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G.US
QuantaSing buys Nakuku parent Letsvan

这家成人教育公司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正在增加面向老年人的产品,而且现在还通过一项新的玩具投资试水青少年市场

重点:

  • 量子之歌收购了潮流玩具制造商Letsvan的控股权,进军快速增长的全年龄段体验式玩具领域
  • 这家成人教育公司以增长中的利润和健康的现金流,有助于支撑这项投资

  

谭英

量子之歌集团有限公司(QSG.US)专注于成人教育,但2023年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时,它才刚刚成立4年。如今,这家年轻的公司正在通过一项收购,迈向其短暂历程中的另一座里程碑,成为热门的中国潮流玩具开发领域的首家美国上市公司。

投资者对公司最新的玩具投资大加赞赏,量子之歌于3月底宣布将收购深圳熠起文化有限公司(又名Letsvan)的控股权,具体交易条款未披露。消息公布后的几天内,公司股价上涨了一倍多,尽管近期市场波动导致股价有所回落,但该股目前仍比公告发布前高出约50%。

这笔投资是量子之歌继续推进多元化发展的最新举措,该公司已从核心的成人教育业务拓展到其他产品和线下服务,目前主要面向中国规模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体。

公司此前瞄准广阔的成年人市场,现在似乎正将目光投向中国青少年市场,不过已不再局限于敏感的教育领域。Letsvan是中国体验式玩具(也叫二次元,缩写为ACGN)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类玩具通常是动画、漫画、游戏和小说等产品的衍生品。

和量子之歌一样,Letsvan也是一家相对年轻的公司,产品组合围绕热门玩具IP构建,包括毛绒动物玩偶Wakuku和可爱的玩偶女孩又梨Ziyuli。后者是名创优品(MNSO.US; 9896.HK)的主打产品。名创优品是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目前也在尝试进军潮流玩具领域,以期抓住二次元热潮。

量子之歌进入该市场,使其可能与名创优品以及泡泡玛特(9992.HK)展开直接竞争。泡泡玛特在潮流玩具方面的成功,使其股价在过去一年上涨了四倍多。

量子之歌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鹏表示,收购Letsvan“体现了我们部署雄厚现金储备,以抓住消费领域结构性机遇的战略方针”。量子之歌称将双方领导团队进行整合,实行线上线下零售体验相结合的战略。

量子之歌核心的在线学习业务所处的市场在中国规模庞大,但也正在下滑。数据聚合机构Statista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404.3亿美元,但按年萎缩0.89%。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角色类玩具市场规模仅为403亿元(55亿美元)。但市场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与教育不同,角色类玩具市场预计将以每年17.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8年达到911亿元。

东吴证券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这些商品的流行反映了“口红效应”,消费者转向更便宜、更能提升情绪的产品。老年人也加入了这股潮流,在用户众多的淘宝和天猫电商平台上,面向老年人的玩具销量飙升了124%。

挖掘“银发经济”

自去年以来,量子之歌一直凭借相关产品和线下服务,逐步涉足“银发经济”热潮,试图实现业务多元化,摆脱对于目前仍占其收入80%以上的金融知识,及其他成人主题在线课程业务的依赖。去年8月,公司宣布一项新的战略愿景,通过提供从健康养生项目、营养指导到科技辅助医疗保健等一系列服务,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国民政部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1亿,占总人口的22%,公司希望通过关注该群体,开拓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预计到2035年,这一群体将再增加1,000万,届时将占中国GDP的9%。

据中国媒体报道,通过收购Letsvan,量子之歌不仅涉足了中国的青年文化领域,还进军了东南亚市场。Letsvan已在泰国、越南等地参加了线下潮流玩具展会。Letsvan通过名创优品及其旗下的TOP TOY品牌门店进行销售,并在天猫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Letsvan还积极与其他非玩具公司联手,同香港手袋制造商Fion、茶饮品牌柠季以及腾讯旗下的QQ音乐流媒体服务等品牌进行了合作。“加入量子之歌为Letsvan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Letsvan首席执行官战绘宇表示,“通过将我们的知识产权优势,与量子之歌的运营能力和创业精神相结合,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潮流玩具行业的领先企业。”

在宣布收购Letsvan的几周前,量子之歌发布了最新财报,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为何对这项新投资如此兴奋。截至去年12月的三个月里,公司的收入同比下降25.9%至7.266亿元,其中个人在线学习服务收入为6.01亿元,占总收入的绝对大头,但与上一年同期的8.74亿元相比,降幅更大,达到了32%。

积极的一面是,量子之歌季度内的净利润和注册用户总数,同比均增长了20%甚至更多。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的现金从六个月前的10亿元增加到了12亿元,为其收购Letsvan这样的新资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我们……的财务表现代表了我们对业务转型的严谨态度,”首席财务官谢东在公司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在这个过渡阶段,我们有足够的灵活性来仔细评估战略机遇。”

在同一场电话会议上,量子之歌的首席执行官李鹏还表示,公司正在从流量驱动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其面向老年人的在线书法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它还与北京的一家养老院合作,测试一个仍处于早期阶段的线下服务策略,此外它还在开发会员系统,作为其游学项目的一部分。

李鹏说:“通过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们能够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周期性挑战。”他续称:“这种多元化战略有助我们降低任何单一业务领域的风险,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下建立更具弹性的业务。”

目前,量子之歌的市销率为0.46倍,不到国内同行网易有道(DAO.US)和全球竞争对手Coursera(COUR.US)市销率的一半,这两家公司的市销率分别为1.05倍和1.40倍。公司或许希望,收购Letsvan的交易能使其更接近名创优品高达2.16倍的市销率,或者泡泡玛特惊人的12.74倍。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显然,量子之歌正在竭尽全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收入年增12% 网易第三季多赚近三成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亿元($13亿美元),增速较第二季增长9.4%放缓,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亿元,续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当中在线游戏收入占分部总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亿元,按年增加3.56%;网易云音乐收入跌1.8%至19.64亿元。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跌近19%。 网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未来将聚焦和持续投入现有取得成功的游戏项目,未来新作采精品化策略,避免资源分散于信心不足的新项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AI在游戏创新、开发及营运中的应用。 业绩公布后,网易美股周四收升0.40%,报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金价上升销售策略奏效 六福预告中期多赚5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发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约20%至30%;盈利则大增40%至50%。 根据公司去年中期业绩,收入54.5亿港元,赚4.17亿港元;按此计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亿至70.9亿港元,盈利约5.8亿港元至6.75亿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以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报2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升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通快递第三季净利增长5% 下调全年业务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录得收入118.65亿元(16.66亿美元),按年升11.1%,净利润25.24亿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345.88亿元,按年升10.29%。净利润64.55亿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95.7亿件,按年增长9.8%。期内包裹量增长及包裹单价增长1.7%,带动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11.6%。受惠于电子商务退货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销机构产生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1.2%。同期毛利率则按年跌6.3个百分点至24.9%。 此外,公司下调了年度指引,将全年包裹量预计由原本的388亿至401亿件,下调至介于382亿至387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2.3%至13.8%。 中通快递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48.4港元,升0.6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enuine Biotech

对赌协议压顶之下 真实生物三闯港交所

核心产品阿兹夫定市场需求早已消退,与复星医药合作终止导致营收断崖式下滑,现金流濒临枯竭,还有一份仅剩7个月期限的上市对赌协议 重点: 2024年9月,真实生物收回阿兹夫定的商业化权利,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仅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 两年半累计亏损9.89亿元,公司的现金流也遭遇严重困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5,000.5万元    莫莉 曾几何时,新冠药物研发企业是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宠儿,然而,随着疫情红利消退,行业热潮迅速降温,这些曾经依赖“明星特效药”光环的企业纷纷面临严峻的转型考验。在这股寒流中,曾凭借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崭露头角的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11月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在此之前,真实生物曾于2022年8月和2025年2月两次递表,均未能在半年内通过聆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真实生物的上市闯关堪称关乎生死存亡的“突围战”:核心产品阿兹夫定市场需求早已消退,与复星医药合作终止导致营收断崖式下滑,现金流濒临枯竭,还有一份仅剩7个月期限的上市对赌协议。 真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治疗病毒感染、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制造核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旗下拥有五款候选管线,核心产品是首款获批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以及其余四款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管线。随着新冠疫情平息导致相关药物需求大幅下滑,真实生物正致力于开发阿兹夫定的联合疗法,希望将适应症拓展至肝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HIV感染等重大疾病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阿兹夫定在2022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治疗新冠,一直面临临床研究时间短、数据不透明、疗效不显等一系列质疑。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附条件批准要求,阿兹夫定需在2026年前完成确证性临床研究,以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换取正式批准,否则阿兹夫定的药品注册证将在2027年被被撤销,届时将退出市场。真实生物在申请文件中透露,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临床研究报告。 即便阿兹夫定获得正式批准,真实生物销售额的大幅滑坡趋势也难以逆转。申请文件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4亿元、2.38亿元和1653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暴跌92%,这一断崖式下滑主要源于与复星医药终止合作后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大幅减少。 2022年,真实生物曾与复星医药达成商业化合作,由复星医药产业获得阿兹夫定在内地的独家商业化权利,2023年和2024年真实生物的营收绝大部分由这笔合作贡献。但是,2024年9月,真实生物与复星医药产业终止合作,收回了阿兹夫定的商业化权利,公司选择聘用经销商进行销售,截至2025年6月30日,真实生物已与74家经销商订立经销协议,但是转型效果远不及预期,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仅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 财务状况严峻 真实生物的盈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7.84亿元、4,004.2万元和1.65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9.89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现金流也遭遇严重困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000.5万元,较2024年底的1.38亿元大幅减少。 研发投入也因资金压力被迫收缩。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38亿元、1.51亿元和5,405.2万元,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截至2025年上半年,真实生物的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负9.84亿元,显示公司面临严重的短期偿债压力。 真实生物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于即将到期的对赌协议。申请文件披露,公司于2021年和2022年完成两轮融资,累计募资7.13亿元。这些融资带来了附带赎回权的对赌条款,若真实生物上市申请被驳回或是或自首次递表后47个月内未能完成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按年利率10%回购优先股。真实生物首次递表时间为2022年8月,至今已过去近40个月,这意味着公司仅剩7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上市。 2022年完成B轮融资后,真实生物的投后估值曾高达35.6亿元。但是,在核心产品营收一再下滑,其他管线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需要持续的大额研发投入的情况下,真实生物恐怕难以维持高估值。在若此次无法成功上市,真实生物还将面临巨大的赎回资金压力。资本市场是否会为一家营收下滑、亏损持续、现金流濒临枯竭的生物科技公司买单,仍是未知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