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6.HK
The Chinese steel-trading platform is applying to trade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after merging with its shell company partner.

内地钢铁交易网站找钢网向港交所递交“去SPAC”上市申请,成功后将是本港首宗案例

重点︰

  • 找钢网与Aquila Acquisition的并购交易,议定估值高达百亿港元
  • 截至今年1月底,找钢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余下1.29亿元

 

裴梓龙

终于,水尽鹅飞的港股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市场有了新消息。

找钢产业互联集团(ZG Group, 找钢网)在3月10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将与招银国际资管等成立的SPAC 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36.HK)合并,以类似反向收购的“去SPAC(De-SPAC)”方式在港上市,估值约100.04亿港元,如果成功,将成为香港第一家SPAC并购交易,为沉静的SPAC市场带来喜讯。

去年8月31日,Aquila宣布与找钢网合并,当时预计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交易,但一直未有进一步消息,首先因为港股市场表现疲弱,但最重要是等待中证监为其上市“开绿灯”,而这次找钢网正式递交上市申请,也意味已获得中证监批准。事实上,找钢网2018年曾尝试在港交所上市,最终失败而回,这次可谓变阵再战港交所。

不过,找钢网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别净亏损2.74亿元、3.66亿元及4.69亿元,三年合共亏损11.12亿元。连年亏损,公司都有解释,2021年亏损是因为公司处于由“重”到“轻”转型阶段,以及组建销售及营运团队,并发展一站式数字化基础设施;2022年则诿过于新冠疫情;到了2023年亏损增加28.1%,公司解释是因为一次性3.43亿元以股份为基础的开支,以及同样属一次性的与SPAC并购交易有关的3,960万元专业费用。如果撇除这两项,2023年的净亏损为8,360万元,比2022年净亏损3.66亿元大幅收窄77.2%。

中国的钢铁市场需求一向庞大,但是供应和需求都非常分散,地域覆盖受限制,分销层级多,导致整个钢铁交易价值链成本高、效率慢及透明度低,所以一直以来内地的钢铁行业对使用数字化平台转型,以达到减低交易成本的要求非常大,找钢网就抓住了这个机遇。以2022年在线钢铁交易吨量计算,找钢网是全球最大的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目前更将业务逐步拓展到非钢铁工业原材料市场,包括电子元器材、电工电气和五金机电等。

自找钢网于2019年实行平台化后,数字平台的三方钢铁交易吨数增长不错,去年达到3,530万吨,约占中国三方在线钢铁交易总吨量的38%,公司的交易总吨量由2021年的3,560万吨增至2023年的4,90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17.3%;而公司的商品交易总额(GMV)也从2021年的1,872亿增至去年的1,955亿元,截至去年底,找钢网的数字化平台连接超过12,600名注册卖家及逾177,000名注册买家,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

曾经在电竞业发展、也当过老师的找钢网创办人兼行政总裁王东,于2008年进入钢铁行业。在工作中,他发现买家在购买钢铁的过程非常复杂,售前要询价、比对价格、议价、锁货;销售中有结算、付款等,售后则要开发票等,起初王东只想做一个钢铁版的“去哪儿网”,主要是帮助买家通过搜寻直接找到货源,改变繁复的交易过程,成为找钢网的雏型。

曾获6轮融资

2012年,王东与拍挡王常辉和饶慧钢成立了找钢网前身上海钢富,同年完成A轮融资,其后在2013年、2014年、2015年、2018年共得了5轮融资,6轮融资获得近25.28亿元资金,估值由当初的3,000万元大增至79.3亿元,翻了近263倍。

找钢网这次上市,是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架构,紧随SPAC并购交易后,王东及王常辉将拥有公司约65.7%投票权,而包括王东和王常辉在内的一致行动人士,将有公司约66.9%投票权。

找钢网如果想继续拓展业务,需要投入更多资本,但据招股文件显示,截至去年底,其流动负债达113亿元,但今年1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29亿元。这次合并,找钢网最多可以获得9.59亿元,其中约25%将用于通过数字化加强服务供应、约20%用于扩大买家群体并增加黏性、约20%用于加强技术,约25%探索跨行业扩张。

自港交所2022年批准SPAC上市后,目前也只有5家SPAC成功登陆,然而香港的SPAC与美国或新加坡不同,对发起人、投资者及独立第三方投资者(PIPE)都有更严格的要求。而事实上,5家已在港上市的SPAC,全部都在2022年上市,由于SPAC要在两年内找到并购目标,故今年将是它们的最后限期,这5家SPAC除了Aquila外,还有Vision Deal(7827.HK)、汇德收购(7841.HK)、Interra(7801.HK)和TechStar(7855),其中Vision Deal去年底也宣布计划与内地社交平台趣丸集团合并,估值达82.15亿港元,是继Aquila后第二家公布并购交易的SPAC,至于其他三家SPAC仍未宣布任何并购目标。

对于一家三年亏损超过11亿元的公司,以百亿港元估值上市,是否过高实属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找钢网最后能成功与Aquila合并上市,至少可以让沉寂多时的SPAC市场泛起一点涟漪。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Ele.me name to be retired

新闻概要:阿里巴巴整合饿了么升级为淘宝闪购

在饿了么借助GPS定位技术,彻底变革行业十余年后,阿里巴巴将让这一外卖品牌退场 阳歌 本周国内多家媒体援引未具名消息源报道,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9988.HK)将停止使用饿了么品牌,对中国最早的餐饮外卖巨头进行重塑,以迎接“闪送零售”新时代。消息源之一的新浪网披露,从12月1日起,阿里巴巴将正式将饿了么APP更名为“淘宝闪购”。 新浪网称,饿了么庞大的骑手团队——他们标志性的蓝色头盔、工装和送餐箱曾是中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街头常见风景——现已开始承接淘宝闪送订单。淘宝平台自身也运营着独立骑手团队,其亮橘色赛车风格工装,正迅速成为上海等大都会街头的崭新风景。 阿里巴巴尚未对停用饿了么品牌的计划置评,此前阿里通过2018年分阶段进行的一系列收购饿了么,对其估值近100亿美元。然而此后该品牌表现相对沉寂,市场份额遭竞争对手美团(3690.HK)蚕食,今年京东(JD.US;9618.HK)亦进入该领域。 随着京东入局,三家公司陷入激烈价格战,已引发监管层出手干预。 创立于十多年前的饿了么,借助当时尚属新兴的全球定位技术,将外卖服务变得快速、高效且实惠,彻底改变了中国餐饮外卖业态。近期三家公司均在其服务中增设本地生活商品,竞相角逐最快送达时效。 阿里巴巴今年4月底推出淘宝闪送业务,经过初期试点后,近几周该服务正加速扩张。服务上线时阿里曾表示,该服务旨在以30分钟至1小时配送生鲜杂货、零食百等商品的时效能力,对饿了么核心餐饮外卖形成业务补充。 阿里巴巴最新力推的“闪送零售”战略,与近十年前马云提出的融合线下实体与线上购物的“新零售”计划颇为相似。但该战略最终产生的协同效应并不显著,阿里巴巴最终出售了当时收购的大部分实体零售资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njoyGo operates robotaxis

布局自驾赛道 上汽旗下享道出行冲刺港股

上汽集团旗下出行业务板块申请赴港上市,借此集资用于研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及其他相关用途 重点: 上汽集团旗下出行服务平台——享道出行,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是中国众多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进程的企业之一    梁武仁 近年来,投资者在中国可选择的自动驾驶出行公司已愈来愈多,市场领先的三家公司分别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及百度,其次还有Momenta及如祺出行等后起之秀。如今,这些民营企业即将迎来一位国企对手的挑战——享道出行(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准备加入竞争行列,期望依靠自动驾驶业务走向盈利。 上周二,上汽集团旗下的出行服务子公司——享道出行,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上汽集团同时也是通用汽车及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享道出行表示,此次上市的目的之一,是为自动驾驶(Robotaxi)服务筹集研发资金。 目前,网约车服务仍是享道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这一市场竞争比新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更为激烈,滴滴出行占据主导地位,并面临众多中小型竞争对手的挑战,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已警告该行业竞争“热”。尽管享道出行拥有上海这一“主场优势”,且上汽集团作为当地最大国有企业之一,但其在该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微小,且尚未实现盈利。 因此,公司显然需要寻找新的、且具盈利潜力的收入来源,而它似乎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正是答案。这一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首先,北京方面显然决心让中国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者,这一点从行业竞争日趋拥挤的现状中可见一斑。而享道出行在这一快速兴起的领域中,属于技术相对领先的企业,这也为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提供了一定优势。 与母公司上汽集团之间的联系,是享道出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母公司能够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自动驾驶车辆,以满足运营需求。由于上汽集团为国有企业,公司也有望在政策层面获得多种形式的支持,协助国家及地方政府实现相关政策目标。 根据其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享道出行引用第三方研究指出,公司是中国首个由汽车制造商支持的出行平台,并具备运营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能力——即在多数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等级。公司计划于今年底,在上海浦东新区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服务,并预期于2027年前拓展至其他城市。 不过,短期内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仍将有限。一方面,大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与乘坐舒适度仍需时间适应;任何重大事故都可能引发安全疑虑,令市场接受度迅速倒退。另一方面,该业务目前受限于运营区域,多数营运商在早期阶段需透过高额补贴吸引用户,导致盈利前景延后。 因此,享道出行在可见的未来,仍须倚重尚未实现盈利的网约车应用业务来维持收入规模,以向投资者证明其具备稳定营运能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公司按交易总额(GTV)计,在中国网约车行业中排名第五,市占率仅为个位数。尽管其网约车服务已覆盖全国超过80个城市,并拥有逾100万名注册司机,但主要业务仍集中于上海市场,在当地排名仅次于滴滴出行。 盈利能力改善 令人鼓舞的是,公司虽然营收出现下滑,但亏损幅度正持续收窄。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按年下降约3%至30亿元(约合4.21亿美元);然而,随着司机成本下降,公司毛利率显著改善,由去年同期的6.6%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1%。 尽管毛利率的提升值得肯定,但对一家线上服务公司而言,该水平仍属偏低。作为对比,拥有更高制造成本结构的上汽集团毛利率亦在类似区间。而竞争对手文远知行(WRD.US)截至6月止12个月的毛利率为28.5%,小马智行(PONY.US)则为17.0%,显示享道出行仍有相当大的追赶空间。 即使享道出行的网约车业务未来能实现盈利,考虑到行业竞争激烈,其短期内也难以成为主要盈利来源。公司目前还提供汽车租赁及二手车销售服务,但这两项业务收入规模相对有限,仅占总销售额的约20%,且看起来难以成为改变公司局势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被视为享道出行最具增长潜力的核心动能之一。根据高盛的市场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10个城市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运营,整体市场规模有望于2035年达到470亿美元。 高盛进一步预计,到2035年,每辆Robotaxi每日可为营运商创造69美元净收益,高于现时网约车平均每日28至56美元的收益,原因在于自动驾驶车辆可延长营运时间并降低人工成本。 尽管前景看似可期,但享道出行仍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强势夹击,其中不少企业拥有先发优势与雄厚资金。百度可利用其传统搜寻业务产生的庞大现金流,支撑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而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则在去年于美国上市后,正筹划于香港进行新一轮大型融资。这意味着,尽管享道出行在上海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但其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推进之路绝非易事。 无可否认,自动驾驶被视为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重大发展方向,无论在个人出行还是出租车领域皆然。这也部分解释了市场对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高估值:两者的市销率(P/S)分别高达100倍与55倍。虽然两家公司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但如此高的估值,反映投资者对自动驾驶出租车潜力的高度期待。 享道出行也希望借市场乐观情绪受益,不过,由于进入赛道的时间相对较晚,即使拥有上汽集团的强力支持与上海“主场优势”,能否同样赢得投资者热情,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利入股雷诺巴西 获得本地化产销资源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0175.HK)11月3日宣布,与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及法国雷诺集团(RNO.PA)签署巴西战略合作最终协议,吉利将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股份,并共享其工厂产能与销售网络。 据财新报道,雷诺巴西公司总估值约合135.84亿元(19.1亿美元),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主要通过技术资产入股,对应估值分别约为33.45亿元和9.44亿元,吉利汽车仅需额外现金出资约5.85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汽车控股股东,按照此前发布的交易公告,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在雷诺巴西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1.29%和5.11%。 雷诺集团称,雷诺巴西公司已成为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巴西的经销商,目前纯电动车型EX5已通过雷诺品牌经销商渠道全网销售。雷诺集团还将采用吉利的一款新能源汽车架构,推出本品牌新能源产品,雷诺巴西公司的Ayrton Senna工厂将共同生产吉利品牌与雷诺品牌车型。 吉利汽车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7.42港元,跌0.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雅居乐10月销售环比升同比跌

房地产开发商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83.HK)周二公布十月份销售数据,全月预售金额为7.1亿元,较9月份上升54%,但与去年同期比较,则大跌49%。 10月份销售的建筑面积为8.3万平方米,较9月上升48%,但按年则下跌30%。上月每平米均价为8,517元,环比上升3.3%,但同比则下跌37%。 今年首十个月,雅居乐预售金额累计为74.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5.6亿元,大幅下跌45%。 雅居乐周平开报0.425港元,过去一年公司股价从高位下跌近6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