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的CAR-T抗癌药在美国获得孤儿药的认定,将为它带来经济奖励,但也凸显它的市场潜力有限

重点:

  • 亘喜生物的CAR-T抗癌药物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势将获得税收减免和市场独占权
  • 分析师认为,随着治疗相对低发癌症的竞争升温,实现盈利还需要数年时间

蓝少虎

亘喜生物科技公司(Gracell Biotechnologies Inc.,Nasdaq:GRCL)是一家为罕见癌症开发快速细胞疗法的中国公司,它在过去一周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与恐慌。巨大的希望在于其最有前途的管线产品已经获得了市场独占权和税收减免。但现实是,它的目标患者群体相对较小。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它的美国存托股票(ADS)自11月17日以来已经暴跌了50%之多,在1月份募资2.4亿美元上市后,周一触及了5.86美元的历史最低点。有意思的是,暴跌发生前几天,亘喜生物刚刚宣布其基于FasTCAR次日生产技术的平台GC012F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了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孤儿药”资格。

这一资格认定使开发商有资格获得一些奖励,包括在监管部门批准后获得长达7年的市场独占权,对临床试验费用高达25%的税收减免,以及减少或免除处方药使用费。该指定只针对罕见病的治疗,在美国,罕见病的定义是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的疾病。

由于要达到FDA批准所需的安全和疗效标准所需的研发成本很高,在1983年出台这一政策之前,制药公司绝大多数都专注于常见病。2021年美国罕见疾病组织(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委托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这意味着患者人数少的罕见病通常被认为风险太大,可能会亏本,因而相关疗法的研发往往不受重视。

可能是亘喜生物的“好消息/坏消息”组合引爆了本周投资者的恐慌,导致其在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下跌34%,至历史最低点。亘喜生物自己指出,虽然多发性骨髓瘤是美国第三大最常见的血癌类型,但全球每年只有约16万名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2020年美国的确诊人数逾3.2万人,略超预计。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称,与之相比,去年在美国确诊的所有癌症新病例为180万,其中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最为常见。

亘喜生物成立仅四年,还没有产品上市,尚未产生收入,更不用说盈利了。它的损失每年都在扩大,从2018年的7300万元(1140万美元)增长到去年的2.75亿元。它目前正在花首次公开募股和之前三轮融资筹集的现金,这些资金的提供者包括威灵顿管理公司、奥博资本(OrbiMed)、五源资本(5Y Capital)、淡马锡和礼来亚洲基金等重量级投资机构。

最近的抛售使该股目前的交易价格比其19美元的IPO价格低63%,导致一些人说该股看起来被低估了。

股票信息网站Simply Wall Street调查的三位分析师预测,该公司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利润为12.8亿元。而雅虎财经调查的三位分析师的平均目标价是33.33美元,股价从27美元到40美元不等——是周三的收盘价7.09美元的4到5倍。

这种“超卖”情绪可能助推了周二盘中85%的反弹,当时亘喜生物的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包括CEO曹卫博士和首席医疗官Martina A. Sersch博士,宣布他们打算在未来三个月内用个人资金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最多200万美元的公司ADS。

期待尽快批准

高层管理人员的信心似乎是基于对FasTCAR快速获批的预期,FasTCAR是亘喜生物领先的CAR-T免疫疗法候选药物,它采集并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对抗癌症。

CAR-T疗法使用人体自身的T细胞来对抗癌症,T细胞引导人的免疫反应,杀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介绍,这需要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分离出T细胞,然后对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面产生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ARs)。

这些受体允许T细胞识别并附着在肿瘤细胞上的特定蛋白质或抗原上。最后一步是将CAR-T细胞注射回患者体内,在那里它们会繁殖、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亘喜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寄希望于这种疗法的时间更短,从而获得相较于竞争对手类似产品的优势。改造CAR-T细胞并将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一般需要两到六个星期。但亘喜生物声称,它可以利用其专利技术将这一时间缩短至22至36小时。 

该公司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在中国和美国提交用FasTCAR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究申请。接受治疗的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或病情恶化,就是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如果获得批准,该公司就可以开始人体试验。

亘喜生物还在努力为另一种CAR-T疗法TruUCAR提交类似的申请,这是一种“现成的”治疗方法,它使用的是健康捐赠者的T细胞。申请提交时间预计在2022年的某个时候。

据市场调查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到2031年,全球CAR-T细胞治疗市场的销售额预计将从2020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1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6%。该报告称,快速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由治疗如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法所推动。

虽然许多全球制药巨头都在投资CAR-T技术,或与其他初创公司合作,比如辉瑞(NYSE:PFE)和艾伯维(NYSE: ABBV),但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亘喜生物的竞争对手名单则要短得多。

竞争对手包括市值7.54亿美元的蓝鸟生物公司(Nasdaq:BLUE)和南京的传奇生科(Nasdaq: LEGN),后者的市值80亿美元,令蓝鸟生物和亘喜生物最新的4.79亿美元市值相形见绌。

今年3月,亘喜生物与瑞士的跨国化工和生物技术公司龙沙集团(Lonza Group)签署协议,将在美国生产FasTCAR候选药物。相比之下,传奇生科和蓝鸟生物都与更知名的行业巨头合作开发它们的CAR-T候选药物。

传奇生科此前与强生公司(JNJ.US)旗下的杨森生物技术公司(Janssen Biotech)签署了一项3.5亿美元的协议,开发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疗法并将其商业化。出于同样的目的,蓝鸟生物与百时美施贵宝(BMY.US)旗下的Celgene Corp.合作,后者已经拥有治疗该疾病的传统药物。

就市净率(P/B)而言,亘喜生物介于这两家公司之间。它目前的市净率为1.7倍,大约是蓝鸟生物0.86的两倍,但与传奇生科34倍的天价相比,就小太多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新氧上季转亏为盈 收入展望仍然保守

最新:美容应用程序(App)运营商新氧科技有限公司(SY.US)周二公布,去年四季度收入同比减少27.7%至3.25亿元,期内录得3,130万元净利润,扭转上一年同期亏损2,770万元的局面。 利好:董事长兼CEO金星表示,受惠于降本增效措施,令利润规模大幅提升,去年四季度非国际会计准则的经调整净利润达3,880万元,比上一季飙升近300%。 值得关注:该公司去年四季度的月活跃移动用户为400万名,比上一年同期的740万名大减46%;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数量,也从5,327家减少19.8%至4,272家。 深度:新氧成立于2013年,主要经营医美整形网站和手机App,协助客户查询、挑选和预约医美服务。与其他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中国公司一样,它去年受困于官方的新冠“清零”政策,不少作为新氧最重要客户的美容手术提供商被迫暂停营业,令新氧平台上的广告收入减少。虽然这些限制已在去年12月初取消,但新氧对今年首季度的业务展望仍然保守,预计总收入将在2.9亿元至3.1亿元之间,比去年同期减少3.4%至增加3.2%。 市场反应:业绩公布后,新氧股价在周二大涨27.9%,报2.11美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游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Y.US

宜搜科技谋上市 ChatGPT成卖点

这家以数字阅读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国科技企业,成为首家在招股文件中提到ChatGPT的公司 重点︰ 宜搜科技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并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正面临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与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等企业竞争,作为行业内的中小型企业,只能增加广告及销售开支来捍卫市占率   裴梓龙 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最近风摩全球,由百度(BIDU.US; 9888.HK)开发的中国版本“文心一言”也正式登场,科技界更掀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浪潮,从作文、写诗、编程、翻译、创作剧本及写小说等,只要输入指示词,ChatGPT都可以帮你完成。 最近,有一家中国科技企业也蹭上了ChatGPT热度,成为首家将ChatGPT写入招股文件的企业。以网上阅读小说应用程序为核心的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已于3月中初次向港交所呈交招股申请,由中银国际作为独家承销人,致力成为“港股AIGC第一股”。 虽然由全球科网巨擎微软(MSFT.US)投资的公司OpenAI所开发的ChatGPT,目前无法在中国境内应用,但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仍然援引ChatGPT来展示AIGC的重要性,当中提及“AIGC可为内容创作方面带来根本变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已积累多年研发经验,将利用经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 对于中国的小说爱好者来说,宜搜科技绝不陌生,其应用程序里的小说曾令不少人通宵达旦追看。据招股文件显示,宜搜的核心业务是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去年前9个月的收益为1.77亿元,占公司整体约53.2%。 发行游戏成效不彰 2005年,汪溪在深圳成立了宜搜科技,主打移动搜索业务,直到2013年,他看准了网络阅读小说市场,推出旗舰产品“宜搜小说App”,再于2017年推出“快读版”,向用户提供大量可供在线阅读的电子书,吸引大量中国小说看好者。截至去年9月底,宜搜系列阅读App的累积注册用户人数达4,400万名。 有了吸引流量的核心“宜搜小说APP”,公司业务近年由数字阅读推荐服务及数字营销服务,延伸至网络游戏发行,但对整体业绩未有帮助。去年前9个月,该公司的整体收入为3.33亿元,同比上升5.7%;其中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收入增加9.2%、数字营销服务营收仅升约5%,而网络游戏发行的收入未成气候,期内仅录得约370万元,占整体收入1.1%。 庆幸的是,宜搜系统阅读App的平均月度活跃用户仍处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2,110万名,稳步增长至去年9月底的2,550万名;期内月付费用户平均收益,也从35.7元升至56.9元。 然而,宜搜科技的整体盈利表现不稳定,净利润率也相对较低。该公司2020年获利3,131万元,净利润率仅7.6%,翌年净利润率曾升至11.5%,但到了去年前9个月,其净利润率再度回落至9%,低于同业阅文集团(0772.HK)去年全年的17.7%。 事实上,中国数字阅读市场非常拥挤,除了宜搜科技外,也有百度、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字节跳动和具有腾讯(0700.HK)背景的阅文集团等科技公司竞争,这些公司具有雄厚财力,能够大撒金钱抢占市场。像宜搜科技这类中小型企业,只能增加广告及销售开支来吸引新客和留住旧客,以捍卫市占率。 广告开支占比上升 回顾过去两年多的业绩,该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均占总收入两成以上,其中去年前9个月同比大增31.3%至9,882万元,占整体收入达29.7%,主要涉及在互联网媒体与网络平台向客户投放广告及推广产品的支出。 宜搜科技过去的上市过程可谓一波三折,2014年曾计划到美国上市,其后撤回申请,于2017年在中国新三板上市,但短短两年后,便因为成交金额低迷而决定除牌。到2019年,公司希望冲刺上海科创板,却再次未竟全功,兜兜转转下,决定转战港交所。 从该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反映其确实有一定集资需要。去年前9个月,其经营现金流录得1,399万元净流出,远逊2021年的流入5,095万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更大幅减少1.26亿元,仅余8,853万元。如果现金流出情况未有改善,其业务的可持续性将受到影响。 为支持流动性,宜搜科技加强了举债力度,流动负债由2021年的4,855万元,翻倍至去年9月底的1.17亿元,当中包括银行计息借款、合约负债及其他应付款项等。 据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表示,这次筹资主要用于提高研发能力、确保长期技术优势、提高作为第三方数字阅读平台的实力与扩大数字营销服务。说穿了,就是要提升公司的AI水平,以奠定AIGC的基本技术基础,最终目标是利用AI自动生成小说内容,以捕捉这个最新科技浪潮带来的庞大商机。 宜搜科技去年前9个月获利3,000万元,推算全年净利润为4,000万元,对比阅文集团的51倍市盈率,其上市估值仅约20.4亿元。然而,在目前港股持续疲软的市况下,加上宜搜科技仅为竞争激烈赛道上的中小型参与者,要说服投资者认购,或许真的要问一下ChatGPT有甚么妙计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特约报道:同程旅行抓紧中国旅游复苏机遇

在线旅游平台同程旅行透过有机增长和收购来扩大业务,为旅游业反弹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亮点: 同程旅行在三年疫情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投资,配合产业链多元化发展新业务领域 随着用户群扩大,商业化能力亦随之上升;用户付费比率从疫情前的12%上升到12.7% 把握本地游及短途游需求旺盛的机遇,住宿预订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0.2%   过去三年,内地经济活动及人员流动受疫情影响,对旅游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同程旅行(0780.HK)把握机会,在过去三年间深化市场覆盖率,加强渗透下沉市场,拓展产业链业务,并扩大其付费用户群。虽然其发展速度较疫情前平稳,但自2023年起,压抑多时的商务和休闲旅游需求得以释放,同程旅行强化后的基本面有利推动业务增长。 用户付费率升至12.7% 同程旅行于2022年录得总收入约6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约6.46亿元,相当于经调整净利润率9.8%。 用户量方面,同程旅行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和平均月付费用户数目分别达到2.34亿和2,970万,付费比率上升至12.7%,年付费用户数目为1.88亿名。 住宿业务持续增长 在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下,同程旅行的交通票务业务收入下跌属预期之内。然而,该公司捉紧了本地和短途游的需求,令2022年住宿预订业务的收入录得0.25%的温和增长,总收入占比上升至37%,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32%。 其他业务的收入,包括广告、会员和其他配套增值服务的收入,也实现了17.9%的同比增长,占总收入的12%。 挖掘未充分渗透的下沉市场  同程旅行加强深入渗透率低但潜力巨大的下沉市场,通过深化与城乡汽车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加强于下沉市场的影响力。 截止2022年底,同程旅行近87%的注册用户居住在中国的非一线城市,而微信平台上约60.3%的新付费用户来自中国的三线或以下城市。 为提升不同业务板块的出行效率,同程旅行加强推广交叉销售,同时丰富一站式产品和服务,以更好满足旅客在旅途期间的需求。 透过收购注入新收入来源 同程旅行启动一系列收购和业务扩张,包括发展酒店管理业务,并通过收购以进军旅行团业务,以拓宽其在产业链上的布局。 同程旅行早前成立艺龙酒店科技,是一个集合酒店管理、信息技术、贸易和采购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住宿产业平台。公司亦收购专注于休闲度假游业务的同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实现更大的规模效益。 市场重回正轨 强劲反弹在即 疫情加速了旅游业的数字化发展,为在线旅行社带来了庞大的机遇。随着旅游限制放宽,旅游需求自 2023 年农历新年起出现强劲反弹,同程旅行认为,旅游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同程旅行执行董事兼CEO马和平表示:「随着我们在过去几年积累的行业经验,用户数量不断上升,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特别在下沉城市建立了强大的用户基础。此外,我们还进军到酒店管理和旅游团的业务,打造额外的增长动力。我们已经准备就绪,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复苏之际,保持我们的长期增长势头。」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0780.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