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迪三度冲击港交所 核心产品临‘红海’竞争
这家有一款产品获批上市的肿瘤创新药公司仍未实现盈利,并向港交所发起第三次冲击
重点:
- “一药走天下”的思路迪,第三度向港交所申请上市
- 公司去年亏损14.6亿元,今年首5个月再蚀2.9亿元,剩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余下6.6亿元,反映有迫切筹资需要
斯年
致力开发肿瘤药物、已有产品成功商业化的生物医药公司思路迪医药(3D Medicines Inc.)第三次冲击港股,但“补血”之路前途难测。
7月22日,思路迪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承销人。在此之前,思路迪已分别于2021年6月和2021年12月两次递交港股招股书,但都未能成功上市。
思路迪目前有一款核心产品在中国销售,但随着肿瘤免疫疗法赛道日趋拥挤,该产品的收益不如预期,公司至今未能实现盈利。此外,由于市场信心不像此前高涨,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后普遍表现不佳,思路迪的前景有待观望。
据初步招股书介绍,思路迪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开发及商业化具有差异化临床表现的肿瘤药物,业务模式包括联合开发、许可引进和自主发现等。
在冲击港股前,思路迪是受到资本追捧的肿瘤免疫领域“明星公司”。其在2020年经分拆独立后,立即获得总规模达1.4亿美元(9.5亿元)的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倚峰资本、中信建投、睿亿投资、泰格医药等多家知名机构。
产品上市但未扭亏
对生物医药公司而言,开发及商业化能力是最为人关注的“硬实力”。据招股书介绍,思路迪目前已经建立的管线包括一款核心产品及11款候选药物,其中核心产品恩沃利单抗是其支柱产品,去年11月在中国获批销售、12月商业化,另有7款产品处于研发后期的临床阶段。
新药研发投入巨大,商业回报却未必丰厚。截至目前,思路迪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开支绝大部分在于研发费用,过去两年研发支出达6.4亿元,今年前5个月研发支出也已达到1.38亿元。
在恩沃利单抗上市后,尽管今年首5个月产生约1.6亿元收益,但远远不足以扭亏。2020年及2021年度,以及今年截至5月底的三段时间内,思路迪经营亏损分别达到6.4亿元、14.6亿元及2.9亿元。而在今年5月底,集团剩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余下6.6亿元,连去年的一半亏损金额也比不上,可见公司有实际筹资需要。
在其他产品上市前,依靠恩沃利单抗销售,能否帮助思路迪扛住“烧钱”的压力?答案恐怕未必乐观。
思路迪招股书介绍,恩沃利单抗是皮下注射PD-1(细胞程序死亡受体-1)抗体,在中国获批可以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晚期实体瘤患者。MSI-H和dMMR是胃肠道肿瘤患者经常提及的指标,也可能在其他实体瘤中出现,恩沃利单抗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泛肿瘤”抗癌药,但能够惠及的病患仍然有限。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字,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超过457万人。相比之下,恩沃利单抗的适用人群狭窄,招股书显示,其针对的适应症在中国的发病数在2021年仅为14.6万人,预计到2023年增至18.6万人。
此外,恩沃利单抗还面临已有和其他潜在候选药物的竞争。从原理看,PD-1是人体免疫T细胞上的一种蛋白,癌细胞通过生成其配体PD-L1,与PD-1结合,以抑制T细胞并破坏免疫功能;相关药物则通过阻碍这一结合过程,以抑制癌细胞。由于PD-1/PD-L1药物研发火热,已上市产品销售竞争激烈,仅中国就已有十余个相关产品,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红海”市场。
据思路迪在招股书中披露,除了用于治疗现有获批适应症,恩沃利单抗可能无法成功开发或获批其他适应症,这意味公司需扩大现有适应症患者群体,并加速其他产品上市,才有望尽快“回血”。
创新药企的成长之路普遍经历过前期“烧钱”研发,等到产品面世再“回血”的路径,在这期间,如何维持现金流至关重要。
生物医药热潮减退
因此,当港交所在2018年修改《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时,立即吸引大批生物医药公司。4年来,港交所已经吸引近50家未盈利医药公司先后上市,募资额超过千亿元港币。
港股上市成为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补血”的重要一步,但“光环”正日益消退。生物医药公司近年赴港上市后,表现普遍不如人意,甚至频繁“破发”,而募资后推动商业化的重磅产品也相当有限。
例如乐普生物(2157.HK)今年2月23日冲击港股成功,每股发行价为7.13港元,以上市当天汇率计算,其发行价折合人民币只有不足5.8元;但就在不到一年前、该公司进行C轮融资时,投资者认购成本价为每股6.7元,由此可见,其价值已随着生物科技股热潮退却而下降。
乐普生物与思路迪一样,也冲击了三次港股IPO,这次思路迪闯关港交所能否成功,仍有待观望。而对生物医药公司而言,即使成功上市也并非 “一劳永逸”,能否通过大规模融资,实现长期跨越式发展,可能是上市后更艰难的课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