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8.HK
Kingdee posts more losses as cloud service grows

中国最大的企业软件开发商正在收缩企业资源规划(ERP)业务,但近年力推的云业务,成本仍占收入近三分一

重点

  • 金蝶国际上半年营收增长17%,净亏损收窄但金额仍然巨大
  • 该软件开发商正在迅速转型为云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供应商,而其传统ERP业务正逐渐萎缩

    

谭英

投资者可能已经厌倦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0268.HK)的老生常谈,该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软件开发商之一,正寻求利润更丰厚的软件即服务(SaaS)来开启新篇章。金蝶的意思是“金色的蝴蝶”,上月公布中期业绩后,金蝶国际的股价短暂上涨。但就像金蝶国际自己的故事一样,这次上涨相当短暂,较1月份的高点下跌了近60%。

金蝶国际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架构师徐少春(英文名Robert)至少在过去七年里一直表示,公司的未来在云服务。早期,其云服务收入在2016年上半年增长了138.3%,达到1.252亿元(1,720 万美元)。

当时,徐少春预测三年内云服务将占总收入的40%-50%。2017年,他退出运行网络计算机服务器业务,专注云服务。他用锤子砸笔记本电脑和数据服务器一事,曾引起广泛关注。

金蝶国际并不是唯一一家追逐云服务的公司,云服务属于更广泛的SaaS类别。此类服务比传统软件业务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通过提供计算服务,为金蝶这样的公司带来了经常性收入,而不仅仅是软件销售带来的一次性费用。

金蝶云以远超徐少春预计的速度发展,部分原因在于公司顺应了政府发展本土技术的政策。2023年上半年,云服务在金蝶26亿元收入中占比79.5%,而上年同期这个比例为76.4%。

公司预计,到2030年,原来的重点业务ERP应用基础设施,和中间件软件的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元左右。相比之下,到2030年,国内财务软件和相关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475亿元,是前者的一倍多,而国内人力资本管理软件及相关SaaS市场的规模将达440亿元。

虽然云服务的前景广阔,但投资者可能会因金蝶国际的持续亏损望而却步。虽然今年前六个月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6.8%,但公司同期亏损2.8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6亿元有所收窄。亏损是下降了,但还不够。近8.3亿元的研发费用,是亏损的一大因素,同比增长4.3%,占营收的近三分之一。

尽管金蝶国际持续亏损,但雅虎财经调查的10名分析师中,有8名给予金蝶国际“买入”或“强力买入”的评级。关注该公司的26名分析师预计,金蝶国际今年的销售额将增长15.6%。其市销率为6.93倍,领先于一众同行,超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金山软件(3888.HK)的4.6倍,以及规模比它小的微盟集团(2013.HK)的4.39倍等。

目光敏锐的趋势发现者

金蝶国际创始人徐少春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农场,曾在工厂和当地的税务部门工作,后来搬到南方新兴都市深圳,跟人借来5,000元创业。手握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双学位的徐少春,大搞新技术的研发,比如会在电费超出预算时发出警告的企业应用程序。

徐少春于1993年创办金蝶,从最初向中国企业出售微软视窗系统的财务软件,发展到现在为国内中小型客户提供一系列会计和其他产品,期间成功把握住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他注意到,微软和其他公司开始将软件转移到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器上,并洞悉到专注于面向企业的类似SaaS应用程序的机会。

虽然美中科技战令许多企业头疼,但实际上,却有助于金蝶吸引客户,令其受益。2021年,金蝶前总裁沈崇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中紧张局势,为国内的云服务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起飞机会,因为中国企业要减少对甲骨文(ORCL.US)和SAP(SAP.DE)等外国竞争对手产品的依赖。

此后,科技行业紧张局势加剧,今年上半年,金蝶的两项主要服务赢得了297个新客户,实现签订合同总金额5.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经常性收入。许多新客户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总体而言,该公司报告称,2023年上半年,云订阅的年度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36.3%,达到25.4亿元。

通过深入研究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徐少春坚信,金蝶的未来在云服务,但这(加上其他)已经让该公司负债累累。研发成本推动其资产负债率从六个月前的58%升至65%,同期借款增加约2亿元至5.9亿元。该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从19亿元降至10亿元,反映要恢复盈利存在压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京东拟收购德国电子零售商Ceconomy

德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CECG.DE)周四证实,正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进行收购谈判。据路透社报道,京东出价为每股4.60欧元,较周三股价溢价约23%,交易总值约22亿欧元(25.9亿美元)。 Ceconomy为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旗下拥有MediaMarkt与Saturn两大品牌,于多个欧洲国家拥有约1,000间门店,员工人数约5万人。2023/24财年,该公司销售总额达224亿欧元,其中网店贡献达51亿欧元。 若交易落实,将使京东得以大举进军欧洲市场,借由Ceconomy庞大的线上与实体零售网络,扩展其在欧洲的电子商务版图。京东去年曾考虑收购英国零售商Currys,但最终未达成协议。 京东美股周四收跌1.36%,收报33.47美元,港股部分周五低开,至中午收入报130.2港元,跌2.3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维立志博一鸣惊人 首开爆升逾倍

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7.HK)周五正式挂牌,开市即大升逾倍至72.4港元,其后升幅略收窄,中午收市报69.65港元,较定价高99%。 公司共发售3,686.25万股,每股介乎31.6港元至35港元,最终以上限定价,香港公开发售录得近3,49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近40倍。 公司集资净额11.79亿港元,65%用于产品的持续临床开发及监管事务、15%用于扩展现有的管线及优化集团的技术平台、1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建滔中期盈利增长强劲

建滔集团有限公司(0148.HK)周四表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强劲利润增长,原因是其制造和销售层压板及印制电路板(PCBs)的核心业务表现稳健。 公司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逾70%,从去年同期的15.1亿港元增至超过25.6亿港元。 建滔股价周五开盘上扬,并在上午交易中上涨9.2%,报HK$28.35。该公司股价年初至今已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imutian does agricultural e-commerce

资金紧绌的一亩田 纳斯达克抢滩救急

这家农业B2B平台运营商申请纳斯达克上市,其财报显示去年营收下滑,公司正实施激进的成本削减计划 重点: 一亩田已申请纳斯达克上市,计划筹资最多2,300万美元,其高昂支出导致现金储备岌岌可危 这家B2B平台运营商,去年营收因削减成本下滑,但长远来看,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阳歌 农业B2B平台运营商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本已驾轻就熟地收割作物,更准确说是帮助生产者对接采购商。如今,公司因现金储备告急,正转而瞄准纳斯达克上市,试图通过最高募资2,300万美元收割投资者资金。 这家名称意为“一亩田”的企业在概念层面颇具亮点,坐拥超高利润率,且在政府全力推动现代化的农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然而,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显示,一亩田过往的高支出导致持续负现金流及亏损。过去两年,公司一直大力削减开支。 较之同业,一亩田寻求的估值定位也显激进,意味其股票上市后或将面临压力。 一亩田具有中国电商及互联网企业的典型特质,乘21世纪前二十年数字经济腾飞之势,步入发展黄金期。公司资历深厚,创始人邓锦宏2009年辞去百度营销部产品经理职位,进军农业电商。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者热衷向此类初创企业掷下数百万美元资金,不计盈亏地寻找下一个百度或阿里巴巴。邓锦宏借此东风,打造出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截至今年3月末,平台已汇聚3,900万商家及2,100万在售商品。 中国正将农业从分散型小农经济,转向应用先进种植技术的现代化集约农场,一亩田恰逢其时,占据战略契合点。 上月,我们报道拟上市公司潍柴雷沃时,曾详解其智能农械如何受益现代化浪潮。此次转型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与《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两大国家规划中均有部署。此类计划往往预示,相关企业可获得政府资金与资源倾斜。 招股书中的市场数据昭示行业爆发前景,中国农业B2B电商市场规模,预计未来五年以17.5%年增速扩张,为GDP增速的两倍有余,2029年将达2,842亿元(约合400亿美元)。一亩田虽因主营撮合交易收取佣金致营收规模偏小,但占据有利卡位可分得红利。 不过,上述高增速未在一亩田营收端体现,其收入至少从去年开始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1.61亿元,较2023年的1.88亿元同比下降14%;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6%至 3,430万元,低于上年同期的3,920万元。 大力削减成本 公司对营收下滑缘由语焉不详,仅模糊归因于“战略性聚焦农产品采购贸易业务,调配资源预算加速主产区零售网络建设”。 但最可能的解释,或许还要回到我们前文提到的那个更为亢奋的时代。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那时,互联网公司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市场份额,常常招揽那些利润较低的客户,仅仅是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即便这种做法会消耗大量资源。 实际上,公司毛利率表现亮眼,今年第一季度从上年同期的73.8%升至79.1%;2024年全年毛利率更高达81%。 但公司营销、管理和研发开支高企,去年总额几乎等同全年营收,导致持续的负现金流:去年净亏损3,490万元,今年第一季度续亏264万元。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两期亏损额同比均大幅收窄。 一亩田似乎终于认清热钱涌动时代已成过往,正大刀阔斧降本增效以求盈利。降本举措在行政开支上尤为显著,去年初至今,削减超过五成,其中主要来自人员优化,截至3月底员工总数为573人,较2023年末的789人缩减逾四分之一。 长期高支出侵蚀其现金储备,3月底仅余63.2万元(不足10万美元),较去年末本就不足的277万元再度锐减。招股书未着重讨论停业风险,推测公司仍具融资能力维系未来一两年运营,以期通过精简开支实现盈利。 以其去年营收及4.67亿至5.72亿美元估值区间计,一亩田市销率(P/S)达21至26倍,定位激进。横向对比,B2B家居电商GigaCloud(GTC.US)市销率仅0.86倍,即便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仅2.13倍,尽管其40%的毛利率仅为一亩田的一半。 核心症结在于,一亩田亟需强化成本管控,需淘汰低效客户及优化人力结构。若能在此前提下维持较高毛利率,待营收重拾增长并实现盈利时,公司或可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