将过去,未上市的公司纷纷冲刺港交所,微医、叮当健康、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多间企业均在2021年首次递表,但鲜有传出通过聆讯的好消息。

主攻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智云健康科技集团(9955.HK),去年的上市大计也未能成功,但公司未有放弃,今年3月第二次递表,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于6月中通过聆讯,即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医院和药店提供医疗用品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产品、为制药公司提供数字营销服务,以及向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和处方等,主要围绕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慢病。

智云健康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院内解决方案、药店解决方案,以及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为抓住院内慢病管理市场,并将该市场扩展到院外场景,公司采取了“医院为先”的战略,院内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也最为迅猛,2019年时仅有1.77亿元,而2021年收入已大增618%至12.72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升至72.4%。

院内解决方案包括向医院销售慢病相关的医疗器械、耗材和药品,推广慢病管理相关的医院SaaS,同时依托医院网络为药企提供数码营销服务,从销售收入中抽取服务费。其中,医疗用品销售和数字营销推广服务是智云健康“最赚钱”的业务,在2021年总营收中分别贡献了48.6%和22.9%。

至于第二项业务──药店解决方案是向药店销售医疗用品,以及2019年推出的药店SaaS问诊服务。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有超过17万家药店已安装其问诊程序,约占中国药店总数三成。该项业务过去三年表现平稳,收入介乎3.3亿至3.5亿元,去年占公司整体收入约两成。

另外,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是通过三间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慢病患者提供院外监测、问诊和处方开具的服务。该项业务收入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从2019年的2,033万增至去年的1.34亿元,但仅占公司收入约7.7%。

三年亏76亿元

慢病在广义上是指持续一年或以上,需要持续医疗护理、限制日常生活活动的疾病。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速,将产生对慢病管理的巨大需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数据,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则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相对于其他需要线下面诊、仪器辅助治疗的疾病,慢病的护理重点在于长期且经常性的诊治、系统化地记录医疗数据,比较适合使用数字化解决方案。

据招股书引述的报告称,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的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578亿元增至2020年的1,761亿元,期内复合年增长率达32.1%,并预计2025年将增至8,001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35.4%。

面对广阔的慢病管理市场,智云健康过去三年收入增长强劲,2021年营收达17.57亿元,为2019年的三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亏损也在不断扩大,从2019年的5.65亿元净亏损,大增6.4倍至去年的41.53亿元,三年间累亏高达76亿元。

这与公司在营销和研发领域的庞大开支有关,公司在2019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仅占收入约28.4%,但2020年及2021年分别升至74.6%和44.8%:至于研发开支也从2019年的2,375万元大增至2021年的2.36亿元。招股书解释,这是因为从2020年起推行新的营销举措,现已安排960多名销售人员覆盖并渗透医院及药店,以便拓展客户,提高运营效率。

IPO估值偏高

虽然公司录得巨亏,但智云健康的业务概念仍吸引资本青睐,至今已完成11轮融资,股东包括招银国际、SIG Global、IDG基金、平安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者。该公司在过去两年的两轮融资,已分别进帐6,500万美元和1.84亿美元,最新估值达到21.84亿美元(146亿元)。

在互联网医疗这个同质化严重的赛道,智云健康依靠利钱较丰厚的数字营销和药店SaaS业务,令毛利率稳步上升,去年高达32.4%,优于行业巨头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约23%的毛利率。

也许凭借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有助智云健康上市后取得更高估值。目前平安好医生与京东健康的市销率分别为2.8倍和4.8倍,根据智云健康周四刚上载的招股书披露,以每股发售价30.5港元计算,其市值将高达179亿港元(154亿元),市销率高达8.8倍,比两大头部企业存在较高溢价。

在最近港股走势偏淡的行情下,智云健康的高定价能否吸引投资者垂青,有待下月初公布招股结果时揭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鹰瞳科技H股全流通获批

眼科影像识别方案提供商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出的备案通知书,完成其合共5015.1万股未上市股份实施H股全流通的备案。股份转换涉及26位股东。 成立于2015年的鹰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识别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发万语医疗大模型,从单一影像诊断向全科医疗问答、健康管理领域延伸。今年2月,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亿元(2,100万美元),亏损由上年的1.33亿元扩大至2.55亿元。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累跌83.22%,今年至今则跌7.9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顺丰首季业绩盈收双升

物流企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为22.3亿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为19.7亿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实现总件量35.6亿票,同比增长19.7%。当中速运物流受惠于公司完善产品矩阵,以及强化服务竞争力,收入同比增长7.2%。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主要受惠于公司持续加强国际网络能力建设。 周二顺丰开盘升1.3%报37.8港元,现股价较公司去年上市定价高1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大电视热销 TCL首季业绩增长强劲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机型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电视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至651万台,同期营收增速达销量增速一倍,录得22.3%的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同比劲增33%,占整体销量的27.7%,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当季出货机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寸至53.4英寸。其高分辨率Mini LED电视季度出货量同比激增233%,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增长超过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场午后交易时段,TCL电子股价上涨5.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Shein上调美国商品售价 部分涨幅高达377%

快时尚巨头Shein在美国即将对小包裹征收关税前,率先调高产品售价,调幅最高达377%,反映贸易战对美国消费者的直接冲击。 据彭博新闻报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与健康类的100大热门商品平均涨幅达到51%;家居与厨房用品以及玩具类产品平均涨幅为30%。而Shein最畅销的女装类别,平均价格亦上调了8%。其中一款10件装厨房毛巾价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涨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达377% 美国政府于4月初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并将于5月2日起,终止针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此外,每件邮寄商品的处理费也将提高至100美元。报道称,Shein已鼓励供应商在越南设厂,Temu则推动中国工厂采“半托管”模式,大批量将货品直运美国。 此前,Shein与Temu已向消费者预告,受“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变更”影响,营运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调整价格,以维持产品品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