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7.HK

这家主攻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企首次录得销售收入,准备踏入收成期

重点:

  • 乐普生物首款商业化产品去年11月开始销售,在短期内贡献1,557万元收益
  • 该公司在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ADC赛道布局颇多,拥有5款相关候选药物

 

莫莉

在经历多年“烧钱”研发,以低于C轮融资定价在港交所“打折”上市后,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2157.HK)终于成功开拓商业化道路,不仅有一款自主研发的PD-1单抗药物去年获批上市,今年初更拿下了跨国药企阿斯利康(AZN.LN)的授权大单,预付款收入达6,300万美元(4.33亿元)。对于去年真金白银在IPO阶段支持乐普生物的投资者而言,上周五公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或许让他们看到了曙光。

2022全年,乐普生物收入1,557万元,收入来自于唯一获批上市的产品普特利单抗。虽然相比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信达生物(1801.HK)等创新药龙头企业而言,乐普生物的营收数字只是很低,但普特利单抗去年7月和9月才获批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及黑色素瘤患者,其商业化团队仍处起步阶段,产品从11月才开始启动销售,未来营收数字将有很大上升空间。不过,普特利单抗处于竞争极为激烈的PD-1抗体治疗赛道,单在中国已有超过10款PD-1单抗上市销售。

去年2月,乐普生物在港交所上市之际,遇上医药股“资本寒冬”,最终IPO定价较C轮融资价格打了86折,“流血”上市的苦衷,是其高度紧张的现金流。乐普生物在招股书中直言,按照预设的现金消耗率计算,当时拥有的资金仅可维持3.7个月。据财报显示,其2021年底的账上现金仅有1.55亿元,但到了去年底,现金已增至6.69亿元,公司解释主要由于融资活动筹集资金增加,以及研发开支减少。

在2022年生物科技企业的寒冬中,乐普生物成功上市得以“续命”,但公司在过去一年也在努力开源节流,年内净亏损已大幅减少32%至6.89亿元。其中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7.91亿元缩减至5.24亿元,同比下降33.7%,主要因为将资源优先用于最具潜力的候选药物及适应症。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恰逢市场因瑞信被瑞银收购等事件影响,港股恒生指数大跌2.7%,乐普生物股价也下挫2%。

收取巨额预付款

今年2月,乐普生物与康诺亚生物(2162.HK)成立的合营企业KYM与跨国药企阿斯利康订立独家授权许可协议,阿斯利康获得癌症候选药物CMG901的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全球许可,并负责进一步开发及商业化CMG901相关的所有成本及活动,KYM将获得6,3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在达成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收取最多11.25亿美元的额外潜在付款,未来亦有望从阿斯利康获得销售净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CMG901是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去年4月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资格认证及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胃癌(GC)或胃食管结合部(GEJ)癌症,同年9月获得中国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CDE)破性治疗药物认定,有望加速药物审评。

ADC药物是2020年以来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这种药物具备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癌细胞的优势,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杀灭,被称作“生物导弹”。去年底以来,ADC赛道明显升温,授权合作和并购频频发生,今年3月13日,辉瑞(PFE.US)宣布溢价32.7%收购ADC龙头药企Seagen(SGEN.US),总企业价值约430亿美元。

去年12月,默沙东(MRK.US)与科伦药业(002422.SZ)子公司科伦博泰达成合作协议,获得7款临床前候选ADC药物授权,科伦博泰将获得首付款1.75亿美元,未来最多可收到默沙东里程碑付款93亿美元。

乐普生物在ADC赛道布局颇多,拥有5款相关候选药物,涵盖多个热门靶点,适应症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胆道腺癌、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等多个高发癌种,是中国ADC药物研发第一梯队。其中核心产品MRG003和MRG002的多项适应症,已经进入二期甚至三期临床试验。

计划科创板筹资

虽然其定价低于上市前融资,但乐普生物在挂牌以来,股价仍然表现平平。去年9月初因获纳入深港通合资格股票、并建议到上海科创板上市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其股价曾在去年9月9日一度单日飙升386%至31.8港元,但这仅仅是昙花一现。在市值突破400亿港元(352亿元)后,其股价快速回落至5至6港元水平,最新市值仅约92亿港元,仍较招股价下挫约20%。

正如刚才所述,乐普生物计划冲刺科创板二次上市,以筹集更多资金,并直接接触内地投资者。据去年9月的公告,该公司拟向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申请发行不多于4.15亿股A股,但该申请暂未获批。

估值方面,由于其去年营收未能展现全年销售情况,较适合用市帐率与同类药企比较,该公司最新市净率为7.1倍,稍高于同类公司荣昌生物(9995.HK)与信达生物的4.3倍及5.7倍。虽然其估值看来较高,但其股价向来较波动,乐普生物需要在商业化方面有更显著的进展,才可望获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汽车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亿元

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1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若;期内盈利4.2亿元,同比微跌1.5%。 汽车之家首席财务官曾岩表示,因在内容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用户增长。据QuestMobile数据,公司9月移动端日活跃用户达7,656万,同比增长5.1%。另外,得益于新零售业务的强劲贡献,在线营销及其他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6.46亿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释因在下沉市场拓展创新业务,加上股权激励费用上升,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汽车之家周五平开报48.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an Wah subsidiary Remacro NEEQ listing

敏华分拆锐迈科技挂牌新三板 开启智能制造第二舞台

家具龙头敏华控股将旗下智能零部件业务锐迈科技分拆赴新三板挂牌,打造“港股+内地”双平台布局,试图突破估值瓶颈、重塑智能制造定位 重点: 挂牌后锐迈仍为敏华附属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 锐迈所属业务收入录得下滑    李世达 在中国家具制造业的版图上,敏华控股有限公司(1999.HK)长年稳坐龙头。从“芝华仕”(Cheers)沙发的家庭标配,到全球功能椅市场的主要供应者,这家诞生于广东东莞的企业几乎与“中国制造的舒适”划上等号。近日,敏华做出了不寻常的决定,让旗下智能化转型的引擎——锐迈科技,单飞赴内地新三板挂牌上市。 锐迈科技是敏华供应链中较少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却几乎支撑整个产品体验的存在。它设计并制造电动沙发的金属支架、智能电机和控制模组,决定了产品能否静音升降与在全球市场竞争力。 根据敏华2024/25年度年报,锐迈所属的“其他产品”业务,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年中录得约16.7亿港元收入,按年下滑约8.4%,主因是内地家具需求转弱,从而导致铁架及智能家具零部件的销售下降,但毛利率仍维持约30%,按年增长三个百分点,显示出相当韧性。 智能制造的隐形引擎 锐迈的角色,其实正是敏华转型的缩影——从传统家具制造商,走向“智能家居”与“模组化制造”的高附加值路线。分拆挂牌让这个技术部门获得独立融资与估值空间,从内部支援者成为对外可见的智能制造品牌。 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最初设立于2013年,主要为未能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股份挂牌与融资管道。自2023年起,新三板持续推进市场分层与制度衔接改革,形成“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的递进架构。 其中,精选层企业可经审核申请转板至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通中小企业从挂牌培育到公开上市的资本通道。这使得新三板的角色,从早期的场外交易市场,逐步转型为服务“专精特新”与智能制造企业的孵化与过渡平台。 双平台资本布局 对锐迈而言,这个平台恰好对应其规模与发展阶段——技术成熟但仍需研发投入、拥有固定订单但估值未被充分反映。新三板能提供人民币融资与政策性基金的对接,也为敏华建立“内地估值窗口”,更贴近中国本土政策红利与制造业资本圈,形成港股与内地资本互补的双平台布局。 公告显示,挂牌后锐迈仍为敏华附属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财务仍并表。这意味着,敏华并未放弃控制权,而是在既有框架内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一方面,锐迈可借独立身份拓展智能零部件外部客户,甚至进入更多家具品牌供应链;另一方面,敏华可利用子公司的市场估值与融资能力,支撑自身高端制造升级与自动化投资。 当前,敏华的基本面正面临一定压力。公司截至2025年3月底的财年,主营收入按年下滑8.2%至169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更按年跌10.4%至20.6亿港元。整体毛利率由39.4%升至40.5%,反映成本控制改善,但内地房地产与家居需求疲弱仍拖累主营业务表现。管理层指出,将持续透过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提效,而锐迈科技的独立融资则有望为制造端升级提供新动能。 敏华股价自2024年底以来呈震荡回升格局,过去六个月虽累升约15%至 4.7港元,但年初至今仍跌1.6%。近期多家券商,包括瑞银与里昂,均上调评级,认为内房地产市场疲软的预期已充分体现,虽然美国关税带来不确定性,但也可能创造股价上涨机会。 目前公司延伸市盈率约为8.9倍,低于同业如顾家家居(603816.SH)的16倍,与恒林股份(603661.SH)的17倍。这样的差距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内地家居需求疲弱的审慎态度。不过,若考虑敏华的全球品牌布局、稳定现金流及智能化升级潜力,现时估值水平已接近历史低位,提供一定的修复空间。 随着锐迈科技分拆后在新三板建立人民币估值窗口,若能带动集团制造端盈利改善与资本市场关注,敏华的估值中枢有望逐步回升。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股价或许正处于“估值重构”前的低档蓄势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