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头部企业万科将分拆旗下物管公司万物云到港股上市,据报计划集资至少20亿美元

重点:

  • 万物云希望利用科技元素吸引投资者,力争成为今年最大集资额新股
  • 物管股近年表现低迷,万物云此时上市,未必能争取到理想估值

陈嘉仪

中国房地产市场深陷低谷之际,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将分拆旗下经营物业和空间管理服务的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来港筹资,并成功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据报该公司计划筹资至少20亿美元(约139亿元),有机会成为继中国中免(1880.HK; 601888.SH)于8月中筹资约21亿美元后,今年筹资额最高的新股。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万物云三大主要业务分别为:小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商企和城市空间综合服务和“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及“流程即服务”(BPaaS)解决方案服务。前两者覆盖传统小区物业服务、商业物业服务以及城市空间整合服务,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历年对营业收入贡献合计均超过90%;近年新开发的AIoT以及BPaaS解决方案,主要提供远程空间科技运营服务。

去年万物云营收达237亿元,同比增长30.6%,对营收贡献最大的住宅物业服务,在管建筑面积达6.6亿平方米,但上述两个业务指标,都低于行业龙头碧桂园服务(6098.HK)的288.4亿元和7.66亿平方米。

错过上市最好时机

万科企业作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之一,早于1990年推出物业管理服务,但在过去几年内房企业分拆物管潮中,表现不太积极。直至2020年10月,公司把“万科物业”更名“万物云”,才踏出了第一步;到去年11月公司通过拆分独立上市,再到4月递交上市申请、9月获批,前后花了快两年时间,但由于其后股市气氛由盛转衰,蹉跎间错过了上市最好时机。

内房分拆物管业务热潮始于2014年彩生活(1778.HK)上市,其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被母公司花样年(1777.HK)发掘出来,其后各大房企相继仿效,均得到投资者青睐。碧桂园服务2018年6月以介绍形式上市,开盘价每股10港元;至去年6月底,曾创下85.2港元历史高位,市值超过2,800亿港元(2,450亿元),假如万物云能赶及在当时上市,相信有力挑战其估值。

然而,随着官方遏抑楼价、去杠杆力度不减,“房住不炒”和“三条红线”等政策持续,去年下半年内房爆发企业债务危机,资本市场对物管股的狂热也降温。截至9月13日,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指数一年累跌约六成;碧桂园服务当天收盘已回落至15.72港元,市值降至550亿港元,不及颠峰时五分一。

以2021年业绩比较,万物云的在管建筑面积、营收规模均不及碧桂园服务,如非母公司有国企背景,碧桂园目前估值水平恐怕就是其天花板高度。逆风当前还硬推上市,说白了就是要提振母公司,因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内房动工量或销售都大不如前,甚至出现烂尾楼、房贷拒付潮,令房企压力日增。万科企业3月底发布2021年业绩,营收4,528亿元,同比仅升8%;净利润更大幅下滑45.8%至225亿元。翌日,万物云就递交了上市申请。

面对官方重手整顿内房企业,万物云过去两年营收仍然增长逾三成,但净利润增幅由2020年的44.2%,缩减到去年的12.9%,主要因为员工及分包成本增加,令销售成本持续上升。值得留意的是,该公司在上市前突然巨额分红,2021年度豪派35亿元股息,为年内利润两倍。

目前万科企业持万物云57.12%,同系企业持股5.77%;其他股东还包括博裕资本、58同城、琳珠集团等。万物云突然派高息,连同过去两年分别派息2.47亿元与3.18亿元,三年共派了逾41亿元,接近同期利润总和42.7亿元;持股62.89%的万科企业和同系公司,合共分得逾25.78亿元,因此被认为是向母企输血。

科技元素引人注目

面对大盘及行业低迷,加上物管股向来被视为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因此万物云需讲出动听故事才能争取较高估值上市,它的方法便是加入科技和互联网元素。据初步招股文件显示,万物云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业务扩张、开发AIoT及BPaaS解决方案,以至收购或投资上下游供应链服务商等。

然而,其AIoT及BPaaS解决方案目前能够实现的场景,主要为监控汽车违规、垃圾识别、垃圾桶满溢等小区管理问题,并没有涉及云计算层面,科技成份含金量不足。再看今年第一季,该业务营收仅约5亿元,占总营收7.3%,此收入比例与2019年的5.8%比较仅属小幅上升,可见其“转型故事”仍然需要长时间发展。

要估计万物云的上市市值,或许可参考同业碧桂园服务、华润万象(1209.HK)及中海物业(2669.HK)约9.5倍至40倍的预测市盈率,如果取其平均25.8倍,以万物云今年首三个月盈利3.19亿元引伸到全年预计约12.76亿元计算,估计其市值仅约330亿港元。尤其是考虑当前不少物业开发商销售下滑或遭遇财务困境,在市场气气不佳的背景下,该公司恐怕难以达到筹资20亿美元的市场预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滴普科技招股集资最多7.1亿港元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计划发行2,663.2万股,每股招股价26.66港元,集资最多7.1亿港元,预计10月28日挂牌买卖。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未来5年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从而加强商业化能力;海外业务扩张;以及用于潜在投资、并购机会,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整合企业数据、决策运营及生产制造等,主要向中国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解决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0亿元增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期亏损收窄至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盈收下滑的八马茶业 招股最高集资4.5亿港元

茶叶生产商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开招股,发售9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介乎45至50港元,最高集资4.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5,050.43港元。公司于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在港挂牌。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计,八马茶业位居全中国第一。按去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占93%。 今年首6个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亿元。公司解释是线下渠道销售减少影响收入,以及行政费用的增加所致。期内的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 Travel International sheds property unit to unshackle core business

香港中旅拆离地产 卸下包袱轻装上路

香港中旅突然公布重大重整计划,将旅游地产拆离上市公司,并大幅削减股本 重点: 股东可选择收取现金每股0.336港元 未来将集中资源发展旅游景区及相关业务   刘智恒 当年在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下,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0308.HK)的旅游地产曾被公司寄予厚望,认为是一大增长动力;可成也地产,败也地产,自几年前房地产泡沫爆破后,反倒成为拖集团后腿的业务,为撇除这个沉重负担,公司突然公布重大重整计划。 方案是香港中旅将旅游地产项目从上市公司剥离,改由一家私人公司持有,并透过实物分派,将私人公司股份派予股东。若股东不愿收取股份,也可选择收取每股0.336港元的现金。按公布前一个交易日每股1.53港元计,占股价近22%。 据公告资料,旅游地产的私人公司资产净值49.06亿元,若按香港中旅现时总股份55.37亿股计算,即每股资产净值为0.886港元。 同时,香港中旅建议将股本削减,由92.2亿港元大幅削减85亿元至7.2亿港元。削减的85亿港元进账,将拨至公司的保留溢利。 地产拖业绩后腿 所谓旅游地产,就是在旅游项目如主题公园或风景区附近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发展。香港中旅旗下共有五个项目,分别位于珠海海泉湾的度假酒店及住宅、位于咸阳的海泉湾度假酒店及温泉、浙江安吉的度假酒店及住宅、深圳的商业综合体,以及四川成都的金堂项目。 据香港中旅披露,旅游地产近年的表现一直不济,2023及2024年的收入为6.29亿港元及4.59亿港元,却录得亏损4.61亿港元及2.39亿港元。到今年上半年情况持续恶化,收入只有1.47亿港元,却录得亏损达1.92亿港元。 公司也要不断为投资物业进行减值,2022年至2024年公允价值亏损分别为9,072万港元、1,913万港元及2.22亿港元。今年上半年的减值亏损则达1.23亿元,按年扩大24%。 因为物业发展的影响,导致盈利受拖累,去年全年盈利下跌56%至1.06亿港元,今年上半年更蚀8,685万港元,去年同期有盈利6,323万港元。 专注旅游利大于弊 此次重组对香港中旅来说,不失为一项理想部署。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暂仍疲不能兴的时候,暂时看不到有明显复苏,要销售项目并不容易;但物业开发投资不菲,影响集团现金流转。将其剔除于上市公司,可以减少受物业表现的拖累,起码不用持续为物业减值。 另外,香港中旅不用投入资金在房地产开发及维护上,可将资源集中在旅游业务,专注回公司的主营事业,特别在内地旅游近年表现理想的情况下,把握时机大肆拓展,胜于将资金投放在持续寻底的房地产行业。 事实上,中旅在重整计划披露的半个月前,已向万科收购吉林省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的滑雪场、酒店、公寓及商业街,同时更购入雪场管理公司,涉及资金3亿元人民币,另要负担项目的银行借贷7.55亿元人民币。很明显,香港中旅将资源投入旅游业务,进一步拓展城市及休闲项目的战略,把目标放在滑雪产业方面。 市场定位更清晰 目前房地产发展不景气时,项目发展随时有亏损,相反旅游景区业务的利润率远高于房地产,若将地产剥离,投资者一方面更容易对公司前景进行估值,另外没有地产业务的负担,对公司估值更有利。 近两年旅游相关的上市股份为投资市场一大焦点,携程集团(9961.HK)及同程旅行(0780.HK)的股票交投相当活跃,亦受到投资者追捧。虽然香港中旅规模与两者相比有距离,但撇除地产后,一家纯旅游企业,无疑可让投资者容易对公司的定位理解,在现时旅游业好景时更易受投资者青睐。 香港中旅公布重整业务翌日,恒生指数跌逾400点,但公司股价不跌反升,更一度升近15%,收市虽回软报1.66港元,但全日仍升8.5%,反映市场对公司的重组方向是正面。 不过,投资者也要注意,现时地产市场虽不景气,但经过几年去库存及国家政策扶持,未来或有望止跌回升;加上项目减值多次后,价格或许已近见底,倘楼市复苏,香港中旅就未能受惠于房地产转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星展看好亿咖通客户多元化增长潜力

星展银行本周首次覆盖智能座舱制造商亿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给予12个月目标价2.80美元,较现时股价高约24%。报告指出,公司正逐步摆脱对母公司吉利的业务依赖,客户多元化前景强劲。 星展在10月14日研报中指出,目前吉利及其旗下品牌,包括极氪、沃尔沃、路特斯等,贡献亿咖通约80%收入。但大众集团的战略合作有望推动客户结构多元化,该合作涵盖大众、斯柯达品牌。星展表示:“大众计划自2027年起,在巴西和印度销售搭载亿咖通产品的车型,协议未来可能扩展至欧洲市场,成为新增增长动能。” 报告强调,基于2026年预估销售额,亿咖通当前企业价值/销售额比率为0.9,低于行业中位数1.5。“估值折让部分源于客户过度集中于吉利集团,叠加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承压,”星展分析称,“但伴随客户多元化进程加速及毛利率预期修复,该股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亿咖通股价过去52周累计上涨约2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