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表示,其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子公司2022年利润增长高达159%

重点:

  • 晶科能源称,其拥有多数股权的中国内地上市子公司,去年的利润和调整后利润分别增长159%和428%
  • 虽然最近股价大涨,但该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市盈率依然只相当于同行的大约一半至三分之一

阳歌

虽然有着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的地位,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US)似乎也有着业内“最不受投资者认可”的头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这一不甚光彩的反差,可能要归咎于该公司在新公布的四季度部分初步财务业绩中未能做到更精确。数据总体看上去相当稳健,但考虑到该季度已经结束近一个月了,这些数据依旧相当含糊。

我们通常不会开篇就分析企业的估值,但这一次,晶科能源与同行的差异相当显著。该股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仅为10倍,对于一家在整个行业繁荣发展之际、利润和营收双双迎来三位数增长的公司来说,这个市盈率太低了。就在一个月前,这个数字甚至更低,但自今年开年以来,公司股价大涨42%,市盈率也有所上涨。

相比之下,美国巨头First Solar(FSLR.US)的远期市盈率为35倍,而晶科能源在国内的同行天合光能(688599.SH)为23倍。在美国上市的同行阿特斯太阳能(CSIQ.US)的远期市盈率同样也处于10倍的低点,表明早前源自美中两国证券监管机构争端的退市威胁,可能抑制了这两家在美国上市企业的股价。但该争端在去年下半年基本得到解决,这意味着现在它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了。

有意思的是,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多数股权的中国上市子公司、名字与其类似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223.SH)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为29倍,更接近全球同行。这种差异促使身为母公司的晶科能源控股去年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利用在中国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份筹集了100亿元,用于两个大型新项目。

话已至此,我们再把注意力拉回在美国上市的晶科能源控股的最新财报,财报包含了在上海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份部分初步全年利润数据,后者也同时公布了自己的中文财报。晶科能源股份58.6%的股权在晶科能源控股手里,是后者的主要资产之一。

财报显示,晶科能源股份预计2022年全年净收入26.6亿元至29.6亿元,同比增长133%至159%。该公司此前报告去年前三季度利润为16.8亿元,这意味着它在四季度预计的利润为9.8亿元至12.8亿元。

这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疑惑——为什么该公司公布财报时,四季度其实已经结束大约三周了,而利润范围还如此之大?有人或许会猜测,该公司可能还在决定是否记录该季度的一些非现金收益或亏损,它们会影响最终的利润表现。

但同一份公告中,有一个预测也相当含糊,称晶科能源股份预计2022年将录得25亿元至28亿元的调整后利润,而实际上调整后利润往往不包含这类收益和亏损。当然,我们把该公司的低市盈率归咎于这种含糊的统计稍微有些苛刻。差异巨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别的地方,或许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退市威胁。

盈利提速?

最新的数据显示,晶科能源股份的利润甚至有可能略有提速——由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多晶硅的价格预计将下跌,这一趋势今年可能会持续。此外,晶科能源股份应该会受益于全球对太阳能电池板持续、强劲的需求,尤其是来自西方的需求。西方正寻求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同时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根据预测,晶科能源股份2022年全年利润比2021年增长133%至159%。公司前三季度利润已经实现了132%的增幅,这意味着它在四季度的增速加快了。

根据最新公告,在调整后的基础上,晶科能源股份2022年的利润增幅在371%至427%之间。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调整后的利润增长率为418%,这意味着四季度调整后的增长有可能放缓了。

因此,关于它在四季度的增长趋势,目前释放出来的信号并不一致。但不管怎样,如此大规模的增长肯定是一个整体上积极的信号。总的来说,投资者似乎对这份公告传达出的信息感到满意,晶科能源控股的股票在公告出来后的三个交易日上涨了5%。

说实话,晶科能源控股和它的同行现在都处于有利地位。除了全球对其产品的强劲需求外,未来一年,它们很有可能看到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降,这应该会有助于降低成本。

经过近两年的大幅上涨,多晶硅价格终于在去年下半年见顶。1月初的价格已经比去年8月的峰值低50%以上。本月价格继续暴跌,在2023年的前三周下降了三分之一,不过有人预计1月份的下降是暂时的。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下降的多晶硅是现货交易市场采购的,晶科能源控股和其他主要面板制造商都有长期的供应合同,价格更为稳定。

最后,我们简要梳理一下晶科能源控股的最新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三季度营收增长128%,至195亿元,利润增长近两倍,至5.5亿元。该公司预计四季度组件出货量为13GW至15GW,较上年同期增长30%至50%,与三季度117%的出货量同比增幅相比,有较大的放缓。

总而言之,晶科能源控股的股票看起来确实被低估了,鉴于目前存在许多对其有利的宏观因素,而且美国退市风险正在减弱,这可能是一笔不错的投资。现在,投资者只需要发现这一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中国中免更换审计师

最新:中国免税店龙头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周一宣布,计划于现任境内审计师毕马威华振、以及境外核数师毕马威的任期终止后,分别聘任安永华明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公司2023年度的境内及境外审计师。 利好:该公司表示,鉴于毕马威已经连续多年担任其审计师,为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维持良好的企业管治及保持审计协同效率,应适时考虑更换审计师。 值得关注:由于中国中免仅上市不足十个月便宣布更换审计师,可能会令市场忧虑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与公司管理层在某些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或是出现了一些潜在问题。 深度:2009年已在上海挂牌的中国中免,是中国唯一覆盖全免税销售管道的零售营运商,公司经营近200家零售店铺,是中国免税市场的龙头企业,而且是中国政府在2020年夏季放宽海南免税购物限制举措的主要受惠者。该公司去年8月在港股上市,成功筹集184亿港元(17亿元),成为全年“集资王”。不过,由于去年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其收入及盈利分别下挫19.6%及47.4%,公司称是疫情爆发以来影响最严重的一年。 市场反应:中国中免的港股周二下挫,中午收盘软0.6%至122.4港元,贴近上市新低,而且比去年的招股价158港元跌22.5%。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880.HK 601888.SHG

名之梦获大笔新资金 但应付AI战或需更多

据报道,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接近获得2.5亿美元新资金,其丰富的人才储备和不断增加的产品,正吸引着投资者 重点: 据报道,人工智能公司名之梦即将在新一轮融资中,以大约12亿美元的估值筹集逾2.5亿美元 该公司将不得不继续大量投资以增强其人工智能实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需要更多融资   西一羊 新投资打开了闸门。甚至在聊天机器人出现之前,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百度 (BIDU.US; 9888.HK)等大公司,以及科大讯飞(002230.SZ) 等较小的公司,就已经在投入大量资源,开发自己的同类产品了。 这股热潮也开始把大量新资金引入得到大型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初创公司。上海的名之梦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上月因为有消息称其大语言模型(LLM)将嵌入中国软件开发商金山软件(3888.HK)的办公应用程序,作为规模更大的合作的一部分,该公司引起了轰动。 好消息源源不断,路透社上周的一篇报道称,名之梦即将完成一轮超过2.5亿美元(17.8亿元)的新融资,使其在成立仅一年半后,估值便达到12亿美元左右。该报道称,此轮融资的新投资者,包括一家与科技巨头腾讯(0700.HK)有关联的实体。 据路透社报道,名之梦成立于2021年,早期投资者包括研发热门游戏《原神》的米哈游,以及中国的云栖基金和明势资本。12亿美元的估值,将使名之梦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俱乐部的一员,而且鲜有中国AI初创公司能够加入这一行列。 据报道,罕有获得了这一地位的公司,也包括外卖餐饮巨头美团(3690.HK)联合创始人王惠文创立的北京光年之外。3月有报道称,光年之外是在达成收购另一家中国AI公司一流科技的协议后,来获得独角兽地位的。据财新网今年早些时候报道,合并后的实体正在寻求新的融资,估值10亿美元。 名之梦最新的庞大规模融资,是开发生成式AI需要巨额投资的体现。与此同时,这类公司开始出现高估值,表明该群体可能会在关注中国的科技和风险投资者中,成为下一个热门领域。该领域最早的初创公司之一,是计算机视觉专家商汤科技(0020.HK),它2021年12月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近100亿美元。 商汤科技作为独立的AI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和名之梦相似,并且可以作为先例,预示名之梦将面临的挑战。阿里巴巴是商汤科技的早期投资者者之一,后者的市值一度接近其当前市值的四倍。但它一直面临很多问题,包括美国的限制以及持续的巨额亏损,因为它持续不断地投资,以便在成本高昂且竞争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根据研究公司IDC去年10月的一份报告,到2026年,中国每年人工智能投资预计将达到267亿美元,约占全球AI投资的8.9%——这是仅次于美国的投资总额第二高的国家。 丰富的人才储备 名之梦拥有的一些特点,或许可以解释投资者为何对其兴趣浓厚,使得该公司在成立后迅速跻身独角兽俱乐部。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其相对较小的员工队伍中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截至2月,它的员工只有大约100人。 它的管理团队包括拥有强大工程背景和领先人工智能公司高管经验的人员。它的两名联合创始人闫俊杰和周彧聪都曾在商汤科技工作,前者为副总裁,后者是算法研发负责人。 名之梦的另一名联合创始人杨斌之前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在Uber ATG研究院工作,这是优步的自动驾驶部门,后来它卖给了Aurora Innovation。此前,杨斌还曾在另一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Waabi工作。 据中国媒体甲子光年援引杨斌提供的信息报道,名之梦约百名员工当中,三分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报道称,该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包括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员。 名之梦的吸引力可能还在于,与后来者相比,它在推出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产品方面,处于相对早期的位置。去年11月,该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Glow的应用程序,这是一个虚拟人工智能伴侣,据称其功能包括帮助用户结交虚拟朋友和克服孤独感。 该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创建虚拟角色,给他们设定背景故事,然后与它们聊天,讨论各种话题,包括情感方面的建议,甚至如何应对脱发问题。据甲子光年报道,这款应用推出仅四个月,注册用户便逼近500万。 由于ChatGPT的巨大成功,名之梦也迅速加入了聊天机器人浪潮。它在3月初推出了与ChatGPT类似的Inspo,比百度大肆炒作的文心一言早大约一周时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文心一言没有做现场展示,其表现受到了嘲笑。 与百度的文心一言一样,Inspo目前仅面向受邀用户开放。但根据国内媒体量子位的一篇报道,这款应用程序的某些功能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协助写作、信息搜集以及提供建议等。 从它大名鼎鼎的商业合作伙伴身上,也能一窥名之梦强大的产品能力。它的商业伙伴包括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这是全球最大的科技独角兽;另外还包括前文提到的金山软件。今年4月,该公司宣布与字节跳动的企业软件部门火山引擎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一个软件平台,以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这是这两家公司更大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借利润高增长东风 富途进军马来西亚

这家在线券商表示,其在马来西亚的牌照已获得原则性批准,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将进一步展开 重点: 在利息收入大涨、全球扩张以及新交易产品的多重因素加持下,富途一季度收入增长52%,利润翻番 这家在线券商表示,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将财富管理资产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从10%增加到30%   阳歌 下一站,马来西亚。 在线券商富途控股有限公司(FUTU.US)宣布,将基于香港继续拓展全球业务,进军马来西亚市场。国际化是该公司最近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业务已经拓展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在上个月底发布的最新财报中,进军马来西亚是最引人注目的大标题。财报同时显示该公司继续为其在香港、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客户增加更多产品和服务。 除了区域扩张外,该公司还公布了大规模提升财富管理资产规模的计划,以吸引需要多样化投资选择的客户。该业务在其客户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稍后将详细介绍。 首先,富途最新的财报延续了最近的趋势——比如利润加速增长,该公司的净利润在一季度增长了逾一倍,达到11.9亿港元(1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 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利息收入的大幅增加,得益于过去一年美联储和其他央行试图遏制通胀而大幅上调利率。富途的利息收入在一季度增长了125%,达到12.9亿港元,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券商佣金曾经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一季度增长率为较温和的11.6%,总额达到10.8亿港元。 以上两个来源为富途贡献了大部分营收,使得全季度总营收增长52.3%,达到25亿港元,在去年四季度强劲的42%增长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尽管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强劲,但美联储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激进的加息措施,营收增长可能将开始放缓。 基于上述的可能性,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师预计,富途的全年收入增速将放缓至约13%,而利润增速也将减慢至约18%。分析师群体对该公司仍然非常看好,雅虎财经调查的21位分析师中,有15位给予该公司“强烈买入”或“买入”的评级。他们的平均目标价格为56.9美元,比当前股价水平高约50%,表明他们看到了相对较大的上涨潜力。 基于分析师对其2023年利润的预测,富途目前的市盈率为相对较低的12倍。这与美国折扣券商盈透证券(IBKR.US)的13倍接近,但低于嘉信理财(SCHW.US)的16倍和老虎证券(TIGR.US)的23倍。 富途的股价在财报公布当天小幅上涨了1.3%,表明投资者已经看到该公司的全球化转型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挑战。富途目前最大的客户群体在香港和新加坡,尽管没有提供具体数字,但公司表示其应用程序在香港成年人的使用率为43%,在新加坡为25%以上,该公司在其最初的中国市场还有一批老客户。 马来西亚的潜力 接下来,我们讨论之前提到的话题,首先是进军马来西亚。该公司此前表示今年将进入两个新的亚洲市场,马来西亚是其中之一。公司尚未宣布下一站是哪个国家,但很可能是一个东南亚国家。 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富途的马来西亚子公司在该国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已获得证券监管机构的“原则性批准”,预计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进入该市场。管理层补充说,富途与现有竞争对手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包括更强大的应用程序,以及在其核心优势地区,比如美国和香港等市场,提供更低的交易费率。 富途创始人和董事长李华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期待利用马来西亚的巨大市场机会,进一步加强我们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 国际化一直是富途的重要战略,公司一直努力在其大本营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以外扩大业务。然而,鉴于香港本地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复苏,该公司也对其在香港的增长提出了预警。CFO陈宇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香港股市)交易范围非常窄,市场没有有意义的IPO项目。” 未来的另一个关键点将是财富管理业务,该业务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富途的整体业务。富途在一季度的财富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长了77%,达到370亿港元,较其整体资产规模增长率高出2倍有余。 财富管理资产现在约占富途总资产规模的10%,陈宇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希望这样的比例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继续增加到20%到30%。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务区域以及服务的拓展,都有助于抵消其目前在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富途上月已从中国应用商店中把应用程序下架,并等待问题最终解决,但同时获准继续为现有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包括提供应用程序更新。这个情况对公司的影响似乎是可控的,至少从财报角度来看。 陈宇在谈到应用下架时表示:“我们很高兴我们现有的中国客户对这一头条新闻非常冷静。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有意义的异常流失率,以及过去一周的客户净资产流出。”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UTU.US

快讯:摩通斥逾16亿港元增持美团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数据显示,摩根大通于5月31日增持美团(3690.HK)约1,383万股,持股量从4.96%增至5.19%,估计涉资逾16亿港元(14.4亿元)。 利好:美团于5月底公布今年一季度转亏为盈,录得33.6亿元净利润,该行决定在季绩公布不久后增持,显示对该公司的前景有信心。 值得关注:摩根大通对美团的持股水平首次超越5%以上的申报门坎,日后无论增持或减持该股,都需要向港交所申报。 深度:过去专注于餐饮外卖业务的美团,自从2020年开拓团购与新鲜食品等新业务后,公司处于“烧钱”状态,把餐饮外卖与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盈利全部抵销,过去两年合计录得逾300亿元亏损。但踏入今年一季度,由于新业务收入增加,加上经营亏损持续收窄,美团再度录得33.6亿元净利润,远胜市场预期的亏损2.1亿元,并获多家大行调高目标价。 市场反应:美团周一股价小幅波动,中午收盘跌0.3%至121.2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690.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