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消费者习惯了疫情封锁期间商品送货上门,该公司有望受益于本地配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重点:

  • 剔除了某些配送服务付费方式变化的影响之后,达达集团一季度收入强劲增长
  • 奥密克戎疫情正在加速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这应该会让达达这样的公司获得助益,即便封锁和其他限制措施开始放松

梁武仁

当前不乏关于中国经济的悲观报道。你还不知道从哪里看起?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主要城市的出现,以及遏制其传播的相应措施——包括上海整个城市已经持续两个月的封控——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这样的时期,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必然会遭受损失。但上海的本地同城配送服务提供商达达集团(DADA.US)却处在成功的有利位置。但即使对达达而言,周一发布的最新季报乍一看也十分严峻。一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滑约21%,至约20亿元人民币(约合2.96亿美元)。

不过,销售额下降实际上是因为公司调整了对部分服务收入的确认方式。去年4月,达达集团开始通过第三方公司为达达快送(Dada Now)短距离配送服务的骑手支付工资。达达快送是达达的两项核心服务之一,面向想要在本地递送物品的个人和商家。因此,该公司不再登记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成本和收入。

抛开这一变化不谈,达达集团的业务实际上正蓬勃发展。剔除新制度的影响之后,达达快送的收入同比增长了逾60%。达达的另一项主要服务,从控股股东京东(JD.US; 9618.HK)那里收购的京东到家,收入增幅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达到80%,占公司总收入的近70%。一年前,京东到家仅占达达集团收入的不到一半,此后活跃用户数和订单规模均大幅增长,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京东的大力支持。 

达达集团一季度业绩还显示净亏损收窄,使其更加接近于盈利的目标。雅虎财经汇总的分析师评估显示,该公司明年可能实现首次年度盈利,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净亏损将进一步缩小。

这样的业绩令人印象深刻,因为目前中国与零售相关的企业日子并不好过。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从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影响中恢复的道路上已经步履蹒跚,2月末,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又遭遇了奥密克戎毒株的冲击。达达集团总部所在地的病例激增,导致从3月开始长达数月的封控措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陷入停滞。更糟糕的是,疫情已经蔓延到其他地方,包括北京。

因此,中国的零售额3月同比下降了约3.5%,4月跌幅进一步扩大至10%以上。

就连2月份获得达达控股权的电商巨头京东在一季度也遭遇了巨额亏损。就像大多数在全国布局的公司一样,京东受到了物流中断以及消费者支出下降的冲击,由于新冠肺炎病例的再次出现,人们的出行普遍受到限制,甚至在上海封控之前就是如此。

疫情引发需求

虽然中国经济遭受重创,但对达达来说,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叙事。随着奥密克戎的暴发,困在家中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各种日常必需品。在讨论一季度收益的电话会议上,公司CEO蒯佳祺说,达达已经得到政府批准,可以“在几乎每座城市”从事快递业务。

现在,随着大流行最糟糕的阶段过去,对于达达来说,未来美好可期。

随着奥密克戎的暴发得到控制,情况将恢复正常,普通消费者将打开钱包消费。总体上,这应该为达达这样的企业带来更多商机,这些企业提供从食品杂货到电商产品、食物外卖等网购的递送服务。

达达与京东物流(2618.HK)和中通快递(ZTO.US;2057.HK)等其他大型物流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专注于同城服务,因此它的成本结构明显低于大公司。它的服务既与大型快递公司竞争,也与外卖餐饮专业美团(3690.HK)和在线食品杂货平台叮咚买菜(DDL.US)等更专注于同城的快递服务竞争。

当人们在封锁期间别无选择,只能让杂货和其他基本物品送到家门口时,他们会喜欢上这种便利,整个行业都将因此而受益。相应地,许多以前习惯于在实体店购买这类物品的人,除非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可能不愿意再像过去那样出门购物。

“我认为从长期来看,疫情有助于客户教育,”蒯佳祺说。“所以我认为,在大多数城市,消费者对于按需送货和送货上门业务,以及电商业务都并不陌生。但我认为从长期来看,鉴于这种客户教育,影响将是积极的。”

此外,最近有信号表明,中国政府可能会放松对国内科技公司的新一轮监管,因为它希望在遏制不良行为和支持疲软的经济之间保持平衡。这种放松,加上之前做出的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和支持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承诺,都应该对达达及其母公司京东等企业有利。

至少就目前而言,这应该能消除京东承压出售达达的风险,达达的营收状况已经越来越依赖母公司。尤其是,京东和达达已经发展出良好的共生关系,通过京东到家将业务从京东转移到达达。京东到家原本属于京东,后来在一笔交易中卖给达达,形成了现在的公司。

所有这些因素促使摩根大通将达达股票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并在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后,将其目标价从7.50美元上调至10美元。

达达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第二天出现下滑,但此后有所反弹,周四在纽约收盘时上涨近8%,报7.14美元。不过,该股的价值还不到2020年IPO时的一半。此外,它的市销率适中,为1.5倍,相比之下,电商领头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为2.4倍,中通快递甚至更高,为4.6倍。

随着奥密克戎疫情的缓解,看起来达达可能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时期。当中国经济全面复苏时,该公司将获得收益,这意味着该股目前的估值可能对它来说并不公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

新闻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简讯:津上精密预告年度利润急升

机床制造商津上精密机床(中国)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称,预计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将实现净利润7.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8亿元增长约60%。 公司指业绩增长因中国制造业信心恢复,带动汽车、气动液压及一般机械加工领域支出增加。公告补充:“本集团推进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日本津上精密专于中国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间业绩发布后,股价应声上涨9%。目前价格处于52周区间的中位水平。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复星医药增持复宏汉霖至63.43%

复星医药(2196.HK)周一公布,于4月11日至17日期间,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购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合计2,103.43万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购价24.6港元,约占股份总数3.87%,涉资共计5.17亿港元。 复星医药表示,今次增持是基于对复宏汉霖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并拟以自筹资金支付本次增持对价。今次增持完成后,集团持有复宏汉霖的股权比例将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复星医药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但今年1月遭少数股东反对而失败。过去六个月,复宏汉霖股价上升65.5%,来到36.5港元左右。 复宏汉霖股价周二早盘上涨,至中午收市报37.95港元,升11.7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贸易战看不到尽头 新琪安上市阴霾密布

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与美国密切相关,随着关税和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前景承压,其港股上市计划面临不确定性 重点: 尽管国内外面临双重压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 公司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去年占其收入的35.2%,随着新关税的影响显现,可能挤压其盈利能力    夏飞 中国人造甜味剂生产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风暴,其中一员正密锣紧鼓地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让这个上市计划增添了一丝苦涩。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生产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备案,即将加入其他六家已公开上市的中国甜味剂生产商行列。 产能过剩是中国很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许多中国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通过专注全球客户,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客户,得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来自海外客户,其中北美地区占总收入的 41%。根据贸易数据库沃尔扎(Volza)的数据,新琪安的主要客户包括美国食品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虽然到目前为止,海外战略让公司获得良好的发展,但随着中美陷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贸易战,这一战略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拖累。这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新琪安前景产生疑问,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梦渐远? 尽管新琪安的总部位于内陆的江西井冈山(那里是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备受爱国人士推崇的热门旅游景点),但该公司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全球视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健康注重的商机,大力生产三氯蔗糖,这是一种第五代人造甜味剂。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预计未来五年内,三氯蔗糖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一类甜味剂。 2023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多家全球机构宣布,1965年问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剂、最受行业欢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一消息给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产商带来了机遇。 与金禾实业(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国唯一一家将生产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剂生产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个海外工厂。这一举措颇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卷入中美贸易战。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为分散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风险,我们在印尼工厂生产食品级甘氨酸,并从印尼向美国客户出口我们的食品级甘氨酸。”然而,从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甘氨酸最终仍需缴纳美国征收的4.2%的反倾销税,而从中国运往美国的三氯蔗糖缴纳的关税税率相近,为3.7%。 如今,中美贸易战迅速升级,很可能会给把美国作为最重要海外市场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击。 本月,特朗普政府将所有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国采取了报复性措施。但对新琪安来说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还威胁要对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商品征收32%的关税,对泰国的进口商品征收36%的关税。后来,特朗普对这些威胁要加征的关税暂停实施90 天,以此向这两个国家施压,迫使它们在此期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国销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5.2%,较2022年的仅9%大幅上升。该公司披露,去年约41%的收入来自北美地区,2022年仅为9.3%,而同期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从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达到7.62亿元(约合1.043 亿美元)。随后,由于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2023年的销售额暴跌逾40%,降至4.47亿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达到5.69亿元,不过仍远低于2022年的水平。 国内挑战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国客户是否会承担部分或全部新增关税,新增关税可能会使产品价格翻倍还不止。如果客户不承担,海外市场利润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会被迫承担部分新增成本,并且还得更加依赖国内需求。但国内市场也绝非一片坦途,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价格战激烈。 这意味着,向国内市场的转移可能是一场硬仗,导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上市文件显示,随着国内三氯蔗糖价格从2022年的每吨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吨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随着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1.22亿元降至2023年的4,500万元,去年进一步降至4,300万元。 在谋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试图在上海和深圳的国内A股市场上市,但未获成功。去年8月,由于频繁的股权变更,以及对计划项目可能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担忧,公司在面临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后放弃了这一计划。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值得关注,不过这对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并不罕见。67岁的创始人王小强与妻子丁丹通过多家实体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两人34岁的儿子王皓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担任执行董事并领导销售团队。…

简讯:从玉智农发盈警料去年盈转亏

从事农业种植及销售的从玉智农集团有限公司(0875.HK)周一发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净利润转为净亏损,预计蚀1.3亿元,而2023年则有盈利5,140万元。 公司表示,期内子公司所获得的收益减少,同时又确认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相反2023年则有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的回拨。 从玉智农周二开市没起跌,报0.58港元,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从高位下跌超过7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