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挖矿芯片制造商上市后股价剧烈波动,此前,在加密货币崩盘的情况下,该公司大幅削减了上市规模

重点:

  • Nano Labs在美国IPO筹集2,000万美元之后,周二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但次日大幅下跌
  • 该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用来挖掘一种小众数字货币的芯片,该数字货币已大幅贬值,公司正在将重心转向元宇宙 

梁武仁

毫无疑问,加密货币市场近期的暴跌,正在对相关公司造成冲击。这意味着本周可能不是Nano Labs Ltd. (NA.US)上市的最佳时机。这家公司设计加密货币挖矿计算机上使用的芯片。

Nano Labs周二登陆纳斯达克,之前它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出售了约18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募集了约2,000万美元(1.32亿元)。该股票上市首日上涨近4.8%,似乎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但它在次日却大跌27%,这意味着由于其所在行业的高度波动性,其股票在未来几个月很可能出现过山车式的行情。

其IPO价格几乎是目标价格区间的顶部,虽然这家总部设在杭州的公司已被迫将最初的筹资目标削减了一半。这些喜忧参半的信号似乎表明,随着过去一年许多围绕中概股的不确定性有了解决的迹象,投资者对于这些股票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但与此同时,该股票也因其加密货币敞口而蒙上了阴影。

总体而言,这次IPO的结果不算糟糕。它恰逢加密货币资产出现惊人的崩盘之后,这对Nano Labs是个坏消息,因为该公司的命运与使用其芯片的加密货币挖矿设备需求紧密相连。当加密货币市场火爆,挖矿机需求旺盛时,Nano Labs的产品销量可能会增长。但是当虚拟货币大幅贬值时,挖矿的利润下降,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Nano Labs由加密货币矿机制造商嘉楠科技(CAN.US)的一位前任董事长兼董事于2019年创办。该公司只设计芯片,将制造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工厂。这种业务模式在芯片制造商中十分普遍,它们专注于利润更高的产品设计业务,把高度资本密集型的生产工作交给台积电(2330.TW)这样的专业代工厂。

去年,随着产量的增加,Nano Labs销售额增长了超过17倍。但年收入仍然很少,仅相当于600万美元。相比之下,该公司运营费用十分庞大,超过了2,7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为研发费用。

对于Nano Labs这样的新型科技公司而言,在产品开发上的巨额支出并不罕见,也不是坏事。该公司的问题在于,它严重依赖用于挖掘鲜为人知的Grin数字货币的芯片。

加密货币的价格往往会剧烈波动,与比特币等知名加密货币相比,像Grin这样的小众货币更加不稳定。就在2019年5月,1单位的Grin价值为6美元,每天交易额超过5,000万美元。这些数字可能看起来不算什么。但是要知道,这种虚拟货币现在价值不到0.1美元,每天的交易价值还不到10万美元。

为了寻求多元化发展,Nano Labs今年开始出售用于挖掘其他加密货币的新芯片,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币。但这并不能够降低其加密货币敞口的风险,因为所有的数字资产价格往往同步波动。

为了缓解这种风险,中国的一些其他加密货币相关公司正在寻求业务多样化。例如,加密货币矿机制造商亿邦国际(EBON.US)打算在香港从事外汇和汇款业务,与此同时,其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因为长期低于1美元,而面临退市风险。

转向元宇宙

Nano Labs也在考虑转向其他领域,降低加密货币的风险敞口。基于此种考虑,该公司转向了元宇宙,自从Facebook在去年更名为Meta(FB.US)以来,元宇宙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词汇。根据最基本的定义,所谓元宇宙就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混合,人们通过化身与他人互动。这个概念现在风靡一时,因为它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应用潜力,为人们提供各种沉浸式的虚拟场所,从玩游戏到举行音乐会,不一而足。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在未来八年里,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全球市场预计将以超过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达到1.6万亿美元。

虚拟世界的复杂性质意味着,为这个概念所构建和运行的各种虚拟世界,将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这可能会推动功能强大的新芯片的发展。这就是Nano Labs看到的新机遇。

Nano Labs的CEO孔剑平在招股说明书附录的一封公开信中说,“我们相信元宇宙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Nano Labs努力做好Power of Metaverse,成为人类畅游元宇宙的助推器。”

但相信元宇宙将在未来几年腾飞也可能是个错误。评级机构Morningstar警告,未来5到10年内,所有有关元宇宙的炒作都不会成为现实,这将导致芯片供过于求。半导体巨头英特尔(INTC.US)也警告,世界需要将集体计算能力提高到1,000倍,才能构建出元宇宙所必要的基础设施。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实现。

即使由元宇宙推动的芯片热潮真的成为了现实,最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的,是那些大型半导体制造商,而不是像Nano Labs这样的无晶圆厂小企业,因为这类产品的复杂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根据周一的收盘价,Nano Labs微不足道的销售额意味着它的市销率高达107倍。如果该公司能继续每年大幅提高销售额,这个数字可能会大幅下降。但与规模大得多的嘉楠科技不足1倍的市销率,以及亿邦国际略高于2倍的市销率相比,Nano Labs的数字就相当高了。

Nano Labs 的股票特别容易波动,因为在IPO中仅售出了约 6% 的流通股,这意味着该公司的可交易股票数量非常少。这会使该股对任何事件或新闻(无论好坏)都非常敏感。因为与加密货币的联系,该股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会变得相当不稳定——从它在第二个交易日出现的大跌来看,这一点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暗盘已交投 海西新药上市突延期

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2637.HK)原订今天在香港挂牌上市,但周四晚突公布,就最终发售价、国际配售认购意向水平、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分配基准等,未能在本周五上午8时前定稿及获取监管机构批准,因此上市时间要顺延。 有券商在本周三下午已通知客户中签结果,更有定价86.4港元。劵商平台并在周四开始暗盘交易,富途暗盘早段一度高见200港元,较定价高131%,其后升幅大幅回落至只升两成多。 海西新药发行1,150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乎69.88港元至86.4港元,集资9.9亿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piworld renew IPO pitch

业绩下滑的瀚天天成 能否延续碳化硅热度?

碳化硅赛道热潮未退,价格却持续下探。瀚天天成再度叩关港交所,在毛利率腰斩与补贴依赖加深之际,能否走出价格战的泥沼,成为市场焦点 重点: 今年前五个月收入同比下降30%,毛利率持续滑落 政府补贴占收入比重增至31.6%    李世达 碳化硅这条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皇冠上的明珠”的赛道,热度虽未退却,市场竞争却有增无减。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继今年4月后,半年内两度叩关港交所。这家主攻碳化硅外延芯片(SiC epitaxial wafer)的企业,曾被视为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的代表之一,如今正面对收入下滑,毛利率腰斩的多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同业天岳先进(688234.SH; 2631.HK)已于今年8月成功在港股上市,成为首家“A+H股”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天岳先进业务涵盖碳化硅衬底与外延片,具一体化的产业布局,相比之下,瀚天天成以外延片为主的业务结构,对下游价格波动更为敏感,面临更严峻的现实考验。 收入锐减 毛利腰斩 根据最新申请文件,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4.41亿元增至2023年的11.43亿元,但2024年却降至9.74亿元,增长势头明显放缓。截至2025年5月底止五个月收入为2.66亿元,同比下滑30%。毛利率则从2022年的44.7%暴跌至 2025年的18.7%,几乎腰斩。虽然公司仍有盈利,但今年前五个月的利润已降至1,414.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3%。 公司解释,毛利率下滑主要因产品平均售价下降及良率爬坡成本上升所致。但对比政府持续增加的补贴,这些数字揭示出即便拥有高技术门槛,碳化硅制造商也难以逃脱价格战的压力。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第三代半导体列为战略重点,各地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碳化硅晶圆本土化。申请文件披露,瀚天天成2022至2024年分别获得政府补贴1,350万元、4,740万元与1.12亿元;而今年截至5月底止五个月内,已获得补贴8,4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670万元增长2.14倍。若与同期收入相比,补贴占收入比重由2022年约 3.1%,上升到今年前五个月的31.6%。 政府补贴持续增加,业绩表现却在下滑,这意味着公司仍高度依赖政策扶持,真正的市场化现金流尚未建立。当行业面对价格下行的压力时,瀚天天成真正的考验才正要到来。 瀚天天成的主营产品碳化硅外延片,是功率半导体的核心中游材,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逆变器、快充模组与工业电源。而公司一直以“国产替代、技术领先”作为宣传重点,尤其强调是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碳化硅外延片量产的生产商。 然而市场情况不容乐观,自2024年初以来,碳化硅市场因厂商加速扩产,导致市场从供不应求迅速转为供过于求,引发激烈的价格战。一个知名的例子是全球碳化硅大厂Wolfspeed(WOLF.US),在今年5月宣布向法院申请Chapter 11破产保护,成为价格战下的首个牺牲者。 价格战持续 盈利受压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提到,2024年6英寸碳化硅外延芯片的价格约为每片7,300元,预计到2029年将降至每片4,400元,主要原因是碳化硅衬底价格下降。公司直言,如果产品定价不能保持竞争力与利润率,公司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然而,瀚天天成并非没有优势,其在外延制程技术(epitaxial growth technology)与厚膜技术(Thick-film epitaxial growth…

行业简讯:华为第三季度痛失中国智能手机王座

国际数据公司(IDC)周三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陷入颓势的华为在中国市场痛失桂冠,而东山再起的苹果(AAPL.US)公司凭借iPhone 17的热销实现排名跃升。IDC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0.6%至6,840万台。 华为市场份额从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从榜首滑落至第三。竞争对手vivo以17.3%的市占率占据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场份额持平。苹果是期内少数实现份额增长的企业,最新季度市占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15.8%,使其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跃居本季度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跻身前六的还有市占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荣耀。六大头部品牌中,仅苹果与OPPO在最新季度实现同比销售增长。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