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135.SHG

这家医学影像胶片销售商收入与盈利表现不俗,但因应两大业务风险,积极争取上市筹资转型

重点:

  • 冠泽医疗虽立足冷门赛道,但财务表现不错,过去三年都能录得盈利
  • 该公司面临政策风险,而且贡献主要收入的医用影像胶片市场正逐年萎缩,反映转型压力不小

莫莉

当你在医院体检接受核磁共振(MRI)或是计算机扫描(CT)检查后,会获得一张显示身体局部状况的“微型照片”。在这小小的黑白影像背后,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医学影像市场,曾孕育了乐凯胶片(600135.SH)、巨星医疗(2393.HK)等多家上市公司,连中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300760.SZ)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在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有一家专门为医学影像提供胶片销售业务以及云服务的公司,名为冠泽医疗信息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自从2021年首度向港交所递表后未有下文,冠泽医疗今年初第二度入表,但仍未获得聆讯机会;上周一,这家公司再度上载更新后的初步招股文件,开启第三度闯关港交所的旅程。

冠泽医疗成立于2016年,以分销医用影像胶片产品起家,是山东省主要医用影像胶片品牌的最大二级分销商,分销业务带来的收入占公司营收六成。自2018年起,冠泽医疗开始向客户提供自家品牌的医用影像胶片,这部分业务份额正稳步提升,所贡献的收入在医用影像胶片产品业务的比例,从2019年的9%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32%。冠泽医疗亦提供医学影像云服务,包括数字医学影像云存储平台、数字医学影像平台、区域影像诊断平台及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但这部分营收占比仅约6%。

虽然立足于冷门赛道,冠泽医疗的财务表现不错,除了收入从2019年的1.4亿元稳步上升至去年的2.1亿元外,期内毛利率也从33%提升至35.9%,而且过去三年均能录得2,200万以上的净利润,今年上半年再同比增加38.9%至1,532万元。

政策风险大

在冠泽医疗的业务组成中,销售医用影像胶片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贡献九成以上收入。医用影像胶片产品包括不同类别的医学影像打印仪器及医用影像胶片、光盘等耗材。冠泽医疗在销售医用影像胶片时,会免费提供配套的医学影像打印机和自助取片机。

医院及医疗机构是冠泽医疗的主要客户,逾90名客户中,近九成为公立医院,覆盖了山东省43家三级医院,占该省三级医院的20.7%,而规模较小的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覆盖率不足5%。其中,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约占整体四成,而公司与这批客户已维持四至六年的合作关系;但值得留意的是,一旦这些客户因政策等原因更换供货商,其业绩将大幅波动。

事实上,中国政府针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政策,或会直接打击冠泽医疗的医用影像胶片分销业务。2019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个地方政府发文,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在采购药品时须实施“两票制”,即取消二级及以下的分销商,要求企业直接通过一级分销商销售给医疗机构。目前,该政策尚未应用于医疗耗材,但一旦“两票制”全面实施,作为分销商的冠泽医疗,营收有可能削减超过六成。

招股书引述的研究显示,随着医学影像云服务支持的数码医用影像胶片应用愈加广泛,医用影像胶片市场正逐步走向衰落,医用影像胶片2021年的市场规模约为66亿元,过去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虽然基础医学影像检查次数正在稳定增长,但数字胶片的使用,让医用影像胶片的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萎缩至48亿元。

进军云服务

主营业务属于一个日薄西山的行业,对冠泽医疗当然绝非好消息,所幸公司从2017年开始已经布局医学影像云平台市场。招股书称,公司在销售医用影像胶片时,也同时提供云平台服务,包括数字医学影像云存储平台和区域影像诊断平台。按2021年销售收入计,冠泽医疗是山东省第三大医学影像云服务供货商,占据市场份额约4.7%。

医学影像云服务为云端系统,用于在医学机构、学术组织及医院间的存储、共享甚至处理医学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医学影像数据,以便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共享患者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

医学影像云服务因其高效、便利等优势,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7亿元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6%。该公司更声称中国医学影像云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可望由2021年的约35亿元,进一步增长至2030年的18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0.6%。

2021年4月,冠泽医疗曾引入一笔外部投资,投资人以1,650万港元(1,535万元)认购5%股份,公司投后估值不足3.1亿元。如以2022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换算至全年计算,预测市盈率约为10倍。

医学影像胶片领域的乐凯胶片、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的市盈率,分别为105倍和44倍,反映冠泽医疗的估值大落后,或足以反映公司规模较小,而且面临转型的风险。当医学影像云服务成为行业未来方向,营收主要依赖于医用影像胶片的冠泽医疗能否顺应潮流,以维持稳健增长,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重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F.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购物节助力 顺丰5月收入增长

快递公司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四表示,5月收入同比增长11.3%达251亿元;包裹业务量飙升31.8%,但每票收入下滑14%,抵消了部分涨幅。 顺丰速运物流业务于5月投递了14.8亿票包裹,平均每票单价为13.12元,实现194亿元收入;其供应链与国际业务当月贡献57.3亿元,同比增长5%。 公司将业务提升归功于618购物节提前启动,利好5月业绩表现。但公司补充称:“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收入,部分受到国际贸易关系波动影响”。 顺丰于周五早盘中一度大涨7%,但接着出现回吐,下午交易尾声小幅上扬约2%。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脑动极光首席执行官因病去职

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五公布,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研发官王晓怡,因持续加重的抑郁症引发的健康问题辞职,自周四起生效。 王晓怡在公告中称,其病情在公司上市过程中加重,确认必须暂停所有工作,集中精力治疗康复,此举也有助确保公司治理稳定。公司已授权集团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蔡龙军代行王晓怡职务。 脑动极光总部位于浙江绍兴,是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医疗级数码疗法产品的公司,其产品管线涵盖由血管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儿童发育缺陷等。去年公司收入1.22亿元(1,700万美元),按年增82.01%,亏损1.98亿元,收窄44.7%。 消息公布后,周五公司股价高开,至中午收市报6.99港元,升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椰子水龙头IF 招股集资11.6亿元

椰子水品牌IF母企IFBH Ltd.(6603.HK)周五在港公开招股,发售近4,166.7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介乎25.3港元至27.8港元,集资近11.6亿港元,于本月25日截止认购,30日挂牌。 2020年开始,if已成内地椰子水的一哥,销量更连续五年位居榜首,市场占有率达34%。在香港市场,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九年销量第一,市占率达到60%。 公司2024年的收入为1.58亿美元,较2023年大升80%。 去年盈利3,332万美元,按年劲升98%。公司的收入中,椰子水占比达95.6%;集团去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35.5上升1.7个百分点至37.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NN bids to reshape its gas business with listing switch-up

先退市再上市 新奥股份如何一石多鸟?

中国燃气产业深度整合的当下,新奥股份选择了一条极富策略性的道路,一举重塑产业版图与市场估值 重点: 公司拟先私有化港股上市公司新奥能源,再以介绍形式在港上市,形成A+H架构 公司表示,这次整合有助于简化营运并强化其在天然气市场的地位    李世达 中国最大的民营燃气企业之一,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600803.SH)正在用一次罕见的市场操作,重构其资本版图、估值体系与产业协同策略。 本周一,新奥股份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打算以介绍形式于港股上市,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为独家保荐人。此前于今年3月底,新奥股份提出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持股34.28%的港股上市公司新奥能源(2688.HK)。介绍上市须待私有化协议安排生效,以及港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后方可作实。 也就是说,新奥股份将先私有化新奥能源,以新奥股份名义发行H股在港交所重新挂牌,将自己在港股第二上市,打造“A+H”双重平台。介绍形式上市的好处是能够跳过IPO环节,缩短上市周期,但不涉及新股发行,也就不会募得新资金。 根据新奥股份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整个操作分为两个核心步骤:一是收购新奥能源全部已发行H股股份,二是以新奥股份名义安排H股在港交所上市,从而实现新奥股份接替新奥能源在港股的市场地位。 在私有化交易中,新奥股份将向新奥能源的原有H股股东支付每股2.9427股新奥股份H股及现金代价24.50港元,总现金代价为183.61亿港元(23.39亿美元)。交易完成后,新奥能源的H股将全数被收购并注销,从而实现退市。此前,新奥股份已透过全资子公司新能香港向银行团贷款185亿港元,为此次私有化之用。 另一方面,为配合介绍上市,新奥股份预计最多发行不超过22.04亿股H股。这些H股不属于公开发售性质,也非市场募资用途,而是专为完成私有化而发行给原新奥能源股东的对价股份。由于这些股份已分配予具身份的股东且具备足够流通性,故可直接符合港交所“介绍上市”的技术门槛。 透过这一操作,不但完成了对新奥能源的100%控股,也实现了A+H两地上市架构的切换,同时保留了原H股股东的市场参与权利,避免因退市而失去流通平台,具备策略与市场层面的双重考量。 此次操作也为投资人提供了套利空间。目前新奥能源股价65港元,以公司估算的新奥股份H股18.86港元计算,私有化对价价值约80港元,潜在收益超过23%。而自公布私有化消息后,新奥能源股价已涨10%。 而从财务状况来看,截至去年底新奥股份资产负债率约为54.3%,若加上新增的185亿港元贷款,仍低于能源类企业常见的70%风险线。另一方面,公司持有货币现金约121亿元,现金流稳定,整体结构仍安全。 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两端 新奥能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城市燃气营运商之一,掌控261个城市燃气专营权、覆盖超过3,100万个居民用户与27万工商客户。而新奥股份作为集团母公司,则更聚焦于LNG进口、储运设施、平台交易及泛能技术等上游与平台型业务。两家公司虽然此前已存资本联系(新奥股份持有新奥能源34.28%股权),但在财务报表与治理架构上始终相互独立,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与营运协同。 此次交易完成后,新奥股份将成为新奥能源的唯一股东,不仅可全面并表其利润,也能将其销售网络与终端资源纳入整体战略规划。公司宣称,合并后的新奥股份2024年净利润将从原本的44.93亿元提升至81.36亿元,增幅高达81.1%。若以港股介绍上市后的合理估值计算,新奥股份在港的整体市值有望达千亿港元规模。 更重要的是,在能源价格波动愈发频繁的背景下,能够控制完整产业链、打通气源采购与终端销售两端,便能具备更强议价能力与风险对冲手段。 从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由于天然气价格大跌,新奥股份的收入从2022年的1,540.4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1,358.3亿元,天然气批发业务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4.27%大幅下降至0.37%,对其盈利造成极大压力。同时,新奥能源的零售业务则稳定提供逾11%的毛利率,且随着工业用户复苏与能源结构调整,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张。 整体而言,新奥股份用银行贷款来的钱进行一系列操作,取得了市值约720亿港元公司的100%股权,形成气源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实现境内外估值体系的重塑,可谓一举多得的操作。随着整合落地与双重上市架构搭建完成,新奥股份对抗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也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