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mbitious restaurant chain with roots in Anhui provinc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to fund its expansion plans, hoping to tempt investors with its strong revenue growth.

这家来自安徽的餐饮集团近年收入持续增长,去年前9个月盈利大增逾一倍

重点︰

  • 小菜园挟着业务高增长,准备到港股募集资金,计划两年后将门店数量翻倍
  • 该公司的自家供应链及中央工厂,有助减低高昂成本

 

裴梓龙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安徽人汪书高就用了十余年时间,创造了一家拥有548间门店的大型餐饮集团。这家以新款安徽菜为主的“小菜园”,更准备在港交所上市筹集资金,计划两年后将门店数量再翻一倍至超过1,100家,在中国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抢占更多份额。

小菜园创办人汪书高今年52岁,出生于安徽铜陵的一个农家,因为家境贫穷而早早退学,踏入社会当厨师,之后与妻子两人经营酒店业务,由一家“夫妻店”,渐渐扩展成商务型连锁酒店“和谐大酒店”。

赚得第一桶金之后,汪书高并不满意,他2012年走到江苏,凭自己搞酒店的经验,希望在江苏复制和谐大酒店,然而因“水土不服”铩羽而回。同时,“和谐大酒店”因面对激烈竞争,经营越来越困难,令汪书高调整战略,在走访各地考察后,开始转攻平价安徽菜,再稍为改良口味,终于以“新徽菜”为主的第一家小菜园,于2013年4月在铜陵正式开业。由于走的是50至70元亲民路线,结果大受市场欢迎。

小菜园靠着高性价比策略逐渐扩张,打入芜湖、苏州等地,2016年再进军北京及上海等一线城市。据初步招股文件显示,截至今年1月11日,小菜园在中国12个省级行政区内的119个城市,经营548家直营店。

受益于门店数量高速增长,其收入从2021年的26.5亿元,增至翌年的32.1亿元,而单计去年前9个月,收入已超过2022年全年,达到34.3亿元。盈利表现方面,即使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021年及2022年,仍分别录得2.27亿元及2.38亿元净利润,去年前9个月的净利润更高达4.3亿元,同比大增107.6%。

截至去年9月底,该公司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占比达43.4%,贡献第二多的是新一线城市,包括长沙、成都、重庆、杭州等地,占比达28.3%。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小菜园在客单价格50至100元的中国大众中式餐饮市场中排名第一。

据其招股文件显示,其门店2021年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为15.2个月,在2022年改善至10.3个月,到去年9月底,更进一步缩短至7.3个月,远低于行业平均的超过18个月,这与公司自建供应链以提高经营效率不无关系。

自建供应链降成本

小菜园的自组供应链,由一个中央工厂及遍布全国的11个仓库组成,同时拥有一支由200多架车辆组成的自家运输车队,有助以更便宜的价格采购食材以及控制成本;同时,中央工厂先完成食材粗略加工及料包备制,再送到各门店使用,减低前线员工工作压力。

这种模式在餐厅规模越来越大时,便能发挥更大功用,在规模效应下降低开店成本。因此,小菜园这次上市集资的资金,除了用来继续开店外,部分也会用于加强供应链能力、扩张物流仓储网络,以及提升智能设备及数字化系统,协助进一步降低成本。

除了堂食外,外卖业务对小菜园来说同样重要,公司在招股文件中称,正全力打造“线下堂食为主+在线外卖为辅+线下新零售”同步发展的全场景布局。事实上,其外卖业务近年持续增长,相关收入在2021年占整体15.5%,去年前9个月已增至31.5%。

由于拥有自家供应链,加上门店够多,该公司已准备展开新零售业务,销售自家品牌的食材。公司高管较早前曾表示,希望将两万多名员工变成销售员,把500多家小菜园门店变成零售点。

小菜园上市前的投资者只有加华资本,2022至2023年累计投资5亿元,持股7.01%,意味该公司的估值约7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公司的师徒培养及合伙人制度,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共有129名员工通过持股的平台持有41.71%公司股份,这是因为厨师出身的汪书高,也希望员工可以一同当老板。

然而,目前中国餐饮竞争激烈,新品牌持续进场,不同菜系、不同体验、不同模式的餐饮快速开店抢市场,小菜园也在招股文件中称︰“中国餐饮业的激烈竞争可能阻碍公司提升或保持收入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不如预期、消费力下降的大环境下,小菜园也推出定价5至30元的平价菜品,希望留住现有客户。

持续的扩张也为小菜园带来资金压力,截至去年11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3.53亿元,因此也有一定上市集资需求。

估值方面,业务相近的同业九毛九(9922.HK)股价在过去一年累跌逾75%,市值只剩下约70亿港元,预测市盈率约12倍,以小菜园去年9个月赚4.3亿元,估计全年赚5.7亿元计算,以相同市盈率计算,其上市市值约68亿元,折合约74亿港元,与九毛九接近。如果小菜园希望以更佳的估值上市,还看其进取的扩张大计能否赢得投资者信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龙光21笔境内债重组获通过

房地产开发商龙光集团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的重组方案,已全部获相关债券持有人通过,并提供包括全额转换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回购、股票等重组方案选项。 龙光下一步将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相关约定,就债券持有人选择的重组方案进行安排。 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集团的总负债为1877.8亿元,总资产为2125.9亿元,持有的现金为86.5亿元。 周四开市龙光股价升4.4%报0.9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已从高位下调4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荣昌生物公布42亿美元BD合作 为何市场不买单?

以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 重点: 荣昌的首付款仅有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 荣昌生物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莫莉 对于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核心管线完成对外授权(BD)实现“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为为授权交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也能为管线在海外的研发推进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获批产品泰它西普的授权交易终于靴子落地时,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和H股在消息公布当天分别重挫18.36%和11.71%,这背后究竟有何争议? 根据公告披露,荣昌生物将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Vor Bio(VOR.US),从这笔交易中,荣昌生物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价值8,000万美元、可认购Vor Bio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约占Vor Bio总发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净销售提成。 以42.3亿美元的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与Vor Bio的这项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无论从现实获益还是交易对手行业地位来看,这笔交易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这或许为市场的悲观情绪提供了解释。 从首付款比例来看,荣昌仅拿到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相比之下,三生制药与跨国药企巨头辉瑞的合作中,三生获得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60.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首付款占比为20.6%。虽然荣昌以价值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替代传统首付,但是这是“以产品换股权”的高风险策略。 其次,此番股价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兑现的涨幅。在交易公布两周前,荣昌生物曾在公众号上高调宣称,多位跨国医药公司的商务拓展经理主动与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国际合作、技术授权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与医药巨头联手,刺激港股股价单日暴涨20%。 然而,最终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却只是一家“壳公司”,合作方的资质与市场预期有着巨大落差。据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终止了所有临床项目且裁员95%至仅剩8名员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现金储备仅有5,004.7万美元,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面临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尽管与荣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布完成私募股权融资(“PIPE”)达成证券购买协议,预计在扣除费用之前总融资收益约为1.75亿美元,但是以Vor Bio当前的资金实力,为泰它西普推进海外研发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后期管线出海不易? 与三生制药等管线处于早期阶段的高价BD交易不同,荣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于2021年获批上市的成熟药物。​在中国市场,泰它西普已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重磅产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销售额高达9.7亿元,同比增加88%,为荣昌生物贡献56.3%的营收。 作为一款具有研发确定性的产品,泰它西普若采用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价颇高。此外,荣昌生物已积极推进泰它西普的海外临床研究,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和重症肌无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均已获FDA批准并开始受试者入组,这意味着,如果荣昌生物将海外权益全数转让,将会期望更高的回报,而大型跨国药企往往权衡商业化投入与预期收益,双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荣昌生物选择以低现金模式与Vor Bio合作,通过换取后者23%股权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发,同时依托Vor Bio引入的私募资本共担风险。若药物成功出海,股权价值将带动荣昌实现双向受益,但同时也将需承担Vor Bio的生存风险。 荣昌生物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曾连续3日下跌,但随后3日不断反弹,截至7月4日股价已经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当前荣昌生物的市销率约为20倍,远高于三生制药的市销率6倍,这意味着市场已经给荣昌生物较高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荣昌生物账面现金仅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挂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发行价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